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2010)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UP:2021-06-27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评分:7.9 导演:亚历山大·科特 编剧:
主演:安德烈·梅尔兹利金 / 叶甫盖尼·齐加诺夫 / 帕维尔·杰列维扬科 / Anna Tsukanova / 阿列沙·嘉博索夫 / Veronika Nikonova / 阿纳托利·科特
类型: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战争
片长:138分钟(白俄罗斯) / 116分钟(中国大陆) / 180分地区:俄罗斯 / 白俄罗斯
语言:俄语 / 乌克兰语 / 白俄罗斯语
影片别名:兵临城下 / 布列斯特要塞 / The Brest Fortress / Fortress of War / Brestskaya krepost
上映:2012-03-16(中国大陆)
IMDb:tt1343703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荡着欢声笑语,就在一片歌舞升平之际,几架飞机飞过投下了炸弹,将一切摧毁殆尽,霎时间,河畔边成为了鲜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国人的入侵让位于华沙和莫斯科之间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动荡和战争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八千名苏维埃红军战士们拿起了武 器,与亲人告别,走上了战场。
  草草建立的军队中人员情况十分复杂,但是,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顽强抵抗贼寇的入侵。粮食短缺,武器简陋,装备寒酸,在及其恶劣的条件之下,苏维埃青年们和装备精良的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险象环生的激烈战斗,并且最终获得了胜利。

简评

比起今年的四行仓库,布列斯特要塞里人物细节的刻画要好的多,老大哥的战争题材都开始注重对人物的小我描写(家庭,爱人,小伙伴)小老弟还是在超我(国家,民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人物小我的刻画,一个靠事件描写,一个靠人物脸谱化硬演。怎么都是布列斯特要塞占上风。画面颜色也比今年拍的四行仓库画面舒服很多,运镜和剪辑更不用说了。

俄国人的战争片还是厉害的,炸药是真舍得用,要塞守军在弹尽粮绝断水断电的情况下坚守了一个月都没投降,比法国坚持得还久。整个战争场面还是挺还原的,残垣断壁、尸横遍野,最后纳粹清扫战场直接喷火枪把躲起来的伤员妇孺一把烧光,此情此景,苏联人怎么可能不恨纳粹呢,那时候德国人怎么对苏联人的,四年后在柏林苏联人就怎么对德国人,英雄的反法西斯战士永垂不朽!

俄罗斯的二战献礼片。叙事上电影划分成了几支部队的不同视角,由小男孩在其间穿针引线。这几支部队相互间有留白,有并行,最后收束与同一点。最出色的就是将守军的困难重重呈现给观众。慌乱、恐惧、口渴、饥饿、疲惫......时间是影片的重要暗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意识逐渐模糊,斗志逐渐消沉,可仍然坚守到了最后一刻,有的被俘,有的战死。被抛弃在自己的堡垒,无人知晓,无人支援,多年以后,他们的故事才被讲述。

政委的选角也太贴了,加上对于政委这个词最近几年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大部分眼泪和情绪都给了政委这个角色,其实看电影的时候心里有许多想说的,觉得人的信念感和信仰是很神奇的东西,心里有要追随的东西,空手白刃,铲子板凳都能化作武器,虽然战争并没有什么主角光环和那么多反转,但其实很想电影结尾能有反转,因为现实对我们来说太残酷了。反法西斯反帝国主义!

本来是为了一段步坦协同战术看的,个人觉得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俄罗斯战争片之一了,因为没看出意识形态成分在,就显得很单纯;有的翻译名是“布列斯特要塞”,这个比裘花和我老公弟那版“兵临城下”看着舒服多了;巴巴罗萨计划初期的悲壮战役,被德军的坏气的冒火,甚至唯一一次在电影里听见我最爱的德语觉的反胃,法·xi·斯下地狱吧

美好生活被突至的战争所粉碎,没有退路,惨烈的抗击,流尽最后一滴血,充满血性的俄罗斯人。影片爆炸、枪战画面真实,温馨、浪漫生活片段与无情的炮火形成强烈反差,使得人物个体身上发生的故事更富有感染力。俄罗斯战争片表现很优秀,除了主旋律渲染效果外,很懂得从微观视角讲述故事,增加影片张力,觉得俄导演很喜欢在战争片中设置儿童角色。

对于纳粹德军进攻要塞的过程描述很弱,尤其是不讲究在镜头上讲清楚要塞规模和沦陷过程,只是讲述几栋大楼的沦陷和沦陷前后的抵抗。战士牺牲和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的心理反应的表达大多是靠瞪着眼,表述非常乏力。优点是领章拍的很清晰很突出,讲明每一位出镜的军人的军阶。

2010年11月4日在莫斯科首映的白俄罗斯电影《布列斯特要塞》,这部电影改编自前苏联作家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斯米尔诺夫完成于1957年、增补于1964年的同名纪实文学作品,1957年苏联将该书拍摄为电影《坚守要塞》,同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后在我国上映。2010上映的《布列斯特要塞》是此书第二次被拍成电影,电影在基本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对人物的事迹进行了精炼和修改。这部电影以步兵333团军乐排学员亚历山大•阿基莫夫(原型叫做彼得•克雷巴)回忆的形式、从步兵44团政治副团长团级政委福明等数名红军指战员的视角描写了1941年苏德战争最初的国境地区交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为激烈、突出体现了苏联红军顽强坚韧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布列斯特要塞战斗,一经上映就引起极大的轰动,在中国国内也赢得了相当观众的

质感还是很好的,从演技到效果到道具都相当靠谱。但是看完感觉很奇怪,好像整篇电影只是平平淡淡叙述了某时某地发生了一场战争。侵略一方的非正义性和被侵略一方不得不反抗的必要性完全没有体现。看完只有一种,“军人应该去打仗,打到打不下去了就停止抵抗吧”的感觉。不知道是有什么原因,甚至不能表现出对那段历史的控诉。苏联终究是死了。

影片再现了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的全过程,视角和内容都相当丰富,除了以儿童主人公阿基莫夫的视角传串起整部戏之外,还同步以三位红军指挥员的视角分别讲述了要塞内三个据点的战况,不仅有凭险据守、与敌对射,还有要塞外同德军的野战肉搏,更有悲壮的突围,将战事的真实、激烈、血腥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

战争的群像拍得很好,一个个没有姓名没有背景介绍没有几分钟剧情的士兵,为了一口水,为了逃出去,为了战斗,死在河边,炸得只剩残肢,挂在马匹上,漂到河底。明明还抱有期待想着被俘虏的战士妻儿能活下去,结果旁白说都被枪杀了。苏联红军的坚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战争残酷的一面也没有遮掩。政委演得很好。

“我曾想象过战争,但从未想象过这样的战争。”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也没太意识形态的输出,基本是在普遍人性基础上对战争的表现,恐怖残酷完全无意识的恶,而人在绝境中抵抗的勇气和牺牲。布列斯特要塞是卫国战争开始的地方。片尾曲太好听,是LUBE么,俄罗斯音乐真的有永恒不朽的魅力。

获得奖项

  • 第5届亚太电影大奖
    第5届亚太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