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雷锋的日子(1996)

The Days Without My ComradeUP:2021-04-06

离开雷锋的日子

评分:7.2 导演:雷献禾 / 康宁 编剧:王兴东
主演:刘佩琦 / 宋春丽 / 吴军 / 徐佳宁 / 王学圻 / 方子哥 / 曹力 / 崔国君 / 吕启凤 / 刘欣 / 王余昌 / 詹靖波 / 陈再强 / 雷婷 / 解衍 / 何施雨 / 高爱军 / 朱毅 / 梁同裕 / 董子武 / 周冬齐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0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Days Without My Comrade / The Days Without Lei Feng
上映:1996-03-04(中国大陆)
IMDb:tt1021085

离开雷锋的日子简介

乔安山(刘佩琦 饰)和雷锋是最最亲密的好战友,岂料他们在执行一次任务时,乔安山倒车时不慎将电灯柱碰倒,砸在了在车尾指挥的雷锋身上,雷锋从此离开了人间。之后乔安山后悔不已,回想起往日雷锋全心全意帮助自己的点点滴滴,乔安山不禁潸然泪下。乔安山决定在自己往后的日子里,要以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王兴东 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简评

影片反映了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乔安山在雷锋去世后的30余年里,以雷锋为榜样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1962年8月15日,雷锋与乔安山一起执行任务时,乔安山开车,雷锋在一旁指挥,乔安山倒车时意外将雷锋撞伤致死。从此,乔安山把与雷锋胜似手足的战友情变成凝重的深切怀念,留下了一串串不是雷锋恰似雷锋的人生足迹。编剧王兴东,导演雷献禾、唐宁,主演刘佩琦、宋春丽等。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

7,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总体倾向是对“政治化身体”和“阶级化身体”的去魅,向着具有普泛意义的道德符号转化。强化的死亡,浓烈的悲伤气息。神话人物的倒塌,痛苦的坚守。主体间性。人物塑造那个期刊。“雷锋在当代”。乔安山

开车撞到木桩,木桩又刚好撞到好班长雷锋的太阳穴上导致其当场死亡,复员后的“肇事司机”乔安山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影片前半段是好人有好报的故事,时间来到1988年,乔开上货车,雪天在路上遇到一奄奄一息的老人,救起送医院,在不肖子孙的指使下老人昧着良心指认乔为肇事者,那时没有满大街的摄像头,乔有理也说不清,儿子也不理解父亲:现在挣钱是王道谁还学雷锋呢?不肖子孙杀人诛心还查出乔当年撞了雷锋,僵持不下时被撞老人经受不了良心的折磨说了实话,肇事者也现身,讹人者讨了个没趣,最后被乔的爱人进行了一通良心拷问。雷锋精神到底过没过时?市场经济、城镇化让人们变得富裕,但同时也滋生出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从匮乏到富裕的路上,物欲横流似乎是一个必须踩的坑。号召十分能做到一两分也是好的。

可以理解为八十年代个体意识觉醒之后某派的挣扎与反刍之作。想象的景观、政党和团体伴随着大合唱式的集体主义洗脑与所谓的人之真善美在时代不可避免的推进下一同分崩离析,以建国早期最接近共产主义真理(雷锋)的个体之一(乔)为代表的老革命群体试图通过旧理想精神对抗被解放的个体甚至于人性。正如梁家子女初见乔安山时的迅速变脸一般,所谓的个人和集体被制造成了简单粗暴的戏剧化银幕冲突,并从中抹去了个体利益与集体精神之间的情感桥梁,最终矛盾的解决不可避免地落入你我皆知的俗套,即再度以大合唱式毛青年团体死而复生式无意识式唱国歌式助人为乐,而在我看来,那不过也是最后一趟运货时荒野和沙漠中的景观,并未真正接近城市和国民。其实真正令人动容的,是老一辈革命人正在死去,而他们期待的新一代人,永远也不会到来。

影片的切入点其实很有意思,讲雷锋精神不讲雷锋,而是将雷锋生前最亲密好友,却也是失误导致雷锋牺牲的乔安山,一个一辈子起起伏伏,却背负着背负着雷锋信念的苦命人,这真得是一种宿命循环,这也是我很中意的艺术体裁……选角也是棒,刘佩琦每一个用心刻画的角色,都是让人闭目难忘,白三爷如此,乔安山也如此,离开雷锋的日子,他成了雷锋……

1996年的电影里,梁家人说:“不是你撞的,你干嘛要救啊?”明知是好人还要讹钱;10年后的2006年,彭宇案里,法官说:“不是你撞的,你干嘛要扶啊?”神一样的逻辑在神州大地传开,恶居然被法律背书了。这是小学时候学校组织去看的电影,也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的电影,当时的我被教育助人为乐;10年光景,雷锋真的离开了吗?对于我来说,惭愧地讲:是的。与从前比,我挺冷漠了;但社会与从前比,世风日下,有时候甚至礼崩乐坏。如果说第一部电影教育我,人要善良慷慨,乐于助人;那么当下的社会教育我,保护自己,少管闲事。就像电影里说的:鹰飞蓝天,狗走绿道,各走各路,谁也别管谁了。

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碰瓷儿的老头儿一脸血;鲁肃阴阳怪气:雷锋就是你撞的;宋春丽泪流满面:老乔昨天又去了抚顺。后来去抚顺的时候,总是想着这句台词,吃了麻辣拌,去了赫图阿拉,在玉米地找到了永陵南城址,访了矿铁和战犯管理所,当然,也去了雷锋墓,在那里坐了很久。

影片针对性很强,三个事例分别展示了雷锋精神对抗特权,雷锋精神对抗在新社会环境下不健康的道德观,以及雷锋精神的传承问题,这个结构是很有力量的,先跟你说善良的苦,最后告诉你苦是值得的,因为人间有大爱,“吃苦的吃香”。但是从现在的视角去看,三个事例的结局都非常悲凉,要不是人家来现场给你下跪,你就真的被处理了(站长自始至终都没被处理),要不是人家老头良心发现,你还真就赔人家4万了(对这一家人的追究只是过了嘴瘾而已),要不是当年有小朋友认真听了你的报告会,你两父子可能就真冻死在野外了。这部电影依旧期盼的是天降雷锋,传承雷锋精神是让这个天降的几率更大一点,影片痛斥金钱对雷锋精神的伤害,但是也有意无意地回避了金钱的积极作用。可能这也是一种无奈,当年并没有钱去给人保障,所以本片更像是志愿者组织的宣传片。

现在回过头来看,属于政治上无亏,但是执行上哪哪都不对、完成度不高也不好看的作品,简直糟蹋了雷锋精神和乔安山这个人物。编剧说教意味很浓,客车一段的小品编排非常僵硬,儿子的人设和转折都站不住脚。导演乏善可陈,剪辑也非常粗糙,作词作曲更是草率,连带着刘佩琦好像也不在状态,全程京片子让人很难进入角色,甚至不如二十年后的涂松岩——当然,我们都知道白三爷刘佩琦的逆天实力——只有宋春丽冲冠一怒让人眼前一亮。综合来看,被同一颁奖季的红河谷和埋伏吊起来打——尤其是埋伏——结果却拿了金鸡影帝和最佳编剧,埋伏里冯巩虽然提名了影帝,但最佳编剧却压根没提名,可以说非常离谱。

要拍一部真實的好人好事電影,要拍成中國人民的學習典範,一不小心就會拍成沉悶乏味的八股宣傳片,或者不倫不類的商業片,而本片恰好地避開了這兩個致命的缺陷。本片聰明地結合了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現實,揭示在制度,人情和觀念上的強烈反差,尤其是批判了經濟社會轉型浮躁的“向錢看”心態,然而,編導態度溫和,以三段小故事,從倒敘穿插,黑白前段中去交代主人公喬安山和雷鋒關係和心理鋪墊,對喬安山的行為表現和心理刻畫做出有力的烘托。三段故事自成段落,銜接自然,手法處理得相當平實,劉佩琦塑造的喬安山一角頗見細膩,感情真摯。此片在結合現實之余,標牓好人好事又不乏針砭時弊,成功詮釋了新時代的“雷鋒精神”。

获得奖项

  • 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编剧 / 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故事片
  • 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获奖:最佳故事片 / 最佳女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