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喜(1979)

ArrebatoUP:2024-10-03

狂喜

评分:7.7 导演:伊万·祖卢埃塔 编剧:伊万·祖卢埃塔
主演:欧塞维奥·庞塞拉 / 塞西莉亚·罗特 / 威尔·摩尔
类型:剧情 / 恐怖
片长:105 分钟地区:西班牙
语言: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Arrebato / Rapture
上映:1979(西班牙)
IMDb:tt0078797

狂喜简介

Jose is a filmmaker putting the finishing touches on his latest production, a schlocky vampire picture. Feeling supremely dissatisfied with his vocation and heroin addicted girlfriend Ana, he arrives back at his apartment to discover a package from his friend Pedro. It contains a reel of super 8mm film, an audiotape and a key to Pedro’s apartment.
  Flashbacks show how these two men, both of whom share an extraordinary passion for filmmaking, met at Pedro’s family home where Jose was location scouting. Pedro, who’s never without his super 8mm camera, believes life is only worth anything if it’s caught on film. Furthermore, he’s tapped a hidden power inherent in film images that causes him to experience a mystical state of “Arrebato,” or rapture. Before long Pedro becomes addicted to this sensation, eventually cutting himself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 and devoting his life to filming himself in bed. His camera in turn grows increasingly powerful as it saps more and more of Pedro’s life force, eventually developing the capacity to turn itself on and off and, more alarmingly, literally erase objects—and, inevitably, people—from existence.
  All this is evident on the film and tape Pedro has mailed to Jose, who in the end decides to visit his friend’s apartment. He arrives to find Pedro’s camera set up and running, but its owner nowhere to be found...

简评

恐怖选取上很有趣,是源自于人类本身面对摄影机时原生所带的畏惧与恐惧感,是镜头的吞噬性,这是历史书中当时国人以为照相机会收取灵魂的影像化实验。但在结尾的最终呈现中的惊恐面庞镜头又带有神性无比的意味,这联系电影根植于电影创作过程的叙事方式,说出了另一种电影创作本身的本体性——电影中不断提及的“狂喜”,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这从疯狂追求消失的画面,转而发现胶片一格内的运动,到最终被吞噬,构成了压倒电影主线的存在,从在单部影片中寻求自己朋友的经历转到了发现了电影本质的经历,那是能容纳完全的所在,是静止画面(区别摄影)能运动的奇迹,那是能释放人类“狂喜”的艺术,完全是对电影与胶片无上的赞歌。电影整体受当时政治局势影响颇深,猛然开放的政策,使其近饱和的添加元素与吸收其他电影的影响,这算开头的意义所在吧。

这部电影居然没被发掘出来捧上神坛,实在不应该,导演对于电影介质的理解即使放到影史也是数一数二的。最后当电影中的电影画面停留在了单帧,影像又忽然活起来时,德勒兹的运动-影像都将哑口无言。摄影机如巫术一般,将拍摄那一时刻的被摄物的灵魂彻底吸收,存于胶片中,让量产的胶片获得灵魂,变得独一无二,在通过放映机将电影投射到银幕上时,电影以被摄物的样子获得了重生。但当被摄物处于一个无时间的空间时,摄影机再也无法分辨拍摄时刻,只能将被摄物整个吸收。由于吸收了处于整个时间的被摄物,当然也只能用最小单位一帧来存储,而“一帧”这一时间最小容量,存储的却是被摄物的整个时间。这便是电影的巫术,而被命中这种巫术的,只有对电影有着狂喜之人。

好吧,实际上这片西班牙味儿并不是那么浓,更像是在美国出现的小众电影,单独看前面还有柯南伯格和阿吉多的味儿。技法上面很吸引人,大特写和剪辑把迷幻的真实表达地太好,但是整体各种议题的引导又做得相当之扎实(想起威廉戈德曼的做风了),确实是小众佳片。

就很西班牙,但是如果复述“这是一个认为只有被拍的物体才有存在意义,最终使摄像机拥有了可以使被拍摄的人与物消失的能力的故事”又好像是奇妙物语系列的一集一样。(课堂观影需求但是看不懂)(有人说很多地方暗示了fight-club situation,就影像上来说还是很有趣的)

拍摄的快感既毒品的快感既手淫的快感,狂喜的边缘,荣耀之路,向着致死之享乐欲望,在列车上,在旅行中,疯狂而又兴奋,它不断地分裂、延展,以至其每一个都是享乐的入口,不在与人交流、沟通、接触,只希望与电影产生关系,不断地寻找猎物,在快乐中,在剩余的享乐中,直至不能在拥抱它,狂喜的终点在哪?消失点(停顿点—致命点)在哪?在狂喜旅途中快感不在快乐,只有绝望与纯粹之痛,陷入绝望,被凝视被捕获的主体,在欲望中,在纯粹之痛中消亡。进入后弗朗哥时代的西班牙电影,可以说影片本身即是某种释放与宣泄,片中佩德罗的疯狂与影片本身所具有的那一大胆与实验性的风格相呼应,其两者有着结构上的相似,以及某种互为镜像的关系。

。元电影,主角何塞和电影之间的异化关系,和前女友之间的僵硬维系。何塞对电影初心激情丧失,新人佩德罗与电影如胶似漆最后融为一体。何塞为代表的工业化商业片被佩德罗所代表的充满艺术魅力的片所吸引。神秘主义,迷影,du品。阿莫多瓦的最爱恐怖片。影响了托尼·斯科特《千年血后》和费拉拉《夜瘾》。影片中拍摄的快感=吸du/xing爱的快感,“狂喜”。何塞最后在类似机关枪的声音中被摄影机吞噬变为活动影像。

混乱失序、毫无整洁可言的画面却是基于严谨的结构设置和微妙的视效运用。回环往复的线索在小小体量中建造出精密复杂的迷宫,如同无法逃脱的解谜游戏,钥匙被锁闭在录影带盒中的一瞬,毫无意识的看客已被带入这困厄之境;万花筒一般的大色块放映扭曲却显得更加贴近现实、静止场景中光影的微调表现的世间流逝、镜头切换之间不同物件形状的吻合,异常迷人。还有迷影致敬、对神话或新童话题材模仿呈现,究竟是多么丰富的作品呢?说是集大成者完全不为过。现世的惯常逻辑在其中已不再适用。结尾的超现实一幕完全是最悲壮的寓言:因为热爱,所以我们无法逃离。

费里尼的《8½ 》+安东尼奥尼的《放大》。影片是一部利用视觉媒体制造悬念的电影,将一个狂热的电影沉迷者消失于电影及他在电影中寻找到的神秘事物中的离奇事件编织进现实。影片还可能意味着一个幽闭的电影结尾与结构。三人共行的人物形象也是对电影史上经典电影形象的引用。低镜位镜头和胶片色彩极佳。但总体情节上有许多故弄玄虚之处,尤其是人物画外音独白上,显示了一种让人觉得可笑的赤裸裸的自恋。对视觉媒介的性质和推理悬疑类型的化用算是十分巧妙。某些部分的表演也同样富于可一看再看的优雅魅力。

西班牙影评人协会评选20世纪50部最佳西班牙电影首位。拍摄于社会转型期,全片弥漫着放浪的自由气息,既有冷暖交织的影调,又有诡秘荒诞的声音独吟。摄影娴熟轻巧,剪辑极富创造力。明为嵌入探秘的悬疑类型,暗则通幽矛盾的自我人格,在分裂与认同的道路上游吟唱诗,于无声处听惊雷。

。低成本恐怖片导演A在他的怪人朋友B的引导下(借由各种B自制的超8mm胶片录像引导)通过将摄影机对准睡觉时的自己从而获得了近似吸食可卡因的极乐堕落状态。影片高水平的摄影美术、配乐、许多大特写、以及一些景别跨度大(即至少跨越两级【如从近景到大特写】。例子比如A观看B的自制电影的一些段落)的剪辑都极好地营造了迷离诡谲的氛围,但叙事太自我沉醉,导致内容没讲清楚,扣1分。

#EIFF# 两星半……观影过程有些几近崩溃,太虚幻抽象了,完全没看明到底在怎么回事。观感很差,有一点片段有一些奇异的美感,比如女二在银幕前扮成娃娃的样子跳起的那支舞,不过吸引我的地方也就差不多仅此而已了。也是近几年非常新奇的观影感受了……

最后的枪声是对曾经历史的回望,导演用电影制造幻觉,殊不知自己也被幻觉吞噬,摄影机是纪录真相的工具,而毒品、眼罩和白布却是逃避的手段,红色之血然中真相大白,大量的戏中戏,分裂的人格和移动摄影都让影片变得形式感极强,结合历史主题显得异常地酷炫,永远不要忘记那段吃人的历史

狂喜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