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2022)

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UP:2023-05-24

剧照演员表影评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评分:7.9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 编剧:马丁·麦克唐纳
主演:科林·法瑞尔 / 布莱丹·格里森 / 凯瑞·康顿 / 巴里·基奥恩 / 盖瑞·莱登 / 帕特·绍特 / 希拉·弗里顿 / 布里·尼·内奇廷 / 乔·肯尼 / 艾伦·莫纳汉 / 大卫·皮尔斯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14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
影片别名:伊尼舍林的女妖(港/台) / 伊尼希尔的女妖 / 伊尼希尔岛的女妖 / 伊尼希尔岛的报丧女妖 / The Banshees of Inisheer
上映:2022-09-05(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11813216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简介

《三块广告牌》导演马丁·麦克唐纳新作终于有了消息,“杀手没有假期”三人组重聚。新片名为《The Banshees of Inisheer(伊尼希尔岛的报丧女妖)》,曾与导演合作过《杀手没有假期》的科林·法瑞尔和布莱丹·格里森两人将主演这部新片。故事发生在一座偏远的爱尔兰小岛,两位老友的友谊戛然而止,这也给两人带来了危险的后果。该片将于今年夏天开拍。

简评

1)最开始对sister”你不会感到孤独么“而不屑一顾的Padraic,最后真真切切得被笼罩在无穷无尽的孤独中,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吧,只不过我们被迫学习的不仅仅是闪着光亮的hope,还有现实的真相吧,例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和易逝。2)对任何一段关系产生执念都势必会走向疯狂,Colm以断指为代价想要抽离一段关系,Padraic在几近绝望的状态下纵火焚烧以渲泄被舍弃和失去的狼狈。尽管告诫自己不要纠缠于任何一段感情,但是《小王子》里的假如你驯养了我?现代人也许早已经不愿意遵守契约精神吧~ 3)一个boring的“好人”,难道就不值得交谈,了解,相处么?当Colm沉迷于创造永恒的音乐时,近乎偏执的与旧友割裂时,是不是也是一种对自我过去不满的报复?我始终觉得,生活要高于一切艺术形式,只不过也的确追求有质量的交谈吧~

看之前确实不了解内战的这个背景所以没有get到多少隐喻,在这种情况下看这部电影我只能给三星,一星给超级好看的画面色彩构图一星给男主的悲惨生活一星给男主姐姐的人物形象。男主失去了昔日好友的陪伴失去了姐姐的照顾失去了小驴珍妮还失去了替补好友,在这个孤岛上他最爱的东西一个个离他而去,惨啊好惨。看得时候真的觉得故事情节很荒诞有这么夸张吗要剪手指,还真是分手的决心啦?但如果是和战争背景联系就都变得合理起来了,这个隐喻还是很有意义的荒诞的黑色幽默。姐姐的戏份不多也不算少但是感觉这个人物很有力量,一开始觉得男主怎么傻傻的这么傻这么天真这是在搞什么啊,但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岛上男主的社交圈仅限于小动物和酒吧的那几个人他不愿走出舒适圈,但是姐姐爱读书有文化走出小岛去了大陆工作,纠正莫扎特是18世纪的时候帅呆了!

一部观影门槛很高的非常难懂的电影,一部评价会两极分化的寓言故事。每个桥段都很通俗,但就是不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但马丁麦克唐纳的电影就是有魅力让你再看几遍。影片借一个朋友绝交的故事来影射历史和战争。影片节奏很慢,没有耐心很难看进去。全片充斥着一股静谧诡谲的气氛。一部完全抛弃商业元素的纯粹的作者导演作品,比好莱坞电影更安静更收敛。影片最出彩的部分是让风景成为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山和海就是二位主角的意象,山表示肉体的,外在的,重复的,一成不变的。多年的一成不变的习惯与认知。海则意味着精神上的,内在的,情绪的,变化的,想自我改变的。而影片的多处构图也非常明显的表达出帕德里克就是山,而科尔姆是海。一个单纯乐观,一个细腻敏感。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完全无法理解本片竟然在奥斯卡上颗粒无收。8分。

英国电影《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一部极深刻又好看的黑色幽默电影太牛了!云雾缭绕着一个小岛,这里只有孤独无聊,愚昧疯狂和产生恶意绝望。一个爱说废话放牛养驴,另一位主角Colm是一个小提琴手,他们原先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两人每天闲聊着诸如家里驴的粪便这样没什么营养的话题。但是有一天,Colm忽然感受到一种生命流逝而自己一事无成的感觉,产生了绝望感,想要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时间都用在做一些更有意义的音乐创作。所以,决定切断和他联系不再和他废话。但是放牛的无法接受朋友徒然绝交,死心眼儿要找他问个明白。琴手认为他不断的追问是一种骚扰,宣布如果他再来找自己说话,自己就割下手指,以此为代价。无法忍受孤独的他依然执着于和琴手说话,答案。而琴手真的割下了自己的手指,刚开始是一个后来四个。友人之间的“战争”就这样打响。

人物各种细腻,短短时间所有人的形象非常生动,也很有哲理,只是不是我的菜。作为一个艺术家,以艺术为名,把自己赖以为生的东西给毁掉,到底是要艺术还是放弃呢?这么大的人了,到老一事无成,反而怨恨自己的朋友,因他而无为…人因为会承担责任,才显得强大,一段感情说结束就单方面决定,没有一个好的告别,置别人的情感不顾,不尊重别人,这就是艺术家吗?我不信。艺术家或许是疯狂的,可还是美好且敏感的,更重要的是浪漫的。可是我只在他身上看到绝情,一个对很多年老友都狠心的人,这样的人或许在挣钱上行得通,在艺术上大概背道而驰吧,艺术,别玷污了,穷人、匮乏感重的人,没有艺术,只是空洞和绝望。大粗眉毛真好笑,全身是戏,他才不无聊,能自娱自乐的人,对动物都内心柔软的人怎么会无聊呢?只是太重感情了,大人了,要懂得及时体面结束。

剧作真的很有趣味。麦克唐纳新作沿袭了三广中的一些元素,封闭的地理环境和无限的向内探索。只是三广更像一种建构,伊尼舍林则是内部世界坍缩。很丧,也很符合时代精神。失去对历史背景的认知,对我而言更像一种精神分析式电影,甚至是,理解我人生的电影。两个男性角色像是灵魂两瓣,一部分的你备受存在主义危机的煎熬,另一部分你沉缅于切实庸常但充满惯性的生活。大部分时候秩序像蜜糖一样粘住你不能动弹,甜得你发晕头脑昏沉,但你无法轻易戒断那些取悦你肉身的东西。于是,大部分时候你停留在了原地。或者,决绝如这部电影,断指而割席。真是我们N人才能理解的电影。S人看了估计会费解。喜欢这个剧作思辨的怪诞的趣味。但是麦克唐纳!你的视听语言!毫无长进!那个机位!受不了了!而且爱尔兰的音乐分明可以大作文章,遗憾没有。报个班呢不然(。

非常喜欢。电影把战争背景下的小岛居民的无力、压抑、空虚和绝望感描绘烘托得十分到位。战争背景下没有盼头儿没有期待的日子里就这么拧巴倔强地过吧,跟别人较劲也跟自己较劲。我站在谁的靴子里都能多少和当事人共情,我一边熟悉由爱琢磨爱思考引发的存在危机和自我认知的扭打,一边又有对自认为世界极大的同理心和善意。一会儿觉得我肯定也要像P一样去找对方促膝长谈聊个透彻,一方面又觉得我一定像C一样冷酷绝情到底让对方知道我心已决。一会儿觉得P真的是个臭赖包儿活该,一会儿又觉得C实在太偏激狠心了。我看这戏让我一人演就得了省得费劲请俩演员了。观影中途李老师冒了一句:你不觉得这个关系很像大陆和台湾吗?就不要去烦他啊都跟你讲了不想和你来往,他就铁了心了啊。我:“诶你一说还真是诶”。演员的演技都很厉害,尤其是多米尼克。

到底为什么说是喜剧……整部片子好压抑也好冷,我完全笑不出来。调色,摄影和视听语言都很不错,各种剧情的隐喻也是一流的,就是观影门槛挺高。二编:如果说因为和某人绝交而get到《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那我的评价是你完全没有get到,除非你能坦诚到像colm一样理解自己切断自己的手指扔到padraic门口这种举动,本质上并不是绝交,而是意识到自己的并非天才,自己只是在用这种行为宣泄那些充斥在自己灵魂深处,不断引发阵痛的无力感。 他不是在与padraic割席,而是在与自己渴望而够不到的永生割席,并以padraic作为自己无法名留青史的借口来欺骗自己,来派遣那些绝望感。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会为自己的手指噎死了padraic心爱的驴子而感到忏悔,因为他向昔日友人泼洒的自我发泄扼杀了padraic。

电影对光线和空间的运用已经把质感拉满了,几位演员的对手戏也强得像是在炫技。但马丁麦克唐纳真的和我相性不合,我从来没法进入他塑造的任何情绪。当我被电影里所有优秀的元素吸引、打算尝试潜入剧情或是与角色共情时,总有太多的奇观打断我的情绪,banshees里的奇观是一根根的手指、着火的房子、湖里的尸体,但当这些本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缺乏足够的塑造,奇观也就止步于奇观。以及我实在是受够了这种“隐喻”——“隐”在哪里?明明有日历上的1923年、报纸上的新闻、远处的炮火声;“喻”在哪里?比喻这一本该包含巧思的修辞,不该只是一种理解电影的approach,因为一切都太过荒谬,我不得不接受这是一场隐喻。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和爱尔兰内战呼应的蒙太奇,很有趣的点子,本该拍得很好。CF演得太好了,看谁敢说叔叔是偶像派。

看到结尾恍然觉悟,原来“报丧女妖”真的存在。导演引入平行时空背景:爱尔兰内战。故事主线里,半辈子交情的兄弟俩,上演了一出“相煎何太急”,来对位回应同时空的历史背景。友谊的决裂,看似是无故的,理由也荒唐至极:“生命有限,我觉得你很无趣,所以我不想跟你做朋友了”,马丁的黑色冷幽默功底,可见一斑。通过这样一个荒唐的故事,来呈现了友谊破裂之后,带来的深远影响,而“你跟我说一句话,我丢一个手指给你”,也彰显一本正经恶趣味。现实逻辑不可信,失控的友谊,令人咋舌,但发生在远离爱尔兰大陆的小岛——伊尼舍林,增添了些许神秘色彩。全片置景,秀色可餐,犹如风景画般壮阔秀美。结尾,两个老朋友站立在海边,淡淡地谈及远方的战争,及发生在他们间的矛盾纠纷的化解,相得益彰。或许也正因为存在战争,小岛平淡生活才多了一丝趣味。

我真的太爱这部电影了,纯粹的英式美学和风格,现代化边缘的阴郁景观与角色性格的互文。每次冲突后总会有阳光出现,被阴霾包围的,无法挣脱的阳光。自然景观和历史对心灵隐微的改写,一边惊叹于英爱边缘海峡的孤绝与伟岸,一边深知这种永恒的景观滋生的贫瘠、猜忌和亲密是痛苦的源泉,可又忍不住为这种生活中渗出的一点点美好而驻足。“Bing nice”背后的扭曲和孤独、忠诚(Padric对那头叫珍妮的始终陪伴左右的驴的珍视太让人动容,而Colm对此全然理解),这样的复仇故事怎能不让人想起《破碎的四月》,一个是山民一个是岛民的复仇故事,同样是世代报丧的宿命,你来我往,不止不休。极端美丽的前现代的景观下,无法回避的性格冲突,毫无意义的政治仇杀、兄弟阋墙却又隐喻了永恒宿命—就像从没有变过的pub,孤独地镶嵌在巨人提道。

麦克唐纳是懂表演的人,本片剪辑逻辑是依据演员的表演逻辑剪的,使每个人物的戏有延续性,上一场戏的表演,下一场不会因为信息已经释放完毕而跳剪去别的戏,反而是做了一个延续来扩充人物,最典型例子是断指拉小提琴这场戏,《三广》也是这样的逻辑。本片提供了一个表演盛宴,围绕着科林法瑞尔、布莱丹格里森和凯瑞康顿三个人物展开,三位演员表演创作是不同的,科林演“型”,先体验后方法统领角色,他很厉害,这个角色几乎就是黑色喜剧版的“小丑”,从压抑到愤怒。布莱丹格里森则是依靠剧本信息的暧昧,他表演适度从而产生的更多含义,是对度的准确拿捏,先方法后体验。而我觉得堪称教科书的凯瑞康顿,则是非常标清的技术,提升了整个角色,从功能性到灵魂性。她有一场戏说莫扎特是18世纪的人,是用纯客观信息来表达情绪,重音和停顿,表情什么时候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