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2002)

UP:2024-05-13

演员表剧照影评播出时间结局 主题曲
日出

评分:8.4 导演:谢飞 编剧:曹禺 / 万方
主演:徐帆 / 斯琴高娃 / 郭宝昌 / 马跃 / 许还山
类型:
片长: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
上映:
IMDb:

日出简介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拥有傲人美貌的陈白露(徐帆 饰)和丈夫过着幸福的生活,两人共同养育着可爱的小女儿,是旁人眼中的模范家庭。然而,沉重的生活压力让这个家庭渐渐产生了裂痕,一场意外夺取了女儿的生命,在悲痛欲绝之中,陈白露和丈夫选择了离婚。
  为了谋生,陈白露进城在夜总会做起了舞女,她模样好看个性又开朗,很快就在舞厅里站稳了脚跟。陈白露的风姿吸引了大丰银行总经理潘月亭的注意,他十分喜欢陈白露,将她捧上了舞会皇后的宝座,更出资为其拍电影,一时间,陈白露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出名给陈白露带来了财富,却也让她开始沉浸在了纸醉金迷的泥潭之中。

简评

鬼使神差地把这剧找出来看,原因我想应该是那年这部剧热播时,我看到了一篇评论,说徐帆演得并不怎么样之类的,当时没什么时间看电视剧,也就错过了。现在看这部剧,觉得徐帆演得太好了,陈白露这个角色好像命中就是为她的风情和气质量身而写的一样。曹禺老先生泉下有知,肯定是赞赏有加的。

可能因为话剧的剧本,整个电视剧在摄影布景灯光上很别扭,徐帆是个好演员,但是真不适合陈白露这个角色,因为不够美,消弱了整个故事的悲剧色彩,还有在最初刚入舞场的新人前段表演,就表现得风尘十足的油滑老练很出戏。其它的都还不错,大师的作品是了不起的,许多台词隽永深刻。

败笔是台湾演员上,谢飞上锵锵三人行时候,隐晦的说过对台湾演员不满意,当时好像为了在台湾上剧(估计也有投资方的压力)要了两个台湾演员,博士其实演的还行,本来就是伪君子,滑稽小人,只不过太话剧风了,稍微和其他人演的略违和,但角色本身就戏剧化,可以接受,戏子就彻头彻尾的败笔一个,首先唱京剧的,不能说必须京腔至少给是个普通话非常好的北方人,那个演员台湾腔就不说了,演的也不像戏子,只是个单纯的娘娘腔,看出他也努力了,但是不是只努力就足够的

这剧看着太苦了,不是故意煽情的苦情戏,而是如何挣扎也难以摆脱看不到希望的绝望,小人物不论如何努力生活,逆来顺受或投机取巧或坏事做尽,都难以摆脱时代的压迫,具像化的三座大山压在头上。这应该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影视化改编,将日出原著里几句话戏份的人物都进行了扩展,合情合理,更凸显了时代的悲剧,高明之至。

不得不赞叹大师的作品,功力深厚。剧里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都有人性的弱点,也偶尔闪现人性的光辉。虽是旧社会为背景,但时时也能看到现实社会的影子。银行职员的卑微,卑微到看见老婆出轨,反而道歉说对不起,自己不该看到。生活的艰难,找不到出路,每个人都在崩溃的边缘。日出前的黑暗,疯狂,夸张,全部缩影在这部剧里。

小时候看得好片子啊。原著的精髓都在 主要人物塑造得也让我过了十年都记忆犹新。徐帆最棒的一部剧,一直不觉得她漂亮但是演出了陈白露的落寞与风情。斯琴高娃厉害了,小时候看过她演的剧演什么像什么,孝庄的雍容大气,二少奶奶的精明强干,连这部剧的包养小白脸的蛀虫形象都惟妙惟肖。

根据曹禺先生的《日出》改编,这些根据话剧改编的作品台词还保留着话剧腔调,现在看来甚是滑稽。徐帆演得很好,把陈白露的那种虚荣心理表现得很让人心疼。这也是一部群像戏,把资产阶级的丑恶现象和平民的贫苦生活进行了对比,讽刺意味浓重,我个人认为是仅次于《雷雨》的作品。

「播下了风花雪月,长出是爱恨情仇······千古一轮月,照谁上高楼」(《日出日落是春秋》蔡琴演唱版)时代物件风土人情表现得很扎实,演员人物都挺好,李石清帮潘月亭的儿子成功戒毒的过程,充斥着李对潘的鄙视,又不失正常的人性,我认为剧版这段最佳。新角色干妈,有了靠山又倒,或许比从未有过更显可悲。“老爸爸”潘月亭,剧版拍出了其与陈相处的浪漫和丑陋,亦真亦幻的悲。李潘对骂那段有很强的舞台剧感。方达生作为剧版陈白露部分人格的外显,陈自己和自己闹矛盾、挣扎舞女命运、想逃离的时候就去找方。如果不迷茫价值道德的问题,能活下去吗?看到一半有些不耐烦,希望23集精缩至16集。原著大段描摹了方找陈求婚时,晦暗、靡乱的场景,这样的氛围整部剧并没有体现,色调偏俗常。顺便李志奇的乔治,李志希的第八号当铺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