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2008)

UP:2024-11-05

演员表剧照影评播出时间结局 主题曲
大过年

评分:8.2 导演:黄力加 / 邹友开 编剧:白铁军
主演:徐帆 / 倪大红 / 邵兵 / 刘威 / 杨若兮 / 马精武 / 林永健 / 杨新洲
类型:
片长:45 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
上映:2008-01-27(中国大陆)
IMDb:

大过年简介

1977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祸国殃民长达十数年的四人帮在上一年被粉碎,因此这可以算是中国老百姓翘首企盼许久的舒心快乐年了。在故宫博物院从事古建筑修复工作的冯泰年(马精武 饰)人逢喜事精神爽,国家安泰,子女们也颇有出息。当然快乐的顶点或许正是诸多不如意的开始。长子建栋(倪大红 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放下祖辈的手艺,转而倒腾家具;二儿子冯建梁(邵兵 饰)辞职下海,赚不到钱的他被媳妇挤兑得没有一点尊严;接了母亲班的老三建业(刘燕军 饰)也渐渐后悔当初的决定。准备接母亲安玉贞的班;小女儿冯建敏(杨若兮 饰)在高考的道路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曾经批斗过父亲的建珍(徐帆 饰)返城,年年饱受前夫杨兴安(刘威 饰)的纠缠骚扰。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冯家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缩影……

简评

不谈演员,不谈拍摄技巧,这是一部浓缩中国社会上世纪80-90年代发展史的人文大剧,可能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的人是无法找到共鸣的,从一个家庭映射了社会的变迁,亲情、爱情、友情,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平平淡淡的进程告诉你不平淡的演变。

很烟火,事业爱情亲情,还是生活中遇到的鸡毛蒜皮,似乎都能在身边的人身上看到相同的影子。。喜欢演员们的表演,太接地气了。关于过年这个话题,还是有很多很多感触……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样子,现在的年真是一丁点年味都没有了,还不如平时过得轻松自在,再也没有了期待……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小妹在这里还挺可爱的,大部分都是熟脸,他家妈最眼熟就是想不起来演过谁,好像是公益广告?要我说他爸也是,怎么说呢,感觉人物设定是刀子嘴豆腐心,但我没感受到很完全,如果能有个他和女儿矛盾爆发后他自己发呆、自我开解之类的镜头就好了,他爸给我的感觉的更像是“你只要不挑战我的权威你随意”而不是“你要过明白日子,你要明事理”,他的恨铁不成钢更像是恨子女不争气,不像恨子女不明理。但是又给我一种他想塑造以上后者的感觉,很矛盾

才看到第二集就很感动,建珍跟父亲的谈话,母亲对父亲的那份感激。母亲一生都在忙活家里和儿女,幸运的是老伴对她的照顾和体贴。感觉素琴最可怜,还好后来一切都好转了不少。建珍洒洒脱脱,真诚待人,徐帆怎么把这个角色演得这么“信手拈来”的样,太棒了,她作为母亲对石头的爱,对丈夫的照顾真的都太利落了。一家子不是准备过年就是在过年,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年后再说吧”,年后再说吧,先把团圆年给过舒坦了,开心了。虽然整片都在忙活过年的事,但是在这过程里,儿女的变化,父母的生活,都反映的真真切切的。这个氛围我太喜欢了,就很想念阿源的外公外婆,希望春天的时候能够去看看他们

过年期间家里轮播。旧北京的知识分子大家庭,从70年代到90年代跨越几十年的家庭记录。太多深情和因深情而生的聒噪。和我的大家庭生活有几分相似。“又能放炮仗了。”让人泪目,我们也会有好的新年吧,什么时候能再闻闻炮仗味,什么时候能不再被教育性的锤子敲打。

大过年的看这部剧也挺应景的,30年的风风雨雨,一家人也总算都圆满了。看这样的剧比看流量的剧更真实,更能共情。我好喜欢那个爷爷哦,爷爷好帅???所有的演员演技都很棒,剧里面最心疼顾工了,等了那么多年,终于等到了。

特别喜欢这部电视剧。老冯家五个儿女三十年的爱情婚姻之路在四个春节逐一展示。从文革后,七七年的第一个春节,以全家人准备大儿子建栋的婚礼拉开故事的序幕,老冯家的故事,正式开演了。可能有人认为,这里的婚姻故事有时代的特征,但是我觉得,爱情和婚姻的本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变的。

不知道为啥,就很喜欢看这种很写实的剧,喜欢看80-90年代的剧。这里面的人物道具情景情节都让我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和踏实感,每个人每个举动都能对号入座到自己生活里。我想我可能真是太老土了,可是就这种生活气息,让我觉得真实。

六条线,十几个人,三十年,一个平淡又不普通的故事,将时代变迁和人一辈子最朴实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徐秀林老师将老太太塑造得不能再经典,像极了我奶奶。过年一定回家是中国人的传统标签,心里开心,还有点酸。寒冷的空气中掺杂着厨房和鞭炮的味道,就是过年的味儿,亲切。出门在外,想家了。

陪家人看的。全体主要戏份演员无一掉线,戏骨担当姥姥简直了,那种化骨绵掌般的表演方式,实在是让我感动。徐帆从年轻到中年的变化,能看得出是下了心思琢磨的,声线和穿搭,小细节良心满满。编剧一方面很有生活经验,一方面实在无力承担铺写wg后社会浪潮巨大变化的方方面面,戏剧冲突全在男女婚姻上做文章,实在画蛇添足。但就算这部有那么多的不足,但依然能吊打当今众多浮夸剧,希望现在人们重温经典的同时反省一下当下大家的审美,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七年一跳跃的《一年又一年》。冯家老爷子一直叨叨古建和故宫,命运的车辙子在建冬和建珍身上也划上了古建和故宫。风水轮流转都不用三十年,我们国家从1977年开始每几年变化之大让人感叹啊,一大家子生活越来越好了!

大过年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