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金刚(1950)

Where the Sidewalk EndsUP:2025-06-22

铁牛金刚

评分:7.5 导演:奥托·普雷明格 编剧:本·赫克特 / 维克托·特里瓦斯 / Frank P. Rosenberg / Ro
主演:达纳·安德鲁斯 / 吉恩·蒂尔尼 / 加里·梅里尔 / 伯特·弗里德 / 汤姆·塔利 / 卡尔·莫尔登 / 露丝·唐纳利 / 克雷格·史蒂文斯
类型:剧情 / 犯罪 / 黑色电影
片长:95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陷井
上映:1950-07-07(美国)
IMDb:tt0043132

铁牛金刚简介

Cop Mark Dixon is already in trouble with his superiors for his brutal tactics when he accidentally kills a murder suspect. To protect himself, he decides to cover it up and pin the killing on a racketeer he hates and knows has committed many crimes like this in the past, Scalise.

简评

结尾有点意料之外,还以为局长会说什么也没看见。黑色电影标配的赌场和模特展示间(或者叫小t台?)还有工业大电梯,车辆可以直接开进开出然后电梯门上下闭合。条纹双排扣确实看上去是所有花色纹路里面最精致的,应该是条纹大于亲王格大于人字纹大于千鸟格大于窗纹,人字纹以下应该就算粗纺居多了,但是软一点有绒感的人字纹看上去应该也很精致,扣子配色也很重要。

随机再补了一部Otto Preminger执导的老黑色电影,就是这个中文译名怎么看都跟原版片名毫无联系可言...不知道怎么翻译的。剧本很有趣:一个误杀了嫌疑人、脾气比较古怪且暴烈的差人如何一边自保、一边破案的故事。整个故事从结构到具体的叙事节奏把控以及演员的人物塑造都足够出彩(男女主刚好都是导演另一部黑色电影《罗拉秘史》的主演,在这部里又重逢了233)。此外,气氛营造和此类类型片的悬疑感也是本片做得较好的地方,就是结局居然如此正能量倒是我没想到的。完全可以再黑一点。这个结局,不知道的会不会以为是某种“特供结局”呢233...四星整。

又是一个让翻译名毁掉的经典黑色电影,原名叫where the sidewalk ends,不知是哪个人物居然翻译成了铁牛金刚。少有的对于硬汉派侦探的一次反转,因为从小有一个身为黑社会的父亲而感到自卑,通过加入警队努力表现,想要证明自己,然而开头就因为一拳将犯罪嫌疑人打死而选择栽赃嫁祸给别的恶棍,其实也算是对于传统的硬汉道德界限的灰色区域的描绘了,但是好莱坞这个框架内不允许有过多的作者性表达,譬如警察误杀的犯罪嫌疑人真的是凶手,而警察的正义感使得了他最后依然会做出光伟正的选择,其实本质上还是没有对人物本身做任何的模糊化处理。结尾硬汉还是在写下认罪书之后主动与罪犯殊死搏斗,并且自愿面对指控不过这次他的身后有一个心爱的女人等待着他出狱。

普雷明格又一精品之作,人物个性刻画鲜明,剧情线索环环相扣、起伏跌宕,充溢的暗黑底色,冷酷、果决、嫉恶如仇的硬派警员,一心想要摆脱父亲阴影与暴躁脾性之间的两相复杂性;结尾处理非常漂亮,拆信一节于公是对律法责任的正视与尊重、让正义得以伸张,于私对主角来说是一场彻底摆脱父亲阴影与自我超越的仪式,其人性弧光得以完整呈现;整个剧作看来,其所蕴涵的正义感与端正性是无可指摘的,佐以冷酷、凛冽的黑色气质,足以成为黑色电影中的范本之作。

(20231007于Filmothèque,被删后补标)第二部Otto Preminger,还是《罗拉秘史》的男女主,还是黑色电影的情节设置(自己掉进自己挖的坑、警匪难辨、难以抗拒的弑父情结、善良美丽的女性带来拯救....),有点弗里茨·朗的意思,但结尾竟然十分光明。但感觉无论是光线还是布景都不算典型的黑色电影:其实不是很黑,用光十分柔和;并没有在黑暗中单独突出主角,大多数画面都是群戏。冰冷的外表之下其实有某种(老旧的)浪漫情怀,镜头十分流动。而且最后这个主角甚至还挺身而出挑战了命运……从叙事到调度都够味,够得上经典。只是个人对这种犯罪片兴趣实在有限。

8/10。警察鱼贯而入来到培恩的房间时,剪接将多个人物聚集的场景切成小块,但演员的水平排列依然是主要调度。杰克逊是一名深受创伤、寻求暴力解脱的警察,嫌疑人培恩因为酒瘾拒捕被他反手打死,在人物对话中镜头有时位于中央、有时俯拍以表现更大的角度。杀人藏尸一场戏,里屋景深式的空间使楼梯后的警察、敲门寻人的出租车司机形成悬念关系,杰克逊没有为误杀的行为辩解,企图深夜抛尸以减轻过失,他因为残暴和越狱的父亲遭到警局的孤立,爱情也因此出现变异,情人泰勒的前夫在盘问中被杰克逊打死,身处犯案现场的司机父亲蒙冤受牵连。当蒸拿房挑衅黑帮的杰克逊受伤进入泰勒家,窗外大桥的灯火有种幸福的感觉,随着泰勒送走杰克逊,家门被关上,泰勒坐在被暗影遮去大半的客厅中掩面哭泣,美好的世界都被关在门外,需要杰克逊揭穿自我的秘密来破除阴影。

开头呈现片名的方式有创意,假如一个人出于意外杀死一个坏人,然后把这事又打算栽赃给另一个坏人,结局是怎样的呢?这个故事虽简单,但普雷明格的运镜却无可挑剔,安德鲁斯饰演的硬汉警察形象也是深入人心,一个活在自己无赖父亲阴影之下的主人公,立志要摆脱父亲的影响,作为最后的英雄他选择承认了自己的污点,这算是比较正面的黑色电影范例。

《致爱丽丝》如水倾泻,安德鲁斯搬运尸体。一小时处极其出色的细节:被斯卡利斯胖揍一顿的迪克申上门找泰勒,泰勒找到了他,并给了他酒,一杯酒下肚,泰勒才意识到要护住自己的腰襟,迪克森这时才意识到冒昧,便起身要走,知道其没有恶意的泰勒才放下戒备挽留之…有一帧和数十年后莱昂内玫瑰往事拍布鲁克林大桥那一幕一样。

第二部Otto Preminger,还是《罗拉秘史》的男女主,还是黑色电影的情节设置(自己掉进自己挖的坑、警匪难辨、难以抗拒的弑父情结、善良美丽的女性带来拯救……)。有点弗里茨·朗的意思,但结尾竟然十分光明。感觉无论是光线还是布景都不算典型:其实不是很黑,用光十分柔和;并没有在黑暗中单独突出主角,大多数画面都是群戏。冰冷的外表之下其实有某种(老旧的)浪漫情怀,镜头十分流动。

第一幕简直和后一年《危险边缘》的一模一样。警察犯案又掩盖很有新意,观众既然已知道真相那么重点就是警察心理转变动机是否充分:爱情属于莫名其妙,父亲阴影老弗洛伊德了,只有道德感强不想让无辜者替罪这条说得过去。而且结尾执意拆信塑造伟光正人物弘扬正能量目的太明显,二十年后《对一个不容怀疑的公民的调查》直接讽刺警察系统和拆解精神分析,还是意大利人玩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