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筐(2017)
花筐 HANAGATAMIUP:2023-10-06

花筐简介
1941年春,日本佐贺县的唐津市。与姑姑江马圭子(常盘贵子 饰)一家生活在一起的17岁青年榊山俊彦(洼冢俊介 饰)迎来了新的学期。无忧无虑的青葱岁月,他每天都和好友们过着快乐的日子。这其中,拥有如希腊神话中男神一般健美身材的美少年鹈饲(满岛真之介 饰)、有如虚无僧似的吉良(长冢圭史 饰)和搞笑吵闹的阿苏(柄本时生 饰)是他最好的朋友。俊彦有一个堂妹,那是圭子姑妈的女儿美那(矢作穂香 饰)。美那患有肺病,弱不禁风,苍白的一张脸愈加楚楚动人,恰恰令处在青春期的俊彦为之倾倒。与此同时,他的身边还环绕着亚音(山崎紘菜 饰)、千岁(门胁麦 饰)等美丽女孩。少男少女们嬉笑打闹,在青春的边界线上肆意奔跑。然而当战争的钟声响起,他们那纯如白纸的青春便破碎成片,飘散空中
简评
“青春岁月宛如捉迷藏中的鬼,等到回过神来,已经日暮,所有的人都已远去,不在了。”《花筐》堪称风格奇异、特立独行的反战电影,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的叹息与缅怀,绚丽而凄美的青春物语浮世绘(剧中最靓的妹死于日本向美国宣战的翌日);剧中桥段经常会有些《大鱼》的感觉、如梦如幻(色彩浓烈的画面有着强烈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而配乐方面则有些冲突强烈的“诡异”);在海边的夜色下裸体骑马的桥段、夏夜萤火虫的桥段、“唐津九日节”的桥段等令人印象深刻。男主之一洼冢俊介的表演风格很像葛民辉。"
一部好电影能讲好一个故事,而本片莫名其妙的剧情、晦涩难懂的隐喻、浮夸的表演堆砌成了近3个小时片长的电影,观影过程让人如坐针毡,虽然大多数观众勉强能看出来这是一部反战片,但根本get不到导演极力想要表达的点。抛开众人垢病的画面场景背景不说,整个片子没有一个基本正常的故事线,剧情散乱而癫狂,人物行为看上去就像是群魔乱舞,毫无逻辑,把其中的情节安排搞成话剧或者舞台剧也许更能出彩。导演用那故弄玄虚的风格实在受不了,而片中的日本风俗节场面倒是超越剧情成为了最大的看头。"
承接上一部的纷乱青春反战题材,用饱含深情又更加压抑的影像,讲述战争背后的人,寡妇、病人、少男少女,一段没有回忆的回忆。活力无用,病体焦虑,一体两面。鲜血,既是盛开之花也是凋谢之花。一个美丽脆弱的生命,成为联结和寄托。"
,《花筐》开拍时, 大林宣彦被医生宣告只剩下几个月的寿命,《花筐》实际上是被他当遗作来完成的,故而放得很开,跳切,闪回很多,调色也很浓。讲的是在四十年代初的战争前夜几个青年男女的爱恋交织,讲的是青春,家国与死亡。里面用蛋壳喝红酒的桥段很有创意,还有两个年轻男人脱光了骑着一匹黑马在海边飞奔,也很美,整部电影就像一场梦。之后,大林宣彦的病情奇迹般的有了好转,使他有机会在2019年完成了最后一部电影《海边电影院》,可惜没等到公映便去世了。"
烂绝;灾难级,50年前拍的都比这个好;不过倒是让我记住了洼冢俊介这只牲口,不仅脸和演技催人发吐,背后抱穗香的时候右手还趁势往胸上抹了一把,真想斩了这些混账咸猪手~~~~~~~~~~海报倒是真的不错"
三个小时的观影,支离破碎的剧情,语焉不详的人设,莫名其妙的台词,让原本妄图理清剧情逻辑的我有些不耐烦,但看到一半逐渐不再过于注重剧情,徜徉在瑰丽迷乱的美术风格里,反而有种奇异的感觉爬上来,悲伤绝望又残忍天真的氛围始终贯穿着电影,这段奇妙的电影之旅看完后仍余韵悠长不断.(电影将矢作穗香拍得好漂亮啊,美得纯真又破碎,月亮映在脑后的画面太圣洁美丽了!(不明白为什么要杀狗狗,烦死了!"
一种仿佛预知到行将毁灭的青春幻梦物语。比《鬼怪屋》更放飞,廉价特效+高饱和色调+拼贴画风格的大林宣彦,而本片则差一点成为了他的遗作,被战争裹挟着、狂热着、空虚着的年华时光。巴赫用的太妙了,一下子变得厚重和忧愁。"
画面是美的,但剧情十分让人不适,非常讨厌三个男主,从医生说出“女人的使命就是生育”这种话到美那昏死之时还被称赞美貌,片子里的女性成为被凝视的符号,反战思想的表达也不如《海边电影院》那么精巧,我看出的更多是对日本战败的惋惜自怜"
光怪、鬼魅、魔幻、绮丽,就像观众看不懂一样,强行在最后3分钟里进行自我归纳总结。虽然3小时影片有99%的镜头都让我不知所谓,但导演的想象力犹如大海般浩瀚令人赞叹不止,果然人与人国与国是有不能共享的情感,不同国家不同导演对各个意象的抽象式表达是我看完本片最大的收获。"
光怪、鬼魅、魔幻、绮丽,就怕观众看不懂似的,强行在最后3分钟里自我归纳总结。虽然3小时影片有99%的镜头都让我不知所谓,但导演的想象力犹如大海般浩瀚令人赞叹不止,果然人与人国与国是有不能共享的情感,不同国家不同导演对各个意象的抽象式表达是我看完本片最大的收获。"
何其荒诞的电影,强烈的对比色,夸张的表情透露着不真实,吊诡而意义不明的剧情,固定而反复的旋律,似乎只是战争中苟活下来的俊彦的破碎记忆。每个人物都不具体存在,又具象战时每个人的思想行为。这样夸张的风格真挺霓虹的,不止从一部电影感受过。兴许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特征,不同个性的艺术家在不断地模仿和重塑。"
“青春岁月宛如捉迷藏的鬼,等到回过神来,已经日暮,所有的人已经不在了,远去了。”大林宣彦以片中山中贞雄的遗作《人情纸风船》自喻,以物哀精神对一生也是对曾经战后一代的审视,各种角色犹如风情画、夜行抄一般,虽然缭乱,但不沉闷,是需要时间和心境好好品味的佳作,完成本片后3年,大林宣彦就辞世了。 再见,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