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1975)

傾國傾城UP:2021-05-21

《倾国倾城》(英语:The Empress Dowager)是1975年的香港电影,由李翰祥执导,邵氏兄弟制片并发行。续集为《瀛台泣血》。

倾国倾城

评分:7.8 导演:李翰祥 编剧:李翰祥
主演:卢燕 / 狄龙 / 姜大卫 / 苗天 / 萧瑶 / 凌波
类型:剧情 / 历史 / 古装
片长:108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西太后 / The Empress Dowager
上映:1975-03-21(中国香港)
IMDb:tt0073916

倾国倾城简介

光绪二十年,西太后(卢燕)六十岁,虽然已「还政」于光绪帝(狄龙),但实际上依然大权在握。又派小太监寇连材(姜大卫),以侍候光绪为名,实作监视。光绪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因优柔寡断,致无法摆脱西太后的操纵;幸有珍妃(萧瑶)安慰,但又遭皇后(凌波)等陷害……
  第12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卢燕)、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
  《倾国倾城》(the empress dowager,香港,1975),邵氏兄弟公司荣誉伟构,李翰祥历史宫帏片权威代表作,邵氏旗下大牌明星云集一堂,是一部描绘慈禧垂帘听政三十年后清宫权利斗争的历史巨铸。著名美籍演员卢燕饰演慈嬉太后,破格起用动作明星狄龙饰演窝囊的光绪皇帝,姜大卫饰演的小太监寇连材本是给狄龙配戏的,锋头却直盖主角。影片荣获第十二届金马奖(1975年)- 优等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卢燕),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

第12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 第12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女主角卢燕 第12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美术设计陈景森

简评

这卡司强大的,连没几句词的皇后都是凌波。小到道具大到剧情,没一处不夸张,似乎非此不足以与邵氏粗线条区分。耳熟能详的晚清故事,人事还是那些人事,却又全不是那么回事,几乎是异想宇宙、平行时空。开始以为小太监会在监视皇上的经历中渐起忠心,最后以死相报;谁知连材一早儿便反了水,而且反得极蹊跷。可见狄姜过处,一见如故根本无需理由,无论导演。“大清不亡,是无天理”、“连材有天良”,绝境之下的男儿泪,反英雄的英雄主义。

1、群星璀璨啊,卢燕的慈禧,狄龙居然去演窝囊光绪,谷峰演李鸿章,姜大卫居然,演活了一个良心小太监寇连材。2、开场李莲英给慈禧梳头的戏,真不错。历史上的李莲英我印象是个非常低调谨慎的人,不能这么嚣张。苗天演得好,那眼里都是戏。3、说实话这些个满洲贵族姑娘长得可实在不咋地。4、这戏里为啥慈禧把“去”字都发音为“ke ”?5、这片为啥叫倾国倾城啊?

最大看点果然还是下了血本的摄影棚搭景,不过奇的是李导演用这么认真的架势,故事却是一股野史味儿,尤其最后那个忠烈太监进谏,我大概知道导演的意图,但是真的太怪了。可能这就是李导演的趣味,他追求的一直都不是一本正经地拍官史。看完电影,再看一遍朱家溍先生的订正文,感觉有了双倍的收获

2023-163 六颗星啊。恭亲王被抬出去开始,被凄凉感包围。慈禧太后句句经典,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听过的话。每个人都想当好人,可谁也没当成好人,第n次觉得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第一次觉得,大清不亡,真的是没有天理。也是第一次认识到倾国倾城的倾是怎样的。

近三星,派去监视光绪的小太监寇连材没有什么转变就直接倒戈,除了基找不到理由。本片算是李翰祥的清宫系列第一部,场面大气细节精致,后来更是北上实景拍摄完了晚清史。关于角色塑造,胜在慈禧和李莲英的两个反派写的真实,正派人物虽然脸谱化但是也有血有肉。姜大卫的小太监每次都在一帮王公重臣前插话,这显然不合常理。当然,这部电影在各方面象征着邵氏下坡路上的一次雄起,这部片子重在历史变革(儿女情长和小太监的戏份都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续集《瀛台泣血》重在描绘光绪珍妃的爱情,因而本片显得更加厚重

李翰祥清宫廷剧开山之作,虽然是70年代的电影,但是场景、配乐、情节真的是上等之作,狄龙和姜大卫一个演光绪,一个演小太监寇连材,名义上狄龙是主角,没成想最后姜大卫饰演的小太监却很出众,最后的结局镜头也给了小太监。电影生动反应了光绪后期大清的腐败无能,落后被人揍,吾辈当自强。

五星给龙哥,当然不是说其他演员不好,女主卢燕的西太后,翁同龢恭亲王等主演都很好,连只有几个镜头的谷峰爷爷都很让我印象深刻。但是看了太心疼龙哥的光绪了。一向武力值爆棚的龙哥演起文弱的光绪帝来毫不违和,这不叫演技什么叫演技?这不叫可塑性什么叫可塑性?而且这样的身姿仪态贵气天成,这个光绪帝实在俊美得影响我看剧情了,在我眼中龙哥就是最光彩夺目那个人。这个想要励精图治却又力所不能及的光绪是可悲的,这可悲让我想起一句台词,我没有什么梦想,所以不像你这么可怜。光绪若是真的懦弱无能,就安心当一个傀儡皇帝,也不至于有这样的可怜。

西瓜视频上可以看,剧白白和B站搜不到。整部影片画面感比现代好不止一丁半点,由于早些年看过《走向共和》,看这部影片我真心觉得李鸿章等人物演的不够老成持重;李莲英的滑头劲儿虽然刻画足了,但不真切,对比已了解的史实,一个太监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权力;六爷和慈禧的矛盾,在对话上有些荒诞不经的,毕竟是大风大浪过来的,这样的设计有些幼稚;珍妃被陷害一事我并没有翻到相关史料;看完这个影片,我觉得顺便可以看看下边的考证,以免形成错误的印象:.com/review/1576927/。我的整体的感觉和评价:影片的艺术形式过于设计,野史太多,让我不怎么舒服,更谈不上共鸣。放到现在应该说是烂片中的翘楚,具有上乘片的潜质。回到拍摄的75年,和同类片比起来看,唉,算不错了吧...

用这种家长里短的方式拍晚清历史也挺有意思的,要是都没心也就罢了,怕得就是有心无力纸老虎啊,大清不亡实无天理。电影前面还好,到最后节奏就很奇怪了,从罢免翁到寇连才条陈完全没有任何起承转合,到最后以寇的独白作为结尾,就有点不清楚导演到底要说什么了,一会儿寇视角,一会儿光绪慈禧视角,切换也略随意,整个观影思路有被打乱。李导布景好美,多场室内群戏都很有张力,对恭亲王雨夜被抬下台阶印象深刻,另外小姜国语台词真好,龙哥大部分演技真不错,被慈禧逼迫装病那段的憋屈演得很好,但是有些需要给反应的戏演得略表面和程式化(尤其是肢体动作方面),要是别的演员可能也到好,主要龙哥气质太英武(没有足够的脆弱感),演得不激烈总让我无法相信光绪是真的如此窝囊。(光绪,有龙哥演你算是你的福气。)

看多了张彻的狄姜再看李导的狄姜,瞬间有种不在一个级别的感觉,两位倾国倾城贡献了更真实和细腻的表演。没有武打耍酷,光绪的懦弱无能连材的赤诚可爱都被演活了!全员演技精湛。置景灯光服化道可谓精良。氛围情绪营造非常到位,作为观众被剧情气的捶胸顿足之余还不忘感叹慈禧的惊人演技!姜大卫当初如果真拒绝了此戏,估计真会成了影迷的遗憾。

看了朱家溍订正《倾国倾城》史实错误,才发现漏洞百出。不过李翰祥本来也只是戏说这段历史,电影的情节推动、人物表现、服装场景都是一流的,丧权辱国的这段历史,每每在史书上读着都潸然泪下。恭亲王凭文帝咸丰托孤遗诏怒斥慈禧太后滥权辱帝和小太监寇连材视死如归上谏将全片推向高潮,卢燕的慈禧喜怒不形于色,刻画得入木三分。最后痛惜狄姜二人此片之后再无亲密合作对手戏。

20160723后。这个片子在当年可是大制作了,要说以前邵氏电影,可都是爱国的,大陆过去的演员也比不会说国语的演员待遇要高。小姜本来是客串,奈何人家不仅国语说得溜不需要配音,28岁演18岁毫无违和不说,戏更是又出彩又灵动,你说李翰祥不给他加戏给谁加。至于主题变成了烈寇传,也是狄龙受角色限制,没办法。戏说电影,算很精良了。

获得奖项

  • 第1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优等剧情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美术设计-彩色
    提名:最佳剧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