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村(1971)

McCabe & Mrs. MillerUP:2021-11-10

花村

评分:7.9 导演:罗伯特·奥特曼 编剧:埃德蒙·诺顿 / 罗伯特·奥特曼 / 布瑞恩·麦凯
主演:沃伦·比蒂 / 朱莉·克里斯蒂 / 勒内·奥贝尔若努瓦 / 威廉姆·德瓦内 / 约翰·舒克 / 科里·费希尔 / 伯特·莱姆森 / 谢莉·杜瓦尔 / 基思·卡拉丹 / 迈克尔·墨菲 / 安东尼·荷兰 / 休·米莱斯
类型:剧情 / 西部
片长:120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粤语
影片别名:江湖豪客俏佳人(港) / 雌雄赌徒 / 寂恋春楼 / 麦凯比与米勒夫人 / 麦克科伯和密勒太太
上映:1971-06-24(美国)
IMDb:tt0067411

花村简介

故事发生在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资源严重匮乏的荒凉西部。一个名为约翰(沃伦·比蒂 Warren Beatty 饰)的男人来到此地,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力排众议开设了一间妓院,为自己在小镇上挣得了一席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约翰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就连远近闻名的当家头牌米勒夫人(朱莉·克里斯蒂 Julie Christie 饰)亦慕名而来入了伙。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风流倜傥前途无量的约翰吸引了米勒了注意,前者亦为米勒的无限风情所折腰,情投意合的两人渐渐走到了一起。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小镇上又来了一个外来客,他成为了约翰在事业上最大的竞争对手。究竟是妥协还是抗争到底,约翰有着自己的打算。

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朱莉·克里斯蒂

简评

24th上海国际电影节 |从开头淡淡的民谣开始,奥尔特曼似乎就想要拍摄一部反西部片的电影。男主爱吹牛、贪财、自大,少了些主角光环,更近乎于常人。出枪也少了些英勇与潇洒,反而多了几分胆怯。女主心怀理想于期待,却在现实中再次重蹈覆辙,最终失去希望沉醉在大烟中。而最具牛仔精神的年轻人却被资本射杀,倒在了那一滩冰水之中。当资本袭来,宗教与法律似乎都无法抵御。伴着淡淡的民谣,大雪持续飘荡着这个西部角落……

终于看了第一部奥尔特曼。非常棒的反类型,在空间和景观上完全对传统西部片进行了背反,大概是看过最为阴冷和潮湿的西部片了。结尾的大雪虽然看着很假,但它营造出来的宿命感很是喜欢。更重要的是它颠覆了西部片对于美国梦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赞颂,它在讲述美国梦的破碎,个人被托拉斯的吞噬以及宗教和法律的无效,这一点倒是真的会想到PTA的血色将至。不过PTA更进了一步吧,血色将至已经完全无法用类型来定义了,他比起奥尔特曼更有作者性也更加冰冷一些。PS:几首科恩的音乐好好听

。反西部,反美国梦。以朦胧细雨开场,以大雪纷飞结束,室内的低亮度打光,都预示着迈凯布前路的渺茫。枪手的传说是人为构建,开拓家园建立事业的梦想被资本家扼杀,这部西部片中唯一出现的牛仔却是个愣头青,与其说是反西部,毋宁说是影片呈现出了更加现实的西部。影片特别的一点还在于把妓女角色摆到台面,这是古典好莱坞的西部神话中被避免正面提及的(如《关山飞渡》中对妓女角色的隐晦暗示)。本片中的女主米勒夫人虽为妓女,但是比迈凯布更有生意头脑,更懂审时度势,而迈凯布则像没落之人在挣扎着挽回自己的主体地位。音乐与影片情节结合紧密,悠扬又略带忧伤的民谣主题曲承担着影片人物关系与角色命运的注解的作用。影片的结尾感觉略有点长,虽然影片多处情节在反传统西部片套路,但是在叙事框架上没有完全跳出类型片模式。

开篇随着淡漠轻佻却又充满诗意的歌谣进入这个凋敝的西部世界,不管是妓女还是生意人,不管有没有能力才干,不管是天真还是虚荣,最后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时代发展的车轮隆隆向前碾压一切,法律还是宗教都无法阻挡,通行的西部英雄主义都变得像是堂吉诃德,所以相爱与否又能怎么样呢?当拥抱死亡变成了可预见的命运,不麻醉自己还能做什么呢?最后白茫茫的大雪掩盖一切,总有新人来旧人走,重复悲剧。那种漠然的悲伤与丧弥漫全片,的确是气质非常独特的西部片,.男演员们的发型不可。

奥特曼围绕着麦凯比在西部的创业史为我们展示了两个阶段的花村,展现西部开发中的拓荒精神,又将建在剥削上的虚幻秩序毁灭。原始的资本累积阶段,麦凯比以妓院为核心在荒凉的西部世界建构了秩序的文明世界。正如每一个西部大开发时期的拓荒者一样,麦凯比的目的是为了谋取利润,在这意义上,西部片中拓荒者为野蛮的西部带来繁荣和现代化的开发的正统叙述在麦凯比的实业面前遭到解构,诚然麦凯比有着表现出男性特质强烈的孤胆豪情,但我们也在米勒夫人的衬托下看出麦凯比身上的非理性和粗野,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我们看到花村存在着两个泾渭分明又彼此纠缠的男女世界,这种二元论的结构方式也渗透进了电影的表现方式中;在第二个阶段的花村将视角拉回了男性世界,一个律师、嫖客、杀手、资本家交织的社会丛林,雪中教堂燃烧,正义和权威的法则全部失效。

罗伯特阿尔特曼真的是我很本命很本命的导演了,如此的了解人物的对话的中心,并且利用镜头的倾斜度,把氛围以及各个人物的生存状态,暗骚骚的表达出来,真有你的。我突然知道如何把工具人做的更工具化了,哈哈。重看,依然很好。讽刺少了,寓意深深的生活与乡村音乐,美妙的西部人群。不只是徒劳的对标永远难以变化的美国,而是我们在大背景下流动的印迹。即使镜头表达是有模棱两可的空镜头,也足够伟大。

《关山飞度》将经典西部片推向臻至完美的境界,《正午》开启超西部片的先河,延续了西部片经久不衰的新活力,而这一趋势直到四五十年后的《与狼共舞》才被打破。从发展趋势来看,《花村》似乎并不具备上述影片同等的影响力,但我无意用审美的时代性来限制一部影片的光芒,因为从任何角度审视,《花村》无疑是西部片历史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影片没有经典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喜闻乐见的西部元素,反而大部分篇幅都在涉及色情和政治生活方面的指趣。但它又不同于超西部片那样具有对传统西部片局限性的反思或是对美国精神的复现,本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和情节似乎都在述说着自身的堕落,很显然它的底层现实与经典西部片极力突出的神话相去甚远,奥特曼献给我们的仅仅只是一曲挽歌。在诗意与浪漫褪去的时代,没有什么比独守本心更值得歌颂,哪怕赴死都极具仪式感。

这部电影有我听过的最完美的配乐。只有伦纳德·科恩(LeonardCohen)一个人演唱的歌曲与电影的气氛和气氛完美契合,而且感觉就像电影中描绘的那个逝去时代的艺术品,至今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而且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还隐藏着一个爱情故事,带着浪漫注意的色彩,沃伦·贝蒂不是他通常性感、有趣、迷人的自我。隐藏在大胡子后面,花了大约一半的时间喃喃自语,表达他对朱莉·克里斯蒂(JulieChristie),一如拍摄影片的当时他与她现实的柔情蜜意、爱恨情仇:我的内心也很诗意……你冻结了我的灵魂……你是我认识的最美的女人,我努力做的就是让你绽放笑容……这也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二人如漆似胶、郎情妾意的真实写照。

温暖的爱情的火花埋葬在漫天飞雪中,偶然的教堂失火点亮了花村的集体认同。Altman不仅仅超越了历史谱系学式的西部探究,更是超越了“不存在西部”这样的后现代解构或虚无主义恋物,他以尼采谱系学来展开整个叙事,以漂浮的音律和无形的强度(爱情、资本增值…)勾勒了尚无形体的世界,并以教堂失火这一纯粹偶发并脱颖而出的意义-事件回溯性产生了西部-美国,而爱情主线反之成为这一真理事件的消隐中介,被埋葬在漫天飞雪与鸦片的迷烟中(值得一提,漫天飞雪的视觉效果犹如胶片上噪点放大与平动,是作为无形体世界的噪声对于叙事领域的浸入)。对于西部的凝视(或者zoom-in)恰如结尾米勒对于烟壶的端详:远看如珍宝,近看只见模糊的纹路。

越到后面越牛逼,某种意义上的小人物“战胜”大公司。最后的教堂救火与雪地枪战很精彩,科恩老爷子的音乐也很不错。没有百战百胜,神勇无敌的西部英雄,只有性格软弱,使不好枪,犹豫踟蹰的小老板。“如果不为自由而死,也就不会自由。”这句台词让这部片变得私人化,想到了他,还有几天就是他消失一个月了。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花村》某种程度上同《第一头牛》形成互文。在蛮荒的西部,外来者终归无法真正找到归属,所有为生存而付出的努力在“环境”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本片既可看作资本主义的发家史,也可看作“垦荒”叙事下初代移民/创业者普遍命运的一则摘要。罗伯特·奥特曼为这个有着残酷内核的故事添上了温柔的色彩,笔法看似漫不经心,实为一种最高明的现实主义,不动声色、毫无矫饰。PS:PTA的确可看作是罗伯特·奥特曼的继承人,看完这部后对这个观点更明确了。

祛魅版西部往事。不兴玩枪的荒野村落,昔日枪王赌牌吹牛,吃肉喝酒,高了会打嗝还会大舌头;想守着自己一亩三分田的皮肉生意还被合伙妈妈桑骂格局小了;穿上三件套,给枪上了膛又一屁股坐下认怂;律师和他说要为自由和公正争斗,他傻笑愣愣回“我只是不想死”。真没血性吗,独家recipe威士忌泡生鸡蛋非常人能饮,大雪里单枪匹马反屠三个杀手,最后迎风埋身冰雪。片尾,白色的妓馆和烧黑的教堂,早已预知结局的米勒夫人在鸦片里寻一息安宁和好梦,雪片细密伴乡谣碎语,竟生出一种粗粝无望的诗意。

获得奖项

  • 第2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2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