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禁区(2005)

Beyond the GatesUP:2021-08-31

杀戮禁区

评分:8.2 导演:迈克尔·卡顿-琼斯 编剧:大卫·沃斯登克罗夫特
主演:约翰·赫特 / 休·丹西 / 多米尼克·霍卫兹 / Louis Mahoney
类型:剧情 / 历史
片长:115 分钟地区:英国 / 德国
语言:英语 / 法语
影片别名:战地救援:卢安达风云(台) / 猎犬 / Shooting Dogs
上映:2005-05-12
IMDb:tt0420901

杀戮禁区简介

在春天后一百天, 一百万卢旺达难民在massacred 遇到由他 们的头领Hutu 带领一群士兵,并遭到屠杀,使一个非洲小国瞬间变成地狱。野 蛮是在想像力之外。联合国维和士兵是在那里观看。观看但不行动。一个英国的教士和他的年轻随从目睹这一幕,一时间他们的信念, 他们的勇气和心理极限受到极大的冲击, 最后, 他们被迫做出选择,要么留下来要么与难民一起跑。

第5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杰出新人奖(提名)大卫·贝尔顿

简评

每次看完这种电影,我就对人感到很茫然 ,为什么人是那么的愚蠢,没有任何判断能力的被煽动古惑去杀人 为什么种族之间会有那么大的仇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另一个种族就是蟑螂,无比的坏,是可以赶尽杀绝的,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不剩的用屠刀砍死呢,这种平庸的恶比什么都可怕,因为它是极大大面积的残酷的杀戮。我们怎样才能保持清醒活的像个人呢?

白人社会的不作为,是酿成这场悲剧的重要原因。包括维和部队captain,BBC记者,甚至是Joe,每一位都做了争取,做了努力,但总是欠缺那么一步,最后关头还是会拾起白人的优先权,选择走。Be afraid to die是每个普通人的心态,我也是,所以当看到神父不畏生死,始终和图西族站在一起时,我是真的被打动。

很难相信人类之间会仇恨到如此地步,会冷漠到如此地步,不幸的是,这就是真实的人类。而在当前这个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种族主义越来越极端,政客们出于各种利益渲染仇恨,挑起对立,我们将会迎来什么,我不知道。上帝或者是其他的类似象征,只是底层受苦群体的安慰剂,越是没有希望越是需要他,要不怎么活得下去呢。

政府煽动种族仇恨是什么情形,一个普通的不善言辞的老实青年转眼就成了双手沾满鲜血的侩子手,同时撕开伪善面目,联合国士兵能开枪杀“不够健康”的狗,不能开枪制止驱散豺狼般守在一旁等着大开杀戮种族屠杀者,能救一条欧洲宠物狗,不能挽救任何一条卢旺达生命。80万的生命,不知道有没有扇疼“救世主”们的脸

感觉这部电影对卢旺达屠杀事件的刻画,让我感到的震撼程度要高于卢旺达饭店一片。对于本身就骇人听闻的事件电影其实只需要平铺直叙,展示整个事件就足够震撼了。饭店与本片所选的禁区是两个不同的地域但是发生的是同类的事件。片子本身就很平但事件足够抓人,剧本上也没什么不自洽的地方(但其实大概都能猜出剧情会怎么发展),表演上约翰赫特要强于休丹西,休丹西的表演感觉没有融入进去。片子能看到几处呼应整体结构和想把宗教结合进去的想法,但实现上并没有达到效果。看完这片子以后我又搜索了一下整个事件的始末介绍,再一次被如此大规模和时间临近的大屠杀所震撼。所有人都的确应该反思和思考,如何避免下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

之前通过《卢旺达饭店》了解了1994年卢旺达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我在尚算不上繁荣但和平安宁的祖国过一岁生日,世界另一端有80万图西族人惨遭屠杀。只是长得稍微不同,就遭到血腥恐怖的噩运,种族主义究竟存在的意义何在?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那段历史,没有炫技和夸大,平白的叙事和横尸遍野的镜头仍然心生悲哀,毛骨悚然。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图族对图西族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这是现代版的大屠杀。影片《杀戮禁区》就是真实反映这段历史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大屠杀的恐怖,现实生活应该更可怕。电影《卢旺达饭店》也是讲的这个事件,我几年前看过,因为结局比这部电影好,虽然也血腥,但没有这部影片感受那么深。

上次征友过去一年了,由于姑娘都不愿意来山西,依然没有征到。一年以来,我倒是收入增加了不少,而今成了一个斜杠青年,教竞赛,写程序,月入五万,每天依然是从早忙到晚,不过比前在谷歌写 C++,做大数据的时候轻松多了。官方职业依然是在家乡一个不知名的二本教书。身在家乡小城,有自由的空气。不挪窝啦。

比《卢旺达饭店》好得多的电影,至少是在基加利拍摄的,那个时候中国人还没有帮修那么多路。香蕉酒笔记本山坡土路卢旺达语山羊等,这些细节又将我带回到去年。人群里似乎还看到一个长相酷似清洁员女儿Sandrine的群众演员,当然不是她。女主则神似中心最好的工人德力菲,我知道那也不是她。阿玛库鲁。

已经是二代目了,每次看到edda逃离学校被发现然后被砍杀的时候就感觉很难过,有心无力的男主,相信上帝的爱的牧师,虽然有良知但是被迫听从命令撤军的联合国长官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联合国长官的祖父母曾经救过犹太人,他却被迫要放弃这些手无寸铁的卢旺达平民。还有图西族的那些民兵吹着口罩唱着歌屠杀着本应该是同一个种族的胡图族平民,他们已然已经被洗脑成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政府官员购入大量围栏竟然是为了制作路障、药店老板只把药卖给图西族的小孩…人们在那时已经失去了作为人最基本的理性和道德。最后伴随着小女孩奔跑的镜头,穿插着联合国发言人虚假的嘴脸狡辩着这并不是一场种族屠杀只是暴力行为,我便明白了,这不仅仅是卢旺达人的种族屠杀,这是世界的种族屠杀,他们死于联合国的漠不关心,死于人类对他们境遇的漠不关心。

我的观后感就是悲哀,深深的悲哀,看到官僚主义无孔不入地出现在全世界的悲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是不是已经成为全世界体制内的精神圣旨。另外要说的是,这部电影关于图西族的部分塑造的很不好,比方说突兀的生小孩情节,突然从后门跑出去的作死行为,一直没有试图反抗或者制作武器的状态。但也有几个瞬间叩问了屏幕外我的灵魂:“你为什么想要逃跑?”“因为我害怕我会死掉”“当我看到死掉的白人的时候,我会想到她可能是我的妈妈,我整日地流泪。但在这里,看到他们的尸体的时候,我想的是,他们不过是 死掉的非洲人”“爱的反面不是仇恨,是漠不关心”。为远方的哭声们落泪。

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呈现的故事比卢旺达饭店更引人深思一些,它更像是在让人们反思当时联合国的不作为。两个种族之间的互相屠杀固然是悲剧,但是更值得人们思考的却是卢旺达为何在一百天内变为人间地狱,为什么没有人做出行动去阻止这场惨剧这些问题。抛开对政治因素的思考,这部电影对屠杀的描述也十分令人动容,气氛铺垫的很好,从最开始欢乐的氛围中显现危机的火苗,到情绪的爆发,最后一切归于平静和绝望。观看时的心情基本上都是被电影带着走的,虽然心里很难受,但是没想过要退出去。

获得奖项

  • 第9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9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制作成就奖 / 最佳导演
  • 第5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5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杰出新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