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楼上(2021)

Tre PianiUP:2023-11-15

三层楼上

评分:7 导演:南尼·莫莱蒂 编剧:南尼·莫莱蒂 / Eshkol Nevo / 费代里卡·蓬特雷莫利 / 瓦利亚·桑泰
主演:安娜·博纳奥图 / 里卡多·斯卡马乔 / 阿尔芭·罗尔瓦赫尔 / 玛格丽塔·布伊 / 南尼·莫莱蒂 / 丹尼丝·坦图奇 / 托马索·拉尼奥 / 亚历桑德罗·斯佩尔杜蒂 / 阿德里亚诺·吉安尼尼 / 斯特法诺·迪奥尼斯 / Elena Lietti / 保罗·格拉齐西 / Silvia Iorio
类型:剧情
片长:119分钟地区:意大利
语言:意大利语
影片别名:非甜蜜生活(台) / 三家有本难念的经(港) / Three Floors Up
上映:2021-07-11(戛纳电影节)
IMDb:tt9110904

三层楼上简介

莫莱蒂新片《三层楼上》(Tre Piani,暂译)改编自伊斯兰作家Eshkol Nevo的同名小说(Three Floors Up)。影片把小说的背景移到意大利,讲述居住在罗马城区一栋三层楼房里的三户家庭的故事。在十年的时间内,每个家庭成员都被迫应对艰难的情况。面对这些痛苦,他们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将决定彼此生活的轨迹。

简评

很喜欢那个逃走的妈妈的故事,演员好细腻而且越看越有种虚弱而坚韧的美,故事也是liberating yet heartbreaking. 结尾也很棒,女儿眼中看到微笑的妈妈又非常伤感又呼应妈妈的幻觉,刚好跟街上的探戈一样有一些些超现实。另外两个故事说不出来,就…很实在?担心女儿的爸爸的故事那种突然走上岔路一切都搞砸了的感觉有点像《露西亚之后》,但没有露的那个劲儿。最问号的是法官一家三口的故事,脾气那么冲拒绝了那么多年的儿子,换个衣服就接受了就微笑了?总之群像跨越十年交代得清清楚楚很厉害。开篇法哈蒂,逐渐八点档…特别是小孩太多了每五年全都换演员而且年龄换位真的是要脸盲了…

莫莱蒂扮演的法官被儿子打倒在地,进入第三段时又无声地退场,却恰是全片所指三个资产阶级社会男性人物的代表:对儿子严厉而上纲上线的好法官,怀疑邻居对女儿有非分之想的好爸爸,对妻子保护有加与哥哥断绝关系的好丈夫——三者皆拘泥于自我与过去而拒绝改变与被改变,甚至在法官儿子身上“遗传”地更为明显,他在开头造成的一场车祸串联“三层”:如死神般与准母亲擦身而过,又对邻居家破墙而入。“三层楼上”5年又5年的故事,已是空间、时间皆被打破。最终又如法官一家,男性的残留留待女性去扭转:想改变儿子却无效的法官妻子,最终穿上花衣寻回养蜂儿(也已成为父亲);在父亲羽翼下成长的女孩选择出国,才最终解开父亲十年心头之结;妄想被害妄想症的孩子母亲,在常年独居独自照顾孩子的压力下,最终离家出走延续莫莱蒂的游离。

三户家庭一地鸡毛的开场:有不省心酒驾撞死人的儿子;有一直怀疑女儿被隔壁老头性侵的爸爸,乃至于为了查明真相跟隔壁暗恋他的未成年少女发生了关系;有老公极少在家的刚生产妈妈…经过了时间的变迁。但感觉把十年时间带来的厚重感拍轻了,喜欢结局三组和解的方式,虽然过于温情美好了些。一直在给亡夫留言信箱打电话的女人 最后终于了解到儿子用自己的方式像当年的受害者家庭道歉并释然,一群人街头慢舞浪漫极了

虽然都是强情节推动下的中产阶级困境,但说莫莱蒂在本片中试图贴近法哈蒂,肯定是无稽之谈。法哈蒂一直在讲的是宗教、社会构成的外在与认知和情感融作的内在,对于人无可遁逃的挤压,而莫莱蒂在本片中想要说出的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本有轻装上阵的可能,却总要在意念、执念、幻念中接受并承担社会和心灵给予的重担。说回文本,虽然每个故事都可说似曾相识,但整体的推进编排以及彼此映衬的处理展现出莫莱蒂的水平,最有趣的设计是10年的时间纵深并未通过景观、服饰、妆容等外在环节进行刻意的凸显和强化,从这就能看出影片的重心是在某种现实和寓言的结合处上。群像演出相当出色,这方面倒确实和法哈蒂有异曲同工之秒。

#BJIFF2021# 36.《三层楼上》(意大利/),北京剧院,北影节观影第三十六场。今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我把这部新近的意大利电影作为今年北影节收官。电影好看,但北京剧院观影体验不佳,伸不开腿。影片改编自以色列作家艾希科尔·内沃的小说,把故事背景移到意大利,讲罗马城区一栋三层楼房里的三户家庭十年间发生的故事。多线叙事极为流畅,古典戏剧式布局:三幕结构、对白规整,很容易看进去。其中一家外号“寡妇”(丈夫常年外出)的女主人是我喜欢的女演员洛尔瓦彻,她太美了,眉目跟波提切利的画似的;斯卡马乔演的那家男主人最狗血:怀疑自己的女儿被邻居家老头性侵(不存在),现实中性侵了老头未成年的孙女,陷入十年性侵指控中;导演莫莱蒂出演了一个叛逆儿子的父亲。

看前半部分还真的以为这片子是莫莱蒂职业生涯滑铁卢,没想到后面两个五年后观感这么好。一开始莫莱蒂用尽办法制造矛盾、冲突,竭力铺排情节,让片子有一种情节剧的观感。然而两个五年后莫莱蒂镜头一转,完全不再考虑情节,而是努力捕捉每一位角色的情感。而情感一向是莫莱蒂之前优秀作品中最出彩的部分。他的镜头仿佛能让观众触摸到角色所有的悲凉、失落和所有挣扎后的救赎。这恰恰是莫莱蒂在本片中最高级的地方,他塑造情节剧,却又在后半段弃之不用,而情感却是始终贯连的;更不用说三个家庭连带周边人物的群像塑造如此行云流水,丝毫没有迟滞。阿尔芭游魂般的神秘、孤独感实在太棒了。晚期莫莱蒂没了早期的幽默和轻佻,却总能给角色动人的救赎。(但不得不说前半部分确实太用力了,显得非常狗血……)

昨晚,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决赛中上演史诗级逆转,中文世界一度被女足「夺冠」霸屏。网友直呼:解散男足,女足国足。气氛令人激动又令人尴尬,悲喜交加,不无讽刺。另外,今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一个小细节值得关注:各代表团按汉字笔画顺序入场。无论是从运动员入场顺序来看,还是从火炬台上「中国结」的位置来看,中国与意大利似乎格外「亲近」有缘——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面对不确定性「未知」时的不同态度和反应在意区《三层楼上》层层展开:知晓「真相」的孩子要么不会像大人那样「理性」表达,要么「理性」表达受到大人的「非理性」质疑;成熟女性取代了成熟男性的位置,男性要么「撒谎」不愿承认,要么像个无辜而委屈「哭哭啼啼」的孩子,要么像个冲动而危险「乱发脾气」的病人——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而你也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精神。

2021BJIFF。其中居然出现了好久的露点镜头,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样的画面真的是可以出现在观众的面前的吗?后来我才反应过来,我大概是被中国电影的标准荼毒了,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画面。有两个故事都是错位的,比如生孩子的女人,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丈夫不在身边,第二个孩子出生时丈夫在身边;她像寡妇一样抚养第一个孩子,却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不久就离开了家浪迹天涯。还有引诱已婚男性的未成年少女,又与这个男人的动机形成了互文,妙啊。

#BJIFF #小说改编,全片叙事非常流畅,但平淡得有些过头了,本以为这楼上的几户人家会发生什么交集进而产生冲突,结果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各过各的经历了五年又五年。本片应该想透过几个意大利中产家庭的琐碎日常,来探讨当前中产阶层的苦闷与焦虑,但故事里有几个角色的设定确实有些大病,他们不焦虑谁焦虑,这就使一些原本的设定变得有些失实。总之全片是挺平庸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较认同的几个对这部电影的描述:“第一世界焦虑”“《阳光普照》式的结尾”“狗血群戏”。整个片子看下来倒不至于很差,因为莫莱蒂的功底还是在的,观感比较顺畅。但对于剧作的处理实在接受无能,狗血的背后是刻意而硬拗的故事走向,制造冲突,人物纠缠,结尾来点温馨和解。喜欢这片的人的好评我是一个也看不懂,一个个都是语焉不详的散文诗。BTW,这片我居然完全看英文字幕看完了,而且居然基本都看得懂,好开心(*^ω^*)。

我觉得是信任和怀疑的故事,狗血的剧情在三个五年间不断延伸,母亲不信任自己的儿子,父亲不信任隔壁家的老头结果自己才是性急,独居的妻子这条线我甚至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她的幻想。但她相信了些什么,才会离开。有一个点很妙,就是人们总相信,当我离开一个环境我就能重头来过。最后用狂欢的舞蹈结束,三层楼的邻居们最后一次相聚。充满了乌托邦气息的结尾。

像《伯格曼岛》一样舒适,也一样让我毫无戒备地被情绪击中。莫莱蒂书写生活的方式依然传统,也更加成熟。摄影机从没有怯魅的一刻,其平实、流缓皆让人不可思议。当摄影机对准『狗血』时刻(诸如幻想的乌鸦与开进楼中的车)的一刹那,角色间瘾而不发的情绪赋予十年时间以阿莫多瓦式的美学,同样,奇情背后则是莫莱蒂同角色一起面向生活的温情和勇敢。注:莫莱蒂不进奥斯卡就离谱,相比之下,索伦蒂诺处理人物情感简直幼稚地像个baby.

获得奖项

  • 第74届戛纳电影节
    第74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