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1981)

UP:2025-03-06

西安事变

评分:7.3 导演:成荫 编剧:郑重 / 成荫
主演:金安歌 / 辛静 / 孙飞虎 / 王铁成 / 赵登峰 / 古月 / 郭伟琳 / 智一桐 / 吕复 / 张家齐 / 韩援朝 / 米百超 / 章非 / 王滨雁 / 安瑞云 / 朱可心 / 胡庆汉 / 赵志英 / 董霖 / 邹世福 / 修宗迪 / 赵涛 / 沙博理 / 王心玉 / 路希 / 王承廉 / 张沂 / 戴宗安 / 绿川良泽 / 陈雷 / 陈兴中 / 薛涛 / 王俊 / 李安秦 / 吴天明 / 陈一青
类型:剧情 / 历史
片长:173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Xi'an Incident
上映:1981(中国大陆)
IMDb:tt0083345

西安事变简介

1935年秋,红军经过长征后抵达陕北。9月末,张学良(金安歌 饰)出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率东北军奉命剿共,无奈战事不利,三个月内折损三师。同时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后西北军领袖杨虎城(辛静 饰)厌倦连年内战,萌生退意,所部与红军呈互相观望态势。蒋介石(孙飞虎 饰)在东北军严重损耗的情况下未予及时支持,这让按蒋命令放弃东北、失土失地背负五年骂名的张学良失望莫名,张遂主动接触红军方面,并经过与杨虎城的反复试探,三方达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共识。1936年秋,蒋介石挥军北上,同时亲临西安督战,在面临剿共与分调的选择下,张、杨二人决定兵谏蒋介石抗日,此即不久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本片获1982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化妆奖。1981年华表奖。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成荫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金安歌

简评

这是当年的一部大片,也是在大银幕上看的。这些特型演员都是新人,好像只有王铁成已经演过总理。古月是第一次现身扮演毛主席,形象特像,但演技还比较生疏,放不太开。印象很深的是他拿毛驴上坡打比方,说“你们见过毛驴上坡吗?毛驴上坡,一要推,二要打!”此片中王铁成与孙飞虎的表演都非常棒,令人印象深刻。

不错的老电影,整体描述了西安事变的脉络。不要批评老电影的脸谱化,没有人哪来的事,历史人物刻画必须鲜明形象,遍地撒盐,谁知道说什么,不然怎么凸显张杨二人是懂得民族大义的英雄。看历史人物要看主要方面是不是进步的,不能苛求其他,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把历史推向前进,需要英雄人物的视野胆量才识。必须赞叹的是,西安事变应验了毛选中1935年12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分析——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

作为改开初期拍摄的历史题材正剧,即便以现在的史学观点看来,也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革命史观和近代叙事下的历史真实,也许真话不全说,但是假话全不说。西安事变的时代背景、来龙去脉,张杨和老蒋的行为动机、临场反应、性格刻画,我党高层群像的塑造,细致到演员身形、体态、语言,服化道等历史场景,都直工直令的务求还原,虽然有些匠气,但是这种现实主义美学却让如教科书一般的严谨,只是孙老师的蒋委员长,有些既雷又萌的细节,都不知道该说他是本真还是夸张。至于一些摆不上台面的道道,就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全部承载的了。

成荫导演真的让人佩服,还原一个历史事件追求真实和细节,想起昨晚看的某部同样是根据真实事件翻拍的电影,完全就能看是商业和匠心的区别,“成荫导演是站在能够统观世界的最高点,来看西安事变及其影响的,导演完全具备了拍摄世界巨片的时空意识…”。七条矛盾线清清楚楚,人物性格的小细节也是让人印象深刻,张杨的相互试探、杨虎城会见共产党和闭目听汇报,老蒋的“我不听我不听”?,有意思、看得舒服的片子~

简单的历史叙事片,针对于张学良丢了东北,现在依然有人在骂他,但是他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杀回东北。事变和平解决后,他跟着委员长回南京,后被软禁,直到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杨虎城将军在重庆解放前夕被反动派杀害,杨虎城,夫人,孩子全部被杀。本片对于委员长,毛主席的描写比较少,重点全在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上。

西安事变为什么不叫西安政变呢,蒋介石攘内安外的政策对于国民党是明智的,长征之后共党不到三万人,反正都打了好几年了,不差那点时间,一鼓作气缴清也没后面什么事了,国名党打日本也并非那么窝囊,只是我党善于利用舆论罢了,媒体全方面贬低老蒋,正应了那句话,历史是为胜利者书写的,若没有西安政变恐怕某党已亡

依然很水的豆瓣评分。成荫:“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重现这段历史。”服化道没得说,为了真实再现历史,成导尽可能按照原来的面貌实地拍摄,杨虎臣的办公大楼、止园、伪国民政府、张氏帅府(2016年 沈阳,看了少帅的私邸,顺带参观了张学良毙杨宇霆的老虎厅,以及依园而傍的赵四小姐居,这时想到张学良的粉色老鼠玩具,少帅还是铁汉柔情;今天在电影里看到之前看过的场景,气氛有点微妙)..镜头多用中全,偶有穿插特写,猛拉猛推的也有——这部电影非常棒啊,平行叙事也是。很多重要人物(红军方)都采用了原生方言,但是竟然没有给少帅及东北将领换上东北腔,有些纪实加平行蒙太奇的戏剧体现得也太过头了(尽管尊重真实,但是这张学良看上去比蒋介石还老[相差14岁啊],完全不民国美男[也天真得缺少权算机谋]..)。

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纽约接受东北同乡会访谈时,有人问:大陆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说:蒋介石下手谕,令你对日本侵略不抵抗。究竟有没有这道手谕呢?张学良答:是我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蓝光重看。成荫导演的大作。1981年能够拍出这样一部基本客观的史实片,难能可贵。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乃至宋美龄真实可信。制作精良,实景拍摄,细节丰富,卡司阵容强大。最大的问题是剧本,结构失衡,上半部对历史背景的交代太繁琐,节奏太拖拉。下半部対事件的解决却潦草粗糙,匆匆忙忙,很多重要的情节没有交代,诸如三方谈判过程竟然一笔带过。中共对事件的决策过程也没有得到深入表现。蒋介石的形象设计脸谱化漫画化,孙飞虎看起来像个小丑,朱可心的宋美龄令人印象深刻。

本片的素材取自1935年12月12日真實發生過的“西安事變”,是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對蔣介石發動的“兵諫”,既而推動國共二次合作,走上全國抗日的道路。 本片帶有濃厚的紀實性和文獻性,編導將宏大的歷史場景和事件的再現與生動的人物性格巧妙地結合起來,既展現了風雲變幻的時代風貌,也將這個包含了各種政治力量制約,影響的事件有條不紊地描繪出來。孫飛虎的演繹擺脫了以往對蔣介石的臉譜式醜化的描繪,一句“娘希匹”就看出來他對老蔣浙江口音的研究功夫,他亦以此片贏得金雞獎最佳男配

时隔七年补标给朱可心,一个在外形相似度方面断层领先所有后面扮演过May的演员们的女人?(就连英文配音都是一股清流);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用力过猛,不过在那个连原型的影像资料都看不到的年代,隔着迥异的身份背景与人生经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并且当时只有28岁的演员来说能演出这种效果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可惜她退圈太早,要是随着社会开放多找点资料打磨打磨的话估计也会成为非常优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型演员之一。【吐槽之孙飞虎好像真的不咋个会演感情戏(不过讲真八年了我从来没觉得他和原型有多像),无论是这部片子里和朱可心对戏还是其他作品里和吴志远对戏都莫名是一脸嫌弃+不耐烦,肢体动作也十分僵硬,无默契也无火花,看得人满头问号(此处应@赵恒多老师来做和女演员的对手戏示范】

国产的优秀历史电影,较真实的记录了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西安事变”的前前后后!片中能看到南京总统府,美龄宫,西安华清池,秦始皇墓等外景地的风貌!回顾历史,如今蒋介石的国民党在台湾虽想重回祖国,但被台独势力所包围也力不从心,蔣的一番统一苦心,以及那位总是“达令达令”叫唤的亲美派,将会永远被人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