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里达乐园(2017)

The Florida ProjectUP:2022-04-27

《佛罗里达乐园》(英语:The Florida Project,香港译《欢迎光临梦幻乐园》,台湾译《欢迎光临奇幻城堡》)是一部2017年美国剧情片,由西恩·贝克执导并与克里斯·贝戈赫(英语:Chris Bergoch)共同撰写剧本。电影主演包括布鲁克琳·普林斯、布莉亚·文奈特(英语:Bria Vinaite)、威廉·达佛、娃莱莉亚·库托、克里斯托弗·里维拉与卡赖伯·兰里·琼斯。该片最先于2017年5月22日在第70届坎城影展的导演双周上首映,并于2017年10月6日在美国上映,电影名称所称的奇幻城堡,指的是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华特迪士尼世界

佛罗里达乐园

评分:8.1 导演:肖恩·贝克 编剧:肖恩·贝克 / 克里斯·贝格齐
主演:布鲁克琳·普林斯 / 布丽娅·维纳特 / 威廉·达福 / 克里斯托弗·里维拉 / 梅拉·穆德 / 瓦莱丽亚·科托 / 乔希·奥利沃 / 艾登·马利克 / 爱德华·帕根 / 卡赖伯·兰德里·琼斯 / 克里斯托·尼科尔·沃茨 / 桑迪·凯恩 / 吉姆·R·科曼 / 安德鲁·罗马诺 / 卡罗丽娜·格拉波瓦 / 特里·艾伦·琼斯 / 卡伦·卡拉古利安 / 邹时擎 / 祖普·卡塔纳 / 梅肯·布莱尔 / 卡尔·布拉德菲尔德
类型:剧情 / 儿童
片长:111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欢迎光临梦幻乐园(港) / 欢迎光临奇幻城堡(台) / 迪士尼的夏天 / 佛罗里达公租乐事 / 佛罗里达廉租房 / 佛罗里达项目 / 佛罗里达计划 / 佛罗里达工程 / 佛罗里达贫民区
上映:2017-05-22(戛纳电影节)
IMDb:tt5649144

剧情

故事围绕在一间名为「奇幻城堡」的廉价摩铁中,主要描述经理巴比和以此为家的梦妮与母亲海莉之故事。

演员

  • 布鲁克琳·普林斯 饰 梦妮
  • 布莉亚·文奈特(英语:Bria Vinaite) 饰 海莉
  • 威廉·达佛 饰 巴比
  • 娃莱莉亚·库托 饰 珍希
  • 克里斯托弗·里维拉 饰 史考托
  • 卡赖伯·兰里·琼斯 饰 杰克 ·希克斯

发行

《欢迎光临奇幻城堡》于2017年5月22日在第70届坎城影展导演双周公开全球首映。

评价

《欢迎光临奇幻城堡》获得了普遍好评。在烂番茄上,根据229条评论而持有96%的新鲜度,平均得分8.8 / 10,观众平均分数为78%。在Metacritic则获得了92分。

荣誉

奖项和提名
奖项类别提名或得奖者结果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配角威廉·达佛提名
第75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类、音乐及喜剧类男配角威廉·达佛提名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威廉·达佛提名

简评

我很喜欢小孩子做主线的电影。糖果色、赤裸裸,和无人知晓可以算作一种类型片。电影内容很饱满,所有新的情节都做了很充足的暗示和铺垫,很意外的是Halley从来没有对Moonee发过脾气,在房间里开着音乐,在大雨里jumping&dancing,陪在彼此身边,我想真的算幸福。看到Halley和Ashley决裂的时候真的很痛心,痛点在H一脚踹开A给她打包的食物的时候,两个人的关系直到最后也没有弥合更是往心里插刀,Bobby实际上扮演了H父亲的角色,是某种程度上母女两个人的庇护所,虽然最后还是无力保护,但爱既然出现那就不用置疑。影片中出现了好多次阳光投影在房子上的画面,有朝阳有落日,油画一样的紫色公寓和漫天绚烂的云霞真的好美,也真的好无用。Who can save us?迪士尼乐园真的无法解答。

很绝,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将孩童的天真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她们又何尝不懂?“我总是能看出来大人什么时候要哭”“我最喜欢这棵树,因为他摔倒了,却从未停止生长”moonne大概就是这样的,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她熊孩子她干了很多坏事,可她并不是坏人。或许她洗澡时也感觉到了吧,喧闹的音乐声,给玩具洗澡。哈莉对女儿的爱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可是或许爱错了方法吧。又或许是生活在底层的美国人群的迷茫青年的真实写照。色调也是梦幻的色彩,最后结尾的那段跟镜头,是我最喜欢的,有一种不顾一切的生命的张力。

无可挑剔的满分电影,观影体验之顺滑让我不断想起了多件相关或类似的题材,郭富城的「父子」,一篇关两元女子宿舍的报道,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这些片段的现实性元素记载在肖恩贝克自然主义的镜头转接和起舞似的长镜头刺激下一一闪现,最后拼凑成带有共鸣场域般的异质性故事。离迪士尼很近的旅馆,离温暖很近的涂墙,离堕落很近的天使。坏孩子的上面是坏大人,坏大人的上面是不断盘旋的直升机,机翼轰鸣下,小姑娘终于流出泪水,在现实的逼迫下最终跑向梦幻的乐园。小演员的表演真的浑然天成,威廉达福也抵不过。结尾音乐有些许突兀,或许导演也不知道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梦幻的主题公园附近,紫色的漂亮房子,鲜艳的色彩,纯真的孩童。从孩子视角来讲述,是懂事更残忍还是不懂事更残忍呢,没有定论。如无人知晓,无以为家懂事的氛围更为压抑,如佛罗里达乐园自由无拘束的童年隐藏在大人艰辛背后的负面痛苦。妈妈这个词不该拘束于刻板的印象,世上从来没有应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定论。影片里的妈妈抽烟,纹身,性工作,粗俗,暴躁,她对孩子如何都温柔,负面情绪藏在背后也可以跟女儿快乐玩耍,她在努力撑起两个人的小家。孩子视角最后泪点猝不及防,电影的好处是无论是怎么压抑的现实,在第四面墙里都能留有美好幻想和些许希望。她们手牵手一起逃进童话乐园。

太喜欢这部电影了。迪士尼是万花筒,而迪士尼外是现实。色调偏紫色彩鲜明丰富,视觉就俘获了我。顽皮粗口成章的孩子让我发笑,莫尼结交新的朋友,也送走老朋友。moony和jancey最后的哭戏感动了我,最后两人一起奔向迪士尼,那是她们的憧憬。boby保护小孩,也偏心给母女俩拖延租金,别人二话不说直接喊你搬出去,最后看不下去母亲my喊了dcf。harry不能说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但我觉得她给了孩子她力所能及内最好的,会和孩子一起去卖香水,偷东西赚了钱会和孩子一起去快乐消费,和孩子一起在雨中玩耍,给jancey过生日,一直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她对自己的孩子真的很好。这部片子不是想抨击什么不良母亲,反而我觉得是想反映社会里有这么一部分人即使生活艰辛,但仍然仍然向上攀爬,给予爱的人最好的。近期最爱电影。

这哪里是什么佛罗里达乐园,明明就是看着让人难受的。这样的电影背后肯定是有一些社会背景所在的,但是我们不生活在那个国度,所以很难知道它说的是一个巨大的迪斯尼周边的贫民窟里的故事,缺少社会背景的代入,所以很难体会到这种巨大反差下的聚焦,讽刺,指控,无奈和人文精神。但是它还是要唤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很多事看上去好像还挺美好,无法无天无拘无束的小孩,整天无所事事的游荡,好像还有人为他们的住宿、食物以及安全努力,但是这一切都是脆弱的,少了那35美元的租金,这一切就消失了。有时候出于某种感性的因素,我们直觉上反对将孩子带离这样的母亲,但实际上,你看,无人看管,没有教育,坑蒙拐骗偷,恋童癖,纵火,嫖客,每一种都是足以致命的。其实我不太理解最后的逃跑,到达了这个乐园,未必能到达真正的快乐。海报,超赞。

小女孩的表演极富层次,从一开始出口成脏,到母亲开始卖淫家里有陌生人的紧张,到最后跟好朋友告别时的痛哭流涕,都非常自然,最妙的一刻是纵火后照相的一脸囧相。旅馆管理员是影片价值观的刻度尺,他不势力也不鄙视主角,关键的时候要么主持正义要么默默关注。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母亲,可是你又无法指责她懒惰或不作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她们也很难再向上攀登。如果有人愿意拍一部《三和大神》,是不是也能有类似的效果。社会的底层,也需要有人记录,无关乎价值观正确与否,他们其实已经被折叠在梦幻乐园之外,但能够通过这样的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就是这部电影的价值。最烂的是豆瓣的影片简介,假温情。

浪漫的童话旁是被梦幻装饰的窘迫现实。《佛罗里达乐园》对哈蕾与莫尼母女俩生活的展现是很真实生动的,但我对她们的生活是愤慨遗憾大过理解同情。哈蕾和莫尼的生活是可以说是既窘迫又快乐,哈蕾虽然不能算得上一个合格的母亲,但她是爱着自己的女儿的,电影里她极少对女儿发脾气,也极少在女儿面前表现对生活的沮丧,她不能让莫尼成长为一个好孩子,但却能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哈蕾对自己的生活是一种随性的态度,对女儿也是如此,但可惜生活并不能随性,这种随性在现实生活是一种不负责。可以说她们的生活既是社会所致,也是她们自己所致,冷漠的流于形式的儿童管理局代表了这种社会,而哈蕾自己的生活态度也预示着她的结局,但像哈蕾这样的社会边缘人物也是多多少少沐浴着阳光的,像鲍比这样怨烦着却又关心着她们的人便是他们最后的童话城堡。

我想了很久,感受到此片的立意,就是:“妈妈可以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具有伟大的母爱,的确无可否认,但当侵犯到他人的权利,毒害到社会的时候,她依然只是个无耻的混蛋!”电影中,这对母女如果不带主角光环,真的是渣到家了!有其母必有其女,实在让人对她两同情不起来!从开始的流浪香水卖家,到最后的为娼为妓...可怜吗?可是编剧,却很想让观众看看,象小男孩的妈,找个服务员的工作不行吗?小男孩的妈妈,也就是渣女主角的好朋友,曾经给她免费的食物,还帮她付过房租,而一旦划清界线,渣女就翻脸无情,大打出手,实在是谁遇到她就倒八辈子大霉了,这是典型的社会驻虫,蟑螂老鼠,人人喊打的那种!另外,(票客和买手环的人竟然是同一人,这也太说不过去了,这么缺演员吗?我来回折腾看了4次,确定这件事,嘿嘿),宿舍管理员大叔,真的很有爱

用儿童视角看待成年人生活中的各色矛盾冲突,以粉嫩甜美的糖果色外衣包裹其中阴暗冷酷的阶级差距,这不是一部单纯的讲述一群小孩在一个暑假中各种经历的流水账电影,而是一部让人看了以后对于亲情、友情、社会关系有着一定改观的电影。肖恩·贝克继承了他之前的影像风格,并且还把里面的一众素人演员调教的非常到位,这其中尤其要夸奖一下里面的小演员么,非但没有羞涩感,反倒是比片中的几位大人么演得还要老成,小演员的表演恰好与电影的表达主题不谋而合,尽管是以小孩天真的视角为主线推进这个暑假在这所旅馆所发生的一切,但当我们用成人眼光去看待发生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又会自觉感到一声无奈与辛酸。虽然发生的是远在异国他乡的故事,但我们也不乏在自己身边看到那样的一批孩子,仅仅是一墙之隔,却天差地别。

几近满分。肖恩·贝克的人物塑造与角色调教炉火纯青,懂得如何挖掘素人演员中原始的生命力。摄像机持续“在场”地记录着孩子们的夏日故事,切实地跟随孩子们游荡在每一个色块。单个镜头的切面的确梦幻如童话一般,房子是糖果,云朵是棉花,孩子则是跳跃的精灵。以烧房子为界:前半段是简单的孩童趣事,后半段现实问题的接踵而至让残酷一点点流出,逐渐浸满整个影像。令人共情并不需要肆意渲染的笔墨,只需要一个拉帘子的镜头和一个倔强小孩的哭泣。结尾与《红色火箭》同构,都是创作者对角色最后的温柔与浪漫,即使一切吹弹可破。

。不仅要用扎实的生活细节堆叠出真切的人、拒绝虚伪的道德俯视和审判,还要对着道貌岸然的观众大声喊出FUCK YOU,这首糖果味的挽歌太动人了。肖恩·贝克不动声色埋伏笔和意象的能力绝了,再加上精准的镜头控制(适时的广角+突然的特写),把一个仿佛波澜不惊的生活流故事讲出了无数层次:高潮的蒙太奇就是最好的例子,几层楼几个人物的调度和切换,最完美的情绪烘托。越往后看越觉得辛辣,那些无处不在的审视和评判、被体制挑起的互戕与歧视,却又都隐藏在孩童的视角之下(小朋友表演绝了!)。他们是摔倒的大树,要对着凝视的直升机竖起中指、要一把火烧掉彩色的糖衣、要为不属于自己的烟花欢呼、要在迪士尼的谷地里用力生长。就算结尾可以更克制更精巧,但这个不顾一切的处理依旧哭瞎了:要向前奔跑、要冲进梦幻的世界,哪怕只是一瞬。

获得奖项

  • 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男配角
  • 第16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16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青少年表演
  •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27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第27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演员 / 年度突破演员
  • 第75届金球奖
    第75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21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第21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突破表演
  • 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最佳男配角
  •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33届独立精神奖
    第33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长片 / 最佳导演
  • 第38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38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第20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20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国际独立电影
  • 第22届金卫星奖
    第22届金卫星奖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导演 / 电影部门-最佳男配角 / 电影部门-最佳原创剧本
  • 第18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18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8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8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第30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30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具潜力演员 / 最具潜力演员
  • 第23届评论家选择奖
    第23届评论家选择奖
    获奖:最佳新人演员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配角
  • 第4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第4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第52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第52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