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盖瑞速写(2005)

Sketches of Frank GehryUP:2025-05-05

演员表剧照影评播出时间结局 主题曲
建筑大师盖瑞速写

评分:8 导演:西德尼·波拉克 编剧:西德尼·波拉克
主演:弗兰克·盖瑞 / 西德尼·波拉克 / 朱利安·施纳贝尔 / Charles Arnoldi / 迈克尔·埃斯纳 / 丹尼斯·霍珀
类型:纪录片 / 传记
片长:83 分钟地区:德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05-09-10
IMDb:tt0446784

建筑大师盖瑞速写简介

解构主义建筑是什么?九十年代逐渐风生水起的解构风潮的缔造者,正是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的 法兰克·盖瑞 抛开那些晦涩难懂的建筑术语 拒绝那些无谓的华丽辞藻 走进盖瑞神奇而又让人惊叹的幻想世界 听听建筑大师为我们娓娓道来。(耶很酥)
  《建筑大师盖瑞速写》(Sketches of Frank Gehry)
  导演:Sydney Pollack《走出非洲》《翻译风波》
  介绍:导演 Sydney Pollack 和建筑师法兰克盖瑞(Frank O. Gehry)是多年的好友,这部电影「速写法兰克盖瑞 (Sketches of Frank Gehry)」也是他的第一部纪录长片,该纪录片从2000年就开始进行拍摄,耗时五年多才拍摄製作完成,2006年5月12日起在北美某些特定戏院中放映。由於Gehry 热爱速写,而且速写可以说是他设计建筑物的发想起源。而这部纪录片「速写法兰克盖瑞 (Sketches of Frank Gehry)」将会从Gehry对每个案子最初的亲笔速写开始,探索Gehry的一连串设计程序。从只使用纸板和胶带拼凑而成实体3D立体模型,一直到最后结合多种建筑材料的建筑物。
  导演Sydney Pollack和Gehry是多年的好友,这部电影也是他的第一部纪录长片,这部纪录片从2000年就开始进行拍摄,耗时五年多才拍摄製作完成。由於Gehry热爱Sketch,而且Sketch可以说是他设计建筑物的发想起源。而这部纪录片将会从Gehry对每个案子最初的亲笔Sketch开始,探索Gehry的一连串设计程序。从只使用纸板和胶带拼凑而成实体3D立体模型,一直到最后结合多种建筑材料的建筑物。
  Gehry说:「和完整的解决方案与最后结果呈现的模样比起来,我比较偏好Sketch的特质、假设试验性、混乱以及呈现正在进行中的状态。」
  "I prefer the sketch quality, the tentativeness, the messiness, the appearance of in-progress rather than the assumption of total resolution and finality.."
  为了在纪录片中捕捉Sketch的特质,Pollack同时使用传统胶卷与Mini DV(数位视讯)作为他的媒材。花费了许多时间待在Gehry的事务所、建筑基地与Gehry住处,这种谦逊与安静的拍摄手法首次捕捉了Gehry其特殊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本质,以及Gehry靦靦且难以捉摸的人格特质。
  Pollack费尽心力地捕捉在影片中捕捉Sketch的特质与Gehry建筑的特殊性。从Gehry早年在加州San Juan Capistrano的早期作品O'Neill Hay Barn,到我们所熟悉的许多现代知名建筑,像是毕尔包的古根汉美术馆与洛杉磯的迪士尼音乐厅。
  而整部电影的核心是Pollack利用他与Gehry、事务所员工间的对话,营造出一种低调的、通俗的特质。这不是一部艰涩的建筑理论电影。相反地,Pollack能够穿透建筑理论的外皮,以颇具深度的洞察力具体描绘出这位非凡的建筑师的生活,以及他卓越的建筑生涯。
  Frank Gehry以其数位建筑和其独树一格的手稿出名..其手稿sketch..真的可说是鬼画符..大概只有他看的懂。从他那潦草到不行的sketch和想法,发展到草模然后到电脑3D製图最后到实体的建筑完成,整个过程,也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不太一样,感觉上前卫很多。
  其草模的製作,像我这样的外人看起来就像是他随便拿个纸和剪刀在那乱剪乱贴。
  就看他剪了一片纸然后随便折一折便加到模型上,换几次位置,然后就成了一个很特别的东西(当然都有他的理由和想法,不是只是因为那看起来好看)。他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团队,在替他将想法实现,通常他只跟团队说了几个抽象到不行的想法和草到不行的sketches后,就交由团队去做出草模,他的团队也很强,都有办法把他那抽象的想法做出草模,然后他又会比手画脚跟你说要这样那样,然后团队又再回去剪剪贴贴,照这样的过程不断的修正。
  其中他自己还提到,他如果当初没有走这行,可能会去开飞机,因为以前他最热爱的就是飞机和飞翔,人生就是如此巧妙,在某个阶段你很确定你要做什么,然而等到之后,才发现了自己真正要的东西。
  学建筑的人这个纪录片不能错过,对於外行人,就当作是一种朝圣,很难的有机会能透过这样的纪录片去了解大师的一些理念和创作过程。纪录片里面有很多令人讚嘆的地方,只有大家自己去看才能体会。

简评

纪录片拍得真不怎么样……东拍一点西拍一点在凑的感觉,想到哪拍到哪,让观者感觉刚捕捉到了点什么,思维就被打断了……所以看得是又累又郁闷。唯一的感受就是,拍这种大师的纪录片还是应该找个懂点设计的人来拍…波拉克虽然是Gehry请来的,但真是非常非常失策啊

导演果然没拍过纪录片……反正前半段学到的东西不多,后半段还没看,挺多别人对盖瑞的评价,个人觉得纪录片还是主要体现要表达的人的思想吧,感觉一大半时间我就像看了一个评价集。

盖里从波斯的油画构图(人物的边缘线)找到了建筑形体的灵感。随意的平面草图再推演出严谨的建筑结构(时长1:21:15-1:21:27)。盖里说他脑子里无法形成绘画的表面。实实在在的流程是屁也没放一点,舔话倒是挺多,单薄。

看盖里78年的作品和他的工作方式,真是深受Rauschenberg的影响,后者是想把各种元素从艺术中解放找到它们的各自自由。而盖里则是在各种材料中构建韵律与和谐,但同时尽量保留创作中的随机性。那些已经躺在历史里的大师们。

盖瑞的建筑设计太重心于外观,而最终作品却又为了反传统反常规而突显的过于怪异。我喜欢的建筑首先是内部设计的舒适性,然后是建筑整体的科技力量。至于外观,我住在房间里又看不见,那个是最不在意的。也许我就是那种虚荣心不强的人吧。

审美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之前看过迪士尼音乐厅的图片,只觉得一般,看到纪录片里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音乐厅,又发现其实它很有层次。比起中规中矩的方盒子建筑,我还是偏爱“奇奇怪怪”的建筑一点吧。盖里的作品里最喜欢维特拉家具博物馆,感觉和周围的环境也很搭。纪录片拍得不怎么样。

获得奖项

  • 第20届华沙电影节
    第20届华沙电影节
    提名:最佳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