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剪接的魔力(2004)

The Cutting Edge: The Magic of Movie EditingUP:2021-10-24

电影剪接的魔力

评分:8.8 导演:Wendy Apple 编剧:
主演:马丁·斯科塞斯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乔治·卢卡斯 / 朱迪·福斯特 / 西恩·潘 / 昆汀·塔伦蒂诺 / 安东尼·明格拉
类型:纪录片
片长:USA: 98 分钟 / Spain: 54 分钟(TV ver地区:美国 / 日本 / 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PBS电影剪接的魔力 / 出神入化:电影剪辑的魔力
上映:2004-10-15
IMDb:tt0428441

电影剪接的魔力简介

《剪辑》,这是一个学习电影电视剪辑的好教材。首先,这个节目的题目叫“剪辑”而不是蒙太奇。这在西方是非常明确的。美英“editor”,法国,意大利用“montaz”. 剪辑是遵守前电影空间的,它有一个主镜头。蒙太奇是把拍摄下来的镜头当素材,然后在剪辑台上形成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电影的时空。好莱坞这个概念在中国有许多希奇古怪的神话。这个节目全部由好莱坞的剪辑师和导演的观念组成的。
  这里讲的是影片制作的真功夫,不是教你怎样炒做,怎样编造。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一部影片的票房价值不是依靠撒谎,吹牛,唬,咋。它靠的是真功夫。好莱坞的影片质量就是建立在这些基本功的基础上的。你们可以注意到,他们是强调剧本还是剪辑,你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对演员是怎么看待的。

简评

讲述剪辑师从暗房走向台前的职业史,以及剪辑艺术的更迭。看不出剪辑的痕迹、画面像流动的水一样流畅——两个画面碰撞出第三种联想——画面不断剪切、打通时空感,人们对剪辑风格的taste的变化,也是大众媒介变迁的佐证,很喜欢这种生命史式的讲述。另外 ,本片剪辑手法与内容的结合,也能做剪辑教学范本了吧~

确实是教科书质感,讲的东西并不深,基本上就是《看不见的剪辑》《剪辑的语法》《眨眼之间》视觉化,融合了电影剪辑史的讲解和一些具体场景分析,比较有趣的是谈到一些技法的时候在访谈里也给到相应的剪辑效果,还是蛮提神的。让我感兴趣的是,剪辑师真的是各种意义上的“电影之母”,是“导演的妻子”“演员的保姆”,而且剪辑行业曾经是由女性占多数的,剪辑被认为是女性的工作(拼接胶片像是缝纫和织锦),这其中蕴含的性别视角,以及技术更替带来的分工与创意的变革,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议题。

①电影剪辑史+剪辑基本理念的纪录片,多位导演和剪辑大咖出镜,多部影片素材做范例,令这部知识性节目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即使对于已然对剪辑知识略知一二者,亦不失为一次查遗补缺的有趣总结,毕竟看到与自己以往暗合观点时的莞尔一笑,也是一种满足;②当然也增加了一些奇怪的新知识,比如电影诞生的头二三十年,剪辑师竟然都是女生,理由是“剪辑就像编制缝纫”——这也说明了人们对剪辑的认识是一个逐渐重视的过程;③无意中看到导演亚历山大·佩恩算是意外之喜,那一年恰逢《杯酒人生》上映,而昆汀在镜头前讲话动辄眉飞色舞甚至手舞足蹈的样子,基本就是洋人版的孙悟空;④最后顺便感慨一下阅读电影剪辑方面的书真的是事倍功半,关于影像的知识点,用影像来讲述难道不是最好的吗,大费周章转化为令人费解的文字+图片,写的人累,看的人更累。

在剪辑这样的技法和工种诞生之前,电影的前途是黯淡的,因为它仅仅有记录的功能,而不像现在一样能承载艺术和想象力。cutting edge这个片名有点意思。片子讲了电影百年剪辑技术的不断进化发展,但最初的那些技巧,仍然是最尖端(cutting edge)和准确的。刚看完剪辑的语法,再看它用片中提到的各种剪辑技巧来叙述每一小段故事,非常educational和有趣。.com/review/8614709/

关注了三个点:1是马丁·斯科西斯说:“担心一切快节奏的内容对文化的影响,担心一切都会变快,即用即抛的感觉,而不是去吸收,不去花时间看或用另一种方式体验时间。”这点感触很深,我之前看电影好像就在完成任务,很少与主角“感同身受”,因为明白这都是剧情需要;2是电影会影响人的想法,尤其是战争片宣传片,看节目还是要带脑子;3是剪辑师扎克·斯坦恩伯格说的“说到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讲故事。如果不能为故事情节服务,不管多眼花缭乱都没有意义。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故事情节。一切都是为了讲好一个故事,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很有收获的影片。

【以后不能再断断续续的看】剪辑师从不能说的奥秘到走进人们视野之中。从格里菲斯的无缝剪辑再到蒙太奇再到新浪潮【再次打破剪辑规律】都有涉及到,其中穿插了女性剪辑师的先河以及演员对于剪辑的特权造成了与导演之间的矛盾紧张关系,直到进入数字时代后,剪辑师特权变大,成为继编剧导演之后重述故事的人,最后升华到感情上。可惜没有制片人和更多的好莱坞高层讲述根据市场需求改变导演原意,想看到商业需要跟艺术间的碰撞是怎么在剪辑室内交锋的。

对一个普通影迷来说受益匪浅。主要介绍的还是美式的剪辑风格。剧本只是电影的开始,剪辑才是电影的最后一章;欧洲蒙太奇,好莱坞无缝剪辑,以及后来新浪潮对新好莱坞电影剪辑的影响;动作片悬疑片情色片不同类型片的剪辑风格;早期剪辑师类似纺织女工,多女性担任,后来发挥的运用越来越大,从小黑屋里走出来,成为导演的合作者;现代好莱坞电影呈现快节奏剪辑趋势是适应/迎合受众群体的变化;剪辑师掌控节奏是操纵观众情绪的“心理学家”

剪辑是再创造,导演寻找称心的剪辑师就如寻找另一半,剪辑师工作方式(Walter Mauch剪之前不会接触与影片拍摄相关的一切,以免影响判断,他喜欢站着剪,蓄势待发;有的只允许导演进入剪辑室,有的希望演员-尤其是优秀的主角参与其中,提出意见,如西恩·潘与尼科尔森的合作)、地点(Verna Fields在自己简陋的家里剪)、观念各异(W·M说剪辑须像珠宝师一样精细,决定好每一个小方格的去留、位置,最终组合成一部影片),剪辑是一种操纵-包括素材及观众,好的剪辑使补救或极大提高艺术表现力成为可能,

电影不仅可以通过画面和声音影响观众的情感,还能够激发人类的信仰,而想要做到以上这一切就必须通过剪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剪辑是电影的灵魂,它让电影拥有了悬念、情感以及导演想要表达的一切,甚至可以影响电影的走向,这便是剪辑的魔力,无可取替。

透过这个纪录片,可以发现剪辑的魔力,剪辑是对影片的创造,让只是对生活的记录,变成艺术。剪辑让观众参与到影片中,用自己的想象力填补空缺的镜头。用快速切换镜头或者是定格视频来加快节奏或者是放慢时间。这就是电影的魔力。和所有的艺术一样,电影这个乡里巴人,别人眼里不起眼的切工,凭借着自己对电影的创造走向高雅殿堂。影片还介绍了一个反常识,电影在最初时候因为便于被大众理解,还被列宁用来在农村渲染情绪,宣传革命。从情绪的角度来讲,其和抖音倒是也没有什么不同。

大神们讲自己对剪辑的理解。主要的小章节有:动作片剪辑、悬疑片剪辑、音效剪辑(less is more!)、制片厂剪辑模式、运用剪辑打造明星、剪辑规则与打破规则、切割时空、节奏加快(打斗戏镜头数目极多)。最后的观点是,剪辑很重要,但好故事才是基础。纪录片剪辑师的小把戏太好玩了(19'50''左右),昆汀太好玩了,彩蛋也太好玩了。爱电影、做电影,真是太美好了~

正好是在默奇剪《冷山》业务段同步纪录,便得以一窥默奇站着工作的小黑屋,以及默奇按照屏幕与观众比例亲手剪的小纸人(太可爱)。本以为读过《眨眼之间》和《剪辑之道》再看这个片会有很多重复信息但完全不。从电影诞生开始梳理,某种意义上有了剪+贴才有了cinema。一些默奇在书中提过的概念综述,但片中的见解更多元。比如演员与剪辑师并不是始终互斥的。最好玩的是大佬们齐聚一堂,诉说自己一段段与剪辑师的婚姻(不是)。在千禧年初斯皮尔伯格就在忧虑影像叙事节奏的加快对新一代的影响了……那么看看两个十年后的现在吧。反正人类肯定是进化了(扶额)又及要不是这个纪录片我还不知道斯科塞斯原来还拍过一部叫■■的片。(所幸拍得早不然斯科塞斯都要被cancel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