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之后(2006)

Behind the Mask: The Rise of Leslie VernonUP:2024-10-30

面具之后

评分:6.1 导演:斯科特·格洛瑟曼 编剧:斯科特·格洛瑟曼 / David J. Stieve
主演:内森·巴塞尔 / Krissy Carlson / 罗伯特·英格兰德
类型:喜剧 / 惊悚 / 恐怖
片长:USA: 92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06-07-08
IMDb:tt0437857

面具之后简介

莱斯力•贝农(Nathan Baesel 饰)表面上是一个很好的人,生活顺利,工作成功,但他却立志成为福雷蒂•克鲁格,麦克•麦耶尔,杰森•霍西丝这类的传奇连环杀手。为此,他请来了女记者泰勒(Angela Goethals 饰)及其摄制组,跟踪拍下他实行杀戮的全过程……
  本片荣获2006年亚洲幻想电影节最佳欧洲/南美影片奖、2006年Gen艺术电影节观众大奖、2006年Sitges – Catalonian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2006年多伦多暗黑电影节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奖。

简评

可以看出导演想拍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来,前半部分纪实片的风格剧情虽然鬼扯,但是就全片来看还是比较新颖。本人感觉前半部分其实是想讽刺那些看上去都大同小异的连环杀人电影,直到这里都还不错,镜头转成第三人称以后就变得平庸,最终的结果也早已被猜到。

连环杀手作业实录:锯树封窗布置装备,掏心挖肺榨苹果,轻松愉快访谈slasher片各大狗血隐喻,小新娘跳绳、养鬼吃人盒之类各种小细节笑死鸟,但Freddy叔叔怎么出来酱油了一个AM啊?恶搞反套路搞到底多好,纪录片段落比类型片段落要开心好多。鬼驱人女巫Zelda Rubinstein的最后一部片子,.p.

杀人狂视点没有贯穿始终是最大的遗憾,后半部分完全落入俗套了。把杀人狂完全作为一种职业来展示,前期调查、体能锻炼、场景布置,那份认真的精神让人感动,观众完全移情到杀人狂身上后,都希望他付出那么多辛苦后能顺利完成他的事业。所以说电影视点的洗脑功能真的太强大了!

颇有想法且完成度很高的砍杀解构电影,一半伪记录搭配一半传统风格来戏谑的拍摄一个人魔的杀人大计,从经典鬼闪桥段、家族诅咒传说、最后幸存者、处女情结再到结局时的女性大棒反杀以及各种生育暗示,几乎是教科书式的把砍杀二字逐层再现,两种电影风格的转换也很出色。而且导演饶有趣味的请到了弗莱迪罗伯特·英格兰德和杰森凯恩·霍德尔,开头看见杰森住在1428号我就想打五分了。并且电影从解构再到传统砍杀戏码,一路整到了片尾人员表的经典人魔停尸间诈尸,实在是全方位的欢乐和万里挑一的精彩。

粗糙外表,细致内核。是一次颇具鬼才的对连环杀手恐怖片的解构。剧本精明之处在于化腐朽为神奇,通过杀人狂的视角合理化了很多恐怖片漏洞,也让后三十分钟的各种俗套变为对经典恐怖片的戏仿。可惜,注定是两极分化的作品,无法做到林中小屋这种反恐怖片的大众化

上半部分有点意思,下半部分落入俗套。影片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命题,为什么要成为杀人狂?用片中老前辈的话来讲就是:因为正义需要邪恶来衬托,正义与邪恶相互制衡,邪恶是永远存在的。女记者的角色太让人闹心了,如果最后能被做掉那将是多么大快人心的事情啊。

一封献给70~90s恐怖电影及恐怖片影迷的可爱情书,各类情节构想、角色名称及对白、物件与服装的搭配甚至演员的选择无不充满致敬趣味。半伪纪录形式亦不止于杀手“后台准备流程”与精神逻辑分析的详尽披露,更为后段叙事开展和内外主客观视角的转换与代入提供预设条件。

获得奖项

  • 第34届土星奖
    第34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DVD
面具之后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