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危机(2010)

También la lluviaUP:2023-09-20

雨水危机

评分:8.1 导演:伊西亚尔·博利亚因 编剧:保罗·拉弗蒂
主演:路易斯·托萨尔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胡安·卡洛斯·阿杜维里 / 卡拉·埃莱哈尔德 / 劳尔·阿雷瓦洛 / Carlos Santos / 卡珊德拉·钱盖罗蒂 / Milena Soliz / Leónidas Chiri / Ezequiel Díaz / Pau Cólera / 文森特·罗米洛 / Antonio Mora / Daniel Currás / Glenda Rodríguez
类型:剧情 / 历史
片长:103 分钟地区:西班牙 / 墨西哥 / 法国
语言:西班牙语 / 克丘亚语 / 英语
影片别名:背水一战(台) / 美洲启示录 / 即使是雨 / 甚至是雨 / Even the Rain
上映:2011-01-07(西班牙)
IMDb:tt1422032

雨水危机简介

为拍摄一部关于哥伦布美洲探险寻宝的电影,导演塞巴斯蒂安和他的制片人科斯塔来到了玻利维亚,然而他们的剧组却被搅入了当地民众抗议水系统私有化的政治危机当中。
  入围2010年多伦多电影节当代世界电影单元,2010年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电影节开幕片。

第24届欧洲电影奖观众选择奖(提名) 第25届西班牙戈雅奖最佳影片(提名)胡安·戈登 第25届西班牙戈雅奖最佳导演(提名)伊西亚尔·博利亚因

简评

;故事内容在2000年,情节跟随人民游行反抗推动,quechua们月入50刀乐就要养家。二十年后的2019,我在玻利维亚招小工,基本工资涨到了300刀乐左右,有加班费,钱没怎么涨、工作效率远低于国内,过得依然辛苦。顶着三四十度的太阳、连着几天吸着烟尘,一身又脏又臭惹人嫌弃,还被中国成都来的傻逼翻译发到网上嘲讽着土气,黢黑的脸上还是挂着嬉皮笑脸的表情,互相说些下九流的玩笑,很洒脱很自在。开挖掘机的老头子年纪大了,操作不熟练被辞退,哭丧着脸从一楼追到三楼求我再给个工作,手里还提着当日的午饭,一个脏塑料袋里放着的两个土豆坨坨,很可怜很无奈。示威、游行、堵路、焚烧,都在el alto和圣克亲眼见过,很想一段梦、很难相信发生在眼前。

真是从开篇处哭到快结局,古今重叠的压迫,令人痛心疾首,仿佛历史从未前行,印第安人依旧是被血腥压迫的苦难底层,多少血泪,结局那句“夹缝中生存是本能”,太过辛酸。资本主义是没有良心的,剧组之行无意中揭露了古今创伤,也不过是漠视苦难的吃人血馒头者。最后导演说不会在回来,也是逻辑事实,毕竟,亲眼见证了历史的血腥剥削,又亲眼见证了这些苦难人连喝雨水的权力差点儿被跨过集团和政府剥夺,自己也是以纯粹赚钱的目的让这些苦难人拍人家的屈辱史,甚而他也仍然是以之苦难赚钱的一分子,又有何面目再见?十字架并未带来拯救,雨水礼物却依然是远古与当下印第安人高贵品格的体现。电影讽刺得令人痛彻心扉,拍得真好,尤其是避免了好莱坞式的在伤口上撒盐的甜腻结局。底层何辜?也只有斗争反抗资本压迫,才能生存,这是自我救赎之路~

很精巧的构思!剧组来玻利维亚想要拍一部反思殖民罪恶的电影,却卷入当地人反对当局和跨国公司合作私有化水资源的冲突,剥削的反思和重演同时进行。最尖锐的片段是原住民演员刚演完被哥伦布烧死的印第安人转眼就被警察带走,导演能分得清伟大电影艺术和现实小小风波孰轻孰重,演员可以吗。感觉戏中戏设计是不是有一点增强真实感的效应(把观众对“戏”的意识引到戏中的戏里),回过味来发现自己几乎当纪录片看了,就是结尾有点俗呃呃一下子醒了

又和我喜欢的俩西班牙语演员在电影里相遇,感觉不错。一剧组赴玻利维亚拍摄哥伦布往事,撞上当地人抗议外资水利公司涨价。老殖民和新殖民在戏中戏里交叠,呈现拉美命运之困境。剧组众人具有朴素左派立场,他们拍摄的电影亦有人道主义诉求,同时见证了抗议的前因后果(殖民者称金子剁手的戏在雷德利的《哥伦布传》里也有),那位土著特演是戏里戏外的反抗者,但其实全片的角度并不尖锐,制片人为他频实援手(五千美元也没还给人家),这种修正的叙事立场甚至伤害了角色塑造,比如制片人和导演各自的立场忽而理性忽而感性略显无厘头,制片人立场的转化也缺乏说服力。导演环节比剧本好,片头餐桌上的即兴演出先声夺人,街头动乱的大场面拿出了诚意,戏里戏外的对比和衔接汇集在警车闯入拍摄火刑片场那一节,煽情指数飙升

以历史映照现实,本片是显而易见的左翼电影,通过主角的导演和制片人所在的拍摄哥伦布殖民的历史片的剧组,身陷1999-2000的玻利维亚科恰班巴水私有化抗议的波澜的经历,在事件发生十余年后首次通过影像表现玻利维亚人民的抗争。剧本用电影中电影这一形式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精巧的构思,它是一种高级的类比,是我们在历史书上可以看到的轮回,但用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更加震撼。镜头语言很准确,设计得很好,比如制片人Costa和土著Daniel第一次在摄影棚因电话内容产生分歧的镜头,从二人空间上很近,到被大炮一样的道具隔开,已经渲染了二人心理的距离。Costa 的态度转变并没有十足的情感铺垫是个缺憾,配乐很好地烘托了氛围,个人感觉,如果能加进去更多南美的乐器或许会更好。很棒的电影。 20230510 百讲

什么是雨水危机?用中国的「观复」视角来看,在艺术「元宇宙」里发生的《雨水危机》或是互联网经济中爆发的「民智」危机。它本质上与《罗马11时》发生的「人道主义」危机一样。被「人格化资本」赋权赋能赋魅的导演貌似掌握着「审美」特权,然而,熟悉伯格曼电影的观众知道,导演不过是一个扮演「上帝」角色的替身。表面上看,他像神父一样,通过电影媒介「布道」创造了一个「虚构的异域」世界,规定了一套叙事逻辑,且既渴望又要求行法者自觉遵守这套不断被「立法者」修订和扩张的条律,注意,这里「人格化资本」用了「收集你喜欢的」这个带有指令性和倾向性色彩的修辞。即,实际上这是权力上位者依据「个人好恶」需求而非「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原则作出的决策,而剧中导演与「人格化国家」机器交流之时显然是一个「打脸」时刻,是一个振聋发聩的时刻。

8/10。开篇直升机拉起的十字架飞跃群山,高悬在人们头顶,宗教作为殖民的重要手段充当了历史的审判场:入戏过深的哥伦布饰演者一把夺下女服务员的金耳环,质问金子在哪;布道控诉殖民者残暴的教士演员,只把台词当成剧组聚餐时的助兴表演;批判殖民剥削的导演也剥削着当地群演,从车窗内凝视大排长龙的选角队伍和要求妇女配合溺婴一场戏的拍摄来看,剧组作为历史的旁观者从未关切过现实。在十字架火刑戏拍完后,反抗的领袖丹尼尔被捕,土著演员群情激愤地推翻警车、救出丹尼尔,反抗者的火刑和暴动下硝烟之城的远景俯拍,象征了历史的二重性:历史上舍命救人的教士扮演者面对真实的动乱只顾逃离,殖民者哥伦布的演员则留下来,为车上被士兵扣押的民众递去饮料,结尾原本冷漠、功利的制片人在营救贝伦后收获了丹尼尔的礼物:一小瓶却和黄金同等珍贵的水。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导赏后有人向戴老师提问:影片中的宗教性和政治性是本片商业卖点吗?不禁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迷的思维定式…… Btw,我们都是各种意义的“被殖民者”,在夹缝中求生存,even the rain。

很丰满的一部电影,很完整,有层次,也有野心。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令人不太舒服。人物的塑造别有用心,细腻却不拘于一成不变的形式。但我依然认为,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就是相信英雄的存在,在批判了宗教、殖民主义和现代化的侵袭之后,个人的英雄主义还是在过于乐观的语调中出现了,可明明政治和暴力已经让这个世界注定成为一场悲剧,拯救就显得十分可笑,反抗的荒诞性也在单一而扁平的建构中为形式化的人物塑造再套上桎梏。音乐很精妙,但不知为何主角的表演对我来说却缺少说服力,其他的技术也不好评价,另外我真的好困……

.10(),历史与现实,旧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相互指涉。,扮演仁慈神父的演员在现实中缺少同情,力图重现历史的导演实则软弱,整日与经费打交道的制片人反而最有人道精神。,从寻找黄金的哥伦布开始、到寻求投资的电影制品、寻求资金的地方政府、追求利润的水务公司,资本逐利构成雨水危机的根源,在这一点上,电影摄制组和水务公司没有本质区别。,如果不行动,左派如何界定自身?左派是否必须反建制?面对资本全球化,出路何在?电影最后落在殖民者觉醒帮助当地人上,多少有些无力,这既是电影叙事的困境,也是现实的困境。。

后殖民时代的殖民复现,通过西班牙人来到玻利维亚的优越感,贫富差距,跨国集团的水资源垄断,以及对哥伦布的影视重复来表现。尤其是在饭桌上的即时入戏,一群现代服饰的人立马化身大航海时代的殖民者,对着作为餐厅服务生的玻利维亚当地人,说出屈服女王和索取黄金的要求,历史的错位和复现在此体现出它的力量。摄制组内的群像:导演的理想化的脆弱的同情,演员的虚伪的表演和自我的求生欲,哥伦布扮演者的坦诚和递上的一罐啤酒,以及制片人的转变、有如出租车司机里的宋康昊。拉丁美洲被切割的血管里,从前是河沙中的黄金,如今是百年孤独的香蕉公司,是大地阴影中的甘蔗地,是雨水危机中的跨国自来水公司。发达国家的发达是否总是建立于不发达国家的不发达之上?

#20230510北大百讲戴锦华教授导赏西班牙电影序列 竟然有点不太习惯如此清晰的叙事线条和隐喻设计!衔接精妙的结构,拍摄一部关于拍摄电影的电影的嵌套,在不同情境之间的进出十分顺畅。无论是演员(以及扮演演员的演员)还是观众,都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渐趋重叠:电影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电影。最被打动的一幕是山林间耸立的十字架与浓烟那一段大远景。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反思(“现代化迫害妄想症”)和那段关于印第安人的人道主义对话,是自然而不说教的两处闪光点。

获得奖项

  •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Panorama Audience Award —— Fiction Film
  • 第24届欧洲电影奖
    第24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观众选择奖
  • 第25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25届西班牙戈雅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音乐 / 最佳制作人
    提名:Best Actor (Mejor Actor Principal) /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Mejor Guión Original) / Best Make-Up and Hairstyles (Mejor Maquillaje y/o Peluquería)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新人男演员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剪辑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化妆 / 最佳音效 / 最佳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