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星(2009)

Bright StarUP:2021-08-11

《明亮的星》(英语:Bright Star,香港译《闪亮的星星》,台湾译《璀璨情诗》)是一部2009年珍·康萍编剧并执导的澳洲与英国合拍的浪漫剧情片,讲述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最后三年的人生,以及他与方妮·布朗之间的浪漫悲剧爱情故事。英国男星本·威士肖和澳洲女星艾比·柯尼施担任主演。影片入围坎城影展主竞赛单元,于2009年5月15日首映。

明亮的星

评分:7.7 导演:简·坎皮恩 编剧:简·坎皮恩 / Andrew Motion
主演:艾比·考尼什 / 本·卫肖 / 保罗·施耐德 / 凯瑞·福克斯 / 托马斯·布罗迪-桑斯特 / 克劳迪·布莱克利 / 杰拉德·摩纳科 / 安东尼娅·坎贝尔-休斯 / 萨缪尔·劳金 / 阿曼达·哈尔 / Lucinda Raikes / 塞缪尔·巴奈特 / 乔纳森·阿里斯 / 奥利·亚历山大 / 特丽萨·沃森 / 维森特·富兰克林 / 伊莲恩·戴维斯 / 罗杰·阿什顿-格里菲斯 / Sally Reeve / 塞巴斯蒂安·阿梅斯托 / 阿德里安·席勒 / Joyia Fitch / Sam Gaukroge
类型:剧情 / 爱情 / 传记
片长:119分钟地区:英国 / 澳大利亚 / 法国
语言:英语 / 法语
影片别名:闪亮的星星(港) / 璀璨情诗(台) / 灿烂之星 / 明星
上映:2009-11-06(英国)
IMDb:tt0810784

历史背景

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方妮·布朗(Fanny Brawne)。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病情恶化,方妮以及济慈的友人于是筹款让他去阳光充沛、气候温暖的意大利疗养。1821年2月23日,济慈最终因肺结核病逝于意大利罗马。

角色

  • Ben Whishaw - John Keats,他是第二代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诗人,尽管他的创作生涯只有四年,在世时也没有获得广泛承认,不过他对后来的许多诗人都有深刻的影响。
  • Abbie Cornish - Fanny Brawne
  • Paul Schneider - Charles Armitage Brown, Keats的好友
  • Kerry Fox - Fanny的母亲,寡妇
  • Thomas Sangster - Samuel Brawne, Fanny的弟弟
  • Antonia Campbell-Hughes - Abigail O'Donaghue Brown, 仆人,Charles Brown的情人
  • Claudie Blakley - Mrs Dilke
  • Gerard Monaco - Charles Dilke
  • Olly Alexander - Tom Keats, Keats的弟弟
  • Samuel Roukin - John Hamilton Reynolds
  • Jonathan Aris - Leigh Hunt
  • Samuel Barnett - Joseph Severn

票房

澳洲收获311万美元,全球累计1435万美元。

奖项

获奖

  • 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技术成就 (摄影)
  • Heartland影展真实感动之声奖
  • 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男配角

提名

  •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
  •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
  • 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 坎城影展金棕榈奖
  • 凯撒奖最佳外语片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
  • Chlotrudis Awards最佳女主角
  • Critics Choice Award最佳服装设计
  • 伦敦影评人协会年度英国电影、年度女主角
  • 卫星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

原声带

2009年9月15日Lakeshore Records在iTunes和Amazon Digital上发行电影原声带,10月13日在其商店开售。Mark Bradshaw负责配乐,配以 Cornish 与 Whishaw的对话。

曲目

  1. "Negative Capability" – 3:55
  2. "La Belle Dame Sans Merci" – 2:28
  3. "Return" – 0:58
  4. "Human Orchestra" – 1:48
  5. "Convulsion" – 0:52
  6. "Bright star, would I were steadfast as thou art" – 1:49
  7. "Letters" – 3:49
  8. "Yearning" – 2:24
  9. "Ode to a Nightingale" – 5:24

简评

原谅我读不懂诗歌但是女主长得很耐看啊,最后一段也是演技炸裂。Bright star本就是他们的定情诗,围绕两人情感展开合情合理,就是抒情过多叙事太少,以至于搞不清楚俩人感情从何而来,看完也不清楚为啥Keats会喜欢Fanny,不过隐约可以琢磨出是Fanny身上那种不谙世事、明媚灿烂的气质对忧郁落魄而诸事不顺的Keats产生了吸引力。Fanny很大方承认自己热爱时尚,不懂诗歌,但她愿意花心思去学习,她对于缝纫的才华难道就不值得夸奖吗?她勇于追求和表达自己所爱,坚定不移,不顾荣华富贵难道不是她的优点吗?只是Keats的命运真的很悲催,生不逢时。

“你要跃入湖水中,不是立刻游上岸,而是享受周遭的湖水。”这部电影就是这湖水,体会过纯粹爱情的梦与醉,愉悦与悲伤,便能感受到片中每一道光线,每一缕清风,每一片花瓣,每一滴雨水,以及每一次的季节更替,都只是与这二人有关。济慈的诗不是课文,不是考试,也不是给仅仅为了读而读的人所写的,他的每一句都是来自于灵魂天生的浪漫和敏感。他不需要传记,恰恰是这样一部叙事诗一般的电影,才能纪念他的一生,以及他的爱情。

终于看了,但比较失望。简坎皮恩视听和视觉一直好,意识强也有自觉。整体节奏是反好莱坞的,但一些设计却走了俗气。古典元素是她的擅长只能说常规发挥。时间空间处理很一般,很多地方的选取也有待商榷。诗或者文学的运用也比较表面,缺了点琢磨。不觉得抓到了神髓。对爱情中的纠缠撕扯有呈现有还原,但是不动人,一看就是用头脑拍出来的片子,还不是心。女仆abby演得最好,然后才是女主,气质绝佳的本卫肖角色如此适合他,但表现没有很亮眼。同时对古典对时代还是一种奇观和消费的味道,不感染力不沉浸也不迷醉。

起初在国内读过几首济慈,但印象不深,后来去罗马的时候去过西班牙台阶旁的济慈故居,服务人员非常友善,但由于当天我旅程很密集,所以只在里面待了半小时左右,他的故居地理位置很好,倒的确像一场梦;回到巴黎上课,老师带领我们阅读济慈写给芬妮的信,我也感受不深刻;等这部电影看到结尾,过往关于济慈的相遇全部碰撞在一起,让我禁不住泪流满面。站在女生的视角,芬妮从济慈身上获得了多少爱与尊重,济慈的死对于她来说也是一种死亡吧,往后的岁月她就像所有同时代没什么机会读书的女性一样,日子咿咿呀呀地过着,只在某些至暗时刻会突然想起划过她生命里的明亮的星——济慈。

从简奥斯丁和达西再到济慈和布朗,十九世纪的欧洲中产的爱恋和坚守如出一辙。看过了很多类似的电影,对情节已经有些麻木。所以看完这一部更偏向于艺术化改编的传记电影,相较于配乐和镜头,故事显得有些单薄。几场高潮的戏份有种既要又要的感觉,反而靠演员的演技才镇住了感情表达的中心。诗篇的导入处理的很好,没有突兀和无聊,配合着画面让我感同身受的体会。导演真的是爱花还会拍花,躺在树顶花簇下的济慈再到倒在薰衣草里的布朗,完美契合他浪漫而又内敛含蓄的诗词。远行罗马前倒在野花里,和下午茶耳边带花,济慈就像一朵花一样,浪漫、美丽但又忧郁和易碎。但有些遗憾是没有我想象中的画面,相比于大鱼,少了些视觉冲击,相比于赎罪又缺了些迷离。感配合着悠扬的小提琴,导演给了济慈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应有未有的浪漫。

多么美好的爱情。最喜欢夏日里Fanny和济慈隔墙而居,漫步在草坪,Fanny陶醉在恋情中舒适地躺在床上,任由夏风吹拂白色的窗帘和自己的长裙。影片看完就马上下单了济慈的诗选,本·卫肖在片尾诵读的那首诗读得很好,能够体味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这首诗与Fanny结尾时绝望的读出“明亮的星”那首诗歌形成了呼应,不仅为济慈与Fanny的爱情,也为济慈本人英年早逝的命运作了脚注。不得不感慨下,片中Fanny之母着实开明,即便知道济慈从经济上难以与Fanny结婚,仍然默许两人的交往,甚至在济慈生命垂危时允许他们订婚。本片的配乐好评,犹爱十三分左右的唱诗。遍植花卉的原野,浪漫精巧的诗篇,悠扬婉转的配乐,悱恻动人的爱情…

为了看诗人的日常打开了本片。女主是伊丽莎白2里的侍女。节奏清奇,女主的喜爱来得匆忙肤浅,男主对待生活的态度随意轻率,以至于他的所思所想那么神秘自信。Brown好mean。女主的弟弟妹妹是全片亮点,可可爱爱。最喜欢女主在自己房间里,光透过被风吹起的床帘在墙上斑驳,男主爬上树顶,躺在树顶与花上面对阳光。跳出这段恋情,父母早逝,弟弟病逝,弃医从文,25岁肺病去世,济慈匆忙地路过人世间留下一些诗篇。

在哔哩哔哩的推荐里,无意中点开了由本尼朗读的夜莺颂(ode to the Nightingale),殊不知自己在悄悄推开英美文学的大门。夜莺颂,听了五遍有余,在充满磁性的男声中,我仿佛看到了济慈,这个忧郁的诗人,站在房间里靠在墙边、呆滞的看着窗外,思索着生存的意义。到了深夜静谧之时,他边咳嗽边读着他为心爱的姑娘写下的情诗。可悲的是,如此有才的诗人却因肺结核,在1821年的某一天,随着夜莺的叫声逝去。

好棒的气氛,可惜剧情有些薄了,前半段尚可靠强悍的调度与唯美的构图,以及时而精彩的剧作吸引你;后半段只剩些泛泛的爱与悲,便无甚看点了。男性角色的选角可谓赏心悦目,虽然托马斯好像只起到了一些形象上的作用,但这等身材比例谁能不爱啊。本卫肖那波光荡漾的眼睛更是让人想入非非。但女主…实在是灾难…将这个爱情故事直接幻灭的程度。简导你为什么总爱在如此精致的环境里插一个格格不入的家伙啊!!唯一能get到她演技的是结尾,全程不觉得和这个角色有什么适配度,完全没有古典美,乡野气质>富家女。一直在试图代入糕糕,前期还蛮适合,但这七分痴情的角色,其实她也演不来。有几处画面很美,诗句并没有get到。个人最爱的段落是男女主和布朗在雨中追逐的那场戏,构图与运镜美极。简导再适合拍此意境不过。

明亮的星: 拍名人的故事有个问题,就是由于他的故事的结局已经为人所知,怎么在已有的框架下拍出深意和新意呢?《觉醒年代》选择另辟蹊径,描绘伟人日常的生活,加了大量的烟火气息。明亮的星的问题就是它把济慈符号化了,把女主也符号化了,两人像是设定好的相爱,没给人任何的惊喜,很难倾注同情。而且女主的气质确实有点不够古典。英国这类型的片我都挺爱看的,但这部我真的难以入戏。甚至连济慈的诗都听不进去,更别提我对他了解那么少都觉得符号化了。

饰演济慈的本•威士肖无论是戏份还是人物性格都处在弱势地位,出彩的地方不多,但人物的神髓还是把握的极其到位,虽然还不足以盖过[香水]中那难以磨灭的表现。片中造型酷似坎通纳的保罗•施耐德(本体更像Syler大神)个人以为是本片最大的亮点,查尔斯•布朗那复杂的性格与癫狂的表现被他演的极有层次感,更何况他还是个美国人。他与佐伊•丹斯切尔的All the Real Girls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独立爱情电影之一。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奠定了这种基调。特写开启全片,一片柔和温馨的白光中,一块看起来柔软温暖的织物突然被一根针刺破穿过——Fanny在缝纫。粗而硬的暗色针慢慢穿过织物,预示着电影的悲剧结局:看起来圆满而温馨的,终被一些不和谐的僵硬的东西破坏。温馨和生硬,在这个镜头里诡异的共存,毫不融洽,又充满各自存在的理由,使人必须接受。这就是我在这部电影里读到的主题,美好的,悲剧的,浪漫的,无奈的,伟大的,自私的,疯癫可憎的,优柔可怜的,集种种矛盾于一体,并不见得那么那么值得推崇和完美,却又是超越一切的和美丽的爱情

获得奖项

  • 第22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22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摄影
  •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4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14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6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服装
  • 第36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36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
  • 第1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1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技术成就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