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2009)

마더UP:2022-03-30

《非常母亲》(韩语:마더,英语:Mother),是一部2009年上映的韩国电影,曾代表韩国角逐201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讲述母亲为了洗清智障儿子的罪行而去寻找真相的故事。

母亲

评分:8.3 导演:奉俊昊 编剧:奉俊昊 / 朴恩乔
主演:金惠子 / 元斌 / 晋久 / 尹宰文 / 全美善 / 宋清晨 / 千禹熙 / 郑煐禥 / 高圭弼 / 李美度 / 朴明申 / 李姃垠
类型: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
片长:128分钟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影片别名:骨肉同谋(港) / 非常母亲(台) / Madeo / Mother
上映:2009-05-16(戛纳电影节)
IMDb:tt1216496

母亲简介

因为儿子尹泰宇(元斌 饰)是智障,所以母亲(金惠子 饰)总是担心他受伤。一天,泰宇被一辆奔驰车撞倒,朋友镇泰(秦久 饰)带他去高尔夫球场找打球的教授报仇,结果被带回了警局。因为镇泰踢坏了后视镜,教授向他们索赔,泰宇被当成了挡箭牌。 从警局出来后,在家吃过晚饭,泰宇去找镇泰喝酒,但此时镇泰趁着夜色回到球场找出了白天扔进湖中的球杆。泰宇酒后尾随一个名叫文雅中的女学生,结果第二天雅中的尸体就出现在屋顶。泰宇被当做唯一的嫌疑人带回了警局,接着在警察的威胁下画押认罪。得知儿子入狱,心急如焚的母亲委托著名律师为他翻案。但是,泰宇的病影响了他的记忆,母亲在替儿申冤的道路上步履蹒跚……

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提名)奉俊昊 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 第9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简评

奉俊昊导演镜头下的“母亲”和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镜头下的“母亲”都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并不是那种温馨的让人感受到治愈的“母爱”而是近乎一种“偏执”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凌驾于所有理智,更胜于所谓的事实;而奉俊昊将这种病态的情感刻画的更加明显,开局母亲的独舞和结尾母亲扎针后陷入病态后的疯狂相互照应,母亲代表挣扎在最底层人民的绝望,他们只想突破泥土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但是又被现实一脚踹进土里,奉俊昊导演的意义在于突破个体情感体验从而引发集体回忆最终折射现实!

。母子题材从来都容易感人,但又往往难于真正出彩的。但奉俊昊导演显然做到了。片子如此真实动人,把母亲的角色塑造的立体丰满。女一独自抚养智障儿子长大,恐其受欺负,时刻留意。又常为儿子的惹祸擦屁股。某日,镇上一女高中生被杀,凶手很快被认定为其子。儿子被捕后,母亲设法了解真相,为其翻案。但层层抽丝剥茧后,发现确是儿子误伤所致。为掩盖真相,母亲不惜杀死证人并焚尸。后有人顶包,儿子获释,儿子在火灾现场捡到母亲用的针灸针,还给了母亲。母亲仓促出游,获得解脱。其中,最后扎针一场让人动容,母亲以此可以忘记苦痛回忆,忘情起舞。片子涉及很多南韩负面,低效警察,女生援交等。但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母亲的形象。她杀人后在荒原上独行起舞的场景,平静中尽是力量。元斌也是好演员,把智障演得很到位,最后却又有些像正常人。

影片母亲独舞开场,那动作那表情俨然一副心结未解的样子。案情发生后自然让人联想到结局不可能“翻案”,把儿子当作一切以至没有了自我的母亲恐怕是要复仇了,或者是干掉儿子不让其在监狱度过一生。心想真凶还是另有其人,显然错了,随着真相逐渐揭开,三次反转太“惊艳”了。母亲得知儿子是真凶后,为了“保护”儿子随手就干掉了拾荒老,弱势群体也会互相伤害,深信儿子的母亲仿佛信仰崩塌般无法再如常面对儿子了,以致没去接狱;母亲看到所谓的“真凶”,就像看到儿子的身影,嚎啕大哭,既同情又得隐瞒,自己也成为了当初伤害自己的那类人。低能儿连妈妈都没有,弱势群体中最弱势的群体;儿子当众归还母亲遗漏在现场的针灸盒,母亲情绪再次崩溃仓惶而逃,无法面对儿子和自己,只好选择针灸遗望再放情实则漠然舞蹈,callback结尾,演技炸裂!

|剧本扎实,转场巧妙,表演准确。影片开头母亲虽在切草,但注意力却都在屋外儿子身上,以至伤了手指都全然不知,直白地表现了她对儿子至深的爱。还有儿子小便她喂药的情节,满地流淌的尿液她藏都藏不住,预示着接下来傻儿子要给她引来难以阻挡的灾祸,也和后面想掩血相呼应。得知“案件”的凶手正是儿子时,她为掩藏真相杀害了目击者流浪汉,这一切的一切都出于母亲对儿子曾经的愧疚和包容的爱,然而她却并不能得到最起码的回馈。在这个过程中,打高尔夫的富人、警察以及律师,这些有社会话语权的群体对母亲的态度,或许是对现实的影射。最后母亲的舞蹈则好似是她放下负担后,找回自己的表现。PS:儿子是真傻还是假傻?

几乎片中所有的人物关系都是用金钱架构起来的,母子是一个例外,但“母爱”的温情在本片是无踪的,这对母子的关系诡异之处就在这里,母亲的形象就给人以疏离感,母亲对傻儿子的保护没有显露出丝毫痛苦的爱意,没有展现母亲的绝望和忧虑,只有她的焦急和狠厉,母亲的所作所为像是在走程序,她必须这么做,母爱不是关系的桥梁。但爱自己是生存的本能,所以我猜测母亲和儿子隐喻着同一个人的两个面向。母亲毒害儿子想带着他一起去死就没有把他视为独立的人格而是自己的一部分,之后又一手制造了儿子的痴傻和失忆,儿子无健全意识只能任由母亲摆布,成为畸形的寄生物,她遮蔽黑暗的现实,不敢直面真相,为了证明其寄生物的纯洁,记忆可以被随意遗忘篡改,母亲一直在自我欺骗,然而真相总会被刺破的,母亲惊叫就在真相苏醒时。

竟有点罗生门的感觉。小熊导演是一个思维相当缜密的人。由此他的电影体现出几个特点:1、电影前半部分会有些情节理不出头绪,或者说有种“赘余”感,但其实是他的铺垫。他善于调动一切手段营造氛围和动机。2、铺垫的联系。可能一句话,一个cut,一个场景,而使得人物一个甚至多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变得合理。例如,男主角被骂智障以后飞踢人,和他与母亲的对话所体现出的“骂我智障者必报”的性格特征,这就使得他用石头砸女孩的行为有了性格前提。3、网状线索。每个人物的性格,命运,交织在一起。不同于一贯的线性逻辑,一个或多个建置点对应一个动作情节,而是线索的相互交织纠缠对应,使得故事像洋葱一样,有一层又一层丰满的果肉。母亲的控制欲,中老年与中年的爱欲,精神病人与流浪汉……奉导喜欢在电影里放下无数条线,然后将它们裹成一个球。

看的第一感觉就很像蒙太奇。整个片子用恐怖片的拍摄手法,用光影和大量的特写镜头营造紧张感。除了案子,故事中还穿插着单身母亲和智力残缺孩子的相处。一面感叹母亲的溺爱,一面又很理解,尤其是知道了母亲曾经想带着孩子一起解脱,但是又狠不下心。事情本来不复杂,因为孩子缺乏常识而导致一个生命的消逝,但是母亲的调查中穿插着各种利益关系导致真相扑朔迷离。母亲最后因保护儿子而杀了一个捡垃圾的人,这个人我认为就是凶手,因为泰宇在指认现场的情况有些是不相符,最后罪名却让另一个残疾的孩子领了,而这个孩子说的话,却让我感觉他的智力上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振泰和泰宇对凶手的动机都有分析,虽然说的话都一样,想让全村人看到,但是背后的动机完全不一样的。泰宇还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最后的狂欢的长镜头很惊艳。细究一下感觉能说的还有很多。

电影里母亲的坚持,自身人格的退化,最后的爆发和冲动,我想,凡为母亲,心皆恸同。偏执的母爱里从来都是带着毁灭气质的——但如果不带着信念般的偏执,如何一个人爱另一个人胜于一切高于一切?所以柔软莫过母亲心,狠戾莫过母亲爱。奉俊昊如常扎实,韩国导演的风格符号太坚固了!由此我想到我爱的贾科长,他的电影个人风格如此明显,总是拍一个柔肠百结的人间,但是内地确实没有浇灌他最大化发挥风格的土壤。 希望我们的内地电影作品,也可以如此值得推敲地一步一步深挖人性,而不是辣出眼泪只挖的到拉垮的逻辑和演员厚厚的滤镜。

靠!奉俊昊讲故事技能令人佩服,一路铺垫到最后半小时赫然反转。开头和结尾踩着音乐的两段舞蹈真的精彩,尤其配上开头的茫茫麦田和结尾的直射阳光,太喜欢了。人物形象也很立体,平实地展示了小镇人物的生活。之前看过影评说展露了人的阴暗面,于此的最好注脚就是“恶龙”这个比喻。其实没有什么人性黑暗,只是人性真实罢了。女主的儿子在这里面的戏份可谓处处是神来之笔,从开局到回忆起五岁的事情到结尾给妈妈买吃的同时递上针灸盒。看到他我总想起福克纳笔下的benji。不知道奉俊昊有没有在致敬他,毕竟对两个人物的刻画从“高尔夫球”到“扭曲的理解”再到“模糊的记忆“都太贴合。和处女作相比,这部电影已经非常成熟了,导演已经不再直接地表达情绪了,而是步步为营地用内扣的方式铺垫,到最后一泻千里。

85/母亲对儿子畸形病态的依恋,从情感出发对权力与欲望的主题进行了探讨。关于阶级的差异与对撞、公权力的随意与滥用、脆弱的法治建设、校园欺凌、底层群众的自我存在感。相比于《杀人回忆》觉得剧情安排上有较明显的编剧痕迹,故事安排依旧是类型片的,同时故事本身欠缺着天然的力量感,杀人回忆最终落实到社会弊病,母亲在最后落脚在畸形的爱恋。电影的冷色调深化了弱势群体的孤独以及遭受的冷漠歧视,镜头的运动、蒙太奇的使用兼具残酷与浪漫的色彩。开始的舞蹈让人想起了《山河故人》,但两者都不如《燃烧》的处理,烧仓房则有老塔的风范同样也可类比燃烧。结尾最后逆光摇晃的镜头带着一股愉悦神秘但沉重的美。指认尸体时的场景又像极了《小武》。短焦摄影、场景的安排(多遮挡物)以及主观性的叙述方式也招式了底层人民受限的视野。

这部作品居然没有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遗憾啊,不公平啊,男女主角演的太好了,真实的可以从生活中就能对号入座,而且一部犯罪片,发掘的意义已经无关善恶,无关黑白,母亲杀人不觉得恶,儿子抛尸却也有善,警察最后结案不觉得黑,母亲救子也不是白,最共情的一幕,就是母亲探视“真凶”后的痛哭,面对比自己儿子还要可怜的孩子,她愧疚的哭,为可怜的孩子哭,为孩子的母亲哭,也许也是为自己哭,但结局又能怎样?生活也一样,哭后还得继续,无法改变!最后真的感觉到母子连心,是生命的维系,不要轻易去侵犯一个母亲!

母亲意味着什么,影片展示了一个反面的全部,母亲意味着全部,当双方互为彼此全部,则社会学意义上的好坏在此刻就毫无意义。遗忘和选择性遗忘对于罪恶本身,仿佛构不成差别,被动和主动之间以底层色彩为本,底层的互相消耗又让这种罪恶在亲情的名义无限放大,人物的世界总有残缺,儿子长相清纯却智力不足,死者以身易酒,虽美犹怜,而那些施暴者的长相却个个丑陋,在罪恶的轮回中,唯有生存欲望在涌动,死者以米为生,母亲以儿为生,可开篇的那些高级人士,对于罪恶,不过是草草了事,因为他们很清楚,计较,是罪恶的轮回,而这样,他们就不会成为现在的样子,无残缺,则有底线,有残缺,则无底线,这不怪任何人,怪你生存的土地上,早已生根发芽的规则…

获得奖项

  • 第46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
    第46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
    提名:最佳电影男主角
  •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一种关注大奖
  • 第30届韩国青龙电影奖
    第30届韩国青龙电影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第9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9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23届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第23届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获奖:SIGNIS Award
    提名:Best Film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一种关注大奖
  • 第15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15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编剧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剪辑
  • 第37届土星奖
    第37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国际电影
  • 第2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2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31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31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第19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
    第19届东南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第44届堪萨斯影评人协会奖
    第44届堪萨斯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第3届亚太电影大奖
    第3届亚太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女演员
    提名:最佳编剧
  • 第25届独立精神奖
    第25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Best Foreign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