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旅客(1963)
PasażerkaUP:2024-07-11

女旅客简介
一艘途经英格伦开往欧洲大陆的邮轮上,高贵的德国女乘客与一名波兰女子重逢,勾起她的二次大战回忆。丈夫从不知道她曾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服役,更不晓得她如何救回该波兰女子一命。然而,随着她前后不一致的忏悔揭露,事情远没初看时伟大,她的「证供」掩藏的软弱人性和暗黑心理也超乎观众想像。电影部分于集中营实地拍摄,期间蒙克不幸因车祸丧生,由助手把已拍成的段落和图片串连完成,造就的疏离感反增作品深度。
第1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安杰伊·蒙克 第17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安杰伊·蒙克
获得奖项
- 第17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费比西奖-竞赛单元 / 特别提及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5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帕西内蒂奖-平行单元
安杰伊·蒙克 Andrzej Munk导演
维托尔德·勒希维彻 Witold Lesiewicz导演
Aleksandra Slaska Aleksandra Slaska演员
安娜·齐皮勒夫斯卡 Anna Ciepielewska演员
Janusz Bylczynski Janusz Bylczynski演员
Anna Golebiowska Anna Golebiowska演员
简评
丽莎和玛塔之间的精神较量刻画较多,但令我最触动的是,冷酷的镜头下,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大量场景都精心安排的冷静与暴力的对比:前景里正在发生的讯问、审视、走路、跑步、骑车、演奏、排队都如此冷静镇定,而同时出现在这些画面背景中的是吊死的尸体、大量的被抛弃的空箱子、婴儿车、全裸跑步和展示的犹太人、殴打驱赶囚犯、泥泞里的屈辱、施放毒气。。虚焦下的暴力,与前景中屠杀者与受害者的直接对垒共同组成惨痛控诉的力量。当践踏撕裂屠杀暴行成为日常,人类历史沉入最黑暗的时期。
。①前集中营纳粹女官A(并非坚定纳粹,而是随波逐流)在一艘游轮上看到了一个人(她相信那是她曾在集中营看管的那个波兰女囚犯),这让她回忆起了集中营时她与那囚犯充满暧昧与规训/压迫的复杂关系。②通过奥斯维辛实地拍摄+大量长镜头营造写实感;以现实用静照、回忆用不同画幅的运动画面为基础(这从感官上放大了两个时空的区别),运用许多从现实时空重述过去的旁白制造疏远感(契合压抑的故事主题);充满荒凉与压抑感的高水平摄影。③作为叙事主导的电影:1、故事没讲完,;2、讲解制作幕后故事(比如导演的拍摄目的)的旁白破坏了故事浸入性,。
实际上在这部未竟之作中,比起以动态影像作为过去时的片段,静态图像组成的幻灯片放映的现在时叙事更具连贯性,二者以动静结合结构出一种极有意思的方法叙事。电影剧本则囿于高度集中的意识形态而凝结得过于牢固,仅从呈现历史的线性维度呈现,故事难免会沦为清汤寡水。★★★
蒙克第四部剧情长片(未完成遗作)│蒙克在《阴郁循环调》和《噩运》里都使用过集中营语境诠释荒诞存在的状态。这部残缺的作品批判锋芒则直指实景拍摄的奥斯维辛所代表的集中营体制及它对人性的异化,以独特的视角,在真实(定格的画面)与记忆(流动的影像)之间,揭示阿伦特「平庸之恶」的一种形态。
蒙克未完成的遗作,本想重写的当代部分由其友人以静态画面展示,也因此有了画幅比的反差。在奥斯威辛实地拍摄,蒙克的景深镜头不着痕迹地构筑了一个无可逃离的立体空间,毒气室上空的浓烟和悬在绳套上的尸体在背景中肃穆无言。将控诉念成了一首情诗,营中演出时相恋两人的默默靠近如死亡之舞一般浪漫。
狂风在起波浪时,站在岸上看别人在苦难中挣扎,是一件愉快的事。——卢克莱修。呈现为一种破碎和残缺,正如旁白所说拍摄的沉默寡言和时间的裂痕。两人间交换位置的旁然不顾的对视仍为印象深刻,我们为什么要活,我们为什么而活。船可停靠,人性却不止沉坠。
波兰导演安杰伊·蒙克的遗作。导演在拍摄期间因车祸去世,所以,也造成了影片的残缺不全,但这诸多断片中,是一个事件的A面和B面,所谓真相,也因为残缺而扑朔迷离。影片中有许多以静止画面陪画外音的叙事镜头,既是无奈,又是特色。
助手剪辑残片,得以令这部对历史记忆进行重塑与反思的影片,又见画外音配定格画面的叙事技巧。定格画面与流动影像、人物自白与非叙境旁白、纪实性与戏剧性的交替,不仅契合着片断性的回忆状态,更是平添了几分二人之间那份,互有牵绊又存在巨大鸿沟之意。2q
女纳粹军官的回忆视角呈现集中营,好像是较少见的呈现女营房的集中营题材影片。冷静克制的态度反而更显出集中营的冷酷,走进无出的冒着黑烟的牢房,在远景出发生的殴打,不过度渲染却也能让人感受到其恐怖。在演奏交响乐中,玛尔塔和未婚夫悄悄互相靠近是最为动人的一幕。
静态逐帧画面+旁白为正常叙事,动态的闪回画面为回忆过往;纳粹女管理员的仅存人性,囚犯们的无尽绝望,当战争过去,等级消失,歧视不在的当时以乘客身份擦身而过时心里肯定是百味杂陈。个人在大环境下完全就是没有灵魂,没有自我意识的吗? 这就是生存之道吗?
片子未完成导演就意外因车祸去世,朋友们把这部片剪出来。尊重原意,完整保留了还不成型的部分(用图像替代),用旁白交代清楚。太多震撼的镜头:开头的一个推拉镜头水平移动最后突然竖直升高展现出集中营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小女孩与卫兵的狗亲近仿佛其乐融融下一个镜头才知道孩子们将被送进的是毒气室、Marta与Liza在旧衣服堆前对话结束时后面突然一个罐子滚落下来、夜间围成圈的生死游戏、囚犯演奏音乐期间一对情侣从人群中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地逐渐靠近……许多画面用里用近景讲主人公的故事,把恐怖与苦难藏在远景里。始终保持一种冰冷的距离感(主人公的脸上大多时候都没有表情,前一半里甚至都没有说话),更让恐怖显得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