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女人(1988)

Another WomanUP:2021-03-28

另一个女人

评分:8.4 导演:伍迪·艾伦 编剧:伍迪·艾伦
主演:吉娜·罗兰兹 / 米亚·法罗 / 伊安·霍姆 / 布莱思·丹纳 / 吉恩·哈克曼
类型:剧情
片长:81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缘尽半生
上映:1988-11-18
IMDb:tt0094663

另一个女人简介

为了写作,哲学老师玛丽昂(吉娜·罗兰兹 Gena Rowlands 饰)租了一间工作室。某日,正在专心工作的玛丽昂听到排风口里传来了谈话声,原来,隔壁是一个心理诊所,鬼使神差之下,玛丽昂开始偷听起了患者对医生的倾诉。患者是名叫霍普(米亚·法罗 Mia Farrow 饰)的女子,通过霍普的倾诉,玛丽昂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在众人眼里,玛丽昂是一个事业有成婚姻幸福的成功女人,但日日压抑在心中的究竟是怎样的情感和念想,这只有她自己才知道。霍普的痛苦倾诉勾起了她审视自身的欲望,而和旧时好友的重逢让玛丽昂越发觉得富足的生活早已千疮百孔。是将错就错还是重新来过?站在五十岁的人生交叉口,迷惘的玛丽昂不知该如何选择。

简评

如果说说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忠于自己吧,自己的感受要高于他人的看法。全片都是在用女主的旁白串起主要情节,本来一切都进行得很好,这样的形式安排也充满了文本性,抽丝剥茧地分析自身的处境和心性。但在临近结尾时还是出问题了,就是那种不一致的冲突出现了:她的旁白在说那天中午的经过,直至发现丈夫外遇。这种回望语气的天然过去式特点,让此处显得奇怪极了,如果是站在后来的时间点,复述那段经过不应该是一开始风平浪静,直至撞破丈夫干的好事才情绪崩溃。一点点的瑕疵,确实很致命。WYT

表现上很不伍迪艾伦的片子,实质上还是他对中产者心灵空虚的思考和对中年人婚姻情感问题的拷问。底下有个评论写得深得人心,关于玛丽安的人际关系危机和三把反思的钥匙。最触动人心的就是最后另一个女人说不想像她那个年纪的时候和她一样一无所有,以及女人不管什么时候认清自己选择面对本心都不晚,走一走就要停一停,调整自己,避免迷失,避免活在周遭外界给的自信中,温水煮青蛙,就像继女说的乍看很安稳,就是太安稳了,才出了问题。

发生在剧院里的那场梦境戏令人印象深刻。“开始时设置了从墙另一头传来声音,代表着这并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同伯格曼的《野草莓》一样,是一种“内心公路片”。理性的角色(另〉〈我心深处〉〈情怀九月天〉不太容易与观众共情。〈罪与错〉〈丈夫、太太与情人〉中的人物比较感性。一个一生的选择都不是正确的,而是保守和冷静的女人。她同那个面具的表情一样,对整个世界隐藏了所有情绪。看似拥有一切,却是最空虚和孤独的。

女主和她前对象在厨房里的那场对话真是绝妙,没有丝毫多余的废话,两人在你来我往的节奏中精准地拉锯。男人与女人的爱与被爱,爱而不能又不甘示弱不愿面对内心的那种撕扯就在几句简短的对白中被挑出来了,而且这几句一环扣一环,又富有逻辑链条,每一句都在叠加前一句的情感浓度,太高明了。(突然就悟到了什么是好的台词)/ 片子还利用在场的缺席者-心理咨询对象和女主的状态对应,解剖女主心理的同时又带出不同时期的女主和她的身边人,谈论着自我与他者,每个角色都作为女主的镜像存在,她目光所及的终点都带着希望和绝望的矛盾。女人真是无论选择自我还是家庭一生都会陷入无休止的挣扎和困境中。这片子值得玩味的地方太多。目前为止在看过WA的片子里最爱的一部。(甚至超越开罗)而且老头儿的音乐品味真好,那些散落在酒吧里的钢琴曲真好听。

大概是看过的Woody Allen里面的最不woody的一部了,却最喜欢他的一部。和日常的叨叨絮絮不一样,充满温情但是节奏把握得刚刚好,不紧不慢。Woody用一个高级的方式讲述一个女人在中年的爱与恨,用另一个接受心理咨询的女人的倾吐,给予她灵感和启发重新去审视自己。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但审视过后的人生却如同揭开最后一层遮羞布,免除了self deception过后,满目苍夷也好,都是自我治愈自我重生自我救赎的第一步。最后的小说的片段让人泪目。老头子果然不让人失望,品味不俗,认真讲故事起来也是浪漫中不失真实。

这故事叙述方式!!!我学到了!佩服!联想在别人家听音乐时说一句“把这个音乐带回家”。只看过一部伯格曼的我也觉得这部很伯格曼,赶快看完伍迪艾伦,开始伯格曼!脸盲患者在这部暗色的电影里几乎混乱了理解的故事情节,而且好像理解成了另外的故事线(智障)最后的一段偷听更像是年轻的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如果真的是那样自己可能会崩溃吧。“我的人生马上要结束了 我懊悔我妻子不是我最爱的女人…我对自己要求的太少了”;怎么样才算真的我呢,我会唱歌,我会写作,我是某某会长,我被人推崇,所以这些概括的我是我吗?

太动人了,我仿佛能在伍迪的电影里看到我未来每一个年龄段的迷茫模样,五体投地又绝望又充满期待。一个看似的完美的女人在隔壁另一个听上去绝望的女人的声音里回顾过去,人生的空虚与生命的延续,及时雨,古典乐、话剧舞台、故地重游、故人重逢、布莱希特的间离、纽约街头的游荡和古董店里克林姆特的希望,她足够聪明去看清和重新开始,我感到充满力量。

情绪浓郁,表演也相当精彩。然而,这个故事似乎还是缺少了某些我也不知为何物的东西。这个作品理想中的版本,大概才是Woody Allen真正想拍的电影,但也确实不是最适合他拍的电影。天赋、智慧、成就,乃至一种人人称羡的优越感,最终都无法弥补人生的虚无感。或许到头来,只有情感可以。但情感既没有回头路可走,也往往并不持久。人生的上半场,是一个披坚执锐的过程。到了下半场,就难免要赤手空拳地去面对真相了。

隔壁公寓,实际上是Marion的内心世界,而那个在隔壁房间倾诉的女人,也是Marion其中一面的外在显现。与其说她听到了一个外面的故事而有了触动,倒不如说Marion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但这种意识又并不明显,仍然在一个较深的层面。正因如此,Marion才会陷入一种纠结和迷困的境地。

6/10。开场独白配合女作家在整理房间,介绍她的生活和家庭成员并很快进入自我剖白,将幻象和回忆统一的叙事线索来自墙另一端的心理诊疗室,女病人的声音打断了作家的思绪,联系作家在古董店看到的那副油画,画中孕妇的形象和名字(希望)与女病人的形象、名字相通,可以确定女病人就是作家另一个自我,碰到作家的女病人随后隔墙讲述了自己的看法,认真聆听的作家在屋内来回踱步、不断背对又转身正面镜头,作家从她人的话语中得知自己的人生多么失落,和女病人聚餐的作家偶然看到外遇的丈夫,看清了她自作主张堕胎后貌合神离的婚姻生活,结尾长镜头从作家坐在书桌前的近景,推到她合上书的脸部特写,先前以剧场效果和过去时空的爱人、家人倾心交谈的作家,现在又通过将自己幻想为另一个女人体验爱情的冒险,她嘴角上扬、眼睛注视上方,获得了心灵的和解。

用伯格曼的摄影师拍的伯格曼式的心理剧,关于对自我的探寻与重新建构。对于电影中一切心理几乎都能做到感同身受。对于几个身份的执迷(哲学教师、妻子、姐姐)致使对真实的自我——至少是他人眼中的“我”——的不理解;而当一点点发现真实的自己,发现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其痛苦化为对萦绕的回忆的沉溺与在梦境中看见现实。最终,直面自我后,还是选择通过亲密关系以重新开始。伍迪艾伦对这个过程的每一处心理描写都及其细致、准确,简直可以当作我自己心路历程的写照。梦境、回忆、辩解、接受并重构,特写镜头,旁白克制的叙述,《Another Woman》简直可以视作伍迪艾伦作品序列中的上乘。在八十年代,从《安妮霍尔》到《汉娜姐妹》再到这部,伍迪艾伦对于自己电影表达的探索,私以为远超他从九十年代至今取得的成就。

很多特别优秀的人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殊不知她给别人的压力实在太大,以至于旁人只能敬而远之。所以说吾心即是宇宙,宇宙才是无心啊。你的世界,就是你所看到的、你能感知到的世界。除此之外,世界的其余部分,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我觉得任何人都要融入这个世界,去了解,去感受其他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非一味沉溺在自己的妄想中,不愿自拔。本片是伍迪少有的直面内心反思自我的电影,看了玛瑞安的故事,照见自己,与君共勉吧。7分。

获得奖项

  • 第34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34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Best Foreign Director (Migliore Regista Strani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