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筐(2017)
花筐 HANAGATAMIUP:2023-10-06
花筐简介
1941年春,日本佐贺县的唐津市。与姑姑江马圭子(常盘贵子 饰)一家生活在一起的17岁青年榊山俊彦(洼冢俊介 饰)迎来了新的学期。无忧无虑的青葱岁月,他每天都和好友们过着快乐的日子。这其中,拥有如希腊神话中男神一般健美身材的美少年鹈饲(满岛真之介 饰)、有如虚无僧似的吉良(长冢圭史 饰)和搞笑吵闹的阿苏(柄本时生 饰)是他最好的朋友。俊彦有一个堂妹,那是圭子姑妈的女儿美那(矢作穂香 饰)。美那患有肺病,弱不禁风,苍白的一张脸愈加楚楚动人,恰恰令处在青春期的俊彦为之倾倒。与此同时,他的身边还环绕着亚音(山崎紘菜 饰)、千岁(门胁麦 饰)等美丽女孩。少男少女们嬉笑打闹,在青春的边界线上肆意奔跑。然而当战争的钟声响起,他们那纯如白纸的青春便破碎成片,飘散空中
简评
“青春岁月宛如捉迷藏中的鬼,等到回过神来,已经日暮,所有的人都已远去,不在了。”《花筐》堪称风格奇异、特立独行的反战电影,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的叹息与缅怀,绚丽而凄美的青春物语浮世绘(剧中最靓的妹死于日本向美国宣战的翌日);剧中桥段经常会有些《大鱼》的感觉、如梦如幻(色彩浓烈的画面有着强烈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而配乐方面则有些冲突强烈的“诡异”);在海边的夜色下裸体骑马的桥段、夏夜萤火虫的桥段、“唐津九日节”的桥段等令人印象深刻。男主之一洼冢俊介的表演风格很像葛民辉。
终于分三天第一次看大林宣彦(近三小时情节散漫时间的确有点煎熬),有点简陋却又风格化的CG布景,色彩浓烈的浮世绘一般,残酷青春?反战?就当做一场情感混乱迷糊又绮丽诡异的梦吧——女生都好看(常盘贵子美),三个男主(满岛光的弟也就出场鹰钩鼻惊艳下)实在猥琐了点……印象深刻镜头是烫水里摸硬币,巨型华丽日式花车,那个窗口海上孤岛和时不时的大提琴配乐……
“青春岁月宛如捉迷藏的鬼,等到回过神来,已经日暮,所有的人已经不在了,远去了。”大林宣彦以片中山中贞雄的遗作《人情纸风船》自喻,以物哀精神对一生也是对曾经战后一代的审视,各种角色犹如风情画、夜行抄一般,虽然缭乱,但不沉闷,是需要时间和心境好好品味的佳作,完成本片后3年,大林宣彦就辞世了。 再见,导演!
一部好电影能讲好一个故事,而本片莫名其妙的剧情、晦涩难懂的隐喻、浮夸的表演堆砌成了近3个小时片长的电影,观影过程让人如坐针毡,虽然大多数观众勉强能看出来这是一部反战片,但根本get不到导演极力想要表达的点。抛开众人垢病的画面场景背景不说,整个片子没有一个基本正常的故事线,剧情散乱而癫狂,人物行为看上去就像是群魔乱舞,毫无逻辑,把其中的情节安排搞成话剧或者舞台剧也许更能出彩。导演用那故弄玄虚的风格实在受不了,而片中的日本风俗节场面倒是超越剧情成为了最大的看头。
一种东方式的绚烂,大林宣彦用最朴实甚至拙劣的食材烹调出一碗难以言味的华丽料理。简陋的特效和情感过于充沛的表演,以及近乎恣意的镜头语言和铺满全片的音乐,让影片蒙着一层浮夸的纱帐。可恰恰这种形式上的假,契合了“年轻人内心的幻灭与青春虚无”的主题,使整部电影在极尽华丽的美中呈现着无以复加的伤与痛。大林宣彦像是一位高手,始终让影片像一只风筝般在高于地面的空气中盘旋,直至在战火夕阳下坠落于海。
真个过程都好唯美好梦幻,整个过程可能很盛大,在内里好像在叹息那个美好的青春年华不在了的感伤和惋惜。很多情节我都不能完全理解,关于很多隐喻,以及象征,还有战争的反思。导演像拍另外怪诞美学风一样用一个青春故事来思考战争,但最吸引我的是其中的美术风格和灯光,就好像欣赏了一出舞台剧,画面十分装阔又离奇,虽然人物表情略夸张,但是这种奇幻另类的美术风格十分杀人眼球,再加上音乐,就是那样一种温柔惨淡的梦境般的感觉。导演想要抒发的好像是反战,这也许是史上最柔和的反战片,俊彦说,我觉得所有人都死在了那场战争中,只有美娜一个人,才是我们活过的象征。身后的母亲岛,我们,原来都不存在,这一切就好像是虚幻假象,缥缈又几分真实。
形式大于内容,观众一般会被诡异美学的画风吸引,B站剪辑也主要在呈现画面的美,所以看完会有点失望。音乐和色彩都很美,颇有浮世绘的质感,不过时而暗黑的色调,突如其来的血迹,配上巴赫的曲子,有点吓住我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设置在海岛上,仿佛这里与世隔绝,战争也只是远方传来的讯息。不难看出,虽没有直接参与,但导演想通过战争对青年人的不同影响来表达反战的想法,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吉良虐狗一事,但是我真不喜欢这种处理方式。剧本没有强大到支撑整体表达的主题,演员的表演就像提线木偶一样没有自己的思想,更多是程序化的表情和动作,我喜欢的电影大部分都是主角的人格魅力折服到了我,比如黑泽明和伍迪艾伦的作品,形式凌驾于人物塑造上给我种摸不清主次的感觉。
是摄影参考的好素材,怪诞的表达有时也挺惊艳,主题挺明确的,但是从他们角度去厌恶战争这一点让我不可避免地有些难受,角色的有些行为选择让我看得有点云里雾里的,不是很明确他们到底要选择什么,最最重要的是,男主的选角给我带来很大不适,奇怪倒好说,跟怪诞的风格也是统一的,但奇怪之外还有很大的猥琐感,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观感,但是明明角色本身的设定又偏积极阳光少年
,每个日本导演似乎都需要和自己的昭和年代和解,这部沉重的成长题材的电影将摧毁青春的战争作为主角,注视着一个个失落灵魂的消失,就如同萤火虫的光,“青春是战争的消耗品”在抗争命运的过程中,他们不理解这个世界的仇恨,在最美的年纪就必须学会面对死亡,理想的失败和梦想的泯灭,看透一切的人和不愿意接受这一切的人会成为最悲惨的人,而“母亲岛”是另外一个关于母亲的温柔的回忆,但我们与母亲的距离却被战争隔得越来越远了,自杀是严肃的人生命题,鲜血是痛苦与悲伤的意象,月亮是遥不可及的,而爱情更是不能触碰的毒,文学与音乐都侵染着死亡的颜色,这可能是大林宣彦最悲观的电影了,色彩与幻想都是现实的投影,身份在这场惨烈的青春落幕时仍然是个谜题,似乎往后的生活都是为这个噩梦的年代赎罪而存在着
,《花筐》开拍时, 大林宣彦被医生宣告只剩下几个月的寿命,《花筐》实际上是被他当遗作来完成的,故而放得很开,跳切,闪回很多,调色也很浓。讲的是在四十年代初的战争前夜几个青年男女的爱恋交织,讲的是青春,家国与死亡。里面用蛋壳喝红酒的桥段很有创意,还有两个年轻男人脱光了骑着一匹黑马在海边飞奔,也很美,整部电影就像一场梦。之后,大林宣彦的病情奇迹般的有了好转,使他有机会在2019年完成了最后一部电影《海边电影院》,可惜没等到公映便去世了。
最近看的好些日影都有亮点,但《花筐》仍是我觉得最奇特的。我后来才发现导演是拍了《海边电影院》的大林宣彦,难怪有戈达尔和格里耶的感觉。血和大海是他们特别钟爱的意象,绵密的意象中又有多重文本的互文:一开始文学老师cue到爱伦·坡《黑猫》,美那那条哥特式的叙事线就很像坡的《厄舍府的崩塌》;厄舍府的乱伦情节又在吉良和千岁与圣比埃尔《保尔和薇吉妮》的互文中出现了;吉良和鹈饲象征了灵(思想)与肉(身体),我联想到了三岛“丰饶之海”的本多和勋,而大林宣彦拍出的某种“侠气”甚至还让我觉得他们像天龙八部人物末尾日本偷袭珍珠港、唐津宫日祭、俊彦家party多线交织与癫狂的仪式是影片的高潮所在,反倒衬得最后大林宣彦《追忆似水年华》般的自述有些画蛇添足,而且导演似乎把整个故事的寓意交代得太多了。
三个小时的观影,支离破碎的剧情,语焉不详的人设,莫名其妙的台词,让原本妄图理清剧情逻辑的我有些不耐烦,但看到一半逐渐不再过于注重剧情,徜徉在瑰丽迷乱的美术风格里,反而有种奇异的感觉爬上来,悲伤绝望又残忍天真的氛围始终贯穿着电影,这段奇妙的电影之旅看完后仍余韵悠长不断.(电影将矢作穗香拍得好漂亮啊,美得纯真又破碎,月亮映在脑后的画面太圣洁美丽了!(不明白为什么要杀狗狗,烦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