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叫(2022)

EOUP:2024-03-30

演员表影评剧照
驴叫

评分:6.9 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 编剧:埃娃·皮亚斯科夫斯卡 / 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
主演:桑德拉·德拉兹马尔斯卡 / 伊莎贝尔·于佩尔 / 洛伦佐·祖佐洛 / 马太乌兹·科西基维奇 / 洛丽塔·夏马 / Tomasz Organek / Agata Sasinowska / Anna Rokita / Michal Przybyslawski / Gloria Iradukunda / Piotr Szaja / Aleksander Janiszewski / 德尔菲娜·威尔孔斯卡 / Andrzej Szeremeta / 沃伊杰赫·安泽尤克 / 瓦尔德玛·巴尔温斯基
类型:剧情
片长:88分钟地区:波兰 / 意大利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如果驴知道(台) / 驴子伊艾奥(港) / Eo / Hi-Han
上映:2022-05-19(戛纳电影节)
IMDb:tt19652910

驴叫简介

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

简评

2023siff01。7。上影节初体验,美琪第三排,万幸只有89分钟,要不然头要断了。斯科利莫夫斯基年近90竟然拍出一个实验性质这么强的片子是真的令人意外。以驴为主角配合大量驴的主观镜头,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但它看似有着反人类中心主义的创作意图,实则还是在以驴的视角展现人类世界的荒诞。而驴作为导演的工具无法完成情感的表达,因此导演只能通过滥用配乐和特写来尝试建立观众与驴之间的情感连接,但效果只能说一般。不过影像还是很迷人的。

这种所谓的反动物表演,最终被解救下来的动物似乎也并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被拉去拖货物、被足球流氓打、被卖去做香肠,好不容易遇到了个做神父的小哥,感觉都快做圣驴了,最终还是逃不过进屠宰场的命。驴子的“表演”是真的“好”,应该给颁发个不限定于影帝影后甚至不限定于人类的“最佳主角奖。”但这个片子叙事不足,所以只能用一些视觉感强的画面来表达时间和孤独的感觉。配乐很努力了,到了不同国家还故意配上不同的音乐,比如在瑞士或者奥地利的时候配的交响乐,进入意大利后又换成了咏叹调。片子本身很碎,也并不全是驴视角,驴子就像穿过人间的使者,看到各种丑陋。开头那帮白左抗议动物表演,却又不可能照顾这些动物今后的生活,我突然觉得,这片子打着大旗反大旗的做法,似乎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是把大旗挥出些花来罢了。

以驴视角纵览欧洲社会多阶层世间状态,《驴叫》是公路片,也是众生相,是寓言一则。涵盖内容有很多,无奈内容都浅尝辄止,不够深入。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在影片开始为影像披上了一层迷幻而炫酷的伪装,但全片实则却并不见太多或是匪夷所思,或是令人咋舌的邪典内容。保守的美学创作还是紧固了这样一部作品的表现力。其实近年在世界影坛不乏这种以动物为视角,凝视人类的作品。在剧情片与纪录片模糊的边界存在,用“真实”的力量来实现作者的主题表达。这部《驴叫》当然有纪录动物表演的客观捕捉,但终究作为剧情片,人为设计的情节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和明确的美学作为基地,相比在现实中的真实纪录,就要在情感冲击力上远逊色于后者。

布列松的驴是人类情感的类似物与凝聚体,是宗教关怀,是痛苦,是绝望。而斯克利莫夫斯基的驴仅仅就是一台摄影机,正如开头精彩的马戏团部分展现的那样,频闪红灯下驴驴转的圈就是摄影机的眼睛,之后马场的圈则直接是前电影史Zootrop、Muybridge实验的体现。一双冷静、客观、不与现实任何存在物发生情感联结的眼睛,因此电影中的任何人物与议题都与观众隔开了一段距离,背景、原因、结果都是不重要的非当下部分。同时也是在这个层级上,斯克利莫夫斯基的大量关于驴的主观镜头都是非必要与多余的,我们关注并非是驴怎么看,而是它看到了什么。

刚开始误以为这种驴视角,布列松已经拍出驴子巴特萨了,还能怎么拍?看过之后,发现是一次非常牛逼的致敬!这头驴子没有像驴子巴特萨一样,框在一个小村庄,见证一个女孩儿被侮辱被损害的过程!驴子EO面对的是更广阔的天地!它被动保组织没收,被迫离开它善良有些软弱的女主人。它成为一家农场的给小朋友抚摸的小驴,幸而得到马兄帮忙,它逃出生天。它的女主人给它过生日却不能带它走。它因为一场球被人类迁怒被暴打。它见证一个好心的司机给黑人食物,却被割喉。最后被一个退学的牧师捡回家,这位牧师似乎跟他的后母有些不清不楚,于佩尔刚开始扔盘子的失心疯表演方式和故事走向让我捉摸不透,但继子真的很帅啊,不知道这个演员花期会不会长!每次生死局画面都会变红,太震撼了,几个俯拍镜头让人头皮发麻,感觉驴子飞了起来,拥有了上帝视角!牛啊!

#TIFF2022# 以动物视角拍摄电影其实难度很大,一方面纯依靠视觉特效会状况百出无法做到百分百真实写照;另一方面运用真实动物辅助很难执行不说,剧情推进也需要依靠大量故事情节的建设铺垫。好在,《EO》完成得相当好,六匹真实存在的驴成为了故事的主角,一路跌跌撞撞瞥见了人间百态。如果单一认为这是一部纯外观视角的作品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擅长拍摄杀戮与惊悚的波兰导演Jerzy Skolimowski的诗意新作,肯定少不了现实里的荒诞。印象深刻的是EO被一名所谓“看起来不像是好人”的过客买走,但过客发现饥荒者的尾随后无私赠予食物,正当观者的好坏印象发生切换时,过客却被一名歹徒割喉致死。当结局EO混入一众牛群牲畜被抽打前行时,很难不让观者联想到现实的人们,原来EO是在这片汪洋中的你我啊。

。太有意思了!一定一定要再看一次。驴的公路电影,驴在电影里几乎没有特殊的行为,以偶然的逃走/被救为主,评论区一些人说有政治隐喻,这个我不懂就是了哈哈。剧情很有趣。而且这风格真是太喜欢了,大量prism效果的长镜头,迷幻得很直接!用在驴的视角就让这种镜头很顺其自然地出现在后面各个地方。也用了大量超广角和超浅景深。经常一个镜头里就只有一点点有焦。总之,美术和摄影真无敌了,太多镜头都太喜欢了,太美了!配乐也极好!导演真是天才了!导演的审美太合我的口味。而且后面才看到导演都85岁了,厉害。

以情绪和感性作为电影的镜头语言,这样的作品一般情况下对于我来说是太过于矫情和滥情的自省,“过度”都会导致极端。正如游行本身带来的暴力会滋生更多的暴力,于佩尔的情节作为人类崩坏的一种暗示,直到没有可以供我们糟蹋毁坏之前,人和人之间是不能有好脸色的。动物对我来说是很重要也是复杂的存在,这一切还有待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去叙说。痛苦与悲剧如同这个世界最难分割的一部分存在着,悲苦的不乏任何自然、空虚和自由之物。这样类型的电影投入去看,电影将成为一种感官的工具,如同细密而贪婪的刀子,一寸一寸在目光与呼吸之间构建泛滥的物欲。这也是影片所呈现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割裂和倒置。

真没想到还剩最后十五分钟于佩尔才出来,而这充分证明我搞错了主角。但如果真的是驴的世界里的故事,那么演员不需要驴,除非导演想让拉康搬来一个镜子,在梳洗的驴在摄影机的拍到的范围内开始审视本我和超我。驴被人起名叫EO,之前自己在心里一直在念一个类似OUI的音。虽然没有动物受到伤害,但作为动物表演是不是也应该被取消。(非常不能让人笑的讨厌玩笑)好奇这样没有“演技”而碰运气出来的剪辑花费了多少功夫。不知道导演是真的想拍“作为驴的驴”,还是以驴为载体去拍他作为人认识到的世界。旅程很新奇但不怎么有意思。猎场?机器“驴”的灵魂?被击落的猫头鹰,瀑布。还有那个女孩,和胡萝卜马芬蛋糕,她和它似乎真切的作为朋友存在过,而生命只是不知道在哪里怎么样就登上的车。

虽说导演意不在情节,但最后拍出来的东西到底也不是完全没有情节的,甚至可以说与没有情节完全相反的,情节太多了,都成了部把摄像机绑在驴头上的“公路电影”了。与其说是在嘲讽电影节,不如说是在讨好电影节,又是特殊视点又是反人类中心的,全是现在影评人与学院派爱创的题材,太潮了。但在这些风格与手法背后呢?只有一些零碎的残片,说是驴的视角但人类的戏份却又如此之多,说是借物喻人,但一切又都在最后让位给了驴的眼睛。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两者都点到为止,哪个都没能成为中心。只能说很实验吧,如果其在本体论层面上就不把自己定义为电影的话,那作为先锋实验作品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以及这片子的音乐以及音效水平太差了,全都是种低劣的情绪渲染,含义过于直白,和商业电影似的。

深陷其中又被动旁观限定了狭窄视角,也让空泛的浮光掠影与事件的生硬穿插有了些许可使人原谅的原因,但也仅此而已了,毕竟原本也没多好。投机且偷懒的影像宣传小报,还是噱头拼贴式的,没丝毫深度可言。看似有创新的视听设计,其实时刻悬着一个问题,驴子POV镜头的体验与客观镜头的展现被完全混淆了,原本代入与呈现这个包含关系的结构成了混乱交缠的麻花,使得两边“驴眼看人生——电影荒诞戏”都没达到,毕竟每个超出常规镜头出现的时候,都会有这是驴子的经历,还是描绘的驴子的恍惚。令人纳闷的是,有着如此形式野心的人,竟然忽视了驴,这一动物本身与人类在特写取景上应当变动的区别,和人类与一般动物脸部五官基本位居同一平面不同,驴这种四肢动物分列两边的五官排布在正面特写中明显不合适啊,这么致敬布列松,却没注意布列松怎么拍摄驴子。

很多高速摄影和特效镜头,并不完全是驴的视角。即使不在天朝,一头驴子的最终归宿也是走向屠宰场,虽不是变成阿胶和驴火,但也是同样变成入口的驴肠和驴肉火腿。瀑布等很多镜头拍摄时驴子没有惊到挺神奇的,最后与要进屠宰场的牛进入各种分类轨道时把出境的驴吓的够呛,尾巴紧紧的夹在屁股沟里。还有很大的bug就是明显不是一头驴出演,所以毛色在灰色,黑褐色,棕色间不断变换,时而腿上有伤时而又不见了,体型和脸型也再不断变换中,有点让人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