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1999)

The MatrixUP:2022-06-21

《黑客帝国》(英语:The Matrix,香港译《22世纪杀人网络》,台湾译《骇客任务》)是一部1999年的好莱坞科幻电影,由沃卓斯基姐妹执导,基努·李维、劳伦斯·菲什伯恩、凯莉·安摩丝和雨果·威明等演员主演,并由香港电影界的袁和平担任武术指导。此片以哲理与基督教元素作为故事架构和子弹时间的特殊镜头及电脑特效而著名,在全球获得很高的票房。2003年,推出续集《骇客任务:重装上阵》及第三集《骇客任务完结篇:最后战役》。2019年,因为该片的20周年庆,推出了4K修复版本,将此片重回大萤幕。第四集《骇客任务4》预计于2021年上映。

黑客帝国

评分:9.1 导演:莉莉·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编剧:莉莉·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主演:基努·里维斯 / 劳伦斯·菲什伯恩 / 凯瑞-安·莫斯 / 雨果·维文 / 格洛丽亚·福斯特 / 乔·潘托里亚诺 / 马库斯·钟 / 朱利安·阿拉汗加 / 马特·多兰 / 贝琳达·麦克洛里 / 安东尼雷派克 / 罗伯特·泰勒 / 阿达·尼科德莫 / 罗温·维特 / 塔玛拉·布朗 / 纳塔莉·特珍 / 比尔·扬 / 克里斯·斯科特 / 纳许·埃哲顿
类型:动作 / 科幻
片长:136分钟地区:美国 / 澳大利亚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22世纪杀人网络(港) / 廿二世纪杀人网络(港) / 骇客任务(台) / 骇客帝国
上映:2000-01-14(中国大陆)
IMDb:tt0133093

剧情简介

汤玛斯·安德森表面上是个朝九晚五的电脑工程师,私下却是个代码为尼欧(Neo)的高超骇客。尼欧总觉得自己身处的世界存在难以言喻的不协调感,在他私下追查的结果,知道了这一切都跟被称作「母体」(The Matrix)的神秘事物有关。在另一名骇客崔妮蒂(Trinity)引导下,尼欧和传奇骇客神秘人物莫菲斯(Morpheus)联系上,想由他口中得知「母体」的真相。

莫菲斯等人把尼欧带到真实世界,使尼欧得知真实世界已经被电脑机器所占领统治。为了培养人类当成能量来源,电脑机器模拟1999年的人类世界(现实世界其实已踏入2199年左右)创造出虚拟程式世界「母体」,也就是尼欧过往所认识的世界。借由和人体大脑神经联结的连接器,使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理(六根)等讯号传递到人类大脑时都仿佛是真实的,以此囚禁人类的心灵。

莫菲斯等人是较早被解放而得以脱离母体的一群,他信奉在「母体」中可预知未来作出预言的先知(Oracle)。最初从「母体」中觉醒并解放其他人类的人被称作救世主,先知预言莫菲斯将在有生之年找到救世主的转世,他会再次来到人间并拯救所有被电脑机器所囚的人类。莫菲斯相信这个预言最终找到了尼欧,他认定后者就是转世的救世主,但尼欧却对此身份有所怀疑。

尼欧通过与莫菲斯的电脑程式训练,发现只要看破真相,并坚定相信在虚拟世界中的一切都不是真的,就可将各种模拟真实世界的物理现象如万有引力、摩擦力的程式加以改变甚至破坏,以此做出各种违背物理定律的事,例如:一拳把人打飞至十多米远、跳跃至半空停留七、八秒才落地等,这在「母体」中也适用。

尼欧莫菲斯等人再次透过连接器进入「母体」拜访先知,先知告知尼欧「现在的他」并不是救世主。他们返回真实世界的途中,母体派出多个以史密斯(Agent Smith)为首的特工追杀。特工有人类的外表且极善于扭曲「母体」中的物理现象,是电脑机器创造用来在「母体」专门追捕目标的程式,莫菲斯为了保护尼欧而落入了特工之手。

尼欧等人发现原来他们一行人中的暗码(Cypher)出卖了他们的情报予特工,暗码抢先回到真实世界后,将仍在「母体」的队友强制拔除连接器逐一杀死,最后却被没进入「母体」的战车(Tank)所杀。战车之后成功唤回尼欧和崔妮蒂,但莫菲斯却因无法唤回而持续和「母体」连线中。

尼欧和崔妮蒂再次连线进入「母体」成功救出莫菲斯,在莫菲斯和崔妮蒂回到真实世界后,尼欧却被拦截到他的史密斯击毙而呈现弥留状态。此时真实世界中的崔妮蒂紧依著尼欧和他对话并深深的吻了他,感受到真实世界的深情之后尼欧仿佛顿悟一般地复活,复活后的尼欧对自己「救世主」的身份已无丝毫怀疑,明白到自己可以重写「母体」内程式的能力。尼欧入侵史密斯的程式码使他被覆写删除,史密斯因此爆炸而灰飞烟灭,其他的特工见状吓得落荒而逃,尼欧最后也平安返回现实世界。

最后的画面中,尼欧在「母体」内用电话亭向电脑机器通知他将要解放所有人类,之后的故事在骇客任务2:重装上阵中继续发展。

演员表

  • 基努·李维-汤玛斯·安德森/尼欧(Thomas A. Anderson / Neo)
  • 劳伦斯·费许朋-莫菲斯(Morpheus)
  • 嘉利-安·慕丝-崔妮蒂(Trinity)
  • 晓高·韦荣-史密斯干员(Agent Smith)
  • 格洛丽亚·福斯特(英语:Gloria Foster)-祭师(Oracle)
  • 乔·潘托利亚诺(英语:Joe Pantoliano)-暗码(Cypher)
  • 马库斯·昌(英语:Marcus Chong)-战车(Tank)
  • 朱利安·阿拉罕加(英语:Julian Arahanga)-天启(Apoc)
  • 麦特·道伦(英语:Matt Doran)-滑鼠(Mouse)
  • 贝琳达·麦考利(英语:Belinda McClory)-变体(Switch)
  • 安东尼·雷·派克-推土机(Dozer)
  • 保罗·戈达德(英语:Paul Goddard)-布朗探员(Agent Brown)
  • 罗伯特·泰勒-琼斯探员(Agent Jones)
  • 史蒂夫·多德-盲人
  • 费欧娜·约翰逊(英语:Fiona Johnson)-红衣女郎

制作

特效

骇客任务中的动作戏多用称作「子弹时间」的特殊慢镜头处理,被誉为是拍摄手法的经典创新,之后的许多电影都可以看到类似骇客任务慢动作的场景。

影响

评价

烂番茄的好评度为88%,在155条专业评论中,136条专业评论赞同,19条专业评论反对,平均分为7.71/10,观众的评价则是85%,在Metacritic上,电影获得了73分,本片获得全方面的赞誉。

哲学思想

哲学,神学和世俗主义都在《骇客任务》里有浓重的表现。诺斯底教派的信徒也会注意到很多相关的主题。

其中有相当多内容涉及印度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并蕴含启蒙、涅槃、重生的概念。对印度教和佛教的深度涉及包括自由意志对抗命运,还在电影的配乐中使用印度教的颂歌、理念、虚幻(Maya)、因果报应(Karma)和存在论的多种观点。

《骇客任务》以很多方式解析真实、过度真实,并阐述人的观点是实质的、物理的世界才是虚幻。

值得注意的是,《骇客任务》一片虽然有探讨经典哲学问题的意图,但它们的进行并不十分严谨,多半是因为故事的因素而伴随出现,而叙述的哲学内容也多半是已经被哲学家们讨论过。

争议

电影中提到「母体使用人类作为能量来源」的说法并没有科学根据,根据热力学定律,人体在进行生命运转时为一耗散结构,其维持生存所须摄入的能量必定比向外界释放的较多。事实上,在最初的剧本使用的是「母体使用人类的大脑作为并行处理机」作为解释,但后来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故改成了现在电影中的说法。

《骇客任务》一书收录了电影拍摄的最后一版剧本(1998年版本),其中的解释是机器发明了一种新的核能发电法,但是需要少量的电能起始发电过程。而根据《第二次文艺复兴》中的解释,机器最初用人发电为解燃眉之急,并没有用人类开始循环发电,之后才简化发电步骤,舍弃潮汐能,地热等等需要新设备的发电方法,直接用人类的少量体能起始核电过程。事实上在电影中,莫菲斯确实提到了“裂变”,但是没有如剧本中一样明确解释,以致造成误解。

另外,在《骇客任务动画版》中,也出现了母体之外,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愿意与人类和平相处。既然母体可以有意识,一般的机器人也可以有自我意识,有自我意识的一般机器人与母体的关系,在电影版没有加以铺陈,但也具有深思之处。

有部分观众认为这电影的灵感疑似受到《楚门的世界》的影响。后者中的主角楚门周遭的所有景物和人物都是人为制造且演出的,这部分确实雷同《骇客任务》的桥段。

原著作者

骇客任务原著作者为电影导演兼编剧沃卓斯基兄弟本人,在他们与骇客任务影迷的一次网上聊天中透露了骇客任务系列创意的开始。当时两人在制作一个和骇客任务无关的漫画,一位同事问他们有何新的创意,由于当时赛博朋克科幻小说较热门,他们就以赛博朋克创意开始构思,在三天内构思出了故事大纲。由于两人非常低调,我们只能推测骇客任务剧本诞生的时间。《骇客任务》制片人乔·西佛说过骇客任务的剧本在《V怪客》(1984年)后写成,沃卓斯基兄弟在1988年暂时离开了漫画业,在好莱坞撰写剧本,所以《骇客任务》最初的剧本是在1984年到1988年的一段时间中完成的。

《骇客任务》第一部的修改并不大,一些被删除的部分也以其他形式保存下来,例如骇客任务漫画《真实世界没有花朵》的故事就是属于原剧本的一部分。然而《骇客任务》两部续集的原剧本完全被改写,上映电影续集的故事剧本是在《骇客任务》第一部上映后,以相似的思路但不同的故事结构重写而成。

另外,在剧情的方面,骇客任务被认为与士郎正宗所画的漫画《攻壳机动队》有思想上的密切关联。

简评

不得不说拍摄手法确实有时代的局限性。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十分强烈,仿佛坐实这个身份就可以为所欲为,罔顾事实和逻辑,拥有超能力和不死之身。东方武打桥段太差太差了,看得人如坐针毡,感觉随便去武术学校找两个小孩比划两下都不至于此。还有一点儿令人无语的是“爱创造奇迹”这个设定。女主亲吻一下男主,说几句我爱你,男主就能起死回生,简直比我小时候看见的真诚的眼泪落在伤口上就能使伤口治愈还离谱。最后说说它的世界观,也许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程序编造而成的,一切都并非“真实”的,如果不能“醒”来,或者就算我们可以“醒”来,又如何得知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即使放在1999年,这种设定也毫不新颖;和庄周梦蝶差不多,而庄子所处的时代是公元前两三百年。类似题材的《盗梦空间》、《楚门的世界》都把《黑客帝国》吊着打。

很震撼,特别是结尾男主眼里真人变成代码那一幕。但是,接电话那里有点降智吧?!知道有人在追还不赶紧去接?还在那边等那个女的说出下一句话?啊,这什么勾巴情节设置?结果这个答案就是我爱的人是救世主?啊,这你不能等会飞船上了再说偏要在接电话之前说?你就想看着男主送死吗?就像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救世主?离谱。还有人物刻画也太单薄了点。整个片子看下来我印象最深的性格特点最突出鲜明的居然是那个先知……可能主要为剧情服务吧,人物性格特点的刻画真的很少,如果男主不是基努里维斯这个大帅哥可以说这个角色完全没有记忆点,那个女的也是,太单薄了,前期很酷战斗力很强后面就有点变成男主的陪衬,还有最后的表白我也莫名其妙的,男主就因为这个醒了?不是吧?沃卓斯基兄弟你们自己看看这两个人好嗑吗?看的难受死我了。总之剧情还是可以的。

《美丽新世界》:“他们的意识会接受培育,以认同他们的身体的感受——培育的目标就是: 让人们热爱他们无法逃避的社会使命。”美丽新世界中,培育员手握命运的主宰权,他们控制量产的人类获得既定的快乐;而黑客帝国不同,他们直接定义快乐。你以为你品尝到了美食,但这是大脑接收的名为“美味”的程序信号;你以为你活得很快乐,但其实现实的你困囿于代码之间,根本无从感受一切真实。这样思考下去,对于生命伦理的追问会更加深入,也更有趣了。

特别小的时候看过但是当时完全无法理解剧情,在脑海中留下了这片很难懂的印象,但其实故事讲的完全不隐晦很有娱乐性,把科幻片、动作片的视觉效果和悬疑片的参与感很好的结合,从画面到概念都很“酷”,甚至有电子游戏的感觉,得以迅速渗入了流行文化。片中悬疑一个接一个人,比如母体是什么,Neo是不是对的人,内鬼会不会让他们全军覆没,Neo能否顺利求救所有人等等,充分吊足观众口味。除了动作戏,有的场景也是神级。当Neo第一次从Matrix中醒来的这个场景让人终身难忘,那种震惊感和身体不适感让我想起了《Akira》,似乎动画里才会存在,想当年电影院里的观众恐怕都震惊得合不上下巴吧。Keanu Reeves真的太适合这个角色了,纯洁、天真又坚定的眼神,肯定是the one无疑了。期待下一部

创意点还是不错,场面营造没得挑剔。遗憾的是这个故事太有时代局限性了,很多设置在那个时候看着新鲜到现在看来只会觉得很中二,比如拯救世界的设定,因爱的力量复活啊,还有无敌无解的主角光环,现在看来就是只会出现在喜剧片里作为调侃对象的无脑剧情。还有没得半点实用仅供耍帅的墨镜,空手挡子弹,以及最后决斗居然是用Chinese kung fu,现在看来都挺尬的……总之,考虑到它所处的时代(其实也不算很老),就把它当成一部无脑爽片就完事了。

虽然是一部极为经典的电影,但却没有我意想中的那么精彩。先说有点,全片的动作戏真的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时代,是这部电影的一小步,却是整个电影行业的一大步。大量的慢镜头、子弹时间、场面调度可以说是圣经级别的标准。其所开创的电影模式也被大量所效仿,引导了许多精彩的影片。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首先最重要的是故事剧本真的过于俗套了,叙事也太好莱坞化了,就给人一种玩闯关游戏的感觉,却没有运用好,并且套用了西方最习以为常的基督教元素,让整个故事没有一点新鲜感,影片的节奏也处理不好,在前面都已经看睡着了要,要是没有后面极为精彩的动作戏,整部影片就拉胯。里面还有这好莱坞最模式的套路“最后一分钟营救”、闯关通过模式、“大团圆结局”、关键人物在关键时间的作用等等,都是好莱坞里面最爱玩的套路,这也是非常反感的一点。

打斗能力过于秒了,显得有点装。但是全片透露出的哲学思想很像柏克莱,你以为你是掌控着自己的主人,但其实一直是被掌控着的奴隶。真实世界背后潜藏着的更大的真实将原本的真实彻底否定,你将停留于幻镜还是将幻镜毁灭,这是不同的路。谁也无法保证哪条路一定是幸福的归途,就像红药丸和蓝药丸,一旦选择就无法回頭。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心才能消化“真实”的残酷性,超人的清醒需有超人的坚定。对于“解放人类”这个使命来说,我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人类是virus是cancer”,我深以为然。就这样不明就里的繁衍、不明就里的凋亡,对人类来说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一部二十多年前的电影,《黑客帝国》的背景设定依然很出色,对于“缸中之脑”理论的思考依然极具深度。特效水平在那个年代也是业界第一了,子弹时间镜头真的好帅。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黑客帝国》的剧本问题真的太多了,有的桥段不可信,有的非常狗血。例如Neo操纵加特林扫射史密斯那段,他是真不怕把墨菲斯打死啊?还有结尾Neo都咽气了,女主一个吻就让他复活了,而且还获得了更强大的能力……wtf?

在影片中,每一个城市中的人们都在为了自由,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与机器人乌贼大军进行奋战,包括尼奥,墨菲斯,崔妮蒂都在为了人类的未来而奋斗。这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黑客帝国第三部曲中一名仅有17岁小男孩说过的话“机器人可不会管我是多大年龄,他都会杀死我的”。一名未达到参军年龄的男孩勇敢的来到前线参加战斗,并不是因为他勇气可嘉,而是因为在生与死面前,任何一个东西都没有生命不再重要,为了生命可以放下一切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利!黑客帝国虽然是一款很经典的科幻类型电影,但是它从多个故事情节中充分的表现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善良与黑暗,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做出的抉择以及在金钱利益面前人心深处的波动与变化影片最终,在一片生机盎然的草地上,“矩阵”建筑师决定给人类自由选择的权利,人类和平信念得到了实现。

重温了一下小时候没有看懂的《The Matrix》,为今年要上映的第四部预热一下。里面的动作场面很有中国特色,但是演员的动作比较僵硬。整部剧都是靠剧本的创新能力撑起来的。但是考虑到竟然是上个世纪的电影,不得不说,很有想象力。另外,电影的英文名也颇具特色,想起黄刚老师在线代课上的科普,当时还特地提到了这部电影,大意是:我们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高维矩阵,所有发生的一切只是内部做了等价的行列变换而已,如果算力够强,创造一个世界也是可以的。额,但是也就想想吧。所以说,物理学家也是梦想家,因为他们总是尝试构建大一统的系统,想用基本几种相互作用力就刻画时间的一切,谈何容易,这就相当于要把这个超大的矩阵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量可是O(n^3)哟!Orz

不喜欢这个片子。逻辑在别人解释之后勉强明白了,但是依然觉得很扯,可能因为我更偏向于唯物吧,不能接受男主一路这么开挂打怪(然后这竟然还是合理的,因为符合设定);也不能接受改变命运的是女主的爱情(拯救世界这种任务能不能拯救完再谈爱情?要是女主当初不扯那些废话两个人早就可以同时回去了,也就没后面那么多破事)。全片我最喜欢的一点,反而是机器人质问男主,你们人类对于环境有破坏没建设,只会破坏了一个地方,然后去新的地方,和病毒有什么区别?这一刻我真的无言以对,因为这个批评有合理性,甚至引起了我的思考。然而这种台词估计和本片主题毫无关系吧。。。

二十多年前的电影,不愧为经典!其表达的思想、理念现在看也依旧十分超前且哲思意味浓厚,剧情则是第一次对“缸中之脑”的理论如此具体细节的视像化,让人叹为观止。同时影片的动作打戏和配乐也非常之棒。面对虚拟与现实,你会选择逃避还是直面?如果有一颗能让你永远沉浸在虚幻的美好安稳中的蓝药丸,一颗能让你看清真相、处于真正的现实中其相比虚幻可能十分残酷的红药丸,你又会选择吃下哪一颗?虚假与真相的边界在哪?如果一切只是挡在我们从未触及的真正现实前的虚幻,那我们当下的言行又是否有意义呢?影片仅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猜想与假设,真正的答案值得我们全人类去思索。

获得奖项

  • 第5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5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hievement in Special Visual Effects / 最佳视觉特效 / 最佳音效
    提名: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艺术设计
  • 第3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3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最佳剪辑剧情长片
  • 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音响 / 最佳剪辑 / 最佳音效剪辑 / 最佳视觉效果
  • 第26届土星奖
    第26届土星奖
    获奖:最佳科幻电影 / 最佳导演 / 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特效 / 最佳特效 / 最佳特效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编剧 / 最佳化妆 / 最佳服装
  • 第2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2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9届MTV电影奖
    第9届MTV电影奖
    获奖:最佳打斗 / Best Movie / 最佳男演员
    提名:最佳动作场面 / Breakthrough Female Performance / 最佳银幕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