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四十四(2001)

Bus44UP:2021-01-08

《车四十四》,2001年伍仕贤自编自导的香港电影短片,短片内容简单却寓意深远。演员有龚蓓苾、吴超、李易祥、周逵。

车四十四

评分:8.1 导演:伍仕贤 编剧:伍仕贤
主演:龚蓓苾 / 吴超 / 李易祥
类型:剧情 / 短片 / 犯罪
片长:11 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 美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Bus 44
上映:2001-09-06(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0280538

剧情

影片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短片介绍了一名女司机驾驶公车在偏僻的山路上行驶,途中上来了一位小伙,两个人谈话中产生了好感。在公车行驶的路上遇到了两个匪徒,他们上车劫走了所有乘客的财物,可是匪徒们并没有为此收手,也把女司机拉到车下对她进行了强暴。危急的时刻,全车的乘客都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选择无动于衷,只有该小伙一人下去营救女司机,但是他也被匪徒用刀刺中了腿部、暴打了一顿。之后,两个匪徒扬长而去,精神受创的女司机回车上,却把小伙赶出了公车,带着其他乘客们继续上路。小伙只好搭上别的车继续前进,后来他发现前方出现众多警察,问了之后才得知,女司机将公车开下了山崖,不管是她还是其他乘客都无一幸免。

奖项

本片获得电影界很大的反响。在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评委会大奖,2002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表扬奖,获选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导演双周特约影展影片,此三种奖项都是华语影片头一次获得该奖项。获得2002年佛罗里达电影节最佳短片大奖。

简评

陌生人社会,不赞同女司机的做法。典型的弱者心态,只会让错误雪上加霜。在“公交车”这个特定环境里,有权力也有义务组织乘客抵抗的恰恰是司机本人。而片中的司机并没有这样做,反而还劝不愿交钱的乘客交钱,这一行为进一步削弱了乘客的反抗意愿。因此,最后乘客们面对司机被侮辱时无动于衷也就顺理成章了。加害者不值得被同情。

电影本身的技法比较明显,但胜在真实故事改编的短小却精巧。一些设计很耐人寻味,相比直接拍出女司机受辱的过程,通过远景的拍摄,在较大的景框下同时呈现受辱的女主和因想要救女主而受伤的男主,此种距离感和疏远感,就如同在44路车上冷眼旁观的乘客们的视角一样。4在汉语里总是被赋予一些不好的意象,相信此片的44也有同样的含义。在这个冷漠的车上,司机最终完成了对其他人的惩戒,与他们一同走向毁灭与死亡。而在司机的善意下中途上车,在自我的良心驱使下下车的男主,其实从来都不属于这辆通往死亡的车。他更像是一个单纯的闯入者,在短短的一段车程中体会到人性的劣根性。而他,又通过最后那意味深长的一笑,成为了上帝视角的全知者,欣喜于人性的复杂性让司机完成了惩戒,达成了最终的审判。

太讽刺了,司机好心打开了两次车门一次是面对不法份子勇敢制止的人,一次是两个穷凶极恶的劫匪。两个劫匪对司机实行不法之事的时候,只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其余人都冷眼旁观,和劫匪的恶行相比,车上人的视若无睹一样可恶。最后的结局虽然司机和车上的人同归于尽了,但司机的生命却再也回不来了。更让人动容的事这个故事还是真实故事改编的,只想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好人能有好报。

看这部短片不禁与2018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联系起来,虽然发生情境并不十分相似。一个是明显已经发生的暴力犯罪行为,一个是看似鸡毛蒜皮的无端闹事行为,但两件事情的悲剧结局同样揭橥了社会的疏离关系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冷漠思维。不需要干瘪的人性叙事,《车四十四》用一个改编自真人真实的故事某种程度上展示了时代的精神状况。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是一个不得不发人深省的集体悖论。

这十年,我的感受是,物质世界在进步,社会人的精神世界却在走向衰亡,道德滑坡至无原则无底线。《罗生门》里说:我曾听说住在罗生门的恶鬼,是因为害怕人性的残忍而逃走的。这话用来形容当下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非人间,真是贴切不过。龚蓓苾抱着必死的决心,拉着人间的沉默恶鬼,这一辆车就如同贵州安顺那辆公车一样,注定开往冥界。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女司机被侵犯后把唯一愿意救助自己的人赶下车,带着一群冷漠怕事的人走去人生尽头。不敢说司机姐姐在报复社会,这只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如果我在现场,或许,坏人下车后我会提议和所有乘客商量怎么对抗坏人,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只是在事情面前人人都怕做那只容易被枪打的出头鸟。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无论是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意蕴都十分鲜明,影片讲述了男女主在公交车上的一段经历,营造出三种人,第一种是“英雄”男主,第二种“受害者”女主,第三种冷漠的乘客,对男主进行赞美,对女主加以怜悯,而对乘客进行有力的讽刺,两方冷热对比分明,抨击了现代社会中那些只会看热闹的群众。女主的红色衣服十分鲜明,一方面突出她热情似火的性格,另一方面暗示她危险到来的命运,值得一提的是结尾时的笑,简直点睛之笔,完全地托起了以上的所有剧情,运用了日本“点到为止”的艺术手法,给以观众无尽的遐想以及余韵。

这个故事 N 年前就听过~劫匪在车厢里“杀鸡儆猴”式地揍了不肯交钱的人,确实起效了~人性这东西,无利不起早的多了去了,何况是要冒险去救陌生人~但人性也有真善美的一面~女司机最后让“帮凶”们为自己陪葬的做法,值得男主恍然一笑~这不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個人觀影史第1687部。刪評刪得我措手不及。結合《獨自等待》來看,伍士賢還真是喜歡讓自己的老婆出演在在乎的人背後默默付出和犧牲的角色。最後那一抹笑容立馬提高了短片的立意,是一抹可以被解讀出多重含意的笑,但因為笑得太快、太直接,使得演員的表演失去了層次感,如果換成是給演員一個10秒鐘的臉部特寫———由不解慢慢地過渡到釋疑然後以一抹邪魅的笑容來結束的話,會使短片更加值得回味。

作为从小就接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的大陆客,我们无法接受「全员恶人」这样的改编和设定。大多数抱有朴素正义感的乘车有可能因不掌握领导权、话语权和操作权而「被迫」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显然,极少数只会帮助极少数。为此,事情「真相」可能是这样:如果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那么敌人就会占领;倘若「允许抽烟」纵容小恶,那么小恶就会变成极恶——极恶明爽,小恶暗爽,最终《车四十四》就会变成乱葬岗。根据「恐袭」事件改编的影片《巴黎记忆》也在提醒乘客:在没搞清楚「我是谁」之前,勿轻易上下车。因为有些「盲盒」只要打开了就关不上了,有些「黑箱」只要进去了就出不来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斗争过程血腥而残酷,被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拉上马又被其赶下车的《邮差》群体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有些逃之夭夭,有些认罪伏法。

伍仕贤处女作,获得了多个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短片奖,包括威尼斯电影节。但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就这?很俗套很普通的故事啊。但看了几个豆瓣短评后自己琢磨了一下,确实啊,这么黑暗冷酷的故事如果说大陆导演拍,肯定会被禁。车上的人确实冷漠,但直接要人性命是不是太狠了点。哦对了,当时龚蓓苾的普通话怎么那么差啊。。

这片子最后的结局:抢劫强奸犯毫发无伤,见义勇为的小伙子挨了一刀,被强奸的女司机和被抢钱的受害者无人生还。这么一看,这个故事是很典型的中国故事。而导演的焦点也在女司机、小伙子和乘客,而不是罪犯。恰恰是这点,真正值得反思,因为罪犯才是罪魁祸首,但是最后却导向了受害者针对受害者,所以女司机并不无辜,最后也都死了。

获得奖项

  • 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最佳短片-特别提及
  • 第18届圣丹斯电影节
    第18届圣丹斯电影节
    获奖:短片制作特别表扬奖
  • 第19届圣丹斯电影节
    第19届圣丹斯电影节
    获奖:短片制作特别表扬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