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必须死(2012)

Cesare deve morireUP:2021-09-17

《凯撒必须死:舞台重生》(义大利语:Cesare deve morire)是2012年由塔维亚尼兄弟执导的意大利电影,该片于2012年2月获得了第6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2012年5月4日,本片获得意大利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

凯撒必须死

评分:7.8 导演:保罗·塔维亚尼 /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编剧:保罗·塔维亚尼 /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 威廉·莎士比亚
主演:萨尔瓦多·斯特里亚诺 / 柯西莫·雷加 / 安东尼奥·弗拉斯加 / 胡安·达里奥·伯内蒂 / 文森特·盖洛 / 曼奴拉·阿库里 / 法比欧·里祖托
类型:剧情
片长:76分钟地区:意大利
语言:意大利语
影片别名:凯撒必死(港) / 凯撒必须死:舞台重生(台) / Caesar Must Die
上映:2012-03-02(意大利)
IMDb:tt2177511

凯撒必须死简介

意大利罗马监狱Rabibia,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重刑犯。这些被判数十载甚至终生监禁的囚犯,经过试镜、排练,排演着莎士比亚戏剧《尤利乌斯·凯撒》。他们在监狱的房间、走道、操场上,演绎着那段两千年前的阴谋和悲剧。
  本部由意大利兄弟档导演保罗与维克托里奥·塔维亚尼执导的影片《凯撒必须死》,荣获2012年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金熊奖及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并在2012年第25届欧洲电影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提名。影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全景实拍,浓重的黑白色调带有非常强烈的戏剧效果。导演塔维亚尼兄弟花费六个月跟踪拍摄这部舞台剧的排练,而片中这些排练莎士比亚戏剧的重刑犯并非专业演员,而是监狱中真正的囚犯。在剧中死掉的凯撒,在现实生活中,也必须死掉。

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保罗·塔维亚尼 /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第25届欧洲电影奖观众选择奖(提名)保罗·塔维亚尼 /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影片保罗·塔维亚尼 /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 格拉齐亚·沃尔皮

简评

这是一部挑战现实无关界线超越《放大》的一部电影,电影中的定格,调切,声画不同步,无不把观众从虚幻拉去现实中,电影与戏剧本身时空天然敌对,囚犯们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现实出生年代住址,排练戏剧的同时想起现实好友,离散傅里叶变换,时间永远等于0空间永远等于,,电影结束,狱中囚犯的生活色彩是否结束。

一年前看《凯撒大帝》现代版话剧时便自觉受到了莎翁的感召,现在看这样一出戏——如此理想的纯粹的艺术教化心灵的戏里和戏外,更觉得感动。《凯撒》就是一个关于背弃独裁者反对强权的故事,无论是扮演者还是观看者,都不免被刺杀凯撒时大段大段的情感纠缠所撩拨所撼动。只有凯撒必须死,罗马才能接近自由,只有受到自由与美好的感召,囚徒才能真正体会到周围高墙的所在。如果说艺术是某种到达自由的方式,那么束缚艺术一切凯撒必须死。

这一部获得金熊奖的艺术文艺片,描述了引领我们达到灵魂的自由,那身体的自由会因此变得更轻,还是更重?戏中戏的结构,黑白的画面,主观镜头的展示,正是艺术带来的思想升华,让这群囚犯更深刻的意识到身体的不自由,因为他们看到了生活更多的可能……

牛逼!收尾呼应,开始就是刺杀凯撒成功,结尾是成功后谢幕!中间大概50分钟是选角和排练,排练选取的内容都是按照莎士比亚剧作的顺序来的,最后很自然过渡到结尾杀凯撒的段落!全部角色真的都是犯人,只不过有些人是已出狱重新招募而来的,选角时每个入选人的头部大特写下面写的判刑原因和刑期应该也是真的!看的时候全程都在回忆巴赞的话,意大利人真的是天生的演员,好嗓子,相貌堂堂,虽然很多人犯过重大错误,但是他们的脸太适合上镜了!选了一个最好大的人扮演凯撒,同时还吹逼了意大利语的优美,因为有一段扮演者用了自己的话,过一会儿大家才发现。最后,大家重回牢房归于平静,一个犯人说,接触过艺术后我才发现这间牢房是多大令人难以忍受!振聋发聩,这就是文学艺术的力量,他让我们思考现实世界,所以有人怕它,因为有人不想让我们思考!

电影没有像有窥私癖一样去探寻什么“背后的故事”,没有试图做过多的虚实结合,每一个囚犯演员变成了概念性的存在,这一点让拍摄显得扎实而纯粹。人在拥有绝对自由时往往是生而无知的,通常在被剥夺后才意识到何为自由继而再意识到本体的非自由。

极其少见的对艺术的温柔与残酷如此惊心动魄的表达,一场表演,将肉体监狱塑造成精神监狱。或者说,在经过艺术的洗礼后,他们才认识到人的意义。当结尾被判终身监禁的犯人说出那句话时,这场关于自由与正义的表演在反抗规训时,却也成为更残酷的刑罚。(没想到听力没想象退化得严重,搁置这么多年终于看了,这么好的片子可惜高清版没有匹配字幕…)

怀着对凯撒战场上英勇的尊敬,让其因为自己的专横牺牲了;倒叙,舞台、排练、自己练习互相补充呈现完整舞台剧《凯撒》;舞台剧还行,不过最珍贵的是剧的排练和监狱日常的互动:布鲁托和卡西奥隔空排练、犯人对外界的幻想(摸椅子)、夜晚群体躁动(放在叛变前面很合适)、布鲁托室友会口琴的路奇奥很好的引导者(开头的人物介绍、后面的凯撒专横戏-见迪乔和紧接着的群体深夜躁动)...电影里的彩色不止舞台上,还有那张有海的海报。海报应该是相对于封闭的牢房生活的自由的外界和艺术的象征吧,舞台也是。监狱生活和演出这舞台剧,剧也就是艺术能让人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还能从艺术的高度审视自己的过往(布鲁托因为去除暴虐思想,而不必撕碎胸膛,想起以前的朋友)。至于最后卡西奥的刚开始认识艺术,才又一次意识到牢房的存在。好的事是当时是彩色的

可以说情感波动四分之三源自于莎翁的剧,四分之一源自于最后那句话。这个剧本本应有更多内容呈现,继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非专业演员班底;演员扮演的戏剧内外双重身份;戏剧本身对自由的探讨和囚犯现实相呼应;监狱囚禁了他们的身体;他们囚禁了自己的内心;囚犯于电影中的意识觉醒和演员在现实中的意识觉醒。可是一切都碍于篇幅点到即止,作为囚犯身份的角色也因缺乏弧光而变得扁平。这本应是一部更有价值的电影

看《凯撒大帝》话剧时便自觉受到了莎翁的感召,现在看这样一出戏——如此理想的纯粹的艺术教化心灵的戏里和戏外,更觉得感动。《凯撒》就是一个关于背弃独裁者反对强权的故事,无论是扮演者还是观看者,都不免被刺杀凯撒时大段大段的情感纠缠所撩拨所撼动。只有凯撒必须死,罗马才能接近自由,只有受到自由与美好的感召,囚徒才能真正体会到周围高墙的所在。如果说艺术是某种到达自由的方式,那么束缚艺术一切凯撒必须死。

完全不敢相信这是一部纪录片。在讨论戏剧的同时探索了关于艺术与空间(监狱)的边界,我们不是去了解剧情,更多是在猜,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对于他们,是不是舞台周边的围满的观众又是一种牢笼,摄影机对他们算不算侵略者,在本就狭窄的空间之中汲取这群无定义群体最后的自由。戏剧舞台的彩色是公序良俗中定义的圆满,而监狱以及排演之中的黑白则是自我放飞后不得不收起的自尊。凯撒是独裁的形象,将良俗的自由一再收紧,会不会有一种导演臆想,上层建筑对犯人的社会关怀以及生存状态似乎欠缺呢?要不何必给了人希望又带给人绝望,“直到了解了艺术,我才重新认识了这座监牢”这句话是好是坏,不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想的事,艺术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是良俗中的原地踏步,还是标准外的自我审视…

相比于黑白影像的视觉质感,全素人演出所带来的戏剧和电影的双重演员身份重叠才是本片最奇妙的观感所在,戏里戏外再到戏里戏外的无缝切换,难以分辨的亦假亦真,特别是最后一句台词:自从见识过艺术,牢房才真的成了囚笼,太适合现在的中国电影围城了

即使我自认为是个看影视作品很投入很真情实感的人,但再怎么感慨也不会打破固守在潜意识里的“都是演的”——打破它是可怕的,一方面忍不住想每个演员未来的归宿,另一方面也看见了身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他们身上我的影子。罪犯在投入地表演、感受艺术时发觉囚牢是囚牢,我们在赏析、感慨艺术时发觉生活处处藏着囚牢。好在它能给予灵魂色彩,无论你身在何方。

获得奖项

  • 第34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第34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年度外语片
  • 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Prize of the Ecumenical Jury —— Competition / 金熊奖-最佳影片
  •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音效 / 最佳剪辑 / 最佳制片人
    提名:最佳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乐
  • 第17届金卫星奖
    第17届金卫星奖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外语片
  • 第25届欧洲电影奖
    第25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导演 / 最佳剪辑 / 观众选择奖
  • 第21届悉尼电影节
    第21届悉尼电影节
    提名:Sydney Film Prize
  •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音效 / 最佳剪辑 / 最佳制片人
    提名:最佳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