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奥兰纳斯(2011)

CoriolanusUP:2021-11-17

《科里奥兰纳斯》(英语:Coriolanus,香港译《英雄叛国记》,台湾译《王者逆袭》)是一出2011年出品的英国战争片。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科利奥兰纳斯》,但用现代战争手法拍摄。由曾于《辛德勒的名单》、《为爱朗读》及《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等片中演出赖夫·费恩斯主演兼导演及制片。这出电影是首部赖夫·费恩斯执导电影。

科里奥兰纳斯

评分:6.9 导演:拉尔夫·费因斯 编剧:约翰·洛根 / 威廉·莎士比亚
主演:拉尔夫·费因斯 / 瓦妮莎·雷德格雷夫 / 杰拉德·巴特勒 / 杰西卡·查斯坦
类型:剧情 / 惊悚 / 战争
片长:123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英雄叛国记(港) / 王者逆袭(台) / 大将军寇流兰
上映:2012-01-20(美国)
IMDb:tt1372686

科里奥兰纳斯简介

《科里奥兰纳斯》由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原作发生在古罗马时代,大将军科里奥兰纳斯战功累累,却因为倔强的脾气被放逐。科里奥兰纳斯因此纠结过去的敌人进攻罗马帝国,最后他终于被自己的母亲说服,却因此献出自己的生命。电影版把背景搬到了现代的伊拉克战场,“伏地魔”也变身成大将军科里奥兰纳斯。
  拉尔夫-费因斯把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选作自己首部导演长片的素材并不是偶然,十年前他在伦敦的Almeida剧场首次出演了科里奥兰纳斯,自那以后,“我对这部作品和它的人物着了魔,我一直有种强烈的直觉,觉得可以把它放到现代的背景,拍成一部电影。”
  影片在巴格达取景,但台词则完全摘取自莎翁的原著,费因斯表示“在911事件前后,总是能在媒体上看到各种关于战争的画面,从车臣的兵变、雅典示威,到巴黎的暴乱,经济也陷入动荡,一切都像是发生在戏剧里的情节。”莎翁笔下的《科里奥兰纳斯》也是由一场经济危机作为引子展开。
  费因斯很自信把莎翁悲剧搬到现代社会不是难事,“Deborah Warner(注:英国著名舞台剧导演)05年曾把他的《凯撒大帝》现代版搬上戏剧舞台,我在里面扮演了安东尼;96年,巴兹·鲁曼也拍了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版》,放在现代的环境里,但说的还是莎翁的原创台词。”影片以伊拉克战争作为背景,编剧约翰罗根表示“我们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是军人出身,后来的艾森豪威尔、布什等也是如此,原来军队与政治一直与美国文化息息相关,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值得探讨的主题。”至于莎翁作品的政治性,费因斯却认为:“他留给观众的是问题,而并非单一的答案,他的人物总是处于思想的困境,任凭观众去想象命运的去向、问题解决的方法。”
  尽管《科里奥兰纳斯》才刚亮相,记者们也忍不住打听费因斯是否会再次把莎翁的作品搬上大银幕,他想了想才透露道:“我们之前谈过这方面的东西,虽然我不知道可能性有多大,但我想选《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不仅仅因为它是个伟大的爱情故事,也因为它的写法很电影化。我想如果莎士比亚生在今天,一定能在电影业如鱼得水。”
  《科里奥兰纳斯》成本只有1千万美元,费因斯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拍一部莎士比亚的电影,为电影拉投资太难了”,他也借机感谢三位制片人。影片在电影节期间被美国的韦恩斯坦影业买下了北美发行权。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拉尔夫·费因斯 第7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提名)瓦妮莎·雷德格雷夫 第16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年度劳模杰西卡·查斯坦

简评

莎翁原著改编,舞台式的表演和改编创意加一星,原著故事就本身足够精彩,但是古英语和现代戏还是有些太违和了。战争戏接近村口械斗的规模,科里奥兰纳斯的问题是固执却又心软,剧中几乎所有人都比他更心狠,很可惜那两个护民官没能得到应有得惩罚。

对白极好:1、你们既不喜欢和平,又不喜欢战争,战争使你们害怕,和平又使你们妄自尊大。2、别颂扬我,我的身体还没热呢,这一点点血于我是良药而非危险。3、荣誉和权谋就像亲密的朋友一样不可分离。4、只要这样说过之后,他们的心就是您的了。5、我必须用无耻的舌头把一句谎话加在我高贵的心上吗?好,我愿意。滚开,我高贵的脾气,让一个娼妓的灵魂占据我的身体,让乞丐的舌头在我的嘴唇间转动,我不愿意。我怕我会失去对自己的尊敬,我的身体干了这样的事,我的精神会附上一重无法摆脱的卑鄙。极写实的战斗场面:21:50。37:34,紧张感与调度非常棒。48:57,晃动中有主次,摄影有设计感。1:36:54,死亡的情绪铺陈。

看过一部分英国国家剧院抖森剧场版的“科里奥兰纳斯”,对伏地魔用原著台词和古英语表现一个置景当代塞尔维亚的故事,并不感到惊奇。历史和现实、语言和造型,轻易制造出错位的荒诞,也让故事不可避免地出现架空,当然看着现代军人咆哮着莎剧台词,自始至终还是有乐趣的,却可能也因此天然摒除了此剧本该具有的悲剧效果。至于片中的民族主义高涨的独裁罗马和为自治暴力抗争的沃尔斯奇,因为置景地的选择,就当是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了。

我总是很喜欢这种将传统故事搬到现代/架空舞台的表现方式,使其更有普世性。然而照搬台词可能是错误的决定,不仅是因为与时代氛围不搭,更多是和导演拍摄手法不符。如此长又复杂的台词,却多用脸部特写,想必对演技和台词功底极有信心,遗憾的是除了母亲一角,其他角色在此手法下都显得尴尬和单调。

在当代背景下原汁原味诠释莎翁戏剧自然不是一件讨喜的事情,但是精妙绝伦的戏剧结构与鞭辟入里的人性洞悉却是不会褪色的。加之拉尔夫费因斯精湛的表演,使得他这部处执导筒的作品闪耀着光荣独立的作者光辉:纯粹的坚定,无畏的高贵,只会是斗争的牺牲品,就像这部在商业角逐中必然惨败的优秀电影一样。

多重矛盾 沙翁于现代社会仍有思想价值 因人性未变。费因斯有多喜爱 自制片搬上银幕,恐怕他自己对科的自恋恋母有相当深的身份认同。恋母或许含有自恋的延伸。科过人的能力使其建立起一套很难和其他人对接的价值判断体系,我们被困在自己的优势里,这是所有人都会有的问题,以己所长来衡量世界。这只是悲剧的一层。公众同样有自己的尺标去选择其能接受的范围,这两个世界在思维层面错开却又在现实层面相互需要,公众不想要一个骄傲自大不放平民眼里的执政官,却又需要科的勇武保护安全。科的自尊又蔑视了,选举中对于公众心理的把持中藏的深深的投机,善于表演的小人不具备提供实际贡献的能力却能操纵公众的心态,这是深一层的政治矛盾。之后相当于军人独裁政变,诉求武力裁决却又复归母性招抚。至于台词问题时代变了现代人的表情不再符合古老词藻了。

无论是抖森还是费因斯感觉都和我理解的莎士比亚笔下的Coriolanus有距离。归根结底他们从神态到声音里都散发着文质彬彬的书卷气。诚然,我理解Coriolanus有着一种真正的精英天才面对化身为乌合之众的民众从骨子里鄙夷与不屑,但他绝不是有着复杂思维的文明人。英国科班演员这种牛剑气质来扮演这个“他自从两手能够拔剑起,就一直在战阵中长大,不曾在温文尔雅的语言方面受过训练”的战争英雄实在太违和了。本来还对费因斯有点期望,毕竟他比温柔的小鹿一般的抖森多了一分阴冷和杀气。然而他太像神了,不像一个有缺陷的人。所以每次暴走都好没说服力呀,叹气。

三重时代文化背景的融合(古罗马、莎剧时代和现代)对执导第一部长片的伏地魔叔叔而言,操作难度确实有点大了,不知道他将时代改到现代是不是受到神夏的启发。但这个题材比单纯把福尔摩斯当代化要复杂多了,而且可能更适合一个架空背景。这个题材真的好适合诺兰,蝙蝠侠和光明骑士的一体两面除了能诠释恺撒,不也能诠释科利奥兰纳斯吗?

台词取自莎翁原著,但得到大量精简,取而代之填补时长的是对战争、搏斗、集会、暴乱的描写以及细致入微的情感刻画。现代场景与服化的使用强化了对当代政治的影射,同时戏剧与电影碰撞出的倒错感在所难免,使作品的质感犹如一出寓言。仇恨比爱戴容易,在民众眼里英雄的傲慢比他的功绩更刺目,但人云亦云易于煽动背后,也无法否认普通人有集群以抗衡统治者的需求。军事、议会、发布会等复现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街头巷尾和民众百态也栩栩如生,氛围感在尽力洽和世界观。人们对高贵的追求终将覆灭于人性的冲突,权力本是原罪,战争、阶级、传媒则是催化剂。故事唯有此背景下才能成立,因为没有战争便不需要尊崇伤疤。喜欢征求人民同意和被放逐后流浪叛投的戏,又是被迫营业又是当流浪汉的。最后的死亡混合着对手嫉恨又敬慕的矛盾情感,但终究保留住了尊严。

给我感觉很像浪潮里那群学生,“群氓”让我内心觉得他们的不可救赎,意识摇摆,容易被煽动。我感觉,那个氛围太重要了,就像今天下午开会,我即使有事情出去要办,我也会呆在会议室里,那时候心里是挣扎的,但那种开会的压迫感让我迈不开腿。还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就是军人在军队里的绝对服从,还有文革吧。所幸,我们活在一个思想碰撞的时代,持有不同观点的是多的,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生而自由,思想自由,同时,我们达成的共识的道德,价值观是不危险的,不至于让个人陷入诬陷,尊严践踏,一个国家把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当做一个强大的愿景。体会到评价“卧虎藏龙”的台词很西方,就是带着哲学意味,看了20分钟,我就不得不不在2倍速看了,信息量有点大。看的时候,我一直以为男主和她妈妈有什么勾当哈哈,而且男主是妈宝男,有很严重的心理疾病。

获得奖项

  • 第7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7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7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16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16届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年度劳模
  • 第14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14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新导演
  • 第6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6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处女作
  •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