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2011)

HugoUP:2022-05-26

《雨果》(英语:Hugo,香港译《雨果的巴黎奇幻历险》,台湾译《雨果的冒险》)是一部2011年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3D电影,根据美国作家布莱恩·塞尔兹尼克(英语:Brian Selznick)于2007年发表的奇幻儿童小说《雨果的秘密》(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改编而成。导演通过本片向早期电影的先驱之一、法国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致敬。

雨果

评分:7.7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编剧:约翰·洛根 / 布赖恩·塞尔兹尼克
主演:阿萨·巴特菲尔德 / 科洛·莫瑞兹 / 本·金斯利 / 萨莎·拜伦·科恩 / 裘德·洛 / 雷·温斯顿 / 克里斯托弗·李 / 理查德·格雷弗斯 / 海伦·麦克洛瑞 / 弗朗西斯·德·拉·图瓦 / 迈克尔·斯图巴 / 艾米莉·莫迪默 / 马丁·斯科塞斯
类型:剧情 / 儿童 / 奇幻 / 冒险
片长:127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 法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雨果的巴黎奇幻历险(港) / 雨果的冒险(台) / 雨果的秘密 / 雨果·卡布里特的发明 / 造梦的雨果 / 发明男孩雨果 / 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
上映:2012-05-31(中国大陆)
IMDb:tt0970179

剧情

1931 年的巴黎,14 岁的雨果·卡布雷特 (Hugo Cabret) 与在博物馆担任钟表匠的父亲相依为命。雨果的父亲在博物馆发现了一具坏掉的自动机——一个用钢笔书写的机械人。父子俩试图修复它,并在笔记本中记录他们的工作。当父亲在火灾中去世后,雨果只得与在蒙帕纳斯火车站工作的叔叔克劳德一道住到车站钟楼。克劳德是个酒鬼,并在某日忽然下落不明,雨果害怕被车站督察古斯塔夫·达斯特送进孤儿院,随代替叔叔继续维修车站内的时钟,并偷取车站商店的面包牛奶维生。雨果继续修理著自动机,认为它包含来自他父亲的信息,却发现机器需要一把心形钥匙才能启动。

雨果在玩具店偷零件时被脾气古怪的店主乔治抓到,乔治拿走了他的笔记本,威胁要毁掉它。幸赖乔治的教女伊莎贝尔协助,乔治才同意雨果在他的玩具店工作来交换笔记本与玩具零件。雨果和伊莎贝尔很快成了好朋友,并在得知乔治不准伊莎贝尔看电影后一起溜进电影院。在发现伊莎贝尔戴着心形钥匙后,雨果向她展示了自动机,自动机成功被钥匙启动并描绘出了 1902 年电影《月球之旅》中砲弹飞船射中月球场景的速写。伊莎贝尔注意到速写上的署名“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正是教父乔治的名字,就与雨果一起回家寻找线索,发现了一箱包含这张速写在内的画稿,但也很快被乔治发现,乔治在愤怒与沮丧中将两人赶出了房间。

雨果记得父亲曾与他描述过某部电影有过速写中的情景,和伊莎贝尔一起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在那里巧遇电影研究家勒内·塔巴德(René Tabard),勒内告诉两人乔治·梅里爱是一名传奇电影大师,但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几乎失传,本人也因消声匿迹多年而被认为已经过世。当伊莎贝尔告诉勒内乔治仍然在世,他显得十分惊喜,随与两人约定明晚携带乔治·梅里爱唯一的存世之作《月球之旅》拜访乔治家。

在乔治家中,勒内认出乔治的妻子珍妮(Jeanne)正是梅里爱多部影片中的女演员珍妮·达西(Jeanne d'Alcy);一行人借手摇放影机观看了电影,也吵醒了本已入睡的乔治。在珍妮、伊莎贝尔与勒内的恳求下,乔治终于道出了自己的过去:数十年前,魔术师出身的他慧眼独具的注意到电影的潜力,他建立了工作室,创作了不计其数富有想像力的作品;但当世界大战的残酷令人们对梦想失去兴趣,他的事业也随之瓦解,乔治深陷不再被时代需要的挫折感,他烧毁工作室的一切,并把电影胶卷卖给了工厂制作鞋根。最后,他感叹早年制造的精巧自动机虽然捐给了博物馆却也难逃丢失的命运,雨果意识到那正是他所修理的机械人。

雨果决定将自动机还给乔治,但却被得知克劳德死讯的古斯塔夫抓住了。古斯塔夫威胁要带雨果去孤儿院,趁隙逃跑的雨果逃进钟楼楼顶,靠着攀爬到钟楼外离地面数百英尺的时针一度摆脱追踪。但在逃出车站的路上,自动机不慎被人撞进轨道上。雨果跳下来取回它,差点被火车碾过,但在千钧一发间被古斯塔夫所救。而乔治也及时赶到,告诉古斯塔夫这个男孩将由他照顾。

一段时间后,乔治被任命为电影学院的教授,并通过由勒内收回的他的电影展示而受到表彰。雨果和他的新家人在公寓里庆祝,伊莎贝尔开始写下雨果自己的故事。

角色

  • 班·金斯利 饰演 乔治·梅里埃,原为电影制片人、演员、导演,战后片场经营不善而倒闭,转行为玩具杂货舖老板。
  • 阿萨·巴特菲尔德 饰演 雨果·卡布里特,本片主角,钟表匠之子,在父亲意外身亡后被叔叔带走,成为车站时钟的调整师。
  • 科洛·莫瑞兹 饰演 伊莎贝拉,梅里埃的养女,与雨果成为朋友。
  • 沙查·巴隆·科恩 饰演 古斯塔夫,车站的巡警,退伍军人,左脚在战争中受伤而不良于行,装有辅助装置,个性顽固但并非坏人。
  • 雷·温斯顿 饰演 克劳德,雨果失踪的叔叔,酒鬼。车站时钟的调整师,在训练雨果成为他的接班人后行踪不明,后被人发现在塞纳河溺毙身亡。
  • 艾米莉·莫迪默 饰演 Lisette,花店女主人,受到古斯塔夫爱慕。
  • 克里斯多福·李 饰演 Monsieur Labisse,书店主人。
  • 海伦·迈柯瑞 饰演 Mama Jeanne,梅里埃的妻子,演员。
  • 米高·舒伯 饰演 René Tabard,电影史学家。
  • 法兰西斯·狄·拉·托尔(英语:Frances de la Tour) 饰演 Madame Emile,咖啡厅的主人。
  • 理查德·格里菲斯 饰演 Monsieur Frick,在车站经营报摊。
  • 裘德·洛 饰演 雨果的父亲,钟表匠,死于一场火灾。

制作

原著发行不久GK Films公司在2007年就获得了影片改编权。在伦敦Shepperton Studios、伦敦、巴黎和剑桥郡彼得伯勒附近的保存铁路——Nene Valley Railway拍摄,剧组租用了Nene Valley Railway的Compagnie Internationale des Wagons-Lits全部车辆。

史实

电影里整体故事背景以及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主要生活演出,大致上描述的确为史实:他确实看过卢米埃兄弟的展演后开始对电影感兴趣;他是魔术师,也是玩具发明家;有过制作机器人(automata)的试验;拥有自己的剧场(胡迪尼剧场,Theatre Robert-Houdin);不得不面临破产;电影胶卷被溶解作为产品材料;同样于巴黎蒙帕纳斯车站当玩具商贩,且最后在历经一段被遗忘的难熬时期,终于获得法国荣誉军团勋章(Légion d'honneur)。许多梅里叶早期的默片都经典重现于大银幕中,像是《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1902)。

电影中雨果梦境片段,来自著名的1895年巴黎蒙帕纳斯车站出轨意外。车站主体是以巴黎北站为蓝本,但钟楼是出自于巴黎里昂车站,而时钟大约地点是奥赛车站(现今为奥赛博物馆),以及蒙帕纳斯(Montparnasse)的高墙及高架轨道,其他部分取材自巴黎奥斯特里茨车站。

视频游戏

THQ和 Paramount Digital Entertainment将发行影片改编成的视频游戏于任天堂DS和任天堂3DS中,仍由裘德·洛扮演雨果父亲的角色,主角雨果则是由约书亚·赛思(英语:Joshua Seth)配音。

票房

美国于11月23的周三上映,首周五天收获1538万美元,其中周末三天为1135万名列第五位。

评价

媒体综评85分,其中《帝国杂志》、《Salon.com》、《全球邮政》、《波士顿环球报》、《时代周刊》、《芝加哥太阳报》、《纽约客》等12家媒体出具满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7%;观众评分A-,本片赢得了一片赞誉之词。

代表性评价有:“浓厚的极具假日季古典风情,刺激而滑稽的剧情足以满足孩子,深蕴其中的伤感与情丝可以满足成人,相信在数年之后,我们依然会不断地回味各中韵味”,“剧情围绕着一个以火车站为家的流浪孤儿逐步展开,丰富的镜头插画语言以及《阿凡达》之后最为出彩的3D映画,足以令人流连忘返”,“令人欣喜而珍贵的镜头画面,温暖而娴熟的掌控手法,这些正是我们喜爱本片的原因”,“魔法、机械、记忆、梦想,有如飞天神舞的3D的映画配以感人至深的情节铺设,不愧为大师也!”。

《时代周刊》将本片列为2011年度十佳影片中的第二位,仅居法国“黑白默片”《艺术家》之后。

《苹果日报》的黄国兆表示:「《雨果》本身不仅是老幼咸宜的历险故事,史高西斯亦借此明志。一位非常热爱电影艺术的导演写给电影的情书,并向法国电影先锋人物佐治梅里爱(Georges Melies)致敬。那时欧洲经历了一次大战,社会饱受创伤,电影亦从默片进入有声片时期,梅里爱的默片乏人问津,一批批的心血胶片被熔解成黏合女士高跟鞋的胶浆。一代伟人,从此销声匿迹,被世人遗忘?《雨果》给你一个惬意的答案。」黄国兆再写:「史高西斯在本片中灌注给电影的爱是惊人的。在影片下半部,电影先锋人物梅里爱现身之后,就连他昔日的拍片生涯都一一在银幕上出现。本片摄影师Robert Richardson经常以逆光摄影再加背后补光而增强被摄人物的立体感,令3D效果更出色。如无意外,本片会夺得最佳影片、导演、编剧、摄影、美术、剪接、配乐等最少七个奥斯卡奖。我拭目以待。」

奖项

  • 2011年度国家评论协会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
  •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第69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
  • 第6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音效(Philip Stockton, Eugene Gearty, Tom Fleischman, John Midgley)、最佳美术指导(Dante Ferretti, Francesca Lo Schiavo)
  • 入围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11项提名,获得五个技术奖: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混音、最佳艺术指导。

本片是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首部3D影片,美国于11月23日上映。

简评

一封马丁写给梅里爱的情书。当那些跟学生讲述过的电影史书里的知识鲜活地出现在眼前时,太难不动容了。而对于梅里爱来说,电影最后重新被人记忆和认可就是他晚年最希望的人生结局吧,电影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的缺憾,电影真是造梦的机器。但这时明显发现,电影最令人动容的是梅里爱部分,但电影名叫《雨果》,正如这其中的分裂,导演想通过分线再融合去讲述这个故事,但雨果的塑造如心理和变化呈现是不足和缺少细节的,他爸爸死后可能留下的讯息也有故弄玄虚的嫌疑,导致他对梅里爱的影响和转变显得僵硬。电影主打3D视觉特效和情怀,但在剧作上还存在一定硬伤。

感觉没有原作绘本的童书味道了,原作本来就是剧情简单的儿童向作品,电影加了好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显得又臭又长,小孩子看了会睡吧……前半部分应该最着重描绘的机器人随便就过去了,小时候看了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奇妙的机器人……不晓得干嘛一直在刻画警察……黄蓝色调可能想营造奇幻感,又弄得太过显得很假,两个小演员演技也比较一般…按理说原作特点就是电影镜头感很强,改编不是随便抄作业就好了嘛……总之观感不太好尤其是画面调色太刻意了难受得很,稍微打低一点

马丁斯科塞斯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前期节奏超慢但当人物故事被挖掘出来以后,感动和温暖便逐渐铺陈而至。本片基于乔治梅里爱的部分真实故事改编,辉煌如以魔术手段和华丽布景推动了电影的商业化,以及拍摄了第一部科幻电影,落魄如蜗居火车站经营玩具店。《雨果》告诉我们,电影之所以触动人心的一个原因在于,“电影可以用来捕捉梦想”。另外,如果这个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零件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是多余的,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在生活进退维谷的时候,请试试重回那个让自己灵魂震颤的瞬间,千万不要忘记自我存在的意义。

献给电影,献给梅里爱。全片从中期开始就完全围绕着梅里爱的影片与过去展开,他的想象力他的伟大,到最后用一段梅里爱影片的混剪推向高潮,从引出梅里爱开始,他就成为了绝对的核心,影片完全也没有隐藏对梅里爱的喜爱与致敬。但这也完全忽视了对主角雨果的刻画,电影前一半就修好了雨果父亲留下的机器人,而将剧情重点转移到了梅里爱的过去,对于雨果喜欢修东西的特长,雨果的成长经历,雨果自身的塑造在这个时候就停止了,而作为另外一个核心角色乔治·梅里爱,本身与雨果的互动过少了,除了前期要笔记本和需要修东西到中间的决裂,两个人的互动也在这个时候停止了。但除了这些作为一部儿童电影也不错了 ,有少年与少女的懵懂爱情,有少年的冒险与成长,还有个追逐电影大师过去的主线剧情,对我来说,是一部非常合我口味的电影。

【电影媒介考古】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还原了影像载体的物质性与物理属性,致敬了早期电影的形式传统与电影大师梅里埃。3D复刻与重述的一场场充满想象的奇幻之旅,从媒介自反的层面完成了胶片与数字时代的对话。场景设在英国的老牌Shepperton影棚,罗伯特·理查森(Robert Richardson)主刀摄影,使用最先进的数字摄影机Arri Alexa,3D效果以卡梅隆的联合数字立体摄影(fusion camera system)为源文件格式;在高仿真的1930年代法国蒙帕纳斯车站中,镜头穿梭于精巧复杂的钟表齿轮与机器零件的迷宫,快速的移动画面融合卢米埃兄弟的早期叠加颜色摄影效果,使影片有种复古的暖色神秘与奇幻感。然而剧情硬伤和人物演技的败笔终究还是让整部电影沦为没有灵魂的空壳,空有一番情怀。

这其实是一部关于孤独的电影。雨果在修复自动机寻找讯息中,排解着独守钟楼的孤独;伊丽莎白在新奇的电影和冒险里,为沉浸在书中的孤独着上一笔立体的色彩斑斓;梅里埃在勇敢的孩子们的帮助下,逐渐对自己被久日困在中止的电影之梦而无力正视生活的孤独释了怀;车站警察终被雨果所感动,不再需要靠传递童年的阴霾痛苦来驱散久驻的孤独。 一场向着承载着破碎梦想的心灵的冒险,一封寄给初代电影人的情书。也许命运不是存在齿轮的机械,能通过更换零件而改变,生活也只是不会后退的传送带,把这一刻的情感传送向未来。痛苦和孤独既然无法离去,我们只好把它变个模样,在灰暗中寻找画笔,就能在任何时间涂鸦上再出发的字样。

据幕后资料显示,老马丁只是在给女儿讲睡前故事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儿童读物,渐渐萌生了拍摄儿童电影的想法,核心的迷影情结本就是原作的内容,无需过多标榜本片是“献给电影的一封情书”,3D技术带来的视觉革命也早已有卡梅隆的《阿凡达》珠玉在前。影片前后非常割裂,很难想到会演变成对电影艺术本身的致敬和对电影魔术大师梅里爱的怀念。以男孩雨果的视角展开为沉闷的传记片添上童趣的色彩,在解密父亲留下讯息同时揭开一段尘封的梦想。偷偷溜进影院被银幕吸引而瞪大的双眼,翻阅书籍时的微缩电影史,以及回顾梅里爱电影生涯的谢幕演出,都是难忘的迷影片段。历史的浪潮奔腾不息,人们永远喜欢新鲜的东西,但是曾经做出卓越贡献的电影人,那些超凡脱俗的想象,天马行空的表现和捕捉梦境的瞬间永远不会被忘记,它们会以各种形式流传下去,生生不息。

我不得不说这个小朋友的演技真的是太就是非常的具有共情能力,就是他在最后,跟那个inspector,就是述说她的委屈的时候就真的特别特别的感动,就你看着他的脸就杉然泪下,因为他的眼睛会说话,真的在用眼睛去演戏的那种感觉,特别特别的好,而而且我感觉外国人特别擅长,就是把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讲得非常的完整,你就感觉这个故事他好像非常的频繁,但是又不那么简单,就有这种感觉,就感觉是外国人跟我们国人拍电影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吧,他们就是可以把一件小事讲的很好,很饱满

开场有种好莱坞侦探片式的滑稽喜剧,甚至戏谑。工业革命对人的异化在火车的映照和川流不息的黑衣人群下体现淋漓。手部细节,指甲缝里残留的黑色,像极了常年在钟楼工作、修理玩具的人。或许是少时学习技巧太过,扮演雨果的演员有种技巧使用过度之感。火车出站是一次对梅里爱的致敬,多用特写、运动等镜头,或许导演是在用更接近现代的技法实现一次超越。机器人的注视亦等于梅里爱。对于多次出现的场景处理不同景别。对比蒙太奇,运用摄影机和炮火爆炸的转场,形成了讽刺的表意效果。

前1h: 故弄玄虚、煞有介事、莫名其妙(个人感觉两位年轻主演,特别是Isabelle,因为缺乏沉稳或者想要表现沉浸感,呈现出一种莫名昂扬带着点儿造作的煞有介事的演绎。这种感觉多见于西方青年演员,赫敏也算一例,当然敬业可嘉,不过比较出戏)。画面精致无可争议,高光泪点都在后1h有关梅里爱和电影史的部分,致敬梅里爱,致敬电影人,希望每一位热诚的赤子和匠人都能收获世界反哺于他的爱意,最好在场见证,如果没有,希望他在独行的一生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本来当一般商业电影看看,没看影片介绍,也正好凑齐观影成就,因日程计划分3天看完,看完去片头找据真实改编..结果习惯性拉了下片,总体我觉得豆这个分数有失偏颇(23年的今天慢慢发现豆远不如当初,拉踩饭圈戾气非专业打分...严重干扰评分系统,往往零点几分之差容易让人与好电影失之交臂,失去参考价值,慢慢当个记录软件吧,评论也很少看了大多也没意义或者偏差太多过度解读)片子总体完成度很高,致敬成分恰到好处,片中有几处我觉得很尴尬的地方,如果结合乔·梅的影像故事,反而恰到好处。片头长镜头真的很棒,玻璃房子,透光和乔·梅的电影工坊如出一辙,车站作为枢纽集结人生百态,每个人在人生中各行其道,是创造亦是演绎,男孩主人公在上帝视角捕捉观察一切,是导(参与干预)是编是其一员。男孩是宿命命运的齿轮比喻ns,音乐也ns

这是一部写个电影的诗,尤其是致敬了经典电影《月球旅行记》和它的导演乔治·梅里爱。影片通过小男主修复小机器人,逐渐来到了对电影的探索,而后揭开主题,就是电影是造梦的产物,而这个“梦”将激励不止一代人,这也是影片非常浪漫的地方。从整体来看,影片的服道化非常考究,演员也都很不错(虽然表演痕迹有些明显),一些致敬的画面完成度也很高,画面也很唯美,但细节量有些大,导致前面的铺垫有些过于冗长,整体节奏相当缓慢,而且人物内在的成长和挖掘度也有些低,人物的行为逻辑显得单薄,甚至有些蠢,同时影片另一个主题,关于战争影响的探讨,也显得有些浅尝辄止,让人看完之后,总觉得好像什么都讲了,但又什么都没讲,除了一种文艺片特有的烂漫之外,有些难以让观众共情,编剧导演明显想要展示的东西太多了,但什么都想要,就什么都没有。

获得奖项

  •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45届堪萨斯影评人协会奖
    第45届堪萨斯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科幻/恐怖片
  • 第69届金球奖
    第69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最佳电影音乐
  • 第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国外展映单元
  • 第38届土星奖
    第38届土星奖
    获奖:最佳艺术指导
    提名:最佳奇幻电影 / 最佳年轻演员 / 最佳年轻演员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配乐 / 最佳编剧 / 最佳导演 / 最佳服装 / 最佳剪辑
  • 第11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第11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视觉效果 / 十佳影片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真人家庭电影 / 最佳青年女演员 / 最佳青年男演员
  • 第51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51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剧情长片
  • 第12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12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7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7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第64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64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24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24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原创配乐
  • 第16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16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艺术指导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配乐
  • 第6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最佳艺术设计
    提名:David Lean Award for Direction —— Best Director / Anthony Asquith Award for Film Music / BAFTA Children`s Award —— Best Feature Film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 最佳服装 / 最佳视觉特效
  • 第10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10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艺术指导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群戏 / 最佳摄影 / 最佳配乐
  •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音响 / 最佳音效剪辑 / 最佳视觉效果 / 最佳混音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剪辑 / 最佳原创音乐
  • 第32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32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第17届评论家选择奖
    第17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新人演员 / 最佳导演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视觉效果 / 最佳电影音乐
  • 第20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
    第20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导演 / 十大佳片
    提名:最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