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

The Dark KnightUP:2022-06-26

《蝙蝠侠:黑暗骑士》(英语:The Dark Knight,香港译《蝙蝠侠—黑夜之神》,台湾译《黑暗骑士》)是一部于2008年上映的超级英雄电影,由克里斯多福·诺兰编剧、监制及执导。本片是诺兰所执导的黑暗骑士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以DC漫画旗下角色蝙蝠侠为主角,是2005年电影《蝙蝠侠:开战时刻》的续集。影片由克里斯汀·贝尔、希斯·莱杰、麦可·凯恩、亚伦·艾克哈特、盖瑞·欧德曼、玛姬·葛伦霍及摩根·弗里曼等人主演。电影中,布鲁斯·韦恩/蝙蝠侠(贝尔饰演)、詹姆斯·高登(欧德曼饰演)与哈维·丹特(艾克哈特饰演)联手打击高谭市的黑帮,但其行动被高智商罪犯小丑(莱杰饰演)所破坏,后者企图削弱蝙蝠侠的影响力,并让高谭市陷入混乱。导演对本片的基本概念,分别来自小丑在1940年首次登场的漫画章节,另外包含著名漫画《蝙蝠侠:致命玩笑》及《蝙蝠侠:漫长的万圣节(英语:Batman: The Long Halloween)》中的故事。

蝙蝠侠:黑暗骑士

评分:9.2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乔纳森·诺兰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大卫·S·高耶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 / 希斯·莱杰 / 艾伦·艾克哈特 / 迈克尔·凯恩 / 玛吉·吉伦哈尔 / 加里·奥德曼 / 摩根·弗里曼 / 莫尼克·加布里埃拉·库尔内 / 罗恩·迪恩 / 基里安·墨菲 / 黄经汉 / 内斯特·卡博内尔 / 埃里克·罗伯茨 / 里特奇·科斯特 / 安东尼·迈克尔·豪尔 / 基斯·斯扎拉巴基克 / 柯林·麦克法兰 / 约书亚·哈尔托 / 美琳达·麦格劳 / 内森·甘宝 / 迈克尔·维约 / 迈克尔·斯托扬诺夫 / 威廉·斯米利 / 丹尼·高德林 / 迈克尔·加·怀特 / 马修·奥尼尔
类型:剧情 / 动作 / 科幻 / 惊悚 / 犯罪
片长:152分钟地区:美国 / 英国
语言:英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 / 黑暗骑士(台) / 蝙蝠侠-黑夜之神(港) / 蝙蝠侠6:暗夜骑士 / Batman: The Dark Knight / TDK
上映:2008-07-14(纽约首映)
IMDb:tt0468569

剧情

在高谭市,几位戴小丑面具的抢劫犯打劫一家黑帮名下的银行,而每人在抢钱过程中都因为贪念而自相残杀,策划主谋「小丑」刚好一同藏在团伙当中,仅剩一人的他直接卷款扬长而去。经过此事,蝙蝠侠、警察队长詹姆斯·高登以及新上任的检察官哈维·丹特,决定结盟合作清除城市所有的犯罪组织。身为蝙蝠侠的布鲁斯·韦恩逐渐被丹特的强大正义感及责任感所打动,于是决定募款支持他的职位,认为丹特是未来能够代替他守护城市的「光明骑士」。布鲁斯这么做同时为了跟青梅竹马兼检察官瑞秋·道斯重燃旧情,协助丹特以便正式隐退,即使瑞秋当时正在跟丹特交往。

萨尔·马洛尼(英语:Sal Maroni)、车臣、甘博等所有黑帮老大齐聚一堂商量如何保住剩下的钱,他们的华人黑帮会计刘先生表示所有财产已被转移至安全地方,他也逃离至香港而远离丹特的管辖范围。但小丑突然现身于会议中,表示不受法律拘束的蝙蝠侠会慢慢揪出他们所有人,因此提议让他去除掉蝙蝠侠来换取他们一半财产。甘博不甘心被小丑抢钱而对他放出悬赏,却反遭小丑设计而遭到杀害,连手下的黑帮都被小丑掌控。布鲁斯冒险来到香港以“速战速决”的方式将刘抓回高谭,让丹特说服他出庭指认所有黑帮大佬。黑帮因此陷入绝境,一致决定雇用小丑除掉蝙蝠侠。当丹特逮捕所有黑帮老大、即将起诉之际,小丑突然向全市发出警告,胁迫蝙蝠侠必须公开身份自首,否则每天会随机肆意杀人;而警察局长吉利恩·洛布(英语:Gillian B. Loeb)与审理黑帮诉讼的女法官苏芮罗成为首晚牺牲者。

小丑假扮仪仗队混入洛布局长悼念仪式上,企图行刺市长安东尼·贾史亚,高登纵身为市长挡枪而看似丧生。别无选择的蝙蝠侠决定自首,但丹特却在隔天的记者会上故意承认自己是蝙蝠侠而被捕,以身犯险引出小丑。当小丑袭击移送丹特囚车队伍时,蝙蝠侠开蝙蝠车挡下小丑的火箭炮攻击,将严重受损的车分体成摩托车(英语:Batcycle)后用绳索掀翻小丑的货车。假造死亡且藏于车队中的高登现身抓获小丑,因为英勇表现而被市长提拔为新任局长。然而,丹特和瑞秋分别被两名腐警伍尔兹和拉米雷兹接送回家后再无音讯,深感不安的高登让蝙蝠侠审问小丑,最后得知丹特和瑞秋被分开囚禁在两个装设炸弹的地点。蝙蝠侠赶到瑞秋的囚禁地点却发现里面的人为丹特,发现中计后仅能紧急将他救出去。两边的炸弹同时爆炸,去迟一步的高登目睹瑞秋葬身火海,获救的丹特却也因左脸沾上油而严重烧伤。

布鲁斯因没救到瑞秋而陷入自责,小丑同时炸毁警察局逃之夭夭,将刘也一并带走。阿福从瑞秋死前为布鲁斯留下的信中得知她决定嫁给丹特,为了不让布鲁斯承受双重打击,他最后私自把信烧毁。同样为此承受精神重击的丹特,拒绝皮肤移植后决定从此以骇人的“双面形象”示人。韦恩企业的并购会计师科尔曼·瑞斯调查公司旧档案时发现布鲁斯是蝙蝠侠,在敲诈福克斯未成功后决定对媒体公开其身份。当时靠刘找到黑帮藏钱地点的小丑,将所有金钱连同刘一同烧成灰,还杀死车臣掌控其帮派。为阻止瑞斯公开蝙蝠侠的身份,小丑发出全市威胁:若瑞斯一小时内没死则会炸毁一座医院。高登下令疏散所有医院,而小丑趁乱溜进丹特住的高谭总医院,说服他去找真正造成瑞秋丧生的人来复仇。再次达成目的的小丑炸毁医院,并劫走一辆载有五十人的疏散校车。

丹特就此沦为「双面人」,一路追杀所有导致瑞秋丧生的人,以抛硬币审判形式相继杀死伍尔兹和马洛尼,唯独饶过拉米雷兹。小丑的威慑造成全市恐慌和逃窜,而市民被警告说若想离城就不能走桥梁或隧道,受他误导的警察因此征用两艘事先被小丑设置过炸弹的渡轮进行疏散;一艘载着高谭市民,另一艘载着一群由丹特控告的囚犯。小丑威胁午夜正点时会炸毁两艘船,但声言谁先按下所给的引爆器炸毁对方船只即可活命。蝙蝠侠透过福克斯不情愿地协助,用最新研制的声纳仪器找到小丑藏身的建筑工地大楼,阻止高登的警队误杀被伪装成小丑党羽的人质后,到顶楼和小丑展开最终对决。最后两艘船都因为良心未泯而拒绝杀死对方,蝙蝠侠趁小丑发现计画失败后将他倒挂在楼顶。小丑被逮捕前揭露自己使丹特堕落,扬言这足以让城市分崩离析,迫使蝙蝠侠立刻去补救局势。

丹特绑架高登的家人回到瑞秋丧生的地点,高登赶到却目睹儿子被他挟持,承认是自己失职害死瑞秋。即便后来蝙蝠侠也及时赶来劝阻,但丹特还是决定一意孤行,靠抛硬币枪击蝙蝠侠、饶过自己,正准备杀高登儿子时,身穿防弹护甲的蝙蝠侠被迫打破杀戒、将丹特推下楼坠亡而救下高登儿子。为了不让小丑如愿,蝙蝠侠决定一人背上黑锅来守住丹特的英雄形象,说服高登尽他所能地隐瞒真相,再带领警察追捕他。受警察围捕的蝙蝠侠骑车离去,福克斯销毁实属不道德的声纳仪器,高登将丹特誉为英雄后摧毁蝙蝠信号,让蝙蝠侠在一夜之间沦落至全民公敌。

演员

  • 克里斯汀·贝尔 饰演 布鲁斯·韦恩(英语:Bruce Wayne (The Dark Knight trilogy))/蝙蝠侠(Bruce Wayne / Batman):高谭市韦恩企业的亿万富翁,八岁时目睹父母被杀而嫉恶如仇,成年后靠多年所学担任起守护高谭市正义的英雄。打击犯罪绝不留情,仅以不杀人为原则,却也因此成为小丑挑战的目标。
由于在前作《蝙蝠侠:开战时刻》的表现获得不少好评,贝尔对自己的回归选择备感信心。
  • 希斯·莱杰 饰演 小丑(The Joker):一位追求非法主义(英语:Illegalism)、脸上涂妆的诡异智慧型罪犯,自封「混乱代言人」,其身份和目的充满谜团,利用谋杀、爆炸等高端犯罪手法来引起全市恐慌,目标是塑造一座「失序世界」,挑战警察权威以及蝙蝠侠时也在一步一步诱导他打破原则。
2006年7月,莱杰确认为诠释该角前,保罗·贝特尼、莱奇·赫尔姆(英语:Lachy Hulme)、安卓·布洛迪、史提夫·卡尔及罗宾·威廉斯都曾公开表示有兴趣饰演小丑。在整部电影中,小丑说他希望透过犯罪破坏社会秩序,并以与蝙蝠侠间的冲突来定义自己。为了准备角色,莱杰独自一人在酒店的房间里待一个月的时间,制定角色的个性、姿态及声音,并开始写日记,记录他在这一个月中体会到的小丑想法与感觉。虽然最初觉得困难,但在观赏过提姆·波顿在1989年执导的电影《蝙蝠侠》中由杰克·尼克逊所饰演的小丑后便有了转折。除此之外,他还阅读艾伦·摩尔所创作的漫画系列《蝙蝠侠:致命玩笑》和《阿卡汉精神病院:庄严地球上的庄严之屋(英语:Arkham Asylum: A Serious House on Serious Earth)》,并从1971年电影《发条橘子》中的亚历克斯,以及已去世的摇滚明星席德·维瑟斯那里借鉴许多个性特征。2008年1月22日,莱杰完成《黑暗骑士》的拍摄后不幸死于药物过量,引起强烈的媒体关注和悼念。
  • 麦可·凯恩 饰演 阿福·潘尼沃斯(Alfred Pennyworth):服侍韦恩家族多年的老管家,作为布鲁斯最重要的精神导师,当管家前曾经在英国特种空勤团服过役,用他多年参战的经历为布鲁斯提出指点。
  • 盖瑞·欧德曼 饰演 詹姆斯·高登(Lt. James Gordon):高谭市警察局警督,指挥一系列打击黑帮行动,与蝙蝠侠和丹特站在同一阵线,抓捕小丑后荣升为局长。
欧德曼描述高登的性格为「廉洁、善良、坚强、英勇但低调」。诺兰则表示:「在《蝙蝠侠:漫长的万圣节(英语:Batman: The Long Halloween)》中,哈维·丹特、高登与蝙蝠侠之间有着精彩的“三角关系”,而这点非常吸引我们。」
  • 亚伦·艾克哈特 饰演 哈维·丹特/双面人(Harvey Dent / Two-Face):高谭市新任地方检察官,正义感比任何人都要强,为了击垮高谭罪恶世界不惜一切代价。获誉为城市的「光明骑士」。后来被小丑烧伤左脸,严重毁容且还被扭曲性格,成为心中“正义与邪恶界限模糊”的反派「双面人」。
  • 玛姬·葛伦霍 饰演 瑞秋·道斯(Rachel Dawes):高谭市女检察官,布鲁斯的青梅竹马兼前女友,知情布鲁斯是蝙蝠侠,后来与哈维相恋,甚至订定下婚约。
葛伦霍取代由凯蒂·荷姆斯饰演的角色,荷姆斯曾在《蝙蝠侠:开战时刻》中饰演瑞秋·道斯。2005年8月,据报导,荷姆斯原本计画复出诠释该角,但后来她选择与黛安·基顿及皇后·拉蒂法共同出演《有钱真好(英语:Mad Money (film))》。2007年3月,葛伦霍为角色进行「最后谈判」。
  • 摩根·弗里曼 饰演 卢修斯·福克斯(Lucius Fox):韦恩企业执行长兼董事会主席,受布鲁斯协助才得以晋升,知情布鲁斯的双重身份,也是布鲁斯的最大协力者兼技术支持。

莫妮卡·嘉布蕾拉·坎恩(英语:Monique Gabriela Curnen)和荣恩·迪恩(英语:Ron Dean)分别饰演安娜·拉米雷斯(Det. Anna Ramirez)和麦可·伍尔兹(Det. Michael Wuertz),两位隶属高登队上的腐败警察。内斯特·卡博内尔扮演安东尼·贾史亚(Mayor Anthony Garcia),高谭市市长;克林·麦克法兰(英语:Colin McFarlane)在此集回归饰演警察局长吉利恩·B·洛布(英语:Gillian B. Loeb)(Gillian B. Loeb)。新加波演员黄经汉扮演香港黑帮会计刘先生;埃里克·罗伯茨扮演萨尔·马洛尼(英语:Sal Maroni)(Sal Maroni),接管上一集中的法尔康尼黑帮家族的意大利黑帮大佬;其他包括瑞奇·寇斯特(英语:Ritchie Coster)扮演车臣贩毒集团大佬—车臣(The Chechen),而迈克·贾·怀特扮演甘博(Gambol),一位经营非法赌博和讨债的非裔美国犯罪组织(英语:African-American organized crime)大佬。安东尼·麦可·豪尔扮演麦克·安格尔(Mike Engel),高谭第一新闻的主播,基斯·札拉比加(英语:Keith Szarabajka)扮演警探杰拉德·史蒂文斯(Det. Gerard Stephens),以及乔舒亚·哈多(英语:Joshua Harto)扮演科尔曼·瑞斯(Coleman Reese),一位发现蝙蝠侠真实身份并企图公开的并购会计师。梅琳达·麦格劳(英语:Melinda McGraw)饰演芭芭拉·高登(Barbara Gordon),高登的妻子,和高登在原作中的女儿同名但不同人;奈森·甘博(英语:Nathan Gamble)饰演小詹姆斯·高登(英语:James Gordon Jr.)(James Gordon Jr.),高登的十岁儿子。

电影中的配角包括娜蒂亚·罗德里格斯·特拉西纳(Nydia Rodriguez Terracina)饰演珍妮特·苏里洛(Judge Janet Surrillo),协助丹特审判黑帮的女法官。小汤姆·利斯特(英语:Tom Lister Jr.)则诠释一位囚犯,出现在装设炸弹的渡轮上。威廉·菲德内尔出演片头中的高谭国家银行经理;希里安·墨菲则从上一集中回归饰演强纳森·克莱恩/稻草人(Dr. Jonathan Crane / Scarecrow),继上一部后成为高级毒贩,并在电影中再次被蝙蝠侠逮捕。而大卫·达斯马齐恩(英语:David Dastmalchian)则扮演汤玛斯·希夫(Thomas Schiff),一位假扮仪仗队员的小丑党羽,患有偏狂型精神分裂症,遭到丹特抛硬币审问。在香港场景中,香港演员陈冠希客串一名迎接福克斯到访的大厦随从。

制作

拍摄

场景经理罗宾·希格斯于2006年10月开始寻找拍摄地点,他探访了利物浦,并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海滨。其他候选地点包括约克郡、格拉斯哥和伦敦的部分地区。2006年8月,电影制片人之一查尔斯·罗文表示,其主要的拍摄将在2007年3月开始,但摄制工作后来被延迟到4月才进行。为了要在IMAX剧院发行,诺兰用此格式拍摄了四场主要的戏,包括小丑在银行抢案中的首次出场,以及电影中段的飞车追逐,使其成为影史上第一次主要场景是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

华纳兄弟选在芝加哥拍摄13周,由于诺兰曾在这拍摄《蝙蝠侠:开战时刻》有过非常出色的工作经验。在《黑暗骑士》中,韦恩企业(英语:Wayne Enterprises)总部的取景地点改为理察·J·戴利中心(英语:Richard J. Daley Center),而不是前作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楼。开始在芝加哥拍摄后,电影刻意使用假的电影片名《Rory's First Kiss》,以求低调拍摄,但这个策略最后仍被当地的媒体拆穿。《芝加哥太阳报》的理察·鲁珀(英语:Richard Roeper)批评了这可笑的策略,「世界上有哪个蝙蝠侠迷不知道,在芝加哥已拍摄数周的《Rory's First Kiss》就是《黑暗骑士》吗?」。拍摄《黑暗骑士》替芝加哥政府产生了4,500万美元的收益,创造了上千个工作机会。剧组于2007年4月18日到24日,拍摄小丑出场的桥段,摄制期间有街道施行封锁。后来剧组在2007年6月9日重回拍摄工作,一直持续到九月初。

位在伦敦附近的松林制片厂(英语:Pinewood Studios)是用于制作的主要工作室。2007年9月,剧组在一间靠近英国彻特西小镇的特效机构,设计蝙蝠车的特技工作人员之一的康威·威克烈夫在此不幸被自己的车撞上身亡。电影同时献给后来去世的演员莱杰与威克烈夫。

接下来的几个月,剧组在伦敦一个已废弃的巴特西发电站,拍摄一颗200英呎的大火球,此景造成当地居民的紧张,许多人报警以为发电站遭受恐怖袭击。在芝加哥拍摄炸毁废弃的Brach's(英语:Brach's)糖果工厂时(电影中的高谭医院),也发生类似的民众报案事件。

香港的拍摄工作于2007年11月6日开始在中环的各个地点取景,11月11日结束。地点包含在香港当时最高的国际金融中心,拍摄蝙蝠侠逮捕刘的现场。香港官员特别关切此电影拍摄时可能所造成的噪音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剧组以信件回复香港市民,保证拍摄时造成的分贝大约只跟公车所发出的噪音一样。同时环境保护份子批评片商为了营造气氛与视觉效果,租下河岸旁的大楼开了整夜的灯,是浪费能源的行为。摄影师瓦利·费思特认为官员是个「恶梦」,最后诺兰只好用电脑合成影像制造蝙蝠侠从大楼一跃而下的镜头。

设计

造型设计师林迪·赫明(英语:Lindy Hemming)形容小丑的造型是反射出他的人格「毫不在乎自己的样子」。他避免将小丑打扮的像个流浪汉,却仍然使其保有「破旧、肮脏的感觉」,所以「当你看到小丑的行为,都会带点焦躁与不安。」导演诺兰表示,「我们使用弗兰西斯·培根的画风勾勒出(他的脸),这种堕落、皮肤腐烂的脸,看起来非常恶心,仿佛透过视觉就能想像他所散发的气味。」为了创造出小丑无法无天的形象,赫明从几位反主流流行文化艺术家的创作中撷取灵感,如皮特·多赫提、伊吉·帕普及约翰·莱顿。莱杰的小丑脸部化妆是由三片矽胶所组成,这种新技术让化妆师仅花一小时就能完成化妆,远比常见的化妆术有效率。莱杰还表示,他感觉自己几乎没有化妆。

设计师亦重新设计了《蝙蝠侠:开战时刻》里的蝙蝠装,增加了有弹性的松紧带,让服装能紧贴著贝尔,此外加入更多精细的技术。新的蝙蝠装由200片橡胶与玻璃纤维、金属网和尼龙所组成。新的披风头套原型来自机车安全帽,并将头部、颈部的护套分离,让贝尔能左右、上下移动他的头部。当蝙蝠侠开启声纳探测器时,新的披风头套会自动在两眼盖上白色镜头让他观看,这也是为何漫画及动画中蝙蝠侠会以白色眼睛的造型出现。护手上的伸缩剃刀也变得可发射。虽然新的蝙蝠装重达8磅,贝尔仍觉得比较舒服且透气好穿。

效果

美术指导纳坦·克劳雷曾设计《蝙蝠侠:开战时刻》中的蝙蝠车,这次也替首次登场的蝙蝠机车操刀。为了影片拍摄的撞车场景和可能的意外,克劳雷设计了六个机车模型做准备,并由特效总监克里斯·柯柏尔德(英语:Chris Corbould)打造。克劳雷在导演诺兰的车库建造蝙蝠机车的试作型,并在六个月后开始做安全测试。蝙蝠机车不是由手控制行进方向,而是由双肩,骑士的手臂同时受到两个护盾保护着。前后轮皆为508毫米(20英吋)宽,其中前轮拥有爪锚钩、榴弹砲、和机关枪等武器。引擎设置在前后轮的轮毂,皆距离中间的油箱1.67公尺。骑士的腹部朝下贴著油箱,而油箱可上下移动,让蝙蝠侠能立身或贴著车身骑,来闪避可能遭受的攻击。《黑暗骑士》中骑乘蝙蝠机车的镜头,都是由特技演员珍·皮耶·戈伊替克里斯汀·贝尔完成。蝙蝠机车是一台非常不稳定的机车,戈伊是唯一能在车上保持平衡的特技演员。贝尔坚持要本人亲自骑乘蝙蝠机车拍摄,由于剧组担忧他的安全问题而不允许。

发行

评价

电影收获了多数影评人的好评。根据评论采编网站烂蕃茄上收集的332篇专业影评文章,《黑暗骑士》的「新鲜度」为94%,平均得分8.6分(满分10分)。该网站上的批评共识写道:“黑暗,复杂而难忘,《黑暗骑士》的成功不仅是一部充满趣味的漫画改编电影的成功,更是一部极度惊悚的犯罪传奇的成功。”而基于另一影评汇总网站Metacritic上的39篇评论文章,其中33篇予以好评,无差评,6篇褒贬不一,平均分为84(满分100)。据CinemaScore调查,观众的平均评价于A+至F间落于「A」,观众主要倾向男性及老年人。

2008年,《黑暗骑士》在帝国杂志评选出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0部电影」中,名列第3名。而希斯·莱杰对小丑的诠释在帝国于2008年选出的「百大电影人物」中排行第三。2010年6月,小丑于《娱乐周刊》所列出的「近20年来百大人物」里位居第五。《Paste(英语:Paste (magazine))》将电影列入十年来的最佳电影(2000年-2009年)中的第十一名。2016年,在由《花花公子》选出的「较前作更好的15部续集电影」列表上,《黑暗骑士》排在第五位。

票房

北美

《黑暗骑士》于2008年7月18日星期五上映,从3,040家剧院中收获1,85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午夜场的票房纪录(而后被《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所超越)。首周午夜场票房中也包含IMAX屏幕所进帐的640,000美元。接着电影在4,366家剧院的9,200个屏幕上播映,缔造最大规模上映纪录(而后被《钢铁人2》所超越)。而首映当天与单日的总票房同时也创下纪录(而后被《暮光之城2:新月》所超越),共收获6,720万美元,其电影的首映周票房则达1.584亿美元(而后被《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Ⅱ》所超越)。首周剧院平均收入36,283美元列历史总榜上的第五位。除此之外,《黑暗骑士》也以630万美元缔造了IMAX首映周票房纪录(而后被《星际争霸战》所超越)。

荣誉

 
电影在欧洲首映礼上所使用的「不倒翁」。

提名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希斯·莱杰几乎横扫二十多个奖项的表现,其中包括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配角、金球奖最佳电影男配角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配角等。

《黑暗骑士》在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共获得八项提名,打破了由《狄克·崔西》所保持的七项纪录,成为奥斯卡奖提名数最多的漫画书、视觉文学或连环漫画改编电影。而电影则荣获八项提名奖项中的两项:希斯·莱杰的最佳男配角和最佳音效剪辑。而其他七个提名则包括最佳艺术执导、摄影、混音(英语:Academy Award for Best Sound)、视觉效果、化妆与发型设计与影片剪辑奖。希斯·莱杰是首位去世后追加授予最佳男配角奖的获奖者,并且成为历史上唯二追授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者(彼得·芬奇在1976年的电影《萤光幕后》中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理察·金(英语:Richard King (sound designer))在最佳音效剪辑奖方面的胜利,阻止了最佳影片得主《贫民百万富翁》横扫当晚所有获提名的奖项。

获奖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男配角:希斯·莱杰
    • 最佳音效剪辑:理察·金
  • 第66届金球奖:
    • 最佳电影男配角:希斯·莱杰
  •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英语:62nd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 最佳男配角:希斯·莱杰

提名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艺术指导:内森·克劳利(英语:Nathan Crowley)彼得·兰多(英语:Peter Lando)
    • 最佳摄影:瓦利·费思特
    • 最佳混音:萝拉·海尔斯伯格(英语:Lora Hirschberg)葛瑞·里佐(英语:Gary Rizzo)和埃德·诺维克
    • 最佳视觉效果:尼克·戴维斯(英语:Nick Davis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克里斯·科伯尔德(英语:Chris Corbould)提姆·韦伯(英语:Tim Webber)保罗·富兰克林(英语:Paul Franklin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小约翰·卡格里欧尼(英语:John Caglione Jr.)康纳尔·奥沙利文(英语:Conor O'Sullivan (make-up artist))
    • 最佳影片剪辑:李·史密斯(英语:Lee Smith (editor))
  •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摄影(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Cinematography):瓦利·费思特
    • 最佳服装设计(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Costume Design)林迪·赫明(英语:Lindy Hemming)
    • 最佳剪辑(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Editing):李·史密斯
    • 最佳电影音乐(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Film Music):汉斯·季默和詹姆斯·纽顿·霍华
    •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Makeup and Hair):彼得·罗伯·金
    • 最佳艺术指导(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Production Design):内森·克劳利和彼得·兰多
    • 最佳音响(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Sound):萝拉·海尔斯伯格、理察·金、埃德·诺维克和葛瑞·里佐
    • 最佳视觉效果(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克里斯·科伯尔德、尼克·戴维斯、保罗·富兰克林和提姆·韦伯

上映后,电影收获积极的评价,部分影评人将其列入2000年代最佳的电影及超级英雄电影之一。除此之外,电影也在票房方面打破许多纪录,并成为首部全球票房逾10亿美元的蝙蝠侠电影和2008年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以及克里斯多福·诺兰首部全球票房逾10亿美元的电影。而在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上,《黑暗骑士》共夺得八项提名,最后荣获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音效剪辑两项大奖,前者由在拍完该片后去世的莱杰拿下。续集《黑暗骑士:黎明升起》是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于2012年7月20日发行。2020年,《黑暗骑士》以其「文化上、历史上、美学上」的重要价值,被选为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典藏。

简评

你面对一个头脑中只有混乱并将其信奉为教条的小丑,除了破防你怎么可能有任何对策呢?他想代表正义的“光明骑士”跟蝙蝠侠杀掉自己、想通过“二选一”散播混乱,就为了证明:根本没有秩序可言,人在最绝望的时候,必定只会为自己着想,且人心向恶。但在面临死亡的时候,那个在船上站出来的“老大”却把另一艘船的起爆器丢出窗外。蝙蝠侠做了他所有能做的事来保卫哥谭,最终只能回到暗处、“光明骑士”最后却成为了“双面人”。回到影片本身,紧凑的情节、精彩的配乐、演员的投入演出、以及发人深省的对人性的描绘都让这部电影堪称完美,我认为这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小丑让我联想起一些杀人狂魔的特征,这一点是没想到过的,就是行动力特别强,他可以抛下一切执着于完成下一个目标,这种上头的感觉其实和天才,和工作狂、努力型学霸都很像。而且希斯莱杰的面部表情让我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就是,小丑这个角色他可以很坏,很多角色都是这样,可是他为什么能演得这么“疯”,甚至这种“疯”是基于他对这个“残酷世界”坚不可摧的理性认知上。他在车上探出头来吹风的那段镜头,让我觉得特别孤独和难过,也许有些时候,我们都是对这个世界失望的人。对蝙蝠侠反而没什么感觉……特别是看到陈冠希出现的时候,我一激灵,这片不也很像警匪片吗,最后半个小时真的很精彩,脑袋都轰隆隆的,可是从剧情上看,感觉没有无间道好。

最伟大的超级英雄电影!哥谭市就是整个社会黑暗面的浓缩,小丑则代表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最纯粹的黑暗面,因为他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是黑暗,在外界不断的摧残下都会释放出来正如片中的光明骑士哈维丹特一样,最终变成了双面人。而蝙蝠侠则是屹立在哥谭市永远不倒的一位黑暗骑士,即使身陷黑暗,背负罪名,也要坚守心中的底线和正义,守护人们心中那一丝光明。这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诺兰让蝙蝠侠这个形象赋予了新的含义,从此影迷心中都会记住这么一位伟大的黑暗骑士。(希斯莱杰的小丑也是一绝)

这应该是三刷了。08年的片子,现在再看已经没有高中时第一次看那种狂热。现在看来真的在剧情编排上非常丰富,情节真的设置的很巧妙,包括大车变小车这次还是震撼到。这次还注意到小丑的腔调,音色和语调和停顿的巧思加深了小丑的癫狂。还有哈维和batman的对应其实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每一句台词都不是浪费的,但是又说得非常快,所以真的很值得n刷细品。而且剧情真的很满,电影院酣畅淋漓地看下来估计前面一些也会忘了。不过台词也很直白,有一些台词我觉得不借由角色之口说出来会更好。最后我觉得两个船都没有引爆确实是过于理想了。二刷完新蝙蝠侠再来重刷这部,这部的哲思真的是超英片绝无仅有的,但是新蝙蝠侠的美学确实也是超英片里顶好的。

是看完会令人内心压抑的影片。前半部是我昨晚看的,可能是因为没有全情投入的看我觉得很无趣,色调阴沉让我抓不住主线,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目光短浅到要给影史前三十的电影打三星的地步。但后半部真的太太太精彩了(我觉得跟我是否认真看有很大的关系)蝙蝠侠和小丑的博弈(这反派也太迷人了真就纯freak?双商一流我靠可以说是爆表,只想揭露纯粹的黑暗)Harvey失去Rachel后的黑化(那半张脸也太可怕了吧制作组有心了真的是一大亮点)正义与黑暗界限的模糊......其实最让我触动的是两艘船互炸的桥段,最终谁都没有按下引爆器,那些犯下罪过的人也真的注定要去死吗?看似无公害的民众又真的值得活在世界上吗?暂且不讨论了有一说一演员们的演技是真的强这特效也是真的炫剧本也是真的牛!漫威啊别死寂下去了!人们需要超级英雄!!

因为小丑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所以给五星。可以理解他对人性的悲观看法,他不需要太多钱,也没有什么可以被拿来威胁的,他的疯狂显得还挺有意思的。他一直提到的“why so serious”也是如此,为什么要这么严肃呢?为什么要活在被体制法律框定的正义里呢?他认为一切的稳定都是严肃的,因此他爱混乱,爱无政府制度,每个人都有可能性,所以混乱是真正的公平。他所做的也不仅是希望哥谭市陷入混乱,也是想要证明自己对人性的看法。看吧,根本就没有什么正义,每个人都有阴暗面。相比之下我觉得蝙蝠侠有点拧巴,有些原则如果能适当变一下就好了,不过那样就不是蝙蝠侠了,他承担的就是正义和责任。他被迫生存于黑暗之中,被世人误解,为了城市的稳定和谐,确实很伟大。

如果不是因为我真的不怎么感冒犯罪和超英题材的话,我会吹爆这部电影,但即使我不感冒这类题材,我也得说,关于正义,公平,社会制度与人性的讨论,这部电影都有进行了思考探讨,哲学上著名的思考比如电车难题以及电车难题的延伸思考,人性会如何选择,程序正义vs结果正义等等,是会让人思考的电影,混乱就是公平是小丑的观点,堕落的光明骑士正义骑士是不能被人们知道的,于是黑暗骑士承担了一切。诺兰的视听语言不用说,绝好,犯罪电影的bgm果然很像,都是紧张而节奏感强的,也少不了快速移动镜头,碎片剪辑等等,小丑演技准确是绝了,影片最后男孩儿与父亲对话把电影主题再一次升华点题,真是成功的兼具了思想的商业电影,每多看一部都觉得诺兰太牛了,但我还是最喜欢《星际穿越》

诺兰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其影片中的科技感远远超出他所在的时代,谁能想到这是一部08年的电影,放在2021年看也完全不过时,甚至还是觉得里面的设备好高端,装备好酷。除了科技感之外,剧情也是精彩到不行,小丑的演技绝了,“一半一半”的理念贯穿了整部影片,其实这才是现实,没有绝对的善恶,当我们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正在凝视我们,所以人总是容易走入自己的泥沼,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这也是小丑的意图。看完之后,除了臣服于诺兰的导演能力、编剧能力外,影片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当下的社会和生活,实在非常值得一看!

格调高雅,内涵深刻。或许是诺兰最好的电影了,有人说哲学是文学之母,在这部关于人性实验的电影里,我们得到了关于人性怎样的答案?如小丑者至恶,他在因为不堪的人生经历坚信人性本恶,又如蝙蝠侠者至善,他在痛苦打击迷茫不堪中坚守人性的善。而又有光明骑士哈维这样的两面人,顺遂的生活使他守护善,又在失去爱人的打击下变得丑恶。由此可见人性的多样性和可塑性。当然本片主要还是惩恶扬善,尤其在蝙蝠侠承担恶名保护普通人善的信念时愈加彰显。然而奇怪的是由于小丑角色扮演者的细腻表演使得他比其他角色更加丰满,他的绝佳表现竟然使得观众有些脱离了本片的宗旨,更加使得蝙蝠侠这个童话般存在的角色的存在变得不那么可信了。毕竟经过生活淬炼的成年人又有几个还是理想主义者呢?

最好的最好的商业片。小丑掌控全局,算无遗策。没有原则,拿捏人性,全都是名句,特别喜欢。蝙蝠侠黑暗骑士,不是英雄而是守卫者的诠释太好了。民众情绪以及集体信念也需要注意,怕真相太残忍伤害到民众,然后背负一切,很帅。女主真是败笔,设计的好不讨喜,莽撞跟小丑硬刚,然后再让别人救,实际上怕的要死,光明骑士黑暗骑士的正义他都不懂,就搁那挑上了,我选定了……不知道为啥他俩都能喜欢上她。其余满分。小丑手段太精彩了,但我觉得小丑与医生人质身份互换那设计的可以更骚点,让部分小丑变成医生人质,比如站在窗口前的,剩下的部分小丑是真小丑,更能让警察出乎意料。如果说小丑是混乱的代言人,那蝙蝠侠就是秩序的守卫者。

看的时候总感觉有千言万语,而真到下笔时又不知从何起笔。小丑像个沉浸在自己音乐里的指挥家,抢劫、谋杀、点火、爆炸……干脆利落,踩着鼓点,欣赏一切无序与混乱。小丑和蝙蝠侠都是勘破人性与罪恶而打破秩序的人,蝙蝠侠选择自己背负所有痛苦并将审判的权力归还于法律,而小丑游戏人生随心所欲。罪犯的船扔掉了引爆器,而另一艘却引爆,才是现实的常态吧,要对人性常怀希望,但也不能常对人性怀有希望。这也是小丑和蝙蝠侠一枚硬币的两面。哈维的堕落也很有意思,崇高的浪漫主义正义之士在火焰中化身为以硬币决定生死的双面人,一半骑士一半魔鬼,机会均等,用憎恨审判。

没想到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能将剧情做得这么绝,从头到尾展示出的种种人性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究竟能做到哪步?中国有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到,所以我佩服那些能守住底线的人。我敬佩哈维和瑞秋曾经做出努力,尤其是自愿承认自己是蝙蝠侠来承担攻击的时候,能看到光明骑士本性是善的。但我没想到瑞秋最后愿意嫁的人不是男主,也没想到她会死,所以最后哈维的崩溃真的很能理解。但总有人是向善的,两艘船上的人最终选择放弃按下起爆器,蝙蝠侠为了整个城市的希望选择背上所有罪名,带走黑暗,而留下所有光明。

获得奖项

  • 第35届人民选择奖
    第35届人民选择奖
    获奖:People`s Choice Award —— Favorite Superhero / People`s Choice Award —— Favorite On-Screen Match-Up / People`s Choice Award —— Favorite Cast / 最受欢迎电影 / 最受欢迎动作电影
  • 第51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第51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Best Foreign Film
  • 第33届报知映画赏
    第33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海外作品奖
  • 第23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23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音效剪辑
    提名: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音效 / 最佳剪辑 / 最佳视觉效果 / 最佳化妆 / 最佳混音
  • 第61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61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最佳外语片
  • 第12届好莱坞电影奖
    第12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Hollywood Movie of the Year
  • 第1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第1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电影最佳男配角 / 电影最佳特技群戏
  • 第48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48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Dramatic)
  • 第66届金球奖
    第66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Anthony Asquith Award for Film Music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 最佳服装 / 最佳视觉特效 / 最佳艺术设计
  • 第7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 第35届土星奖
    第35届土星奖
    获奖: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 / 最佳特效 / 最佳特效 / 最佳特效 / 最佳配乐 / 最佳配乐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编剧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化妆 / 最佳导演 / 最佳服装 / 最佳特别版DVD
  • 第18届MTV电影奖
    第18届MTV电影奖
    获奖:最佳反派
    提名:年度电影 / 最佳打斗 / Best Movie / 最佳男演员
  • 第9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9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