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之平津战役(1992)

UP:2021-10-29

演员表影评剧照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评分:8.5 导演:李俊 / 韦廉 编剧:李平分 / 史超 / 王军
主演:古月 / 苏林 / 马绍信 / 鲁继先 / 史崇仁 / 赵恒多 / 李定保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218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 / 平津战役 / Decisive Engagement: Beiping Tianjin Campaign
上映:1992(中国大陆)
IMDb:tt0099340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简介

20世纪40年代末,古老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决定命运的重要时刻。国共两党的抗争进入攻坚阶段,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后,蒋介石(赵恒多 饰)受到极大触动,意图撤回华北六十万国军进入淮海,构筑一条坚固的江淮防线。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古月 饰)在西柏坡发出指令,授意林彪(马绍信 饰)率领东北野战军秘密跨越长城,会同聂荣臻的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分割傅作义(李定保 饰)军团以作各个歼灭。傅一面婉拒美国势力入住华北的请求,一面说服总统打消军队南撤的念头,顺利在华北取得空前的权力。谁知在此期间,解放军已悄悄完成对平津的包围。傅作义感到大势已去,决定通过身为共产党员的女儿冬菊(陈红梅 饰)与对手和谈。只是和平的果实来之不易,在此之前还要经受更多的考验……
  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三部。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提名)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剧照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大决战之平津战役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简评

在建国72周年这一天看完《大决战》三部曲,可以说国内这一类战争片里几乎无出其右者。仍然和前面一样的优秀,不论人物塑造、镜头语言、战争场面等,都是现在不会再出现的了。不得不说傅作义真是一个“有趣”的形象,在反复纠结中逐渐处于劣势,最后选择正确道路,许多起义投诚的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心理历程吧,毕竟……不管怎样,大决战系列是绝对的好片。

三大战役中唯一一场没有悬念的,与其说是傅作义救了北京城,不如说是北京城救了傅作义,若非顾及北京城的文化古迹,傅作义的结局不是灰溜溜逃到南京当光杆司令,就是和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一样当俘虏,至于陈长捷,等到那十年的下场可不是太好。三部曲看下来,10个多小时,动用了这么大的阵仗,却无甚亮点。问题出在剧情不够走心、不够动脑,部分人物被刻意拔高,部分人物又惨遭歪曲,整个系列的立意低了,为了宣传而宣传。最终,只剩了“你不妨把话讲得更明白一些”、“我说总座高见”、“优势在我”等几个无聊的梗还能在今天继续刷屏。

我观看了电影《大决战一平津战役》,影片刚刚开始,就将我带到了那战火硝烟的年代,随着影片的播放,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深深的震撼了我。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我军领导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前线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军队,后方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制定战略,后方制定战略科学,传达战略迅速、前方遵守上级命令坚决,又能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前后方的默契配合为打赢这场硬仗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大决战》三部曲算得上战争片的巅峰之作。从敌我双方的政治、军事、经济、人心、文化、核心领导层、执行层到底层士兵百姓的描写,可以说是大而全,但又不空。影片对镜头语言的运用极为纯属,比如三部片头分别是开春破冰、万马奔腾、万里长城都很好地为片子定下基调。演员选的传神,各种方言让人觉得更加真实而不是别扭。双方行军布置,共产党前后方的各种磨合、顾虑、权力收放,对国民党的描述也算公允,其内部各派阀间的明争暗斗,前后方的各种博弈指挥,忠诚背叛等描述的条理清晰,可以看出编剧用心且功底深厚。战争场面更是至今无人超越,各种大场面都是实景拍摄,都已成为经典,第一次看当真是震撼人心,其质感远非特效能比,战争细节的刻画也是精益求精。并且传达了中国式反战,可以说从各方面都为战争片树立了标杆。

记录六年级女儿影评:大决战三部曲,实在是视觉震撼。特加颗星,这军队规模和质量也太牛了。回到正题,平津战役。就是共产党利用傅作义犹豫的心理取得胜利。其实从这场战役可以看出,傅作义优柔寡断,犹豫了太久,没有及时做出选择。是选择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要么早打要么早降,失去了最佳战机和政治身价。 不过要还是要感谢他,和平解决了北平问题,保护了千年古都。ps:傅作义谋划了半天,发现自己女儿是共产党地下党员的时候,估计很郁闷,哈哈。 9分。

看建党70周年献礼作品“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消灭及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军伤亡不到4万人。东北,华北野战军联合作战,林彪为总前委书记。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部地区。展现了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指挥解放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谈判,经济,民主协商建国等各条战线都为建立新中国而努力的历史画面。“大决战”之三大战役,值得讴歌并永远铭记!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切断逼迫傅作义不得不困守平津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困35军于新保安堪称神来之笔。平津战役的天津冬日攻城战拍的非常优异,踏碎冰而洒热血换来的平和值得天津解放桥战士的史诗般的热烈庆祝。三部大决战看下来不得不惊叹于毛泽东主席出类拔萃的军事领导能力,丰富了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历史地位,结尾的政治协商会议群星璀璨相逢一笑泯恩仇和夕阳下的万里长城显得壮丽深邃。

,这一部不像战争电影,更像是一部历史片,视点从战争本身变成了傅作义如何接受“北平模式”的历史事件。叙事太过宏观,缺乏一些足够细、足够有看点的东西,很像一个宏大版的,详细版的《建国大业》。在傅作义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也太宏观,看不到细节的,有特点的东西,个人认为可以多把叙事落脚点放在傅作义的情绪变化。这是非常有看点的。不过总体上来说,无论是作为一部历史片,还是作为一部历史片。这一集在叙事上、表演上、整体节奏上,虽有不足,但也瑕不掩瑜,还是很不错的。

饰演的演员们与原型真的几乎“神还原”,不管是我党的还是国民党的,不信诸位去百度挨个搜照片,跟真人确实很像,老电影的细节,真的已经拉满了,上到各大元帅:毛泽东的湖南腔(比唐某人的听起来舒服多了)周恩来的“津普”(普通话里带点天津口音)……哪怕是群众演员,天津工人纠察队一张嘴就是天津口音,北京市民聊天一口一个您,人物的口音真的太亲切到位了,比现在拍的某些“红色电影”在细节上认真多了,我敢说“三大战役”的电影,永远无法超越了。

剧情两星,将近4小时,看完却想不起讲了什么,就记得个傅作义投降,前面不知道是本来就困还是剧情无聊给看困了,都想3倍速了,后面清醒了还好点。捏麻麻的,终于把三部曲看完了,真是煎熬,2倍速都煎熬,我果然不适合看枯燥的战争片和文艺片,还是有剧情的商业片适合我。要是2个钟头说不定还能看进去。豆瓣218,实际208,看的cctv6版205分钟,那个1小时28分左右的什么林老那段明显有删减,明明就是国家纪念党成立70周年拍的片,自己都拍出来还删?那当初拍了干嘛?看的那个资源还音画不同步,本来就看的煎熬,你字幕还对不上,看的更加蛋疼,后面直接遮了字幕听对话,2倍速也能听清大半

大决战系列三部曲是世界电影历史上最恢弘的战争史诗,从参演人数、场面调度、摄制难度及特型演员阵容方面都是难以超越的经典。《平津战役》的节奏较前两部慢了下来,先辈们为了和平解放平津地区而做的努力,这一努力虽不像打仗般让人激动得热血澎湃,但斗智斗勇的攻心战争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能和平解放古城,保护众多文化遗迹,是国共双方先辈对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三部10个半小时,以前以为苏联版《战争与和平》已经是战争戏的巅峰,是我没见过世面罢了!八一电影厂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献礼,三百多万解放军参演,按公里论的战争长镜头,都不会再有了。第一次看古月先生演的毛主席,文戏部分也是非常精彩,有谁能不被他的魅力折服。解放战争,几百万的随军民工构成了强大的后勤系统,见识到了温铁军说的财政系统支撑的国民党中央军和土地革命后人民解放军战斗决心的对比,一个是为了主子,一个是为了人民。解放战争后,蒋介石把中央银行库存的黄金92万两和白银外汇总计5亿多美元全部秘密运往台湾,解放后的城市面临工业和管理系统的瘫痪,给共产党留下了一个地狱开局。今天,也才不过70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在这是他们想看到的画面吗?继续去阅读祖国来时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