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1984)

A Passage to IndiaUP:2021-09-22

《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是一部1984年大卫·利恩编剧并执导的英国剧情片,改编自1924年英国作家E. M. Forster所著的同名小说以及1960年印裔美国人Santha Rama Rau根据小说而创作的戏剧。

印度之行

评分:8 导演:大卫·里恩 编剧:大卫·里恩 / 桑塔·拉马·劳 /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主演:朱迪·戴维斯 / 维克多·班纳杰 / 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 詹姆斯·福克斯 / 亚历克·吉尼斯 / 奈杰尔·哈弗斯 / 迈克尔·卡尔佛 / 萨伊德·杰弗瑞
类型:剧情 / 历史 / 冒险
片长:164 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 印度语
影片别名:印度之旅 / 印度之路
上映:1985-07-11
IMDb:tt0087892

剧情

故事背景发生在1920年代的英属印度,当时印度独立运动势头正在增长中,上层的英国统治者与下层的印度大众彼此之间存在着对立情绪和矛盾冲突。

阿黛拉小姐与年老的摩尔太太从英格兰来到印度来看望任职法官的希思罗并顺便旅游观光,希思罗是摩尔太太之子,并与阿黛拉是一对订婚的情侣。两位女士来之后想认识当地的印度人,并因此结识了印度人艾斯医生和哥伯力教授,尽管希思罗不愿与印度人亲近,不过艾斯医生却博得两位女士的好感,艾斯更因此与当地的大学校长菲丁(英国人)成为好友。

好客的艾斯邀请阿黛拉、摩尔太太和菲丁去参观附近著名的旅游景点——一处神秘石洞。在前去旅游途中,菲丁由于受到哥伯力的拖累而没有及时赶得上艾斯与两位女士的火车,在探访石洞时,摩尔太太受石洞中的回声和众人的干扰导致其心脏病发作。于是她嘱咐艾斯陪伴阿黛拉继续看高处的石洞,自己留下休息。然而在艾斯陪伴阿黛拉与一名导游前进的途中,阿黛拉的心绪被石洞回声严重影响,促使使其慌忙下山并被植物刺伤。回去后精神不稳定的阿黛拉指控艾斯企图强奸她,艾斯因此被捕并等待审判,该地的英国人都认为艾斯是有罪的,只有菲丁坚信其是无辜的。

此时摩尔太太被其子希思罗安排乘坐轮船回国,她不幸在船上心脏病发并逝世,只得被人葬入大海中。在庭审前和审判进行中,都有大量印度民众声援支持艾斯。健康恢复后的阿黛拉在法庭上说出实情,使得无辜的艾斯获得释放,此外她也公开表示不喜欢希思罗。听闻艾斯无罪的消息,外面的印度民众欢呼雀跃,将艾斯视为一个民族英雄般对待。事后艾斯委托律师要求公诉人赔偿其2万元。

后来哥伯力去克什米尔担任教育部长,而艾斯则成立了一家医院。数年后,菲丁携带新婚妻子斯黛拉(摩尔太太之女)去看望艾斯,了解到艾斯已与阿黛拉互通过信件并原谅了对方的事实。

角色

  • Judy Davis - Adela Quested
  • Peggy Ashcroft - Mrs Moore
  • Victor Banerjee - Dr Aziz Ahmed
  • James Fox - Richard Fielding
  • Alec Guinness - Professor Godbole
  • Nigel Havers - Ronny Heaslop
  • Michael Culver - Major McBryde
  • Clive Swift - Major Callendar
  • Art Malik - Ali
  • Saeed Jaffrey - Advocate Hamidullah
  • Roshan Seth - Advocate Amrit Rao
  • Richard Wilson - Turton
  • Antonia Pemberton - Mrs. Turton

奖项与提名

奥斯卡奖

获奖

  • 最佳女配角: Peggy Ashcroft
  • 最佳原创配乐: Maurice Jarre

提名

  • 最佳影片: John Brabourne 和 Richard Goodwin
  • 最佳导演: David Lean
  • 最佳女主角: Judy Davis
  • 最佳改编剧本: David Lean
  • 最佳艺术指导: Art Direction: John Box, Leslie Tomkins; Set Decoration: Hugh Scaife
  • 最佳摄影: Ernest Day
  • 最佳服装设计: Judy Moorcroft
  • 最佳剪辑: David Lean
  • 最佳音效: Graham V. Hartstone, Nicolas Le Messurier, Michael A. Carter 和 John W. Mitchell
金球奖

获奖

  • 最佳外国电影
  • 最佳女配角: Peggy Ashcroft
  • 最佳配乐: Maurice Jarre

提名

  • 最佳导演: David Lean
  • 最佳剧本: David Lean
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

  • 最佳女主角: Peggy Ashcroft

提名

  • 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Victor Banerjee
  • 最佳男配角: James Fox
  • 最佳改编剧本: David Lean
  • 最佳摄影: Ernest Day
  • 最佳服装设计: Judy Moorcroft
  • 最佳艺术指导: John Box
  • 最佳音乐: Maurice Jarre

本片是大卫·利恩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11项提名,Peggy Ashcroft赢得最佳女配角奖,她也以77岁的高龄成为奥斯卡史上最年长的女配角奖得主,音乐人Maurice Jarre赢得第三座最佳原创配乐奖。

简评

小说貌似是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电影可能是局限于那个年代的技术手段,前半段的现实主义部分表达得非常好,后半段就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尤其是女主中邪这个桥段,十分令人费解。我可太喜欢这个老奶奶了,眼睛美极了。她在月光下与印度男主相遇的瞬间,我几乎觉得那是个爱情故事,如果她再年轻30岁该多好,她一定会和这个青年私奔吧!

应该算是会久久浮现在脑海里的一部电影。减一分因为男一号夸张的表演。在BLM的时代背景下观影尤其感慨万千。在世界舞台上中国人是被歧视的民族,然而中国人骨子里歧视感根深蒂固,深至从未感觉它的存在。向左还是向右,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道理。人世间绝对的正义罕有,时常都是被压抑的翻身压抑别人。滚滚大江东去,做智者是唯一出路。

不回避卻也不囿於殖民政治語境,對東方主義自覺摒棄的著意(并非抵達)-這是在《走出非洲》《面紗》《情人》里看不到的層次。 文化器質差異對個體精神的病理性影響,因玄幻卻更顯貼切。這里的和解不是布爾喬亞式的,不是好萊塢式的,也不是標簽下的"東方"或"西方"式的,不是恩典也非寬恕,它無法歸類,但卻充滿誠摯與智識,也許是"哥博利"式的。那個在摩爾太太離印的火車經行處,為她祈禱與致意的印度學教授。 一部真正的旅行者電影。《印度之行》

小时候好像正大综艺放过,那时候就觉得这是一部很诡异的电影,因为记得里面那个女的非常莫名,而且剧情推进很慢,所以觉得枯燥的不得了,一直觉得是正大综艺里最无聊的电影,但不知道为何,里面的演员和情节还真的记得不少,这次重看,看明白了很多东西,的确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深刻内涵,但也说不上是商品,很多东西只能留给喜欢精神分析的人去讨论了~~

大卫里恩的电影拍得有点像挂历……还是那种样板戏挂历……不管是镜头还是表演,都透着用力。照顾了电影观众的理解,把小说里那些混浊不明的地方都假装理清楚了,但也无趣了,政治正确了。比如莫尔太太成了伟光正,不是的,实际是在她的年纪文化冲击已经无法克服了,她被印度杀死了,她一生建立起来的理性框架坍塌了,电影对此的省略使得她不愿出庭变成很奇怪的事,而观众就假装看懂了。还有对印度人的吐槽也砍掉了,哥德博尔教授才不代表什么神秘的先知,他们有时候就是如此冷漠和无厘头。

一开始觉得是一部植入了剧情的印度风光片,后面才发现是一部感情片,本来以为是当事人双方一时被好感蒙蔽了理智,但当女主爱德娜在法庭上承认自己恍惚自己不爱自己的爱人,幻觉被艾斯凌辱时,一切真相大白。临近片尾那一对英国恋人又继续在印度游历,穿过雾气来到雪山下。朗尼最后找到艾斯,仿佛说的又是英国和自己曾经的殖民地印度的和解。

《印度之行》是一部古典、大气的电影,延续了大卫·里恩一贯的风格。古典故事加上古典摄影,营造了气氛浓郁的古典电影。摩尔夫人的表演更是堪称优雅与大气。当然,影片探讨的东西方文化也颇为深刻。观看大卫·里恩的电影,他让人思考,如何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导演。关注人民的生活,眼前的现实,民族的未来,才是导演在时代里的良知。

大为震撼,关于种族、阶级、文化、宗教、人性,人的精神潜意识、神秘主义,殖民者以“自我”身份进入殖民国“他者”文化领域,阿德拉的幻想自认为是以“自我”中心的本体意识受“他者”文化的影响错乱的迷失,也是西方文化在与东方异域文化错溶后所必然形成的癔症式的文化症候,且本片前半部分铺垫与印度式的东方景观与后半部分的西方式的庭审戏融合的极为完美,人物塑造的也极为深刻,最为震撼的是菲尔丁作为殖民者身份能够脱离种族与政治身份而选择站在人性角度判断,难能可贵

原本只是普通人的普通旅行,一些杂乱的个人情感与人际关系琐事,却偏偏被纳入了「殖民体系」中的意识形态冲突中而身不由己,当然最后大卫李恩还是显露出老牌殖民主义者的「文化自信」中,而影片中限于时代的对印度人「反殖民」的表现依旧是充满愚昧和荒谬的,群体象征刻板而无序,唯有个体可以在时过境迁后恢复理智讨论与调和,也是一种旧时绅士观。

既然大卫里恩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几部代表作都无法打动我,这部自然也是看的哈欠连连。前半部分一如既往沦为风景宣传片,后半部分点明种族冲突和殖民主义议题,但又处理得如同流水账一般,使人很难对角色的遭遇有所共情,最大的亮点还是两位女主角的表演,尤其在浮夸的印度演员的衬托下。

第二部大卫里恩。这个电影里很多空镜头让人印象深刻,神秘的恒河水,璀璨的星空,被雨水冲刷干净的玻璃窗户(不知是想说医生被证明innocent呢,还是想说女主终于get rid of the echo)。关于东方宗教的karma说不清道不明给人无限遐想,医生和女主的握手是那么简单却那么“欲”。

受伤的Aiz最后躲起来开医院的那个小镇看上去真是很东方了,那不是古怪印度哲学教授要回的克什米尔吧(如果是这样,克什米尔没有想象中那么糟)。两个小娃娃摇着船橹把Feeding送过去,那片湖像极了泸沽湖,安宁的水草和穿过的土桥真是一百年前的净土,虽然拍摄是三十多年前,但想想三十多年前未开发的大理丽江大概也是这种景色吧。Feeding夫妇二人路途中停下,看到远处的喜马拉雅,那不是导演装逼露出的东方元素,那么恰到好处地出现,导演拍的时候一定也是很开心的吧。最后,Judy davis真是太!美!了!要把她的其他片子都找出来看!

获得奖项

  • 第4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49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演员
  •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音乐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音响 / 最佳剪辑
  •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第3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3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ress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ore / 最佳影片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 / 最佳艺术设计
  • 第42届金球奖
    第42届金球奖
    获奖:Best Foreign Film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电影音乐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