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玛 嘿玛(2016)

Hema Hema: Sing Me a Song While I WaitUP:2021-08-20

嘿玛 嘿玛

评分:7.5 导演:宗萨钦哲仁波切 编剧:宗萨蒋扬钦哲诺布
主演:次仁多吉 / 瑟东·拉姆 / 廷里·多吉 / 梁朝伟 / 周迅
类型:剧情 / 悬疑
片长:96分钟地区:不丹 / 中国香港
语言:宗卡语
影片别名:等待成一首歌(台) / 在我等之时唱首歌(港) / 赫马·赫马:我等待你为我唱的那首歌 / 嘿玛 嘿玛:在我等待之时给我唱首歌
上映:2016-10-16(中国香港亚洲电影节)
IMDb:tt5890038

嘿玛 嘿玛简介

每隔十二年,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森林裡,挑选出来的人们戴上面具,隐藏性别,放下世俗身分,彷彿死去般的过著为期两週、与世隔绝的奇异戒律生活。在等待的日子裡,歌声无尽,舞不停歇,有人静心修炼,也有放不下尘俗的人打探彼此底细、无法抵抗原始的欲念。这是真实与虚假的界线,生与死的空隙,面具拿下即是毁灭。
  以《高山上的世界盃》一鸣惊人的不丹导演钦哲诺布,将修行求道转化为现代乡野奇谭,融合传说、禅语故事、舞台演出、梵唱琴颂等多重艺术形式,展开另一场悉达多的探索之旅。人性与神性的拉扯中,吟唱出千古不变的生命之歌。周迅、梁朝伟添画龙点睛的客串演出,更添意趣。
  「有时,我们必须创造幻象,才能让世人看见真理」──钦哲诺布

简评

看睡着了。延续了仁波切电影的特色:奇幻的设定,欲望引发的顿悟与救赎。这部的设计是密林中有个每12年举办一次的面具趴,参与者像网民一样,可以在这里匿名状态为非作歹——斗殴、强奸、用尿换酒的恶作剧,男主不管合理不合理,出现在各处像个幽灵一样偷窥,这其实是种寓言的写法了,最终男主因误会强奸了别人,24年后再次参加面具趴,不惜以命来换年轻时的真相。电影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是这个聚会到底是什么目的?担任主持的老僧明白而且多少在鼓励参与者率性而为,另一方面又对违规者发出死亡威胁,如果不是老僧而是个社会学家倒也说的过去,这个设定站不住,整部电影也没有根基;第二是不时插入的关于生死的营地演剧,和全片阴暗色调形成的叙事暧昧,最后也捏不出一个整体,和主题主角也没什么结实的关联。戴面具表演分不清谁是谁

表现主义艺术和梵呗说唱的“中阴”世界下,人人戴着面具开始摒弃'身份' ,肉身不再存在,戴上面具后是可任意切换的身份识别。面对时间的死亡仪式,窥视与被窥视的语境,你戴上了黑白悲喜的双面面具,不丹的乡野转变为迪厅,但依旧'你没有影子 也没有脚印,即使你可能找到了回家的路 却没人会跟你说话,因为没人看得见你 没人能够听见得你。'

修者“出世”“入世”的两面在“面具”与林中规则的隔挡下疯狂生长,人与人之间重回“陌生”的初生状态,像极了导演所故意安排的一场“欲望实验”.林中上演的佛教戏剧如“戏中戏”一般与林中涌动的越轨欲望形成因果关联,突显一种“自赎”“因”,而林外世俗之“果”有点干瘪,反而让人产生一种趋向人类学纪录片的风格与观感!

一点不觉得周迅梁朝伟格格不入,觉得不入的,是觉得自己很入吗?作为很多明星的上师,为什么非要避开自己职业演员的徒弟或朋友,而非要找自己不熟悉和自己认为不合适,但看不懂的人指手画脚认为合适,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的那种人来演呢?莫名其妙,不明觉厉吗?找其他人演不代表片子质量就会更好。踩周迅梁朝伟没意义,这片子本身就在讲藏在面具后,这么在意影像背后的人是他俩,那也是观众自己没骨气,太高看明星了,不拿他们当平常人看的结果。不然他们是哪个微表情惹到你了吗?仁波切倒是拿他俩当平常人看——你们是演员,我觉得你们合适,你们要感兴趣,那你们来各司其职。接这部戏,没点缘分,还真揽不着这瓷器活儿。我看着就觉得很到位,而且周迅的镜头拍的太好了。一点不比其他艺术导演差。至于说是宗教份子狂欢的,你脸上没长嘴,长得是贴签机。

。被挑选出的人们戴上面具隐藏性别被安排到喜马拉雅山下的森林里过一段时间隐姓埋名与世隔绝的生活,期间人们被自己的欲望各种驱使引起了风波。影片少台词、叙事偏淡,这俩特点指向了偏自然主义的氛围,然而本片影像整体是很明确的传统故事片式(表演模式、摄影、剪辑语法等)。

“你这亡魂,曾引诱你的母亲、吞食你的女儿、强暴你的父亲吗?”中阴身之夜,什么都无法遁形,从一个梦里醒来即将掉入下一场梦中。“没有什么命中注定也没有什么自由意志……你所听到的看到的,全是因由你过去看到听到的。”我们真能选择戴哪一个面具/躯壳来面对世人吗?换一个面具/躯壳之下的“自我”又是不是同一个呢?这座丛林就像网络世界,看过听过又对它发生过真实的感情,而脱掉这些名字和IP的我们在哪里。梁朝伟的葬礼上,仁波切说了最想说的吧:“你是你自己的主人,自己的建筑师,自己的摆渡者,你是船也是浆。没有身份就是你最大的力量。”

关于仪式的部分太好看了,更珍贵的是它不会让你感受到猎奇或者故弄玄虚。中阴身仪式和面具隐喻一个不小心就会让整部电影沦为纯粹记录或“玄”片,但并没有。如果有晦涩难懂的部分,也不是为了求新索奇,更多的只是知识经验的缺乏。这种匮乏反而还会携着观众进入想象的漩涡。影像流动自然,描写欲望的部分是膨胀的果子熟了,是潮湿的树桩冒出。一切都是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记忆总会如影随形。不喜欢的地方大概是Tony出现的几秒吧,他太突兀。

暗喻很隐约。看评论区无人指明,简单提几句:不同种类的面具象征六道,男主杀人后面具由人道换成地狱道;梁朝伟叔叔为救妻子被杀,死前的面具变成女相菩萨,暗示周迅是他的转世……结尾处,女儿周迅对男主说,你等着吧。因果碎裂时空,相续不虚。父女间的缘,前世多半是夺过命的仇人。两世业果排布工整,满地诗歌般的修辞,是宗萨的风格。一直不说明白自己在拍什么,由着观众猜来猜去,他只是笑笑而已。

如果光看剧情此片还是有点闷,但深思的话,不免会感叹感慨;其实幻影之初是硬着头皮暗自默念:就当“人类学教材”来看吧~也很不错的…现在回想坚持看完是对的,此片像“槟榔”越嚼越有味儿,还舍不得丢弃含在嘴里真是意犹未尽。影片一共分三条线讲述,以“傩戏”为表现形式,以佛学禅修为“核”,以“人类学”为皮,以“社会学”为果将“我”探测到底…Who am I?! 我们看到的镜像是真正的“我”吗?从Me-》I ?谁是主语?谁主宰谁?PS,梁电眼太美了!他的面具有200年是国宝。

第二部宗萨仁波切,跟易立竞采访中的他一样喜欢展现一些黄色场面,这可能显得自己真实、开放又有深度吧,但我觉得有些哗众取宠。看完影片后感觉《鱿鱼游戏》或许从本片中汲取了部分灵感,都是提纯又浅薄的社会规则展现和探讨。周迅和梁朝伟都有点假模假式的,一个装灵性,一个扮社恐,我个人一直都不算很喜欢。

電影最有趣的部分,最能彰顯自然主義之美的部分,正是那些沒有台詞的部分,對失語和無面的符號結構,可以有千萬種方式,然而一旦出現了台詞,薛定諤的可能性消失了,創作者的高傲向觀眾低了頭,或許也正如此,電影最終的落於以入世出世。無論是從人類學的角度,探索人的特性湮沒於共性時社會化的可行性,還是從佛學的角度,思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說的越多,思考的枷鎖便越重,未知的樂趣便越少,都已經做了那麼多減法了,到頭來卻終究缺了如拈花一笑的節制。周迅的幾場客串,仿佛重遇了孫納,又似瞥見了東東,而梁朝偉的幾場客串,則恍惚間回溯幾十年,又遇見《阿飛正傳》的無名賭徒。

获得奖项

  • 第39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第39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获奖:Platform Prize - Honorable Mention
    提名:Platform Prize
嘿玛 嘿玛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