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冈(2019)

후쿠오카UP:2021-09-10

福冈

评分:7.3 导演:张律 编剧:张律
主演:尹宰文 / 权海骁 / 朴素丹 / 山本由贵 / 赵芮
类型:剧情
片长:86分钟地区:韩国 / 日本
语言:韩语 / 日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福岡 / Fukuoka
上映:2019-02-10(柏林电影节)
IMDb:tt9619016

福冈简介

海骁和宰文大学时本是极要好的师兄弟,均是戏剧社的骨干成员,但二人却因为喜欢上同一个女生而分道扬镳,再也未曾相见。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首尔经营着一家二手书店的宰文已近中年,大学时候的事情不仅没有淡去,反而越来越频繁造访他的记忆。而神秘少女素丹的闯入,更是改变了他的生活,促使宰文和素丹一起远赴日本福冈寻找海骁。在宰文、海骁和素丹又一次的三人行中,往昔被一点点打开,又不知能否真的被化解……

第7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评分最高的韩国电影(提名)

简评

。放在韩国电影维度衡量,以人喻国应该算是挺有趣的叙述方式。这片某种程度上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那就是语言与行动究竟是否存在互为表里的因果关系问题。这片给出的答案应该是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链,但前提一定是先要达成自我认同,才能脱离内心一团乱麻还要以疯狂游走方式试图摆脱困境的执念。不知是不是有意想拉开之前作品运镜风格较“定”的关系,总觉得这部大量手持和时刻暴露摄影机在场意识的做法在很多场室内戏里都显得有些刻意。要是这片以动逐静的镜头语言用在《咏鹅》和《豆满江》,以静逐动的静态构图意识充斥本片,说不定张律能成就三部兼具人类心理学与历史厚重感的杰作也未可知。

喜欢喜欢近期最喜欢。交错混乱的时空,真真假假的对白,层层嵌套的情感故事。有没有电影感和台词多不多、观众容不容易理解并没有必然联系,而是电影自身一眼就能看出的气质——这就是我的创作理念。三个不同国家的人说着不同的语言,却能轻易理解对方,这大概是中国哲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极致深刻朴素的体现。本片是东方内核的《朱尔与吉姆》——相逢一笑泯恩仇。

如果说洪尚秀的电影是清醒入梦,张律的电影就是酒话连篇。福冈中的几个片段真让人笑岔气啊。洪在《之后》里安排金敏喜对着《福冈》男主问的那句:难道现实真的存在吗?就是关于福冈的注解。“你们两个这样的男人不多见了,二十八年为一件小事耿耿于怀,现在的男人不会这样。”“什么是小事?”问得多好。我始终相信,发生过的,都会被铭记。那些人,那些事,会始终持久地和我们的脑电波暧昧纠缠,直到我们离开那天。好酒,就是一直酿,一直酿,就像这世间所有的情感。这样尝起来就会是庄周梦蝶,如梦非梦,是情感的现实,不是现实的情感。

可能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最不像日本的日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福冈本就如此。张律拍男人绝不逊色于洪常秀,虽然他对人物的刻画不如洪那样具体。朴素丹真的太妙了,金手指一般的存在,穿得好好看,没带行李后面那套是怎么变出来的,当然这一点也不重要,对于出来旅行不带行李这件事,说是理解不能倒不如说是羡慕嫉妒更多一点吧。女的之间有亲密行为看起来是那么合理。导演一定是希望东亚共荣吧,是啊,一起吧?干嘛不啊?对梦感的营造相当成熟,不过非常挑演员,并且这种风格感觉并不适用于中国,那一小段中国女的出现的部分让我觉得尴尬,更别说如果是全片都是中国演员出现大量台词的状况,也许这也是导演一直选择在韩国拍片的原因之一?下一部内两位感觉够呛。

首先赞美导演本人的可爱与幽默!几具飘散的灵魂在福冈的街头与河边闪烁着身影,幽灵般的镜头时不时从缝中或框中窥探,呈现的记忆断断续续地出现超现实的紊乱却又因此在情感上更加现实。两位神秘的少女只需要目视塔顶时的一瞬间就互相亲热,两位中年的大叔只需要一个念头的不放下就分隔二十余年。语言的发明创造了沟通的障碍,持不同语言者之间的流畅交谈成了我们的愿景,特别是在源头相仿的中日韩/东北亚文化圈当中。语言不通但互懂的场景让人想起《沉默》,少女之间的相融让人想起《假面》,不过《福冈》所体现的皆为伯格曼的积极对立面。旧书与书店、咖啡店与小酒馆,可能是不少人精神互通的最后家园。. 应该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见女孩子的キス,本百合控狂喜。

6/10。女同性恋的情感问题和对民族身份的探索都没有明确表达,成为了福冈这座梦幻家园的一部分日常。与人分离的摄影机仿如一个幽灵的视点,开场从书堆放而成的棺材状框架之中观察中年男和女孩,日本酒馆的传统音乐和诡异人偶,都产生了某种轻盈到鬼魅的效果。那位没有背景和动机、穿着中学校服的女孩,气息似幽灵,取消了空间和语言上的分界,从韩国直接到日本旅行的镜头连接没有街景上的显著变化,她可以无需翻译地同读村上春树的中国女人交谈,也能够神秘地出现在老书店里翻看金瓶梅,而最后两位女孩在铁塔下的亲吻,像是梦里释放的情绪,暗示在场或不在场的女性(两位中年人口中的梦中情人),共同摆脱了男性对爱情意淫式的幻想约束。结尾拥挤的电梯里,无法忍受日本人读空气的压抑气氛的男人突然发声,这或许是一种直觉上反抗地域、背景隔阂的冲动。

真好呀,大半夜关灯看这种电影就像喝了一点点的酒、有种微醺的感觉、摇摇晃晃地行走在阳光耀眼的福冈江边、没有目的地、没有方向、也没有家。影片中最妙的一段是三人在停电的居酒屋里小酌、戏剧扮演,正要“入戏”的时候突然来电,就像是突然舞台上的灯亮起来、催促人不得不回到现实的感觉。整部影片与其说像是梦、不如说就是一场梦,在电影的世界里、在日本福冈的晴朗天气里,日语、韩语和中文没有了距离,书和酒都在太阳底下被晒得烫呼呼的,电梯里的闭塞和登上塔顶的后背视角,我们看不到他们看到的“如蚂蚁一般小的人”,一个电话打过去,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旧书店。说到书店,好久好久好久没有去过旧书店了,说走就走,想去有你的呼吸的城市的街道的那个转角的那个小书店,一起在书堆里散步。天気がこんなにいいです,会いましょう!

2019柏林论坛。福冈电影节项目。演员本名出演。28年不说话的师兄弟完全是朝韩关系的寓言啊(“你们一模一样”)……何况28年算回去是1990年,那么神秘消失的顺伊完全就是冷战幽灵嘛(片子里无人称的POV式运动镜头大概是这么来的吧)……演员状态很放松,视听也很有机巧,有点奇幻色彩(无人称的POV式运动镜头,不知来处的画外音,通过剪辑形成的时间上的混淆等等)。张律通过电影建成了一座巴别塔。

很柔和的一个半小时,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却没能在同一个时空中遇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女人,女人出走,另一个女孩在她的故乡再次出现。看似时时出现的那个人其实是最无关紧要的,不管是活在故事里,还是若即若离地游离在一段关系之外,处在循环中的总是那两个人。有点魔幻现实的色彩在的,娃娃也好,书店与酒吧也好,位置的对调也好,不同语言间的无障碍沟通也有点这种意味。不过是否也说明,就算使用的语言不同,只要能听懂对方说的话,也是可以在意念上畅通无阻的吧。

第一次看张律。有些吃惊,一个没有主角的故事,叙事处于绝对的失焦。失焦意味着模糊,观众看不清自然也就谈不上理解或者认同。风格上,无规则的镜头语言多随性勉强也带些日常记录意味,多少算是个优点,但跟情节中天外飞仙的玄虚组合起来又极分裂。最后的电话算是一个惊奇,惊奇引发反讽复归,反讽复归回头撞上客观全知叙事,必然又是不可靠叙事引发的一个杯具......

背景是两个男人同时爱上一个女人的故事,后来两个人在变成了对头,互相较劲,那个女生也因此退学了。一个人选择在学校对面的地下室开了一间书店,另外一个人选择在女孩的原籍福冈开了一件酒吧。一个跟顺依很像的女生出现了,带着书店老板从韩国去福冈旅行,遇到了开酒吧的老板,女孩不通日语竟也可以无障碍交流。其实可能两个老板就是同一个人,出现的女孩也就是他们想象出来的,也可能那两个男人只是享受较劲追求的过程,并不是真心喜欢那个女生想和她在一起。这种专一的感情确实很难得,择一人而终生。

有才华的导演能够重塑空间,但张律导演却能够重筑城市。《福冈》的影像弥漫着一种神秘的魔力,这里的人们不通语言却能互通心灵,日本人能背诵尹东柱的诗集、韩国人随身携带《金瓶梅》、中国人读着村上的《刺杀骑士团长》。电影的每一帧都让我想起年初在独自呆在福冈的那些日子,每夜在酒吧里听Chet Baker的爵士乐配姜汁汽水或是在博多运河旁看流浪艺人表演。在《福冈》的咖啡店里偶遇《弗兰西丝·哈》绝非偶然,因为福冈这座城市正是这样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