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刑报告(2019)

评分:7.2
导演:斯科特·Z·本恩斯
编剧:斯科特·Z·本恩斯
主演:亚当·德赖弗 / 寇瑞·斯托尔 / 小伊万德·杜克 / 乔恩·哈姆 / 琳达·鲍威尔 / 安妮特·贝宁 / 桑德拉·兰德斯 / 约翰·罗斯曼 / 维克多·斯勒扎克 / 盖伊·博伊德 / 亚历山大·卓别林 / 乔安妮·塔克 / 毛拉·蒂尔内 / 迈克尔·C·豪尔 / 伊恩·布莱克曼 / 多米尼克·福穆萨 / 萨拉·古德伯格 / 法耶尔·阿尔-凯斯 / 道格拉斯·霍奇斯 / 卡洛斯·戈麦斯 / 肖恩·杜根 / 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 普·班德赫 / 本·麦肯锡 / 杰克·西尔伯曼 / 泰德·拉文 / 斯科特
类型:剧情
片长:118分钟(圣丹斯电影节)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Ancient of Days / The Torture Report
上映:2019-01-26(圣丹斯电影节)
IMDb:tt8236336
酷刑报告简介
安妮特·贝宁、亚当·德赖弗、乔·哈姆、詹妮弗·莫里森主演新片《酷刑报告》(The Torture Report)新增数名卡司:蒂姆·布雷克·尼尔森、本·麦肯锡、马修·瑞斯、泰德·拉文、迈克尔·C·豪尔。Scott Z. Burns(《副作用》《谍影重重3》)自编自导,聚焦911事件之后,CIA对被拘留者执行的极端审讯计划。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在2016年发布了一份500多页的报告,详细描述了令人震惊的审讯方式。Vice Studios投资制作,将在戛纳寻找买家,上周已在纽约开拍。
第77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女配角(提名)安妮特·贝宁 第18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华盛顿特区最佳写照
获得奖项
- 第77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18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华盛顿特区最佳写照
斯科特·Z·本恩斯 Scott Z. Burns导演
亚当·德赖弗 Adam Driver饰 Daniel Jones
寇瑞·斯托尔 Corey Stoll饰 Cyrus Clifford
小伊万德·杜克 Evander Duck Jr.饰 Off Site Security Guard
乔恩·哈姆 Jon Hamm饰 Denis McDonough
琳达·鲍威尔 Linda Powell饰 Marcy Morris
简评
这份报告并不能抹去这个污点,但它可以告诉我们的人民,告诉世界,我们有足够的实力承认自己的错误,有足够的信心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公布这份报告,是重塑我们价值观的重要一步,向世界表明我们是真正公正和合法的社会,有些人会试图借此来为邪恶的行为辩护,或煽动更多的暴力,我们阻止不了这种事,但历史将通过我们对一个法治的、公正的社会的承诺和面对丑陋事实的意愿来评价我们,并说:“不要再犯”。
温和又有力的电影。啊真的好喜欢弱小之人以自己为薪柴,点燃自身在浓稠黑暗中劈出一道光的故事!(良知这个词真是脆弱又沉重)对酷刑的探讨也许不够深刻(能立刻想到的更好的例子是卡拉狄加第二季审问赛隆人俘虏的剧情),倒是很好地展现了bureaucracy如何让人集体作恶却浑然不知。司机表现好棒,给司机五星!
几乎是男主一个人的独角戏,独立的调查,其中各种争论,对话,还有真实的场景回溯,将近两个小时一点不觉得乏味。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太难了。我们的敌人没有良心,那是否我们也要没有良心地对待我们的敌人?《黑水》、《聚焦》、《我控诉》以及这部电影都展现了民主社会对不同声音的包容,国家公职人员、知识分子、新闻媒体,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互相监督彼此制衡,让法治和正义成为可能。
这是一个值得被讲述的故事,但完全可以有更好的讲述方式。既没有惊悚片的紧张感,也没有做到政治题材的思辨,影像上非常无趣(时间线加闪回的方式太缺乏想象力了),主配角没有触动人心的弧光,甚至最俗套的个人英雄主义都没有(选择)做到。结果就是一部太平庸的电视电影,看下来仿佛读了一篇还不错的特别报道+社论,甚至太多被书面词汇和长句子撑满的台词都像极了一篇详实却无趣的新闻,也不是所有编剧都能做Aaron Sorkin的…. 恰巧是昨天看了猎杀本拉登想起了这部片子,结果这里面竟还真的调侃了一下它;虽然立场上对本片是认同的,但毕格罗的影像掌控、中立视角、和思辨方式好太多了吧。
由三权分立、允许独立调查的美国制度设计,和成熟的电影工业,才能诞生的那种独特的类型电影,主角和CIA几乎没有真正的对抗,博弈是在一次次的对谈、会议上进行的,电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很多处甚至是在平实地向观众解释调查组的行动基于什么样的价值,反思和揭露并不是背叛,可惜很多地方没有这样的觉悟。
如此复杂的政治权利斗争竟然能讲明白,而且也是通过一个小人物的不懈努力,置于大背景的权力斗争下讲出来的。很有意思,很有趣,也很有勇气拍出来。不过回过头来我们想想,这种片子不就是一种另类的美国宣传片吗。将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说明美国本身有纠错的能力。这种类型的片子是美国价值观的一次良好的输出,因为比起完美的人,大家都喜欢知错就改的人。因为我实在是对人类整体都持有悲观态度,我不认为这样的揭露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这样的权利斗争就是这样无耻而且邪恶,而且你今天披露出一个都这么恶心,那些没有被披露的呢?美国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历史是由小人物改变的,但事实上确实人们造了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个人都无法离开,都被迫被这绞肉机吞进去。男主角选的不错,就是得需要Driver这种处变不惊,但是情绪爆发就处处戳心的演员。
本片通过国会对政府反恐酷刑行为的调查问责,以自爆及其短的形式展现了美国体制的自我纠错功能。它和《华盛顿邮报》一样,属于批判式的美国主旋律电影。真相可以被掩盖,但人迟早被曝光,而曝光真相能能让社会变得更好。亚当所饰演的调查员像一个独行在雷池边缘的吹哨人,十几年里锲而不舍寻找真相,表演一如既往的好,影片叙事非常流畅,四平八稳。
"有些人会抓住报告说:‘瞧瞧美国人都干了什么',他们会试图借此来为邪恶的行为辩护或煽动更多的暴力。我们阻止不了这些事,但历史将通过我们对一个法治的公正社会的承诺和面对丑陋事实的意愿来评判我们,并说: '不要再犯' "。仔细读读这句话,然后再读一遍,然后再再读一遍。发人深省。
06/06电影本身一般,就着演员的魅力强行看完的,因为本身作为真实事件来讲就是一件非常要求叙事角度的事情,对错是以观点来立足的故事很难拍出电影的戏剧性,所以要拍得好看确实不容易,在看影片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倒也谈不上失望,或者可以说还在期望之上。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正是通过各方的互相监督监管才不至于权力向某一方极度倾斜导致崩溃,以及一个相对健康的制度里,也是依靠这些看似难以辨析黑白不断拉扯的争执以达到维系权力的平衡,这才是人类文明得以维系的力量,感谢这些为了维持这份平衡不懈奋斗的理想者。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猎杀本拉登里杰西卡琼斯演的Maya,她看着CIA同僚严刑拷打囚犯以获得情报后转身离去带上了审讯室的门,最后得知EKIA的时候流下泪水。而这个片子里的Dan在昏暗的地下室一坐就是六年,面对胁迫依然坚持原则,承认自己所处体制的缺陷似乎更难能可贵。我会说Maya和Dan更像是勇气的一体两面。而至于酷刑,从普通人的角度,我给出的答案还是错。
依旧属于特朗普时代的喊话电影,从政治片的角度,剧情走势相对比较平缓,张力不足,两次转折一次是可能被起诉,第二次是可能报告不能公开,缺点很明显太过于平淡,但是依然非常值得所有人去看,其实影片刻画的所有人甚至那两个心理学家,都始终不忘初心,都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公布报告是符合现行价值观的选择,只是电影是弱化人物重事件的结构方式,从观赏角度比较无趣,我相信美国观众在经历了川普国会山暴乱之后至少可以相信美国的现行体制,毕竟人民选出川普也要吞下这份自由的苦果。
看过所有依据事实改编的电影里,CIA都是翔一般的存在。我们理解用酷刑的初衷,也理解当时9/11后的压力,但所有人都在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CIA在知道酷刑无效后依然不停止,就是因为维护他们那一点蚂蚁样的自尊和面子。我相信大部分CIA职员都是justice的,可好像所有决策者都像是个性格有缺陷的人,自私自大死要面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知错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