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青春的青春(2007)

Youth Without YouthUP:2021-07-12

《第3朵玫瑰》(英语:Youth Without Youth)是一部2007年美国奇幻剧情片,改编自米尔恰·伊利亚德的1997年中篇小说《没有青春的青春(英语:Youth Without Youth (novella))》,讲述一则充满谜团的爱情故事。以二战欧洲为背景,一位教授因一场灾难事件而改变,并探索生命的奥秘。由弗朗西斯·科波拉执导兼编剧,这也是他自1997年的《约翰葛里逊之造雨人》后相隔十年首度执导的电影。

没有青春的青春

评分:7.6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编剧: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蒂姆·罗斯 / 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 / 布鲁诺·冈茨 / 安德烈·赫尼克
类型:剧情 / 爱情 / 悬疑 / 惊悚 / 奇幻
片长:124 分钟地区:美国 / 德国 / 意大利 / 法国
语言:英语 / 梵语 / 德语 / 法语 / 意大利语 / 俄语
影片别名:第三朵玫瑰(台) / 迷失青春 / 逆转年华 / 衰老的青春 / L'homme sans âge
上映:2007-10-26
IMDb:tt0481797

演员

  • 提姆·罗斯饰演多明尼克·马泰(Dominic Matei
  • 布鲁诺·冈茨饰演斯坦丘列斯库教授(Professor Stanciulescu
  • 亚莉山卓·玛莉亚罗娜英语Alexandra Maria Lara饰演萝拉(Laura
  • 安德烈·海尼克英语André Hennicke饰演约瑟夫·鲁道夫(Josef Rudolf
  • 马赛·尤瑞斯英语Marcel Iureș饰演朱塞佩·图齐教授(Professor Giuseppe Tucci
  • 亚德里恩·平提亚英语Adrian Pintea饰演潘迪特(Pandit
  • 麦特·戴蒙饰演泰德·琼斯(Ted Jones,未挂名)
  • 亚莉山卓·皮里奇(Alexandra Pirici)饰演6号房间的女人

主演包括提姆·罗斯、布鲁诺·冈茨、亚莉山卓·玛莉亚罗娜(英语:Alexandra Maria Lara)、安德烈·海尼克(英语:André Hennicke)、马赛·尤瑞斯(英语:Marcel Iureș)和亚德里恩·平提亚(英语:Adrian Pintea)。
《第三朵玫瑰》于2007年10月20日在罗马影展举行全球首映。索尼经典电影定于2007年12月14日美国上映,德国于2008年7月10上映;BIM Distribuzione定于2007年10月26日义大利上映,法国则由百代电影公司定于2007年11月14日上映。科波拉受访时说,他制作该片是为了对时间和意识进行冥想,认为这是「不断变化的幻象织锦」,但他表示,该片也可以当成一部美丽的爱情或悬疑故事来欣赏。

简评

看罢此片,久久不能言语,感觉像饮用了一桶光怪陆离的咖喱可乐拌啤酒。我上次看这么不伦不类的电影还是上次,能看出导演试图让真实与奇幻并存,以一个游荡的“异人”乃至“永恒之人”的视角切入二十世纪的沉重历史,再探讨一遍自我、爱情、哲学、宗教、人类起源,大杂烩元素、大杂烩故事、大杂烩质感、最后什么都没炒好。对红玫瑰意象的使用,仿佛试图强行给应试作文点题的我。故事转折极其生硬,角色的动机根本不能深究。最后,虽然纳粹绝对不是好人,但也请尊重历史,没有必要侮辱他们的智商。

如果一直是前半段风格,大概我会打四星,女主部分的剧情和表演过头了,就不好看了,男主一个人真的可以撑一整部的其实。台词和表演,会让观者想想哲学。最后回到cafe select,表达了宿命?选择?还有庄周梦蝶,梦中梦,蝶中蝶?镜子的意向也会很宗教,心理。关于语言与意识,也是值得想想的。当然整个故事还又放到了二战这个背景,又带来很多联想。。。总之还是好看的,不乏味,有预期的一点点惊悚,更多的是揉杂了很多各种灵魂拷问,每一个都可以写万字长文。。嗯算了改回四星了。。。

在把它打开之前我是断然没法想到它会成为我仅此于教父1&2的科波拉最佳的。返老还童、谍战、科幻、多重人格、轮回、超能力、预言、宗教,等等,上一次看到如此杂糅的剧作还是《云图》,《青春》比《云图》更牛逼的地方在,它的整一个故事的时间跨度不过几十年,但其元素比《云图》还要复杂。野心很大,又不失浪漫,这让我很难拒绝

没有《本•杰明巴顿奇事》易懂,但也更让人难忘,它真正叙述了另一条值得回味的人生。所有的故事都是必经的道路,亦或一切从一开始即是梦境?返老还童的经历已经成为人生宿命的一部分,一切没有解释,或许也不需解释,只需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做出正确的事,拿上上天的馈赠,且向远方,莫问前程。

第三朵玫瑰,是不是学的《公民凯恩》里的玫瑰花蕾?如果一部电影,糅合包含了以下内容:庄周梦蝶,语言起源,人类意识,时间与穿越,轮回转生,梦境与现实,多重人格,返老还童,宗教哲学,二战纳粹,医学研究,核战阴影,爱情梦想,怎么可能不烧脑?导演野心很大,但没有把情节和主题置于观众完全看不懂的地步。据我估计,能看懂的观众比例不会超过10%,我自认是属于90%的其中一个。爱情或希望似乎不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主题,探讨时间与人的关系才是。那句台词已经点明:“我们跟时间有何关联这个问题,体现了人类自身条件的最大不确定性。”无论是转生多次,还是不得在一起的爱情,念叨了一辈子的人类语言起源著作,还是给予二战和核战阴影下的同类希望和抚慰,时间都是背后最大的推手,可能是虚幻无意义的存在,同时又能赋予一切可能性。

这部电影大学里看过一遍,但当时没有标注,导致后面连标题带剧情我都完全记不得了,只依稀觉得电影标题里似乎带有「玫瑰」。找了几年,一直没有找到,里面的画面时常像梦一样萦绕在我的脑海。机缘巧合,上周末又搜到这部电影,发现它让我念念不忘是有原因的——和《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一样,这部电影也是一个时间回旋的文本。

这部电影和语言起源有关系。巴黎语言学会曾明文规定,拒绝接受任何讨论语言起源问题的文章,因为当时推测的成分太多了。现在虽然可以以更开放的心态来讨论这个问题了,但要重建历史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以想象,要是有许多古人穿越而来,他们会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研究都猜错了。电影中的主人公就不是靠推测,而是靠穿越回来附于女主人公的叫作Rupini的古印度人,虽然追溯语言起源的工作变得简单多了,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就是爱人的青春逝去。这部电影出自大导演科波拉,虽然语言起源的问题贯穿始终,但却是服务于他要表达的不知道什么思想的,所以如果要看语言起源,一遍就够了;要看懂整部电影,十遍也难说。

看到这样一部电影真的是爽死了。前半段冗长无聊的铺垫差点劝退,看在导演名字写着科波拉的面子上勉强看下去。中间就开始欲罢不能了,太神了,不光故事神,整个画面的美感,颠倒的梦境,各种镜头运用真是如火纯青。虽然后面在远古语言的时候吓得没合拢嘴巴,我以为科波拉野心这么大,临老要来解释整个人类,世界和宇宙了。很可惜最终落到了爱情这个点上,要是再往远古语言那走一走就好了(虽然我也不知道那该怎么写

电影的反响不算太好。虽然情节也算新奇,蒂姆·罗斯与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那的演出也可圈可点,但是一些主流和专业媒体还是指责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拍得过于细腻,过于文艺,过于自我,总之是与观众的互动不够。影片中有太多的象征,隐喻,暗示,加上后半部分重点探讨的宗教神学和那些听不懂的东方语言,这对看惯了平铺直叙,桥来桥上走,脚踢脚下消的普通观众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

很明显科波拉想装逼,但不能说他没装成,观感直逼《现代启示录》,但是这次他想表达的太多以至于我什么都没抓住。电影前后分解,有事业、家庭,又有时间、社会、宇宙、文化,一切都想提以至于故事失去了最根本的鲜活的根基。科波拉总是对生命与时间有一种敬畏的态度,这是他的作品的魅力之源,但当野心超过一个电影能表达的体量时,一切都会显得古怪和累赘。

科波拉晚年给自己的作品,他对哲学,宗教与神秘主义的思考都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出来。他接庄周梦蝶这一典故,延伸出整部电影亦真亦幻的梦境,男主返老还童,会超强记忆力和语言能力,尝试回溯人类起源,而女主角肉身夺舍,成为古代灵魂的容器。男主为了爱情离开了女主,也离开了自己的事业。最后当他回到了选择咖啡馆的时候,他一转身回到了1938年,他依然是那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一切都只是一场梦而已。但是导演试图把太多东西塞到这个意象里,男主的精神分裂,倒悬镜头等电影语言设计彼此干扰,如同这部电影的英语,德语,梵语,甚至中文彼此干扰对冲一样,让人困惑不解,风格和节奏的确是失控的,可惜。

获得奖项

  • 第23届独立精神奖
    第23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