鼹鼠(1970)

El topoUP:2021-10-01

鼹鼠

评分:8.2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编剧: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主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 Brontis Jodorowsky / José Legarreta / 阿方索·阿雷奥
类型:西部 / 奇幻 / 冒险
片长:125分钟地区:墨西哥
语言: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遁地鼠 / The Gopher / The Mole
上映:1971-04-15(墨西哥)
IMDb:tt0067866

鼹鼠简介

神秘莫测、枪法绝伦的独行杀手“鼹鼠”(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Alejandro Jodorowsky 饰)和他年仅7岁、赤身裸体的儿子(布朗提斯•佐杜洛夫斯基 Brontis Jodorowsky 饰)骑马漫步在墨西哥炎热的沙漠之中。他们路过一个被匪徒“上校”及其爪牙血洗过的村庄,鼹鼠按照垂死村民提供的线索一路追踪,将上校一伙一网打尽。在此之后,他将儿子留在一座寺院,带着他解救的女人继续踏上旅途。女人向鼹鼠讲述了四大高手的传说,这个好胜心切的男人向四大高手发起挑战,他凭借高超的枪法和精巧的计谋一次次得逞,却也在这一过程中若有所悟。
  本片荣获1972年墨西哥金羊奖最佳摄影奖、1974年意大利阿索罗美术和美术家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简评

总算看了这部经典cult电影,虽然看着很原始而血腥,剧情又奇怪又谜,人物出现的乱七八糟,许多片段又没头没尾。但看过解析之后才发现这部电影的精妙之处。在佐杜洛夫斯基的镜头里,不仅仅是场景设置,人和人物关系也是表达概念的工具,男主是人类在帮助与迷茫,堕落与救赎中寻找自我的人类意识形态。而就算经历了顿悟,却依然逃不出永劫轮回的困境。被他抛弃的儿子,也会成为他下一个轮回的工具。只要人类还在活着,人类的意识形态还在滚动,这一切都不会有尽头,但是剧情给出了另一个分支,如同小径分叉的花园一样。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字幕谁能听得懂墨西哥语鸭)

在暗地里活动久了见光瞎的鼹鼠,是通过杀戮寻找真理的男主。极尽凶残的杀戮,原始暴虐的淫逸,最简易的欺诈只对圣人有效,全片唯二的纯洁来自男孩的目光和侏儒女孩的爱情。前半段杀了三个圣人,后半段在一个充斥骄奢霸凌的小镇谋生拯救被困的山民,成圣救人,人亦被人灭,耶稣救世意义何在?兴许人自救自保自安乐才是正道。全篇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人事物,充满讽刺的亵渎,佐渡洛夫斯基自编自导自演,狠劲脑洞和摄影都一流。

反西部cult片。佐渡洛夫斯基向来善于将宗教与超现实相结合,这一部更是发挥超常,甚至可以类似于帕索里尼的生命三部曲,以寓言故事的形式来分段叙事,而三个故事之间却隐喻着神学与哲学的思辨,荒诞中暗藏着深意。鼹鼠是一种生活在地下的生物,如果见了光眼睛会瞎。在虚荣与利益面前,鼹鼠早已看不清是非对错,抛弃与背叛摧毁了前两段故事建立起来的神性,回归人世间最底层,从人做起,揭示人性的荒诞与丑陋,最终以父子的轮回暗示命运的延续,人修炼成了神。

亚文化元素过于丰富的超现实时装片,沙漠成为了色彩最纯粹的幕布 从而让导演可以肆意调度摆拍。西部片类型的素材被混入嬉皮士时尚与b级杀戮暴力 得到的是极其肤浅、只适合圈子成员的自娱自乐的上瘾毒物。第一场屠杀现场的人工道具内脏有点达利的味道,厌女+金发白人至上的暴力点心遍布全片,从弃(圣)子到通过杀害四个大师后被抛弃 重生后的救赎都充满了一厢情愿的自我满足。畸形儿与哑剧的段落可能最具自传色彩,反过来成为整部片子的脚注

相比那个可爱的鼹鼠童话,这个鼹鼠是一个悲伤、愤世嫉俗的故事。影片名为鼹鼠,也许指的是主角像一只没有视力的鼹鼠一直挖着地道,最后好不容易挖通来到地上,结果就被耀眼的太阳刺瞎杀死了。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话说佐度的邪典作品:费里尼的马戏上再加大量的哲学宗教象征隐喻符号、还有拉美特有的魔幻气息、那个反主流嬉皮士运动时代的狂野气息。还有他也去学过柔术、追求过东方古老的智慧……但总得来说,这部片对我来说太闹太向外了。佐度是那种艺术家:他创作就是为了玩。

发现Lab111有佐杜重映就跑来看了,这个空间的体验感好过了电影本身…爱阿姆…依旧是填满了符号隐喻,漩涡一般的结构试图在过多元素之中找到上升的途径和指向虚无的结论。看完突然发现,当我过度习惯用这种符号语言解读电影之后,它们好像没那么有号召力了,甚至失去荒诞,变成了和对白一样的fragments,而这种杂糅的、作者性极强的作品终极目的是不是还是服务于自身,然后等待自己推翻自己……反思

1973年《圣山》→1989年《圣血》→1970年《鼹鼠》:一脉相承的→稀奇古怪的故事,形色有异的人物,各种各样的动物,血腥暴力的情节,时常跳跃的剪辑,修理头发的镜头,三点都露的全裸,花式多样的色情,带有宗教的色彩…... 一而再再而三地残忍毁坏JJ让拍《感官世界》的大岛渚都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若是在十年之前,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这样的邪典电影我可能欣赏不来,如今的接受能力倒是越来越强大了。

鼹鼠终身都在寻找阳光,然而当他接触阳光的时候它将被阳光杀死。人类的欲望也是如此,当欲望达成时大多数的人会迷失自己,精神层面便会死去。佐爷的电影我相信没有人敢说可以百分百看懂,电影中大量符号的式的宗教隐喻,即使是熟识西方的学者估计也会产生出不同的解读。而这类经典cult片的丰富性就蕴含其中,佐爷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在充分的自我表达下,给了电影太多解读空间,这也是我们喜欢这类电影的原因!

时至今日,佐杜洛夫斯基的《鼹鼠》无论是风格还是主题都已经彻底过气。象征主义的最大问题就是,诗学象征不是可独立存在的符号。它的指向需要语境,需要实在的故事、人物和背景。这些奇奇怪怪的情节和角色究竟都指向什么呢?谁也没法讲清楚。只有在具有强烈自传性的男主角和导演脑袋里,它们的结合才有意义,而这层意义不能传递到观众脑袋里。加之这股六、七十年代的嬉皮运动背后有着令人咋舌的厌女主义和东方主义倾向,它的唯灵主义表面为人、实际只为利己。正如这部代表了导演自己对形而上问题思考历程的电影,它的上下篇似乎暗合着旧约与新约,而第二部渡人的愿望最终崩坏,最终只有通过涅槃才能勉强把自己拯救。

看的片源被剪,从室友那里听说了最后20分钟的情节。这部片十分扣人心弦,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难以预料。与其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获得启示的过程。前后两个阶段(挑战四大高手与洞窟中营救侏儒)的割裂非常有趣,意味着从洞穴中复活?……但那城镇就如同蛾摩拉索多玛一样无可救药;父子的相认,或是某种宿命?就好像将幼小的儿子留在修道院,那支线生长起来似的……

虽然不能说完全理解全片,但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西部片的故事,与宗教元素的结合,以及大量的隐喻叠加起来的视觉元素,还是相当吸引人看下去。个人认为是一部从神跌落成人最后成神的故事。主角从一个开始有着绝对信仰的信仰者,从惩奸除恶到一部部堕落最后失去信仰,变成一名被他人信仰着的殉道者死去。故事也很清楚分为三个大板块,从开始的惩奸除恶的传统西部片故事,到挑战四大枪手过程有如 悟道禅修的故事,到最后有点黑色幽默的宗教故事(?)。这些之外总之全片的确充满了令人不安的视觉元素,大量的动物尸体、荒漠与沙漠、石屋、同性恋、残疾人、血与性等等再加上很不自然的镜头剪辑,但在片子的张力下这些反而更加凸显出影片视觉风格的特殊和独到的魅力。

人被抛在荒漠中,杀手无法寻找自己→质问上帝→以自己为上帝→无法拯救世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光明啊光明何时才能出现?”“很快,很快,年轻人——或者永不。”光明是暂时的,人如同鼹鼠,在看到光的时候就离死不远了——或者只有死后才会有光。而在鼹鼠死之后,还有他的千千万万的仆人和同伴继续走上他的道路。人的悲剧永无尽头,人的挣扎同样永不止息。ps为什么我接触的每一个拉美作家/艺术家都有如此强烈的东方情结!鼹鼠俨然一个孤独的骄傲的侠客,飞沙走石也太武侠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