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双十(1981)

辛亥雙十UP:2022-08-10

《辛亥双十》(英语:The Battle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是1981年的中华民国电影
,由丁善玺导演,由狄龙、林凤娇等人主演,由中央电影公司与邵氏兄弟两大电影公司合拍,描述辛亥革命的经过,曾获得第19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原作音乐及最佳电影插曲三个奖项。

辛亥双十

评分:7.3 导演:丁善玺 编剧:丁善玺 / 小野
主演:狄龙 / 林凤娇 / 柯俊雄 / 汪禹 / 尔冬升 / 陈观泰 / 刘德凯 / 王道 / 王玨
类型:剧情 / 历史
片长:Hong Kong: 121 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Battle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上映:1981-10-09
IMDb:tt0083346

剧情

清末武昌革命的主要力量有两个源头,一是以蒋翊武和刘复基为首的新军,另一是由江湖帮会人士孙武和邓玉麟领导的共进会。本片即以两派对革命的思想歧异展开序幕。

为了免于清廷的各个击破,两派人马终于举行联合大会,制定起义大计。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风起云涌,终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推翻满清王朝。

导演丁善玺利用革命党人的主观观点,呈现错综庞杂的历史面,营造大时代的革命牺牲奋斗的感人史实。

演员

  • 狄龙 饰 邓玉麟
  • 林凤娇 饰 余素贞
  • 柯俊雄 饰 孙武
  • 汪禹 饰 余七
  • 尔冬升 饰 刘复基
  • 王道 饰 彭楚藩
  • 秦汉
  • 王复室 饰 熊秉坤
  • 陈思佳
  • 雷鸣 饰 谭人凤
  • 楚湘云
  • 苗天
  • 詹森
  • 凌峰 饰 杨宏胜
  • 刘皓怡
  • 徐明饰 蔡济明
  • 王玨 饰 张彪
  • 杨志卿 饰 彭楚藩父
  • 陈良月
  • 金永祥
  • 房勉
  • 戴秉刚
  • 吴可
  • 李长安
  • 陈观泰 饰 黄明堂
  • 刘德凯 饰 宋教仁
  • 艾丝
  • 王莱 饰 慈禧太后
  • 江洋
  • 葛天
  • 胡威
  • 杨烈
  • 金士杰 饰 陈其美

获得奖项

  • 第19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 第19届金马奖最佳原作音乐
  • 第19届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

简评

表演过于亢奋了些,不过实在是喜欢这股男儿气概。彭楚藩、邓玉麟塑造得不错,同样是首义三烈士尔冬升的刘复基就比较酱油,柯俊雄的孙武一开始对新军有疑虑不知是否史实,刘德凯的宋教仁很帅不过好像高了点,陈其美是金士杰演的?汪禹的余七大概是虚构人物,凌峰在里面是原音演唱吧。汪禹与狄龙也挺默契

台词精当,慷慨激昂又带着清末的江湖气。船帮议事一段,展示家法和切口,极妙!SB的几个偶像演员外形很合适,可惜演技太肤浅。彭楚藩、杨宏胜演得最好。剧本显然夸大了孙中山的作用,缩减了人物复杂性,尤其没有展现保皇一方的人物,这是台湾政治气候的必然。包括大火都是实景。热血激昂,热泪盈眶!

王道戲份好多,豆瓣的描述是誰寫的?主演竟沒寫到他。中影的愛國電影基調,還加上邵氏武打場面,熱血到爆錶。考證不太合格,但戲劇化的故事、大場面不愧是丁善璽所擅長的。讓我想看丁善璽導、林青霞主演的《碧血黃花》,大概要比三十年後珠影拍那沒故事又沒場面的《英雄.喋血》好得多。

本片是香港邵氏和台灣中影合拍的巨資政策片,講述的中華民國開國革命史事,始於孫中山建立同盟會,終於武昌起義成功創建民國。本片雖然陣容龐大,卻因為利用歷史人物呈現革命重大事件時,糅合了太多商業計算,導致本片演變成一部俗套的武打片,迷失了革命的本意

可以和《碧血黄花》连着看,叙述从黄花岗起义失败到武昌起义成功的历史事件,邵氏当家小生狄龙汪禹等人尽出,但可惜演技都比较生硬并且夹杂了许多邵氏功夫打斗,而对江湖切口描绘的一段极其尴尬,显然没有把电影的题材从武侠片中脱胎出来。影片倒是没少花钱,最后还弄了一个火烧武昌城,可惜电影机位都死版无比,显然是看不出什么匠心。只能说在主旋律电影上,两岸真是出奇的一致

台湾和邵氏的合拍片,又在八十年代初,显然其政治话语与大陆主流有着明显的区别。以狄龙为首的演员们表演似乎有用力过猛的痕迹,台词念得慷慨激昂、字正腔圆,身段和动作甚至近乎戏剧舞台的夸张,是另一类主旋律,但是这种熟悉的宣传腔调,又难免疏离。但是至少它让人们知道,辛亥革命的成功,不在于孙

最初是十几年前在论坛看完。丁导精品迭出。电影里印象最深的是歌曲部分,一是片尾,配合光复之战的激昂画面,名副其实“照亮了宇宙,震惊了四海”,二是拖炮爬山时《薪火》中的“黄帝子孙”。结合抗日战争时期《黄帝歌》更有感觉:“黄帝率汉族,来自昆仑。斩蚩尤,天下太平,建设我中华神圣。超群指南车,教人大方针,造宫室衣服,偃武修文,作内经,定乐正五音。创造文化,嘉惠后人,到如今,作民族灵魂,发扬光大,孝子贤孙。”

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我从未在历史课本读到过这三个名字,相信除了武昌人甚少中国孩子知道有那么一条“彭刘杨路”一座“三烈士亭”,他们就这样静静地停留在那个当年献身的湖广总署东辕门旧址,现在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内。“二十年后我有幸投胎做民国之人,那就是极乐,就是西方”突然大恸,不能自已

个人觉得这部片比起多年后大陆拍的《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等都要好得多。虽然后者也是众星云集出演的大片,但是表演过于走过场化,故事性也相当弱;而本片故事性十足,登场人物虽然也很多,但是每个人物尤其是革命人物都塑造的有血有肉,台词更是精湛,字正腔圆、慷慨激昂。片中很多细节也是亮点:比如谭人凤问去搬炸弹的杨宏胜有没有安顿好孩子,杨宏胜来了句:“岁岁月月,日日年年”;比如彭楚藩在被行刑前,他的妻子彭余氏含着泪却望着他浅浅一笑,最后彭楚藩被砍头时,彭余氏也从高处一跃而下随她丈夫共赴黄泉;又比如新军长官要下属刺死熊秉坤,当长官看着在死亡面前眼睛就连眨都不眨一下的熊秉坤后,立马喊停下属,无奈了的来了一句“湖北完了,真的完了”这些种种细节不仅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更增进革命烈士的悲壮,使得剧情更丰富。

里面所有人的表演都好浮夸,就像话剧一样。可能电影没有被修复所以也很影响观感。刚看完瀛台泣血,短短五六年狄龙就有豪哥那种中年味儿了。其实仔细看看这时候的狄龙有中年人面相主要是皮肤黑了,有点发福看不清下颚线了,而且上眼皮一下子从饱满的肿眼泡变得干瘪了。小宝这时候才二十几啊,怎么显得这么胖,一下子就显得老态了。

获得奖项

  • 第1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剧情片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童星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造型设计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音效 / 最佳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