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田园祭(1974)

田園に死すUP:2021-04-14

《死者田园祭》(日语:田园に死す)是一部1974年日本剧情片,由寺山修司自编自导。它作为参展片进入了1975年的戛纳电影节。

死者田园祭

评分:8.9 导演:寺山修司 编剧:寺山修司
主演:菅贯太郎 / 高野浩幸 / 八千草薰 / 三上宽 / 兰妖子 / 原田芳雄 / 原泉
类型:剧情 / 奇幻
片长:104 分钟 / Japan: 102 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死在田园 / Pastoral: To Die in the Country / Pastoral Hide and Seek / Den-en ni shisu
上映:1974-12-28
IMDb:tt0071406

死者田园祭简介

“我”(菅貫太郎 饰)是一名电影导演,当前正在拍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影片,影片的情节如下:童年的“我”(高野浩幸 饰)生活在一个偏远山村,与母亲过着孤单辛苦的生活。父亲早年过世,“我”只能通过巫术叫出父亲的鬼魂与他对话。隔壁的少妇(八千草薫 饰)美艳动人,我深深为之着迷。某日,一支流动马戏团来到“我”的村庄,从他们的口中,“我”得知外面大千世界的精彩。于是在某个夜晚,“我”和隔壁的少妇整理行囊,偷偷离开了家乡。
  影片进行到这里,“我”却突然陷入瓶颈。那天,“我”遇到了童年的自己,藉着对童年时代的回溯,“我”发现影片中竟然有着如此多的虚伪和不真实。“我”找到了真实的过去,以及所有被刻意遗忘的残酷回忆……

第2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寺山修司

简评

被深深震撼的电影,爱,好爱,与我们都有关的电影。而且实验、抽象和奇观与文本本身很一贯,这些东西就是该这么用。看着电影前部分过后胶片闪白导演出现的时候心下暗惊,欲扬先抑了,很强很简单的技巧。虽然回过神来忽然发现各种要素上强烈的费里尼的味道,尤其是马戏团,两者都是,都是我最看不懂的元素。文本本身还有很多优点,拉片再说。补充:大光比抽烟镜头真他妈好看。跑动起来的长镜头好美。最后还有一条自我困惑:在影片中我以为的“理解”的元素就是理解了吗?是什么程度和方式的理解呢?何以达成某种确认并下出结论的呢。

双重自反,第一层面为电影对其作为世俗神话本身的自反。前半段所有情节叙事均在一串胶片声中渐渐幻灭化为影像叠影。后半段真实与虚幻的边界开始模糊,曾经确凿的记忆在时间的不断流逝/渐次回溯的双重流动中变得摇摇欲坠与混沌闪动,在“导演”试图通过遁入世俗神话(电影)来重构/篡改童年记忆时,其建立在镜像幻影上的一切对记忆本身的图谋与构想均被第一层自反中被击溃。由此引出电影文本的第二层面自反,即对记忆本身的自反,追逐记忆的结果最终还是遗忘。寺山修司在这两重自反中触碰到了两个极为深刻的议题——我们应该如何体认自身记忆?创作者如何在回溯记忆与构建神话的双重虚幻中获取艺术表达/个人尊严上的双重平衡。

过去的时光被加上朦胧的色彩,光怪陆离、亦真亦假,像所有人内心意淫的那样充满怪诞的经历和主观的结局——一切都是极不平凡。直到人们出于对其的哀悼也好、追思也罢——开始确认细节——走近一瞧才发现,原来从童年开始就一直压抑的东西蔓延至今。彩色的遮羞布下是比现在更深、只是当时还未意识到的迷茫和永远无法平息的精疲力竭。然后突然胆战心惊:小的他们,大的她们,离开家乡的人,其实哪儿都没去。所有人被困在田园间,和消失的伙伴、难产的妇女、性压抑——和母亲的控制及父亲的亡灵。人生的自省其实从未停止,自省带来的浪般的困惑和无力也从未改变,好难过...

寺山修司的风格太强烈了。用浓郁的色彩和悲悯般的歌唱入侵视觉和听觉。先看的《再见箱舟》再看的这部,一脉相承的风格。怪诞的设计,诡异的调色和服装道具,经典的钟表意象。最令人惊喜的部分,是黑白色那段的现代眼光解构,记忆与改造,生育与死亡,女人的命运,魔幻的马戏团,哀伤的情欲与交媾。当幕布倒下,回到新宿的繁华,记忆与现实的对冲,乡间与城市的碰撞,时间空间的不可靠性,交织出的死者田园祭。看得全程起鸡皮疙瘩,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

寺山修司的影片总是弥漫着诡异而瑰丽的想象,以荒诞神秘的隐喻为潜意识加密,放置到他充满才气的迷幻色彩与精致构图之中,将极致的欲望快意地挥洒。在战争的伤痛阴翳下,少年的记忆充满着母亲歇斯底里的控制欲、女人身不由己的苦难、少妇用来对抗封建的堕落,以及马戏团的演员身处荒诞的纵欲行为。直白或隐喻的性事都是压抑的性事,自我从束缚中破土而出,却在一场落败的出逃中看到了尽头。沉浸在记忆中的人,萌生出从记忆中解放出来的念头,却意识到记忆长期处于玫瑰色滤镜之下,创伤的经验被美化;当其决然从记忆中解脱,他试图与少年的自己分离,任由其朝着远方跑去,自己回到了依旧荒诞的未来。而自由正是解除羁绊时那刹那的恍然。

躲好了吗?躲好了。时间一蹉跎,所有人都躲进了坟墓。//拭母是长久的想法,因为杀死你以杀死我。杀死你以获得解脱。//时间由强暴我的女人交给我,我得到梦寐以求的表,而后我才知道,那块表不是我的表,是祖传的表,只是我背负在手腕上。我依旧同你一起滴滴答答。//你的心属于那个共产党员,而你去东京一趟回来就判若两人,强奸了我。//黑色的老奶奶,低声细语,遍布大地的流言和偷窥。//甫一触碰过去,彩色就染了所有的花草,意识记忆不能到达的缝隙,都浸满了五颜六色的无意识虚构。//夹在黑白与缤纷之间的,是我和你捆绑在一起,在恐山,也在东京。

妖艳,狂乱,脆弱而美丽,看得太震撼了.......前半小时还觉得是一部风格强烈且悲伤的电影,但不算十分喜欢,到揭露先前的一切都是一场未完成的电影那一刻开始,我就像出门被榔头迎面打了一下似的,整个人都被电影吸引进去。故事中的童年仅仅是虚构,现实中的童年并不美丽,母亲,邻居家的姐姐,被视为怪胎的女子,一切都并非如粉饰后般那样美丽。人要脱离过去,掌握过去才能自由,但是即便在创造的影像中,人仍不能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掌控一切。现实永不可能不回避,永远对人进行着残酷的入侵。一场光怪陆离的大梦。(马戏团的部分想到了少女椿......

这电影怎么做到又美又丑的,剧中人物丑的那么的自然,浓浓的日式变态美学扑面而来,每一帧的色彩和构图都美到我的心巴上,又浓又烈的砸在我的视网膜上,特别是开场那几个画面,直接被抓住眼球,让人很想继续去欣赏。整体的剧情更是注重日式美学意境表达,微观美的淬炼在这部剧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中段来自于欧洲马戏团的切入又打破了这种意境的平衡,更是推动剧情发展,让幼生期的男主萌生了对外面世界的探索欲,在马戏团这一段的剧情中,不管是内容和画面更是有着和这个村庄格格不入的气质,神来之笔/一个接一个让人抽不开视线的镜头,太让人爱不释手了/太喜欢这部剧的色调了/会想再看一遍

所以你暗恋的隔壁美艳的新娘没有与你私奔,她和她的革命者爱人殉死在山中的神庙里;长着不祥胎记的遗腹子没有受到祝福,她和她的拨浪鼓一起带着诅咒在母亲的哭号声中溺毙在小河里。象征着安产的乖巧白犬浑身是血地死在木盒里,马戏团好脾气的空气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被爱人抛弃。15岁的你失去了反抗的力气,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腕表和离开故乡的机会;35岁的你藏起镰刀与麻绳,又一次和自己无数次想要杀死的母亲平静地对坐进餐。故乡,忍山,东京,人海车流中,我到底在寻找怎样的自己?“未来是不可以改变的,但过去可以。”

很神秘,可以看出都是精心搭建的片段,惊悚,美丽。后半段一知半解的。隐喻处处,而且好些不懂。无数想要截图的场面。超现实。摄影太赞了,颜色配的也很前卫,这颜色给的像是定帧的摄影作品,用来拍视频,牛,美术做得好,因为是梦,所以随心所欲吗?看了一些几十年前的电影我老是感觉性怎么越来越不开放了。记忆总是美化的,绚烂的嘛?或许是吧,真实的总是更糟,不过也该直视它们吧。看到一个影评说到俳句,啊,大悟,整片的美术气质就很日本,俳句点缀了整个片子。片子的结构或许也是俳句。松散琐碎。

“我”(菅貫太郎 饰)是一名电影导演,当前正在拍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影片,影片的情节如下:童年的“我”(高野浩幸 饰)生活在一个偏远山村,与母亲过着孤单辛苦的生活。父亲早年过世,“我”只能通过巫术叫出父亲的鬼魂与他对话。隔壁的少妇(八千草薫 饰)美艳动人,我深深为之着迷。某日,一支流动马戏团来到“我”的村庄,从他们的口中,“我”得知外面大千世界的精彩。于是在某个夜晚,“我”和隔壁的少妇整理行囊,偷偷离开了家乡。 影片进行到这里,“我”却突然陷入瓶颈。那天,“我”遇到了童年的自己,藉着对童年时代的回溯,“我”发现影片中竟然有着如此多的虚伪和不真实。“我”找到了真实的过去以及所有被刻意遗忘的残酷回忆

不敢一个人在家点开的电影,趁着在公司加班的时候一眼也不敢漏的看完了。前半段还沉浸在形式和结构以及目不暇接的寓意里,由于职业病又不禁一边思考着电影拍摄的年代发生在建筑史上的事情。后半段则彻底被一种悲伤的情绪击中,想要和记忆隔离开来的导演不正是这两年一直挣扎其中的自己吗?想要追求绝对的自由而努力摆脱过去经验留下的阴影,是否真有那么重要?我想要从这长久的困顿中走出,却一直紧抓着过去的绳索放弃不能......

获得奖项

  • 第28届戛纳电影节
    第28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7届戛纳电影节
    第27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