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狸(1941)

The Little FoxesUP:2024-05-07

小狐狸

评分:7.8 导演:威廉·惠勒 编剧:莉莲·海尔曼
主演:贝蒂·戴维斯 / 赫伯特·马歇尔 / 特雷莎·怀特 / 理查德·卡尔森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16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淑女妖狐(港)
上映:1941-08-21(美国)
IMDb:tt0033836

小狐狸简介

故事发生在1900年的美国南方,瑞吉娜(贝蒂·戴维斯 Bette Davis 饰)和她的兄弟们都以贪婪而著称,他们决定合伙投资一个工厂项目,这个项目可以给他们带来巨额财富,却对当地居民无益甚至是压榨。由于瑞吉娜并没有足够多的钱,于是她将目标放到了自己的丈夫霍勒斯(赫伯特·马歇尔 Herbert Marshall 饰)的身上,派出了二人的独女亚历珊德拉(特雷莎·怀特 Teresa Wright 饰)请回了因重病在外地疗养的霍勒斯。 然而霍勒斯识破了瑞吉娜的用意,拒绝了投资,而她贪婪的兄弟们竟因此铤而走险。

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威廉·惠勒 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贝蒂·戴维斯

简评

惠勒的深焦摄影,在室内空间里更显压抑和逼仄,场景调度在表现人物之间的角力关系上完全是教科书级的,对白也深刻世故。很有意思的是,看旧时美国南方的家庭题材,总让我联想到红楼梦或者金粉世家,感觉很相似,贝蒂·戴维斯也挺像邓婕版的王熙凤,圆润的菩萨脸,却有着异常锋利刻薄的眉眼和唇角,脸部细微的表情表演也是教科书级别的。

虽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几个男人一直围着Bette转、还有最后一幕Bette没入暗处真的绝了…前两天才看了个视频,说Bette愿意演别人认为演了会毁坏名声的作品,然后这也是大家爱她的原因。再蛇蝎的人也会有可怜之处的,这个贪婪的狐狸本质还是孤独和悲惨的。顺便这么早的片子就已经开始为黑人平权了,好多人都有了挺正经的角色而且没有过度夸张丑化的表演。但是在早一年的香䇝泪中丑化黄种人的现象却仍然存在,这么对比自然还是令人唏嘘。

超级景深,那个年代的景深其实给我一种很强的科技感(至少比现在的好莱坞打造出来的在非洲部落里的高科技更具科技感),精密的清晰,就像刻度尺上的刻度一样。纵然 ,这片确实是“牛逼”的,但还是很难喜欢起来,人物太卡通,太刻板,开头看了两三次都没看进去,如此难以忍受的腔调——其实黑人的歌唱已经给本片的气质定调了,那么甜美的歌声,甜到他们似乎忘了自己是奴隶。当这个片变得真正邪恶的时候(九十分钟已经过去),它才开始好看。它明明能动用它的景深,但在她丈夫病发,蹒跚着上楼时——焦是浅的,仅停留在贝蒂戴维斯的脸上 。彼时的时间,在浅焦中趋向粘稠,粘稠而缓慢,“不知道过了多久”。然后我们发现,景深在这部电影里是一种时间刻度。深焦——精密的表盘;浅焦——一种生理上的,直觉上的时间。

——指剧情,纯真的善人受黑恶势力压迫的剧情无论怎么拍都让人很不舒服,更不用说这种黑白分明人物片面的设定,连给反派同情的余地都没有。比较特别的是David这个角色,和其他角色都格格不入,更有一种“希望唤醒局中人的外来者”的感觉,不过他维护ALexandra的方法居然是“她来自家教不太好的家庭”??()

这是一个家庭人吃人的故事,更是战后美国资本驱动下社会人性丑恶的描摹。贝蒂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是属于大荧幕的天才演员。在上一年的《香笺泪》已经将一个坏女人塑造到完美的情况下,贝蒂在《小狐狸》中又精准刻画了一个中年蛇蝎女。那种早已被社会世俗浸染得体无完肤利益熏心的形象,散发着透过屏幕都能嗅出毒气味的腐烂气息。威廉惠勒的光影镜头配上贝蒂微表情都是戏份的脸,让故事显得黑暗异常。个人最喜欢丈夫心脏病突发和最后往向丈夫房门时的两段。

威廉惠勒太会塑造人物,以一场商业合作作为剧情推动,便将众多角色的善与恶、懦弱与残酷如此立体地呈现。金钱当前,婚姻甚至亲情都可罔顾,绝情冷酷的瑞吉娜,心狠狡诈的本,傀儡奥斯卡和蠢蛋利奥,作为恶人代表。而对立面,亦有善良的舅妈、正直的大卫、纯真的亚历珊德拉和宽厚的霍勒斯。剧情最终冷血到了极致,但幸好结尾还有一丝善意走进了光明。

与飘中展现南北战争之苦和浪漫化南方人发家相比,此片更写实,更着眼于展现南方乃至这个资本主义发家的残酷冷血!导演和摄影奉献了绝佳的视觉效果,编剧贡献了值得深思令人回味无穷的台词,伟大的贝蒂戴维斯贡献了令人不寒而栗的精湛表演,她的头发丝和指尖都在演戏,她的背影都能传情。尤其是最后一场与丈夫对决时,瑞吉娜泄气无所谓地袒露自己被亲兄弟剥夺继承权,无奈她才嫁人,然后很快就厌倦了老公,算是影史第一次展现女性对于亲情、爱情、婚姻的厌弃吧?父子二人在盥洗室各自洗漱这样干净的场面,居然若无其事地在算计别人的钱,如此肮脏,令人叹为观止。霍勒斯的父女之情,温馨令人动容。被折磨的嫂子,可见贪婪对于善良无辜摧毁力量是多么巨大。最后,女儿和品性善良的男孩私奔了,算是留一个温暖光明的尾巴,不至于让观众感受到绝望和寒冷吧。

“她最精彩的表演是在与丈夫在客厅对话后看着其走向死亡的一场戏。两人由开始的冷冰冰的对话,到恶毒的憎恨,每一个表情转化都是那样的自然,特别是贝蒂,当她坐在沙发上看到丈夫打翻了药瓶之后,她整个人是一丝不动的,灯光打在她的脸上,浮现出死神一样的惨白,没有一句话,面部如僵尸般凝固。而这种凝固就是她冷酷恶毒心态的真实写照。她的眼睛是狠毒的,嘴巴是凶恶的,两只手臂看似悠闲的搭在沙发背上。就这么看着观众。她用不动来衬托那个心脏病发作丈夫的动——请求,从轮椅上挣扎,爬向楼梯,只是在他上楼的时候她才渐渐转过头来,这个时候的摄影完全突出了女人,而那个男人的形象越来越来模糊,似乎成为了一个鬼影。假如在现实中,这个情景的时间是很短的,但在电影里这个时间却显得很长。”——摘引某影评。打男人算盘的毒妇,存备让后人看看。

南北战争背景,不少南方的黑人,庄园,工厂,土地,男主人的角色挺没意思的,一副很正直但又过于懦弱的样子。女主的角色精彩很多,婚前不由己,父母更重视两个兄弟,结婚是唯一能做选择的事情,婚后不仅要听丈夫的,两个兄弟还会来打主意,女主怒而反抗。黑人小孩没吃的,“白人有好钢琴,黑人有好嗓子”

故事线非常简单,想要建造棉花厂的七万五千元缺口,金钱,欲望,家庭,爱情,亲情,各种纠葛交织在一起,人物形象跃然生动。非常棒的电影,有少女的逐渐独立,有小镇青年追求爱情的努力,有悲情的姑妈,有吃人肉不吐骨头的妈妈和舅舅,有有窝囊的表哥。想找追求金钱的小狐狸,费尽一切心机得到金钱的同时,真的快乐吗?她失去了女儿,她想要为女儿挣得的她年轻时没有得到的世界,在她女儿眼里一文不值。在那个雨夜,她丢掉了丈夫,得到了金钱,永远失去了女儿的心。

得益于社会大学和单位同事,见惯了逼死人的贪婪与恶意,所以看这部还好。这一家人真是太牛了,最后班的话简直是战争宣言,我们这样(贪婪穷凶极恶)的人有成千上万,我们迟早会控制这个世界的,可是放心吧,这样的人围剿了几个世纪,依然还没有占领这个世界。舅妈真是个可怜的角色,可能是很多女人一生的写照吧,嫁了不好的人,恨自己的儿子。喝酒那段是血泪控诉,看哭。贝蒂·戴维斯太美了,膜拜。

威廉惠勒最为犀利的作品,贝蒂职业生涯最佳表演。绝对文本与绝对导演。贝蒂出卖丈夫及家族利益、女儿离贝蒂而去致使按遗嘱贝蒂一无所获。对于暗黑女郎的诗意正义之裁决还要托付给女人进行。而本片拆解父权意义之外的社会批判性似乎也让这部法国人的杰作与断戈浴血有所不同。只不过最后,,唯独丈夫心脏病发一段,前景贝蒂金刚怒目置之不理,而后景垂死的丈夫终于不再被长焦镜头照顾而失焦。手法小巧得当,属实功力

获得奖项

  • 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剪辑 / 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室内布景 / 剧情片最佳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