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义知多少(1989)

あ・うんUP:2024-10-13

情义知多少

评分:7.7 导演:降旗康男 编剧:向田邦子 / 中村努
主演:高仓健 / 板东英二 / 富司纯子 / 富田靖子 / 宫本信子 / 山口美江 / 真木藏人 / 上田耕一 / 八木昌子 / 稻垣章三 / 小林胜彦 / 三谷升 / 挂田诚 / 大泷秀治 / 三木纪平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14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阿吽 / 阿哞 / A Un / Buddies
上映:1989-11-03(日本)
IMDb:tt0332580

情义知多少简介

有钱的门仓常造访地位低微的水田,对其妻子阿民关怀备至;阿民也处处为门仓著想。水田深谙友人心事,只一笑置之。一天,门仓改变以往和蔼态度,在酒会上对老朋友冷嘲热讽,当众奚落水田。水田怒气冲冲,挥袖离去。门仓失去挚友,仍尽力为水田女儿里子撮合恋情。那刻,阿民绽放笑容,因为,门仓早已融入水田家,不能分离……

第1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1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提名)降旗康男 第1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编剧(提名)中村努

简评

本片改編於向田邦子的小說,由降旗康男執導,男女主角是當年東映公司合作無間的任俠片老搭檔高倉健與藤純子,只不過他們這次不用在刀光劍影中秉持他們的義理人情,而是展開一段剋制又含蓄待放的柏拉圖式忘年之戀。此片在改編上更去掉了多餘的支線,使得整體更加精煉,但層次感也減弱了許多,敘事相當鬆散,毫無向田邦子筆下那種細膩的內心描寫,而且所呈現的一派溫暖歡快的景象,亦與三十年代已經開始全民備戰的日本可謂格格不入,高倉健的演出依舊令人耳目一新,他不再是那種板著臉的那種一本正經,而是難得的散漫,對藤純子那種發乎情止於禮的含蓄隱忍的情感亦演繹得十分動人,相反藤純子的演出就多少有些不在狀態,未能把這段暗藏於心的情愫演得更有說服力,頗為可惜。

导演太强了!居然把这么一个原本相当无聊的本子拍出如此温柔绵长意境悠远之感,日子看似平淡如水的流淌,但最大的人生智慧却也往往蕴含其中,与友人的相处,对晚辈的疼惜,两代人的情感交织;妻子的角色实在太妙了,是一个把所有主角串联在一起的人物,同时又不失自己的趣味与性格;青年人的美好情感,隐隐潜伏的战争危机,女儿这个角色在最后让片子整体得到升华;没有戏剧化的情节,就像野花香般淡雅,如流水般静谧流淌…

因为想看植物的原因看了这本电影。富田靖子和富司纯子都太美了。啊,高仓健的角色实在是好得有点过分了:为友人打扫卫生;警局出来的下雨天给少女打伞,摸头安慰;在和水田桑吵完架之后和少女喝咖啡;最后雪中跑来朋友家、给少女系好围巾鼓励她去追......各种情谊深厚交织,其实要说复杂也复杂,但电影里都处理得很轻巧,年轻人的爱情和门仓的友情没有很强的颜色上的对比,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我觉得那个可能就是昭和时代的感觉吧。

“想见面的时候忍着,也算是爱情的一种吧。”隐忍克制的、幽深细腻的、终不可得的无结果之爱。“发于情,止于礼”,中年版《小城之春》和《其后》。影片用“花光柳影,鸟语溪声”式的意境传递和营造了东方独特的审美韵味,镜头充满了诗意和幽静的氛围;以景写情、以景寄情(印象最深的是门前的两次景物描写,一次是满天繁星,另一次则是漫天飞雪),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部影片仿佛是一首充满含蓄和感伤情调的抒情诗。将他们之间已然成定局的感情故事与他们下一代之间尚未知晓的爱情结局放在侵略战争的背景下,不仅是一种反思,更是一种对于情义本身的赞美。

剧本很温情脉脉,电影化则人物侧重有些失衡,镜头还是过多给了高仓健的角色门仓,导致水田家的人物互动关系不够丰满,三个成员都有点为表现门仓性格服务的功能性角色的味道,只有女儿这条爱情线因为历史原因以及于门仓爱情观的映照而比较有感染力。水田这个角色实际在故事中的地位一点不比门仓低,可惜大都给的中远景,给他的内心戏还是不足。高仓健的孤胆英雄类型形象太有代表性,难得演一个正经身份的商人,情义表现有余,人物身份感就不太匹配了,在艺伎屋里也没法像个俗人。

故事背景非常的有历史背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感觉,我们的理解可能更加复杂,这种情感的的表达方式真的是很真实,夹杂着友情和爱情的双重人格和道德底线,这样的感觉可能真的很难把握,所以才把情义表达的那么可贵,但影片的感觉还是让人有点太压抑情感了,这个也是一个民族状态的一个问题吧…

电影版《阿哞》的伤感并不源自像咖啡一样略带苦涩的柏拉图式爱情观,而是它对待战争的态度。降旗康男过于工整的镜头完全捕捉不到向田邦子笔下那种绵缠而又克制的人际关系,因此只能拍成一些抒情的段落。透过二战的背景最终将高仓健这样饱受磨难的硬汉刻画成一个落寞、隐忍和包容的形象,那种从上一辈人的情感生活中发出的慨叹同时也蕴含了对于未来世界的担忧。真希望故事结尾缓缓落下的大雪能够覆盖和化解世间所有的宿怨深仇。

摄影太美了,镜头中每时每刻的樱花,都含有一丝忧伤,从一开始就不禁让人想到《其后》的暧昧与遗憾。且透过玻璃显现的室内与室外樱花重叠场景在开始时出现似乎也有这个意味。在酒店三味线的表演中还唱了和《仪式》婚礼中同样的歌曲,间接体现了战时国民意志。但一切的形式在隐忍之下早已对原本家庭产生了双重破坏的效果,这大概就是民族性的矛盾吧?

想见面的时候忍着,也算是爱情的一种吧。降旗康男标志的考究与克制,在他的片子里难得地显露一点肉欲的成分,最后还原为一个夹杂着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故事,健桑跳起来摸树叶,水田回家哼的小曲儿,德莫夏克的诙谐曲,阿民用豆子弹二人面颊,被人看到窘态时的害羞,健桑请小偷吃饭反被扒,这些细节也十分美好,缺憾在于,私以为,健桑不适合出现在欲明不明的道德关系中,他坚毅的面孔就是行动派的最好代名词,他是不会让爱情死在心里的,但最后的分别和一场大雪掩盖了这一切,以定格镜头完结让人的心沉静了下来。

勉强及格。降旗康男的片子,在剧作上常有些古怪设置,比如《铁道员》的鬼故事之类,这片子也很怪,表面看上去,这是两个战友(也是两个家庭)在1938年这战云笼罩时代的影棚制庶民温情片,但奇怪的是高仓健几乎抛弃了自己家庭和友人家庭融为一体,还有他与好友妻子的精神恋爱(借当时年幼的真木藏人说出口,剧情还安排了多次这俩人被误认为夫妻),以及好友面对他出轨嫌疑时落井下石的写法,给这个故事增加了一份荒唐且诡异的氛围,当然我不理解这在主题上有什么动机或者审美上有什么日本民族性的取向。高仓健的演法很高级,请陌生人(扒手)吃饭后发现钱包丢失的“被算计了”的感叹,简直让人有模仿的冲动。从事军工业和国运绑定的高仓健、心心念念奔爪哇以求人生扳回一局的好友,再度提示人不过是附着时代的些微之物

情义知多少:“整个城市都在下雨,我的心也一样”轻盈又动人,含情处深切又躲闪,像樱花一样无声,短暂却落满南山,赛林格讲爱是想要伸出又收回的手“想见面时忍着,也许是爱情的一种吧”爱情和友情的两难更让情感层次丰富起来,女儿的副线更像门仓不敢去试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可惜真短啊,可能这一夜就是她的一生了。

一个纯东方式的故事。在战争大背景下,两个中年男人和一个妇人的微妙关系,还有男人的友谊。制作精良,细腻唯美,温情脉脉,但节奏太拖拉了。亮点是富司纯子,心目中的日本传统美人就是这个样子,温良恭俭让,表演细腻动人,把周旋在两个男人之间的复杂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高仓健明显老了。这日本人在国内如此彬彬有礼,怎么到了中国就疯狂丧尽天良?

获得奖项

  • 第32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第32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第1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1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录音 / 最佳新人 / Newcomer of the Year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音效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剪辑 / 最佳编剧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灯光 / 最佳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