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伦之恋(1981)

Beau-pèreUP:2023-10-28

不伦之恋

评分:7.3 导演:贝特朗·布里叶 编剧:贝特朗·布里叶
主演:帕特里克·迪瓦尔 / 阿里尔·贝西 / 莫里斯·罗内 / 杰纳维夫·马尼奇 / 莫里斯里什 / 玛莎·梅赫勒 / 罗丝·蒂埃里 / Michel Berto / 亨利-雅克·于埃 / 雅克·里斯帕尔 / 纳塔莉·贝伊 / 妮可·加西亚 / Alan Adair / 莫里斯·比罗 / 皮埃尔·科索 / 伊维斯·皮尼奥 / Joseph Michael Roth / Max Vialle
类型:剧情
片长:123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祸水红颜 / 派丽 / 继父 / Stepfather
上映:1981-09-16
IMDb:tt0082054

不伦之恋简介

对于音乐家雷米(帕特里克·迪瓦尔 Patrick Dewaere 饰)来说,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不仅仅是职业上的停滞不前,妻子一成不变的容颜和乏味的婚姻生活也让他几近抓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妻子车祸身亡的消息让雷米感到震惊却又有一丝解脱,而妻子留下的14岁的继女玛丽安(阿里尔·贝西 Ariel Besse 饰)也成为了一个包袱。
  玛丽安的生父想夺回玛丽安的抚养权,没想到,小小的玛丽安却更愿意和继父生活在一起。同一屋檐下,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之间的情感变得朦胧而又暧昧。对于玛丽安的火热表白,雷米从最初的果断拒绝到之后的欲拒还迎,他能否守住伦理道德的最后一条底线呢?

第3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贝特朗·布里叶

简评

雷米实在是太暧昧不清,太优柔寡断,缺爱又没有自主性。比起找一个年轻单身女性做情感归属,不如给自己找个和蔼可亲(精神上&物质上)的daddy。喜欢片子的室内设计、构图,还有舞台剧一般的角色叙述。倒是可以理解人物的动机,但在道德上(谁的道德?)来说确实过火。雷米的形象塑造得很饱满,但是对于小姑娘来说,这不见得是一个浪漫的事情。一些场景笑过头了,我的错。

“我们以后怎么办?”“尽量寻找幸福。”能把继父女间的不伦之恋拍得这么纯洁唯美,也是相当厉害了。在爱情面前,反而是这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更加的坚定勇敢。但生活只有爱情是远远不够的。整个观影过程有轻松有难过,既愉悦又悲伤,我想这就是爱了。这片子是小公主多年前托朕帮她找的,朕现在才看,也觉得朕朋友们的观影品位非常不俗。PS:片中小女主实在是水嫩,水嫩到仿佛能从脸上捏出水来

片中父亲的关注,情感缺席是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自己的女儿很孤独,当得知自己的母亲意外死亡,这层孤独感,悲伤感更加浓重,让我想起了一个现实例子,新闻说有一对父女在失去了母亲(妻子)后,悲痛不已后来父女通过做爱来防御这层悲痛。回到片子里其实这个对象转移到了象征味道浓厚的继父身上。另外一个钢琴母女也缺乏父亲在场,这些都暗示着下一个家庭的轮回,这个家庭的小女孩会不会也重复玛丽安的路?

导演好幽默,台词简直是灵魂拷问,真的很搞笑。我冷静了一下,脑海里全是对男主(男人)的讽刺,甚至有点过了,禁忌之恋根本是个幌子,套用女主的一句台词,“传统的女人是工具”,女主甚至只是讽刺男主的工具,恰好她14岁而已。这电影都别叫《继父》了,直接叫《愚蠢的男人》,因为另一个男性角色,女主的亲爹,也很蠢,而且摄影和声音都特别干净,有种真空的感觉,跟色情一点关系都无。

不会说什么看起来很高深的话,就是在想一个女孩子对于性与爱的幻想不应该只受到年幼时期看到的东西影响,同样一条河流需要一个又一个女生踏入吗?觉得男主思想的转变很值得品,在某个瞬间他对女主的父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对女主有占有欲,那个瞬间两个人是平等的,奈何男主的癖好是人母w只是短暂的被青春年轻的女主吸引……觉得女主很可怜,她的未来很难啊,不管是爱与被爱。

与其说影片讲述的是继父与继女之间的不伦之恋,不如说是一个懦弱的软饭王的故事。男主会弹钢琴,但弹的很一般,所以勉强维持温饱,但男主依然凭借自己还不错脸蛋以及忧郁、无辜、直钩的眼神娶了一个带着女儿的模特美女,美女夸男人活好(通过继女描述,这一点很重要,是其安身立命之本)。在男人与模特扶养继女八年后,青春不在的模特不在风光,很恰巧的就车祸死了,然后孤苦的继女把对温柔的继父的依恋因为妈妈说继父活好而转化成爱恋,男人经过假模假样的拒绝立即热忱的沉迷于年轻的肉体。在过了一段穷日子后,无法承受睡了继女压力的男主移情单亲富婆,最后男人无压力与继女分手。男主充分利用了小女孩儿对性的懵懂以及母性的爆棚,用忧郁、无辜的凝视给了少女以爱情的错觉,而最后难以承受压力的转身又给少女以失恋的暴击,温柔的渣男实至名归。

这个法国片始终笼罩在浪漫哀伤的钢琴背景音中,于是让这场不伦之恋散发着不应该有的怪诞的浪漫与哀伤,画面清新细致散发着潮湿气息。和洛丽塔一样的标准开局—— 妻子意外出车祸身亡,于是家里就剩他和继女。少女的引诱,她有刘海时候的脸很好看,能把漂亮的大眼睛衬托出来,这男人是个优柔寡断、道貌岸然、靠朋友接济的窝囊废,搞不懂为啥非要喜欢他,少女也许被他忧郁的艺术气息迷惑,陷入他湿润的眼睛和温柔的语气,她和这个男人的所作所为形成鲜明讽刺的对比,一个14岁少女比他这个继父要来的成熟坚定有担当还养家糊口,男人重蹈覆撤,结尾小女孩的行为和玛丽安小时候高度重叠,仿佛预示着一个悲剧的循环,让人心惊。

继父与女儿的不伦之恋。同是《远行他方》的导演,男主也是一样的,当时看到就觉得他挺帅的,很适合扮演忧郁颓废的角色。女儿问哪种发型更好的时候,我就感觉她不太适合露额头的造型哈哈,还是有刘海好看点。结局处理的不太喜欢,扣一星,因为我更喜欢分手后,因世俗道德想而不得的那种虐恋,两人以开放关系分手算什么啊!既想开始新生活,又想偷偷在一起,哪有这么好的事。最后男主的新欢还是寡妇,结尾定格在寡妇女儿的脸上,意味深长。难道隐喻着男主的生活又回到开头的那种以继父的身份,与寡妇以及女儿一起生活的循环吗…

这个原本在年龄和经验上处于弱势的女孩,因为自己面对爱情和欲望时的直接坦荡,反而变成了强势的一方。而那个男人却无时无刻不受到负罪感和道德压力的折磨,最终成为一个永远的可怜人。结尾时男主角再婚,他的“新继女”对这位新来的继父与母亲亲热场面的凝视,预示着这类故事还会再次发生,男主角将经受新一轮的欲望折磨和道德审判。

①这种带剧透性质的译名哗众取宠而且防不胜防,原名其实很简单《继父》,而且和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形成呼应:他这是要第二次做继父了吗?②很巧这又是一个与萝莉相关的恋爱故事,也许是看过同类电影中最不喜欢的一个,主要是男主的性格,以及在这段恋爱中的行为,犹豫、懦弱、出尔反尔,言不由衷,一开始是坚定的柳下惠,眨眼就变成大情圣,且没有给到任何缘由;③不动声色地叙述一个不讨喜甚至讨厌的男人也没问题,让观众冷静旁观一种人生,就像《眼泪之盐》就是难得的佳作,但是这部1981年的电影,只能说一言难尽,我不想条分缕析,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观感不好,也就懒得去说太多了。

表面是不伦之恋,其实是两个失去所爱之人的互相疗愈罢了。突如其来的意外使人忘记现实的秩序,亲生父亲的介入隐喻着正常秩序,可他们需要一段时间缓解失去的悲伤,人是需要时间去悲伤的。因为只有相依为命的两人懂得,所以他们以这种非理性的方式怀念和感伤。他们只是不知如何告别罢了。当然生活在继续,他会有新的人新的生活,她也会走向父亲,可他们一起的岁月,那个在他们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再也不会出现了。//还有一点,现代对古典的侵蚀,像主人公的公寓一样,只能寄居在破败潮湿被遗忘的角落里。这个时代,体面和斯文似乎不再被需要了。而功成名就的女演奏家,则像极了男主的一个美梦。

逾越伦理界限的爱恋,萝莉成熟得像个大人,全程都在掌握主动,继父单纯得像个孩子,全程接受爱的猛烈攻势。最后一个镜头耐人寻味,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床头同样的衣着,不同的人。“过去几天我们做爱,我一直在想,马上我就15岁了,紧接着就16岁了,再过一年就17岁了,到那时我就可以正大光明和你出去了,不用你在乎别人的眼光,不用在意你的身份,也许还会给你生个孩子。”读懂这段台词,就明白了为什么结尾出现了三次小孩的脸部特写。【DON,,法语原声,英语字幕】

获得奖项

  • 第34届戛纳电影节
    第34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第33届戛纳电影节
    第33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相关影片推荐

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