卡蜜儿·克劳岱尔(1988)

Camille ClaudelUP:2021-02-05

卡蜜儿·克劳岱尔

评分:8.2 导演:布鲁诺·努坦 编剧:布鲁诺·努坦 / 玛丽莲‧戈登 / 米萨‧泰拉米
主演:伊莎贝尔·阿佳妮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玛德琳尼·罗宾森 / 洛朗·格雷维尔 / 菲利普·克利夫诺 / 卡特琳·伯曼 / Maxime Leroux / 达尼埃莱·莱布伦 / 让-皮埃尔·桑捷 / 罗杰·普朗肯 / 奥蕾勒·多阿藏 / 玛德莱娜·马里 / 阿兰·居尼 / Gérard Beaume / Martin Berléand / 弗朗索瓦·贝莱昂 / 米歇尔·贝罗夫 / 丹妮丝·沙朗 / 菲利普·帕布兰克 / 安妮-玛丽·皮萨尼
类型:剧情 / 爱情 / 传记 / 历史
片长:175分钟(法国)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罗丹的情人(港) / 罗丹与卡蜜儿(台) / 卡米耶克劳代尔 / 卡蜜儿克劳戴尔 / 卡米耶·克洛岱尔
上映:1988-12-07(法国)
IMDb:tt0094828

卡蜜儿·克劳岱尔简介

罗丹(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是一个名满世界的雕塑家,众所周知的“思想者”就是他的作品。实际上,除了他自己的艺术天才外,还有一个人在罗丹的艺术和感情生命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就是他的情人卡蜜尔(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饰) 。卡蜜尔也是一位极具艺术天份的美少女,与罗丹忘年相恋。但是,大凡和大师的恋情总是充满折磨和坎坷一样,卡蜜尔也一样。他们之间疯狂而充满激情的爱情,会带给卡蜜尔怎样的命运呢?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伊莎贝尔·阿佳妮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布鲁诺·努坦 第3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布鲁诺·努坦

简评

她太纯洁太圣洁了,与世俗水火不容,真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少天才都如此啊,如果她能不爱的那么深,和这世界妥协一些,也许就能过上舒服的生活,不会落得悲惨的境遇。。可天才往往是一条道走到黑。。从不懂雕塑,但电影中的雕塑看得我津津有味,感觉阿佳妮和苏菲玛索是同类美女,漂亮的眼睛精致的鼻子肉感的嘴唇,但阿佳妮是蓝眼睛猫眼,她也像清瘦精致些的莫妮卡。终于看了一部热拉尔演的严肃经典的片子,之前看他都是喜剧片。

以火焚身的Camille与懦弱的Rodin,译为罗丹的情人或的确是一种侮辱。Camille注定会被打碎,如大理石般被雕刻,但行刑者是Camille自身而非Rodin。Rodin是爱人但也只是艺术在现世的(平庸化的)客体容器,促使Camille步入疯狂的是激情和艺术本身。(也许本可以有更丰富的文本,也可以有更好的角度,但除却Adjani的美和残损的雕塑,其余好像只拍出了无聊故事。

疯狂与毁灭的一生,艺术令人疯狂,爱情令人疯狂,传记片的历史感和细节把握得很好,画面精致唯美,打光色调构图光影都很赞,有种油画的感觉,大气精致,对艺术的描摹与展现很有力,其实真心热衷于艺术的人真的令人敬佩,他们的投入坚持与产出也许别人觉得不理解不值得没意义,但是这种痴迷劲头和热情不能不令人动容,对于雕塑艺术个人感觉的确美,但是过程真的很辛苦,雕琢费力费时脏乱,真的需要倾注辛劳。女主太美了好好看,也是殿堂级的神演技,男主的高大和满脸胡子的形象真的有大艺术家的感觉和气息。

阿佳妮演技太棒了,蓝色的眼眸就是看起来更易碎啊,清醒、冷冽。也许她爱的并不是罗丹,而是第一个模特。第一个模特离开,她就被罗丹控制了,同罗丹的感情迂回中,罗丹更像是学习者、采集者,卡蜜儿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但无论如何,人还是要融入社会,想要得到更多的支持,或者说想因而得到温饱且体面的生活。没有偏执,就没有纯粹。往往集大成者只是有更多的系统思考能力,创作技巧,和对时代潮流的认识。真正有独创性的人,都是时代的异端,注定要么疯魔,要么早夭,要不过着双重生活。结尾太令人心碎了,并不懂雕塑,但那个小女孩和老妇的雕像很打动人。那是一个真实活过的人,一个有向往的人,一个有沟壑的人。最后毁掉肖像,不知道心里得有多疼,宛如弃子。

其实我觉得就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塑造得更好。最后的结尾如此绝望悲情我却不是很被打动。总觉得哪里差那么点儿意思,但也说不上是哪儿。影片前半部分节奏太快太碎了,若保持如此节奏但在灵感一刹那倾泻之时多停一会渲染一下岂不更好。罗丹的形象没有塑造起来。但影片视听语言结合得很妙,对话慢慢转入诗歌,渐渐诗歌变为背景音,空旷萧索的全景中卡蜜儿占据一角,嘶吼的诵读倾诉着她内心的挣扎绝望

多么讽刺的一生。人们赞誉她的导师、鄙夷她的疯癫,罗丹渴求她给予的灵感、却唾弃她的反击。“那个年华逝去的老妇是我,那个失去青春的少女是我,而那个被两人撕裂的玩偶男人也是我。”她一生活在了别人的庇护与阴影下。父亲的支持、导师的赏识、弟弟的照顾,这一切成就了她也将她的成就通篇抹杀。最终,患上精神分裂的她被关进了愈驶愈远的马车。她还能否完成那个找寻本我的奢念呢?而最讽刺的是,这个故事的另一个名字叫《罗丹的情人》。

当灵感与情欲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时,敏感多情就成了她所富才华的可悲诅咒。阿佳妮演易碎感极强的疯女人真是到位,坚强反抗与脆弱落寞时的情感力道都恰到好处,十分有信服力地代替人物原型再现了卡蜜儿的悲剧宿命。结局设计得非常唏嘘精妙,只是在本就冗长的三个小时的剧情中,人物之间的情感描绘还不够深入,叙事衔接也不算流畅,跳跃幅度大的剧情特别影响观感,让人总是不能久久地沉浸在那种凄冷萧瑟的情感氛围中。

没有谁愿意一直成为他人的附庸,没有人想要一直依附于别人的价值半径而存在,谁都不想成为对方的影子。也许你我都知道,我们在某些方面确实很相似,这既是我们激情的来源,也成为了压垮我们之间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情人终究不可能真正转正,可是人的占有欲不会容许共享这件事情,当欲火彻底包围了我们,每一次靠近便只会进一步灼伤彼此,终究还是使我们都各自回到原点了。自我毁灭也许并不可怕,老无所依心如死灰才真的是痛彻心扉。

1988年的伊莎贝尔·阿佳妮扮演的卡蜜儿,最好的年纪演绎了最经典的角色,她将一个因为爱情而迷失自我的女艺术家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痴迷于艺术,沉浸于爱情,歇斯底里于爱而不得,疯狂破坏到底。就像是大多数那个时期的女艺术家一样,她的天才没有能够获得世人的认可,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罗丹的情人”这个男性化的标签。这部电影似乎就是阿佳妮一个人的独角戏一样,她的戏份和表演的光芒将其他角色遮盖,观众沉浸于卡蜜儿的境遇与情感。艺术世家对于女性来说似乎一直都是不平等与受到性别歧视的,无论是百年之前,还是如今的社会,即便是在电影制作方面,女性导演依然是凤毛菱角,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机会来展现她们的才能。【编号:2021-01-11】

阿佳妮真的眼神和眼泪都很有戏,也很漂亮,我记住了卡蜜儿,她说我不需要别人来批评,她也不喜欢和政治和一些所谓艺术院长social,所以她的雕塑是有灵魂的。她说,那三个人都是我自己,我撕裂的,痛苦的,祈求的,在不同人格中纠缠,而雕塑因此就有了温度,即使沉入了水底。我想后世人们将卡蜜儿的雕塑竞拍价格高于罗丹,也许正是因为在人类命运的抗争与对自我的认识还有对于雕塑的热爱上,卡蜜儿更纯粹,也更深刻。

天才是是什么?天才就是别人推不倒你,就嘲笑你,就是你所处的那个时代不能理解你,读不懂你,就是当你疯了,当你死了,平庸的人们才轻飘飘的说一句“可惜了。”卡蜜儿的悲剧还在于她爱的人也嫉妒她——罗丹以嫉妒她!因为她的提天才、灵感、激情,使她单纯得像一杯清水——一滴墨就把她污染了,她的悲剧在于:永不被污染。实事求是地说,阿佳妮演的是最好的一部,至少比另外两部演的更逼近真实——我们想象里的真实。

素白衣裙傲立两座亚当之间的她,身囚罗丹掌中,盐样雪花磨蚀石膏躯壳飘散光阴缝隙,一根紧紧攥握,化为齑粉的肋骨。我的名字是卡密儿·克劳岱尔——女性艺术家的独立宣言被消解为雄性墙垣封锁的跌撞呐喊,片名脚注如附骨烙印,「情人」奇情邂逅抹煞了「天才」灵魂棱面。罗丹打磨璞玉独揽光华,当玉石不再满足折射辉映匠人容貌时,爱欲揉塑泥胚,血泪刻入玛瑙,半生徒劳换来一声媲美男性的承认,抹除名姓与创造,美誉即诅咒。阿佳妮情痴殉道的演出将卡密儿少女到老妪的疯魔传奇浓缩三小时光影天地,罗丹形象是狂焰般激情映衬下浅白空洞的粗糙造像。永恒无尽之爱把痛苦悉数献祭给空虚交缠的三座化身,倾注毕生冥思与才情,向着一把无底银壶昼以继夜浇灌。上帝无法予我平静,只有时间的监狱与漫长的沉默悦纳死亡赠礼,旷野游魂杀死温柔梦乡,随后自决风中。

获得奖项

  • 第5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5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国际影片
  • 第14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14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César —— Best Cinematography (Meilleure photographie) / 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提名:César —— Most Promising Actor (Meilleur jeune espoir masculin) / César —— Best Music (Meilleure musique)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首作 / 最佳剪辑 / 最佳音效
  • 第3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银熊奖-最佳女演员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 第47届金球奖
    第47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