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鹿之死(2017)

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UP:2021-01-26

《圣鹿之死》(英语: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新加坡译《圣鹿之死》,香港译《圣鹿猎杀》,台湾译《圣鹿之死》)是一部2017年爱尔兰和英国合拍的心理恐怖片,由尤格·蓝西莫执导并与艾浮堤米思·菲利普(英语:Efthymis Filippou)共同编剧。电影主演包括柯林·法洛、妮可·基嫚、拉菲·卡西迪(英语:Raffey Cassidy)、比尔·坎普(英语:Bill Camp)和贝瑞·柯根。

圣鹿之死

评分:6.8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编剧:欧格斯·兰斯莫斯 / 埃夫西米斯·菲利普
主演:妮可·基德曼 / 科林·法瑞尔 / 艾丽西亚·希尔维斯通 / 巴里·基奥恩 / 拉菲·卡西迪 / 比尔·坎普 / 桑尼·苏尔季克
类型:剧情 / 悬疑 / 惊悚
片长:121分钟地区:爱尔兰 / 英国
语言:英语 / 法语
影片别名:圣鹿猎杀(港)
上映:2017-05-22(戛纳电影节)
IMDb:tt5715874

片名寓意

圣鹿之死源自特洛伊战争的希腊神话故事,当时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杀死了本该献祭给阿耳忒弥斯的牝鹿而不小心得罪了这位女神,结果他的舰队被风困在奥利斯港,为了获得女神的原谅,阿伽门农不得不将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作为祭品献上,这样才最终解困,了解这段故事由来有助于理解剧中部份隐藏未讲的剧情。

剧情

故事开始时叙述外科医生史帝夫的悬疑举动,他时常会与一名少年马丁聊天,并送给他昂贵礼物,同时遇到外人时谎称他的身份是女儿的同学,但他渐渐地发现马丁和他母亲的行为和思想都有些怪异。

原来两年前史帝夫因为饮酒造成手术失误,让一位男子死亡,最后却不知用何种方式,通过医疗意外结案,马丁便是该男的儿子,且似乎了解手术真相。史帝夫与他交流和礼物都是出于补偿心态,想弥补当他亦父亦友角色。却也因为与马丁接触的缘故,使得史帝夫原本平静的家庭生活开始产生了变异,某天马丁邀约史帝夫去家中,却在晚上制造机会让其母勾引史帝夫,但最终被拒绝,至此开始疏远马丁并断绝联络。但似乎此举激怒了马丁,在一段时间的纠缠后似乎归于平淡,然而不久史帝夫12岁小儿子突然瘫痪并逐渐无法进食,他用尽医疗知识和手段都找不出病因。

此时马丁露出真面目出来告知游戏规则,其实他从未也不可能原谅史帝夫,只是把其当小丑玩弄,而马丁似乎是某种神祇,施展了法术,从现在起他的儿子、女儿、妻子都将逐渐瘫痪,最后眼睛流血而亡,除非他自己动手杀死其中一人,另两人才能得救。连串的家庭风暴后手术真相终被全家人知道,一家四人也陷入崩溃边缘,儿子、女儿相继发病,所有医疗手段都无效,史帝夫还绑架了马丁在地下室毒打虐待,但马丁只说这些都无用,他如果杀死自己这个神明的肉身,结果就是全家死光。 最后儿子进入了眼睛流血的阶段,只剩数小时生命,史帝夫只能选择盲眼轮盘方式枪杀其中一人,最终儿子被他亲手杀死,另外两人也同时痊愈。

最后一幕一家三人在餐馆吃饭,马丁放学后也走进同家餐馆吃饭,四人表情怪异但不发一语的互看。一家三口毕竟害死人在先,似乎也没正当性指责,何况畏惧神祇的力量,最终只能默默离开。

演员

  • 柯林·法洛 饰 史帝夫·墨菲(Steven Murphy):知名的外科医生。
  • 妮可·基嫚 饰 安娜·墨菲(Anna Murphy):史帝夫的妻子,眼科医生。
  • 拉菲·卡西迪(英语:Raffey Cassidy) 饰 金·墨菲(Kim Murphy):史帝夫和安娜的女儿。
  • 桑尼·苏利奇 饰 巴布·墨菲(Bob Murphy):史帝夫和安娜的儿子。
  • 比尔·坎普(英语:Bill Camp) 饰 马修(Matthew)
  • 贝瑞·柯根 饰 马丁(Martin):时常与史帝夫谈心的少年,其实是神秘力量化身。
  • 艾莉西亚·席薇史东 饰 马丁的母亲

制作

2016年5月11日,宣布柯林·法洛将主演由尤格·蓝西莫执导的电影,蓝西莫也与艾浮堤米思·菲利普(英语:Efthymis Filippou)共同撰写剧本,而Film4制片公司(英语:Film4 Productions)和元素影业(英语:Element Pictures)则将共同出资制作电影。2016年6月,妮可·基嫚加入主演行列。2016年8月,艾莉西亚·席薇史东、拉菲·卡西迪(英语:Raffey Cassidy)、比尔·坎普(英语:Bill Camp)、贝瑞·柯根与桑尼·苏利奇都已签约参与演出。

拍摄

2016年8月23日,电影已开始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基督医院(英语:The Christ Hospital)进行主要拍摄。片中场景也于海德公园(英语:Hyde Park, Cincinnati)摄制。

发行

A24于2016年5月获得了《圣鹿之死》在美国的发行权。同月,Haut et Court获得了电影在法国的发行权。《圣鹿之死》于2017年5月在第70届坎城影展上进行全球首映,并定于2017年11月3日在美国上映。

反响

评价

《圣鹿之死》所获得的评价以正面居多。电影在烂番茄上基于147条评论,持有77%的新鲜度,平均得分7.8/10。而在Metacritic上则获得了75分(满分100),代表「普遍正面的评价」。

电影在第70届坎城影展上首映时,因电影本身含有过于血腥的桥段而使不少人反感,并受到部分观众的嘘声。尽管如此,但电影整体的评价仍以正面为主,且还有影评人称电影是「惊人的」。

荣誉

  • 第70届坎城影展
  • 提名-金棕榈奖:尤格·蓝西莫
  • 最佳剧本奖:尤格·蓝西莫、艾浮堤米思·菲利普(英语:Efthymis Filippou)

参见

  • 阿伽门农

《圣鹿之死》于2017年5月的第70届坎城影展上的「正式竞赛」单元参选金棕榈奖,并由A24定于2017年11月3日在美国上映。
本片与同年上映的《母亲!》同样因为对人性及基督的讽刺和暴力美学引起争议。

简评

补个记录。突然看到不靠谱的消息说Barry Keoghan在新蝙蝠侠里演小丑还蛮期待,实在是太喜欢这位演员了,永恒族里也是非常有邪气。圣鹿是第一部在Landmark E St看的电影,依然怀念那家文艺影院(存留着第一次看cmbyn最美的记忆)结尾的餐馆起身离去的慢镜头配着“神圣”的配乐,现在还记得当时的震撼。

,套用了一个希腊寓言故事的框架来讲述一场现代医闹受害方的复仇戏码,看似是邪典复仇,实则是探讨父权之下复杂的人性。没有了解过相关电影背景的话,整部片子看下来会觉得神叨叨的。但即便是“神叨叨”的,本片也保有A24优秀的悬疑叙事风格,特别是巴里和妮可基德曼演得太传神了。

宗教意味浓郁,在概念先行的前提下,人物逻辑偏宗教化,不是特别的容易理解。全片摄影和美术特别优秀,然而更优秀的是视听氛围的营造,并不复杂的故事,讲述的惊心动魄,节奏也是极高水准。形式感强的电影总是带来非议,当然我们对基督教理解的不够、缺少共鸣也是观影的障碍,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8/,医误至亡事件即作“圣鹿”对应体。于既知结局构建下对剧作进行合理开发延伸,将神话模版处理后径直填置于当代资产阶级。选择与牺牲持久性伴随,不断侵蚀、解构表象富裕完备的家庭生活状态,以至猜忌、隐忍、愤怒都在细密独立事件叠加间逐渐浮现。简易直观的“朴素”动机,致使体系被动崩解,由古希腊所热衷的“同态复仇”意识转化为“阿喀琉斯”的自我剥离,将原著的单向单一选择异化为双向多方认同下的“轮盘赌”。荒诞极致,残酷彻骨,至纯洁者作祭品,讽刺寓意:关系的脆弱与父权的疲软。视听层面沿袭主题表征的扭曲气质,无端迭起配乐营造惊悚与可怖的氛围区间;仰角广角大量运用体现社会样貌(建筑)对社会群体(人物)的压迫至终;画面构图的对称工整与演员演技的冷冽克制,静态“凝视”,失调事态的客观毕露。

啥玩意儿啊,搞个没头没脑的诅咒,为什么可以施咒,咒语来龙去脉是啥,男孩是啥身份,凭啥他可以操作巫术,啥都没交代,他才16岁啊,明明是个变态,有资格掌控这样强大的巫术?太狗血了!死了父亲,找医生去复仇啊,动人家无辜的家人,太恶心了!明明恨死医生,设计陷害人家一家子,一开始还在那装亲近,人家送你表还欣然接受,总是粘着医生各种粘,恨不得宣告全世界我爱上你了,结果后半段立马变脸,我丫的,要弄死你,艾玛,看得真难受,很恶心的感觉,看到这傻叉男孩的镜头就想吐。最后那段我不认为是在炫耀,父母是表达恨意,而女儿除了表达恨意之外,那嘴角隐隐的微笑是因为谢谢你除掉了我的敌人,那个和我抢我父母之爱的弟弟~

由于进入期末周了就没怎么看电影,算是今年第一部吧。很喜欢兰斯莫斯的这部电影,虽然没太明白“圣鹿”指的是什么,但大概是指一种宗教的献祭仪式。整部影片充满着神秘与复仇的氛围。故事中的斯蒂芬一家和《登堂入室》中的一样虚伪,整个家庭关系都十分扭曲,随着孩子们病情的恶化,复仇的深层原因逐渐开始浮出水面。很喜欢最后金的逃跑与金试图想父母表述爱意,替代弟弟去死的情节,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电影就是在巧合中表现复杂的人性。

试听很好。前面营造的僵硬怪异窒息的气氛很到位。如果主题如片名的典故,那显然是“复仇”。但是,复仇的故事其实可以放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一般这种情况下,不都是母亲该来作为牺牲的角色吗?但是,这里的人却是个个自私为求免死。可见复仇只是为了制造一个极端情况,然后在这个极端情况下去呈现人性中的黑暗。因此,复仇只是手段,呈现人性之黑暗才是真正的主题吧。但是里面又涉及男性权力主导和控制,女性的顺从屈服与牵连受害……主题不清,大概就是这片子的弱点。

性冷淡希腊风,全片的影像风格好像一场慢性自杀。诅咒者高喊:“这是隐喻!这是象征!”那一幕真的有被shock到。缺点也很明显了,拘泥于形式导致核心虚淡、逻辑轻飘,最后也没弄懂它究竟要judge哪一方。导演说《圣鹿之死》的主旨是复仇,但我认为,探讨复仇是绕不开复仇的正当性的。如果说受诅者并无过错,又为何偏私冷漠、同类相残。如果说诅咒者完全清白,又为何以牙还牙、自封为神。复仇的目的是达到了,献祭的手段是正确的吗?是吗?

第三部兰斯莫斯,一如既往喜欢他文艺范儿下冷酷变态的中产阶级寓言。封闭的构图、变形的广角、诡异的配乐、僵硬的表演,从最开始就暗示这个表面优雅的家庭的虚伪。直到诅咒揭开,不敢承认过错的懦弱、对生存的赤裸渴望、血缘关系中隐晦的偏爱和仇恨,在四人关系里交织着一点点爆破,到俄罗斯转盘似的射击达到高潮。狠,真狠。而黑发男生身上复仇比宽慰更实际的主题也够打翻知识分子的心灵鸡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叙事和要表达的主题都结合得很扎实。

相比《龙虾》来讲这部要高能得多,对古希腊神话的现代化改编,拿到编剧奖反倒觉得没给对方向,这部片子难道不应该去大力褒奖演员的演技吗,即便对于像法瑞尔和基德曼来讲这样的发挥属实常规,但作为新人演员的基恩奥来说确实浑然天成,他在片中展现出的那种出奇的冷静和压迫感着实让人背脊发凉。这无疑是一场包裹着强烈复仇欲望誓要血债血偿的宗教仪式,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打断剧情连贯性的惊悚配乐在此发挥着极强的视听表现。伪装和欺瞒成为外来少年渗透这个家庭的手段,其对于复仇欲望的迷恋从影片一开始便已埋下不安的种子,以无来由的身体残疾向着看似稳固的家庭发出灭顶之灾,对父权家庭结构的挑战,对性成熟的隐晦刺探。与此同时家庭内部已堕落到了极点,以一场恐怖的献祭仪式将悬念推至极点。

【4-】兰斯莫斯的电影一向个人风格迥异,乍一看不知所云,但凡深究,会发现其中的西方宗教隐喻相当多,多看几眼却让人着迷。“圣鹿之死”一题取自希腊传说“特洛伊战争”,讲的是拿女儿作献祭,换取女神救赎的故事,但结尾的处理却有了相当戏剧化的一幕,用俄罗斯轮盘赌决生死,最后导演单独给了死去的儿子一个镜头,殷红的血从弹孔中汩汩淌出,在殊死挣扎的最后,牺牲掉的也不过只是一只圣鹿罢了。看过其他作品的都知道,兰斯莫斯善用隐喻,讽刺、影射,看似说透,又好似没说。

我这两个小时看了个啥?(有剧透,慎入!)Mark一下几个点:,第一眼看就觉得不是好人(不知道故事梗概的前提下);2. 恋爱脑的姐姐,明明知道是Martin害的他们,怎么还和他绑在一起?3. 我想知道Martin是用的什么方法做到的(不会是钥匙链吧);4. 两个我非常喜欢的演员演了一部我看不懂的电影(可能因为没有基督教背景吧)。

获得奖项

  • 第30届欧洲电影奖
    第30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演员 / 最佳编剧
  • 第33届独立精神奖
    第33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 第70届戛纳电影节
    第70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编剧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