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路(2008)
《革命之路》(英语:Revolutionary Road,香港译《浮生路》,台湾译《真爱旅程》)是一部2008年英国和美国合拍的浪漫剧情电影,由萨姆·门德斯导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以及凯特·温斯莱特主演,剧本根据理查·叶慈(英语:Richard Yates (novelist))写于1961年的同名小说(英语:Revolutionary Road)改编。本片为狄卡皮欧及温斯莱特继泰坦尼克号后第二次合作。

评分:8.2
导演:萨姆·门德斯
编剧:贾斯汀·海瑟 / 理查德·耶茨
主演:凯特·温丝莱特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克里斯托弗·菲茨杰拉德 / 尼尔·布莱德森 / 马琳·爱尔兰 / 萨曼莎·索尔 / 山姆罗森 / 大卫·哈伯 / 凯瑟琳·科廷 / 凯西·贝茨 / 理查德·伊斯顿 / 凯瑟琳·哈恩 / 佐伊·卡赞 / 迪伦·贝克 / 基思·雷丁 / 芮安·辛普金斯 / 泰·辛普金斯 / 马克斯·凯塞拉 / 麦克斯·贝克 / 杰伊·桑德斯 / 迈克尔·珊农 / Jason Etter / Kal Thompson / Racheline Maltese / 文斯·佐丹奴 / 克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19 分钟地区:美国 / 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浮生路(港) / 真爱旅程(台) / 革命路
上映:2008-12-15(洛杉矶首映)
IMDb:tt0959337
剧情
故事发生在1955年,惠勒夫妇住在纽约市附近康涅狄格州的富裕郊区的革命路,丈夫弗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妻子爱波(凯特·温斯莱特)育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旁人看来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爱波是一名前舞台剧女演员,对自己苦闷无趣的郊区家庭主妇生活感到压抑。弗兰克则鄙视自己的销售工作,他已故的父亲也在同一个职位上曾工作了20年。
在弗兰克的三十岁生日前一天,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隔天弗兰克便负气与一名同事发生了外遇时,没想到当晚爱波仍精心为弗兰克准备庆生宴。爱波想起弗兰克曾经畅谈二战时他在巴黎的游历十分不凡,于是她向弗兰克提议全家一起搬到巴黎,由她就职秘书工作养家,让弗兰克去寻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双方都可以借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也能离开这块庸俗之地。弗兰克起初对这规划感到犹豫,最终他接受了这一想法,惠勒全家开始想像及构筑全新生活的样貌。相比惠勒家的兴奋之情,同事和朋友则认为他们的决定不成熟而且不切实际。
然而,爱波意外的再度怀孕,为了将来的巴黎行程她打算堕胎。同一时间,弗兰克得到公司高层的赏识而升职,初尝成功滋味的弗兰克对搬到巴黎的热情褪去。后来弗兰克告诉爱波,彼此的情况都适合保持原来的生活,巴黎之事就此作罢。爱波为弗兰克的退缩守成感到背叛,两人发生激烈的争执。爱波向弗兰克控诉他不过就是个随波逐流的世俗小人物,只会埋怨却故步自封,沦落到一辈子无所成就。被无情戳破事实的弗兰克不但不肯面对自己的问题,反而用爱波想要堕胎一事当挡箭牌,残忍的指责爱波不配拥有做为人母的资格,并强硬的拒绝再改变主意。遭受人格侮辱与梦想幻灭的双重打击,爱波苦闷之下与爱慕她已久的邻居在汽车里来了一段一夜情。
在一位客人无情揭穿弗兰克只想待在自己的舒适圈后,弗兰克与爱波两人再一次发生激烈争执。经过思考一天后的爱波在隔天仍勉强自己早起为丈夫做早餐,并鼓励他珍惜现在这份工作,当弗兰克出门后,爱波洗著碗并痛哭了起来。最后,爱波决定自行堕胎终结这毫无意义与希望的生活,却因失血过多而意外死去,留下心痛懊悔的弗兰克与失去母亲的孩子们。
演员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演 Frank Wheeler
- 凯特·温斯莱特 饰演 April Wheeler
- 迈克尔·珊农 饰演 John Givings, Jr.
- 凯瑟琳·哈恩 饰演 Milly Campbell
- 大卫·哈伯 饰演 Shep Campbell
- 凯西·贝兹 饰演 Helen Givings
- 泰·新普金斯(英语:Ty Simpkins) 饰演 Michael Wheeler
- 理查德·伊斯顿(英语:Richard Easton) 饰演 Howard Givings
- 芮安·辛普金斯(英语:Ryan Simpkins) 饰演 Jennifer Wheeler
- 迪伦·贝克 饰演 Jack Ordway
- 柔依·卡山 饰演 Maureen Grube
- 马克斯·凯塞拉 饰演 Ed Small
- 杰·O·山德斯(英语:Jay O. Sanders) 饰演 Bart Pollock
电影于2008年12月15日在洛杉矶首映,电影于2008年12月26日在美国局部发行,在2009年1月23日广泛于国际发行。狄卡皮欧及温斯莱因此片分别获得金球奖男女主角提名,温斯莱也因此获奖。
获得奖项
- 第7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演员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66届金球奖
获奖:剧情电影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导演 - 第6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Leading Actress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最佳服装 / 最佳艺术设计 - 第1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女主角
萨姆·门德斯 Sam Mendes导演
凯特·温斯莱特 Kate Winslet饰 April Wheeler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饰 Frank Wheeler
克里斯托弗·菲茨杰拉德 Christopher Fitzgerald饰 Party Guest
尼尔·布莱德森 Neal Bledsoe饰 Party Guest
马琳·爱尔兰 Marin Ireland饰 Party Guest
简评
看两位主角的表演是一种享受。幸好拖了这么久才看,也许恐怕很多地方没有现在这么明白。在片中,男主社畜为了养家,为了面子,做着自己都瞧不起的父辈的工作,活成了自己都看不上的人。女主家庭主妇则幻想着不在围着孩子男人家庭转,想要自己的生活。比起男人被金钱和面子冲昏头脑的男主,她坚定知道自己要逃离这美丽而空洞的生活,但是却只有依靠男主的赞同和支持才能走出一步。这是本片最大的悲剧,女性不被允许不爱丈夫和孩子,新生命只能被认定为生活的祝福。虽然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但是如果遇到一加一小于一的情况,还真不如单干了。片中的情感细节演绎,一针见血的对话,让观众觉得这就是我的生活,幸运的是我能有机会做过一次改变生活的选择,还有机会在接下来不做选择。
被抖音上小李子和凯特吵架的片段吸引而来,当时看那个片段觉得小李子的角色很让人心疼,是个非常想爱但因女方的冷漠厌恶只能通过暴怒掩盖伤心的男人。不过看完全片后非常理解凯特的难处,也越发为这样的婚姻和爱感到遗憾,两个人的理想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已经不同频了,在小李子这样的男性视角里,凯特是他实现自我的一部分,是他的妻子和孩子的母亲,却不是她自己。凯特追寻的自我价值被婚姻束缚着折磨着,虽然如果真去巴黎了,两个人一定也会有其他各种问题,因为通过一个个对话场景,在看的过程中就深感他们已经不适合彼此,无法满足彼此需求了,不能评判谁对谁错,就是互相想要的都不一祥了,而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爱情最后也被一点点消磨。如果早两年的话自己可能看不懂这部电影,剧本很写实,表演很动人,看完很心疼……
93,。基本上是目前婚姻片里面最深刻的,男方理性女方感性,双方互相不理解直至互相伤害;一方自以为了解对方并把因此产生的不合理的期待强加到对方身上并且表示这是为你好;无可避免被絮絮叨叨喜欢八卦又喜欢酸来酸去的邻居和同事干扰到做出的决定;不甘平庸与不平庸带来的不安全感之间的纠缠;这些才是大部分人婚姻真正的痛点,电影戳的很直接,也很疼。主题透过那个老人的嘴已经表达了,一开始我们都以为我们是最特别的一对,但是结果和其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同。问题可能在于结局还是略狗血了,当然那一段聊天还是拉回来一些。表演方面,除了一开头发怒和华尔街之狼略雷同,后面完全进入角色,几次争吵也完全没有以往过重的表演痕迹;凯特也是完美接上对手戏,他们都比十二年前强了太多了。对小李转粉了。
婚姻不是来自于爱情,而是缘起于私有制并作为人类互保互助、养儿防老的一种避险工具。抛却这些功利价值,男女靠婚姻锁定在一起本身就很反人性。生活总会起腻,荷尔蒙和新鲜感通常在面对陌生的异性和场景时才会升起,而非面对枕边人之时;除非两个人真的是soul mate,男女的大脑和心灵差异也必然会导致同床异梦。所以在进入这样一种关系之前得想清楚,食得咸鱼抵得渴,莫要再对伴侣心存他做不到的期望了,为什么非要期望他带我去巴黎呢?为什么还期望她能像谈恋爱时那样吃别的女人的醋?始于爱情,终于亲情,婚姻最伟大的人性光辉在于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间也会产生一种亲情,即使已经没有了荷尔蒙的劝导,二人仍可以相濡以沫,互相看见,携手面对生命的庸常、奇遇和终点。因为人非猛虎,毕竟害怕孤独。
表面看似是男女主婚姻出现问题,生活无趣牺牲梦想的妻子和为养家做着不喜欢工作而抱怨的丈夫,因妻子提出搬家去巴黎寻找新生活而短暂焕发活力。可丈夫因升职逃避选择留下,妻子恨与悲伤两人爆发激烈冲突,最终妻子选择自己流产却因而丧命。丈夫出轨妻子出轨无人在乎,因为爱已荡然无存。电影中还有另外2对夫妻,女主闺蜜夫妇中的男人一直爱的是女主但只有他们两个知道,这对夫妻表面恩爱却能感觉到女人明白自己并不被爱却装作幸福,各自隐瞒苦楚。地产中介老夫妻有个得病的儿子,总是能够一语中的说出男女主存在的问题。结尾当老妇人唠叨不停丈夫偷偷关掉助听器恢复世界安静而结束。也许婚姻就是如此,用一些不为人知的办法去维持,看似无奈却可能是大多数人所经历着的。演员演技是真的好,一点表情和行为都能让人察觉出情感细微变化,积少成多顺理成章
如果没有婚姻,杰克可以去巴黎一展拳脚。没有婚姻,露丝可以在剧院里挥洒表演的汗水。最后杰克继续穷困潦倒,肉丝也在不停的被导演辱骂。婚姻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才华,平凡就是如此。也许在露丝承受不住打击,杰克被嘲笑无数次之后,他们会在某个下午再次想起多年前游轮上一起撑着海风的身影。又或许他们会在疲惫后认识另一个人,放弃梦想组建新的家庭,他们会向往游轮上那段真挚的爱情。但其实有什么不同呢?生活还是生活,平凡依旧是平凡,没什么改变。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遇,像多年以前的游轮上再续温存,以此告慰平凡的生活,觉得自己活过来了,想象着多年之前他们结婚该是多么幸福美好,其实没什么改变。真正让你不平凡的是你的才华你的机遇,不是你追求梦想的心。把生命献给理想太容易了,把生活献给理想是最难做到的。
我两三年前还老是写一大堆东西给每一部电影,自从把账号注销以后我就重新开始写,写的东西比之前少多了,估计也是没什么可写的了。好电影,比婚姻故事好,跟伯格曼的故事也挺像的。我觉得这电影蛮适合入选标准收藏的,讲的故事也很切实,最后的结局也挺现实,我现在看身边恩爱的情侣老是感觉不安,不知道他们哪一天会把所有往日的爱意积累成仇恨和敌对,一个人少了这么多沟通上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要找伴侣,吵架复合,生气嬉笑,情感都消耗完了,跟脑细胞一样,全都死了就没什么可以吵的。那到底所有不合会不会让人这么失望?伴侣之间该怎么相处啊?
“当他们从泰坦尼克号上走下来”,“与你争夺这个男子的人,叫生活。”短评里看到这几句,很戳心。今天是阴雨天,最近的情绪也不是很好,看了这个电影,有些感同身受吧。最近确实深受“现实”二字的压迫,不管是感情还是工作,都提醒我现实生活需要我直面。影片里,“去巴黎”仿佛代表某种理想,于一段被柴米油盐淹没光彩的婚姻,于被生存压力裹挟的现代人,最终的幻灭也提醒着成年人世界的理性主义、经世致用主义。两人的感情还是令人动容的,虽然争吵,但丈夫还是担心妻子的安危与情绪。〈ps 两位演员还是那么好看,演技也超好,尤其是吵架场景的狰狞痛苦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到婚姻里爱与恨的交织〉“我不爱你了,我刚刚才发现。”
婚姻属于社会性的禁锢,当这种关系建立之时,一半则居于现实,一半居于浪漫,在相互越界中产生共鸣,共鸣产生于革命路,也消亡在革命路的两端,一边是属于自由的树林,一边是属于安逸的房屋,树林的人来到房屋,不是虚弱就是趋于死亡,而房屋的人来到世界,只会选择他想看到的,因为他看得见,,界限也渐渐模糊,他奔跑在革命路上,还想找回从前的余温,他在追逐,同样也在逃避,没有了浪漫的侵袭,却成了社会定性中的婚姻失败者,疯子能看清的,我们也能看清,只是在革命路上,我们都在装傻,我们自私的假装一直共鸣,所以不再纯真,我们不是疯子,但是我们却自私的可怜…革命路最后的归处,就是命已革,人已逝,我还在,却满眼荒芜…请假装听得下去,那样,路还有的走。
剧情极富张力,跌宕起伏,直指人心。婚姻里的鸡毛蒜皮,唇枪舌剑以及掐死对方的冲动。爱,愤怒以及无助,这种感觉婚姻里的人都懂。莱昂纳多饰演的丈夫确实如凯特所说是一个没长大的男孩,冲动易怒,又深爱着凯特。凯特神经质,典型的抑郁症状,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待到幻想破灭后,生活的激情和对丈夫的爱一并也被浇灭了。凯特在内心里依旧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这份爱最终也没能战胜痛苦和抑郁。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多么重要,若不能妥善处理,彼此不能体贴对方的难处,战火总是一触即发,愤怒上头是不惮以最恶毒的语言伤害对方,是在无异于杀人。这样的婚姻对双方都是折磨,又都不能放手,彼此折磨彼此痛恨,婚姻如地狱一般。凯特的死,丈夫悲痛欲绝,最后的脸上露出一丝沧桑和成熟,不再像那个长不大的男孩了。
9 太真实不是?各位情侣夫妻能看到自身影子吗?小李子演技真的绝了。故事:革命路是他们住所的道路。年轻时的俩人人群中相望一笑就来了电,彼时一个是正学表演的学生,一个是工作没出路的工人。婚后生了一男一女,爱宝在演绎道路上受阻,观众不叫好。她渐渐变得暴躁,逃避与弗兰克谈论,甚至想逃到巴黎。弗兰克也不想一辈子像父亲那样做一个销售员,同意迁居法国。计划被爱宝怀孕打断,弗兰克工作又得到升值,他开始不愿意去巴黎,俩人争吵甚至谈到离婚,爱宝跑到林子冷静,第二天假装没事做早餐,弗兰克去工作后她偷偷做了人流,大出血后去世。
她让他闭嘴,不要再说了;她狂奔向森林寻求一处僻静,他甚至还要追和问;最后她忍无可忍,剥离了自己正常的情感,在他面前上演他想看的生活,怀着可能死去的勇气,去挽救子宫里的孩子,也许,是孩子来拯救了她。伍尔夫说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间,并非局限的那几个平方,而当我们退无可退时,确实发现了不如回归自然才有可呼吸的余地,有时候也选择将车驶向悬崖。当她拿出橡胶管要自我堕胎的时候,我陷入了巨大的哀痛,无论是丈夫,还是荧幕前的男人,都不可能理解她,而我是她,我早就杀死了自己,我好像在看自己如何慢性死亡。我看向窗外,我们的死法都不一样,在法院前被砍死、在家中被分尸、被推下悬崖、被泼硫酸、被推向河中、被奸杀…我是一个没有自己房间的女人,革命之路铺满了我们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