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有情天(1993)

The Remains of the DayUP:2022-01-07

《告别有情天》(英语:The Remains of the Day)是一套1993年的英国剧情片,由詹姆士·艾佛利执导,安东尼·鹤健士及爱玛·汤逊等主演。电影改编自石黑一雄1989年的同名小说,以1930至50年代的英格兰为背景,描述一间大屋中男管家与女管家之间的感情,籍此带出英格兰二战前后的转变。

告别有情天

评分:8.3 导演:詹姆斯·伊沃里 编剧:鲁丝·普罗厄·贾布瓦拉 / 石黑一雄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 / 艾玛·汤普森 / 詹姆斯·福克斯 / 克里斯托弗·里夫 / 休·格兰特 / 皮特·沃恩 / 本·卓别林 / 阿比盖尔·霍普金斯 / 帕特里克·戈弗雷 / 彼得·塞利尔 / 特伦斯·贝勒 / 迈克尔·朗斯代尔 / 约翰·萨维登特 / 鲁珀特·范西塔特 / 蒂姆·皮戈特-史密斯 / 琳娜·海蒂 / 保罗·科普利 / 伊恩·雷德福 / 皮普·托伦斯 / 彼得·爱 / 沃尔夫·卡赫勒 / 米尔斯·理查森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34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 法语
影片别名:长日将尽(台) / 去日留痕 / 长日留痕
上映:1993-11-12(英国)
IMDb:tt0107943

剧情

1930年代的英国,史蒂文斯(安东尼·霍普金斯 饰)是一位贵族的管家,为亲德国派的政治家达林顿(詹姆斯·福斯 饰)工作。史蒂文斯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极高的自我要求,得到达林顿的信赖倚重,史蒂文斯并定下了庄园内男仆役与女仆役不可发生私人感情等规矩。某日,举目无亲的肯顿(艾玛·汤普逊 饰)来到宅邸应征工作,一开始,肯顿因史蒂文斯一丝不苟的性格而认为史蒂文斯难以相处,但肯顿日渐了解史蒂文斯是个简单温和、恪忠职守的好管家,肯顿并因娴熟的工作技巧而成为史蒂文斯的得力左右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阵营要求达林顿与其合作,相关人士频繁的在宅邸举行秘密会谈及宴会,达林顿的教子(休·葛兰 饰)对达林顿支持纳粹的立场不甚赞同。某日,因人手短缺,史蒂文斯录取了两位犹太籍的新进女仆,此事被主人达林顿得知后,达林顿要求史蒂文斯辞退两位女仆。忠心的史蒂文斯不得不听从主人的吩咐;但此举却引起肯顿的不满,认为两位女仆不该因犹太籍而受牵连。

在日久生情之下,史蒂文斯爱上了肯顿,但深知庄园内仆役不可有儿女私情的规定,于是将这份感情深埋在心底。某日,肯顿在休假日与一名旧识男子约会时,男子向肯顿求婚,肯顿答应了。当晚,肯顿被警察护送回庄园,史蒂文斯不发一语,并没有询问肯顿被警察护送回来究竟是什么原因。肯顿对于史蒂文斯的沉默感到不解,反问史蒂文斯为何总是不把内心的话说出口。于此同时,肯顿告知史蒂文斯自己已答应别人的求婚,甚至和对方约会时的谈话内容都是史蒂文斯。没想到这番话只换来史蒂文斯欲言又止的一句「恭喜妳」。史蒂文斯压抑住内心激动转身离开。准备嫁到他乡的肯顿因而离职。

另一方面,战后英国虽然是战胜方,却也因付出了代价而攻击达林顿,达林顿抑郁而终。在庄园外,因德国战败而弥漫着一股仇视纳粹的舆论,从来不过问主人工作上的事的史蒂文斯,一度因服侍过亲纳粹的主人而不敢承认自己的身分。美国众议员路易斯(克里斯多福·李维 饰)买下此庄园,并继续聘用史蒂文斯。路易斯要求史蒂文斯找一个助手,于是史蒂文斯想起了当年的肯顿。

史蒂文斯只身前往见已婚的肯顿一面,并向肯顿表示希望她能再回庄园服务,此时离婚的肯顿已是单身身分。肯顿知道史蒂文斯的心意,但以女儿凯瑟琳怀孕为由,拒绝了史蒂文斯的要求。两人不得不继续迈向不同的人生。在雨中,史蒂文斯含泪送肯顿上巴士,肯顿松开史蒂文斯的手,忍不住多年来压抑的情感,终于泪如雨下......。

演员

  • Mr. James Stevens:安东尼·霍普金斯饰
  • Miss Sarah "Sally" Kenton:艾玛·汤普逊饰
  • Lord Darlington:詹姆斯·福斯饰
  • Congressman Trent Lewis:克里斯多福·李维饰
  • Reginald Cardinal:休·葛兰饰

评价

此部电影得到广泛好评,在知名网站烂番茄有高达97%的评价。影评与观众的评论多为:「聪明,优雅。托安东尼·霍普金斯和艾玛·汤普逊无可挑剔的表演之福,此片成为了一部经典」。知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称赞道:「一部体贴、细腻的电影」。《华盛顿邮报》:「集合了安东尼·霍普金斯、艾玛·汤普逊和詹姆斯·福斯,就知道是一场精彩的演技表现」。

奖项

  •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改编剧本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服装设计
最佳原创音乐

此片于当届奥斯卡入围八个奖项,包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服装、最佳原创音乐等,但没有获取任何以上奖项。

简评

很不错的电影,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演技真的很好。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后段史蒂文斯拿着书不让肯顿小姐看,肯顿小姐走过来伸手一定要看时,他的眼神太丰富了,多重情绪在一起互相碰撞,最后理智胜于情感。从未有波动的史蒂文斯先生,就算父亲去世也因为工作掩饰情绪的史蒂文斯先生,只有那短短十几秒没能掩盖心中波澜。尽管如此,他也很快恢复常态投入工作了。他的自愿远离肯顿小姐使得二人完全错过,抱憾终身。电影的镜头切换忠于原著的叙事法,音乐很适合,拍摄场地的那个庄园太美了!很想将来去看看。

非常工整的一部电影,说是爱情电影,其实更多内容在呈现与暗示一战与二战的过渡期间英国在国际形势上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政客的后花园来侧面描写很有意思),并且与男女主人公的性格感情有着微妙的联系。当然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的联想,但一定包含导演对于历史的态度及想象,最后安排美国人入主公馆也是一个暗示性的结局。镜头语言完整连贯,节奏适当台词精炼。(我对大叔恋真的很不感冒,虽然安东尼演技很好,但看起来就像叔叔辈啊......以至于影响我一直不懂女主为什么爱上他。另外一个吐槽点在于二十年后女主在公交车离别的那场哭泣,总觉得稍过。ps 这段时间想多看点英国片呐)

隐忍克制的情感在华美又简明的镜头调度下显得唯美又凄苦,从管家的第三人称视角下观察在那段特殊时期里政治外交和感情处理上的基准维度。一股劲儿从片头一直收敛着到片尾直至最后一幕鸽子放飞于空中后才全然释放,那是深沉的爱与泠冽骨感的思念在时代浪潮下厚重的呈现,似汹涌浪花在心中翻滚。当然如此完美的呈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伟大的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如此沉着内敛的演技又极内扣于心理层面的思虑,这是真实的为人的行为表现。爱玛汤普森也不错,可在安东尼面前始终被压着,就显得差些。

虽然现在才二月,但抢书一段可能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爱欲戏了。Kenton告诉Stevens自己接受了求婚并笑他撒胡椒时,他的表情实在让人心碎。Stevens每一个失意的人生节点都会被人发现隐忍之下的痛心,他没能做到那么克己,却足够复礼。/对于达林顿勋爵“业余的善意”、精英政治与向下贯伸的民主的探讨,也是除了爱情外为本片增色的重要几环。/Stevens父亲的恪守、与妻子的无爱和对儿子的骄傲,也是对S一生的影射吧。Hopkins困在了时间里,Stevens困在了管家里。

原本就非常喜欢原著,Ivory的镜头太有质感了,最后Stevens和Kenton在雨中分开,汽车重又亮起车灯,房间飞来鸽子,Stevens在相似的摇晃之中。想象的管家是个秒针一样细长精确的人,看太多次Hannibal所以看到Hopkins老爷子总觉得角色暗藏坏心,直到中段终于摆脱偏见被其表演打翻在地。Emma太美了,全片最喜欢她,已经忘了原著是否真的埋下两人隐忍的爱情线,只不过想认定是各自Darlington岁月的标记和不可多得的陪伴,无论是深邃的友情还是同志情谊,都不比爱情来得浅薄。Hugh之角色是政治光谱另一端的Bruno。他们竟然和Yes, PM里的财长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呢!

(1)喜欢最后摇晃着远离Darlington的镜头。是那只鸟的视角吗?(2)另外,好像对小说有一点改动,一直期待史蒂文森见到肯顿小姐以后(本太太)情绪崩溃的时刻,结果并没有。不过演得确实很棒(尤其喜欢父亲死后与达灵顿公爵教子对话的细节),猜测是为了主题统一性所以剪掉了?(3)其实这一次重温有一个疑惑没有解决就是在30年代英国,史蒂文森真的如被呈现的那样笨拙和无知吗?“平庸之恶”,一种现代性的高度理性化所造就的indifference,究竟试图呈现哪一类人群,他们是绝大多数吗?

英国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不刻意煽情,但却能把那种压抑痛苦给人传达到极致。史蒂文森把事业做到了极致,却变态克制了自己的感情,不过人生嘛,往往顾此失彼,很少两全。最后那段他和肯顿小姐的分别,我来回看了四遍,泪崩了,压抑了几十年的感情,在最后一刻还是没能说出口,匆匆的一面,是期盼的久别重逢,匆匆的一别,也是此生最后的别离。很烦看电影过程中的弹幕,很多人老是把电影和原著作比较,说不及原著好,就很无语,看电影就纯欣赏电影就行了嘛!只就电影来看,确实是经典之作了,男女主的演技,真的配得上影帝影后的光环,眼神的变化和很多动作细节,都让我直呼不愧是神级演员!

长日将尽(留痕),既是日不落帝国的日薄西山,也是大管家史蒂文斯和曾经的同事肯顿小姐的余生空留遗恨……实在是领教了什么叫英国绅士和专业尽责、克制隐忍,实际上大管家始终没有表达自己的心迹是因为他的职业习惯所导致的,这样的男人其实只是一生被困在了一个大庄园里不得一丝一毫的自由,事业再有成就,人生却是太失败的!本片将石黑一雄的原作小说演绎得淋漓尽致了,卡司阵容也很强大、表演也很精彩,吃亏的只是限于篇幅而已。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5G 蓝光版)

拍得真的很美,演员的演技也是十分细腻,配乐也真的恰到好处。对我来说比小说的情感冲击力强,看完着实伤心…小说第一人称叙述与电影中上帝视角对比着看挺不同的,原本小说还有些许掩饰,对于前任主人的所作所为以及影响的描述也带着个人立场的粉饰,且小说主要以Stevens本人的成长线为主,使得感情的遗憾在最后亮灯的一瞬间有一些释怀,是省略号或是逗号;但电影中急转直下的种种情节,再加上各种蒙太奇,最后两人在车站时的对视将情感推上高潮,且后劲十足,感情的结束变成了Stevens人生的句点。书看得太早没有办法具体比较,所以还是感觉适合书影连着看,顺序倒是没有讲究。

令人心碎!【石黑一雄原著改编;男女主人公之间感情发展如何缓慢升级(有步骤、有逻辑地展现;通过人物所在场景);高贵刻板、服务于精英但却真把自己当作精英阶层的男性管家与内心坦率、开朗活泼的女性;对当时英国主流精英阶层的讽刺(对下层傲慢/对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却掉以轻心、没有判断力)】时代在从前现代走向现代,无论是管家还是政治家都要面对现实。寿司之神执事版;二战背景,精英阶层愚蠢叠加虚伪,话术比上海日本混血还绕。“信念”里,你不知道你对别人演讲的模样有多油腻。!人又务实又现代!第N次讲述沉浸在幻梦余晖里的欧洲轰然梦醒的主题。(史蒂文斯:怯懦导向逃避,由此选择压抑的面具)

《去日留痕》的电影版,拍得非常高明,而且比起原著来说,增添了很多很好的细节,比如说史蒂文森在看着基顿的时候忽然慌乱的戴上眼镜,去打断自己的视线,还有在书房基顿和他抢书那一场,两个人在阴影中靠得很近,史蒂文森很心动又克制的眼神,真的太妙了。男主的演员虽然不帅,但是演技真的很好,到后面看着他死活不袒露情感的时候我都替他难受。这么说吧,史蒂文森是一个典型的英国管家,他对职业有一种莫名的荣誉感和自尊,为了追求工作的完美严谨,他尽力的克制个人情感,到了几乎不近人情的地步。所以他看着自己尊敬的主人被愚弄、成为历史罪人,但是从未劝说过他,因为他的职责只是做好分内事。在女主低落的时候,他安慰的方式就是跟她谈工作。他一次次用工作拒绝她,也让她灰心失望。惋惜两个人互相凝望了十几年,却仅仅在永诀的时候握了一次手。

压抑的爱情故事在20年后再次相遇,这一次我们仍然无法直白袒露爱恋,但是我可以在大雨倾盆的夜晚握着即将彻底离开我的世界的你的手告诉彼此一声“保重”,我的心底永久保留一片宁静给你,未完的梦或许更佳美好。这个结局在我看来是最好的安排。整部电影主要记录了史蒂文斯去寻找多年前一起共事的女管家基顿的旅途,回忆与现实穿插,对政治、历史的探讨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庄园中极其浓郁的英伦风格让人赞叹影片的用心,整体画面色调偏暗却在一些地方用灯光打造出深邃的叙事风格,很漂亮。然而故事线拉得比较缓慢,填充的内容也较于饱和,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人来说还没有彻底搞清一些情节的安排,后续的故事就接踵而至。

获得奖项

  • 第9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9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 第5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5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演员
  • 第39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39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Foreign Actor (Migliore Attore Straniero) / Best Foreign Actress (Migliore Attrice Straniera)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 最佳男主角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ress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第51届金球奖
    第51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剧情电影最佳女主角 / 剧情电影最佳男主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原创音乐
  • 第46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46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