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巴黎歌剧院的芭蕾(2009)

评分:7.7
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编剧:
主演:
类型:纪录片
片长:159分钟地区:法国 / 美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舞动花都 / 舞蹈-巴黎芭蕾舞团 / 舞動芭黎,掌聲蕾動
上映:2009-09-11(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1500496
舞:巴黎歌剧院的芭蕾简介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是“真实电影”的先驱,这次,他把镜头伸入巴黎歌剧院内部,为期七周,聚焦芭蕾舞团的方方面面。
本片是美国纪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的最新作品,以素有“芭蕾摇篮”之称的巴黎加尼叶歌剧院(Opera de Garnier)的辉煌历史与精彩演出为背景,精彩描述了旗下大师及一级舞星们,为了创造艺术颠峰而努力不懈的感人故事。
巴黎“加尼叶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布莉姬·拉菲佛正绞尽脑汁、努力筹备明、后年的节目演出……布莉姬不计成本、一口气邀请了8大名师来编创新剧,并严格训练旗下154名舞星,更动员1500名幕后工作人员加入了制作的行列。
她不但邀请了现代舞家普雷祖卡,搭配她歌剧院的首席舞星艾蜜莉柯塞特,来编排一出现代舞《美蒂亚的梦》;更请出资深古典芭蕾大师皮耶拉寇特和吉兰娜泰马尔,重现大型豪华芭蕾舞剧《巴姬塔》,同时力捧当家一级舞星阿妮耶思雷特思图和艾维摩侯。布莉姬想结合这群大师们的精彩创意和歌剧院的卓越人才,陆续编排出《种》、《美蒂亚的梦》、《罗密欧与茱丽叶》、《巴姬塔》、《胡桃夹子》、《贝纳达之家》和《奥菲欧与幽莉蒂丝》等七大舞剧,送给观众一份充满感动的超级艺术大礼。
美国赞助团突然捧金前来访问歌剧院,布莉姬兴奋地展开了忙碌的接待,尽全力要安排一场尽善尽美的盛大晚宴来迎接贵宾。但就在此时,有的舞星因太过劳累而萌生退意,有的又总是跟不上排练进度…;而歌剧院成立350年来的唯一大罢工,竟也在此刻发生了!布莉姬能安然化解这些危机吗?美国赞助团又会顺利捐款、赞助演出吗?而她精心安排的七大舞剧又能顺利编排完成吗?一场以无比毅力、直达艺术颠峰的精彩飨宴,自此登场…
获得奖项
- 第35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纪录片
相关影片推荐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Frederick Wiseman导演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Frederick Wiseman制片人
乔比·塔尔博特 Joby Talbot音乐
约翰·戴维 John Davey摄影
简评
芭蕾真的就是绝美的艺术!纪录片完整得记录了巴黎歌剧院的方方面面,最喜欢那些排舞的片段,艺术家们对于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要反复排练。影片穿插着播放最后的成品,除了部分的现代芭蕾真的需要很好的理解力吧,我是没看懂,但是论芭蕾技巧真的太厉害了,尤其是结尾的双人舞很震撼!总而言之近三个小时我是没有觉得很枯燥,沉浸在芭蕾给我带来的享受!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部片子有些地方比较模糊,就像那张剧照图!
当时太困,只匆匆点了个分数,现在来补评:第一次看这种近乎原生态的纪录片,没有讲解,没有太明显的故事线,只是呈现一段段的片段,不过这样的好处是能事无巨细地全景式展现大环境下的各种细节,而观众可由自己的兴趣去观察和挖掘自己想看的细节,可以说是导演和观众共同完成了作品。我自己的感受是回想起在大学时一年舞蹈课,感受到舞者抛掉性别的刻板印象去追求美,以及舞蹈对形体的改造,从舒展到挺拔,另外还想到小学时在乐队受训有点类似于芭蕾舞团里的受训,感觉有点能跟上舞蹈指导的一些指示,甚至忍不住想去尝试,最后舞蹈团员与艺术总监的沟通也很有意思,可以折射到现实生活中一些上下级的沟通,感觉她们的沟通特别融洽流畅
世界历史悠久的芭蕾演出团体之一。巴黎歌剧院原为法国皇家音乐研究院,建于1671年,同时演出宫廷芭蕾。此后逐渐建立起专门的芭蕾舞团。从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一直是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也是浪漫主义芭蕾的发祥地。经典名剧《吉赛尔》、《葛蓓利亚》等都诞生在这里。
没有旁白,没有华丽的聚焦,没有历史感的宏大叙事,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巴黎歌剧院舞者排练细节、总监会议上的讨论以及灯光、服装、乐师、餐厅等观众平日难以关注到的场景。电影中,怀斯曼保持着一种纯粹客观的纪实者,没有任何介入,就连充满着落地镜的排练场,怀斯曼都巧妙地将自己与摄影师隐藏。没有过多设计与雕琢感的镜头却隐隐透着法式甘醇的美感。片首与片尾地下室的几段定格空镜,给人以空洞寂寞之感,似乎喻示怀斯曼对古典芭蕾离当代人渐行渐远的顾虑。影片也呈现了剧院舞台面临改革的危机与创新的急迫感,既是对古典艺术现代性危机的一种思考,更是对艺术永恒价值和追求的肯定与颂扬。
喜欢那些捕捉歌剧院室内光与影的空镜,伴随排练厅里传出的伴奏、舞鞋摩擦地面的声音、有人在数节拍或交谈——像在说,POB继承古典芭蕾的基因,在当代的空气和日光里进行光合作用,于是舞者有了当代意识,不再是精密的仪器,重复被设定的“美的程序”,而在每一个动作里找到意义和立场,用身体叙事、写诗或宣言。片尾字幕列出诸项作品的幕后主创,真·群星闪耀。
论顶级芭蕾舞团是如何运作的——从训练彩排到物美灯光、服饰道具、演员职涯、退休规划、舞团定位和规划……面面俱到的野心让片子显得冗长,但欣喜的学习到了教练和舞者的互动中透露出舞蹈的审美旨趣——“在动作中建构角色,变化中包含连续性”——就很值得。以芭蕾做底编出的现代舞很有意思,血祭那场堪称惊艳。片中很克制的没有掺入任何故障,于是片尾人员表走起竟也无人鼓掌,直到亮灯才有零星掌声……
每一次轻盈地高高跃起背后都有无数次沉重的落地吧…看他们练功和排练很有意思:每一个芭蕾舞者的背都是笔笔直骨节分明,脚上无一例外绑着绷带,何止十年功。比起现代芭蕾,我更喜欢古典的味道,想看巴黎歌剧院拍的罗密欧和朱丽叶了 #SIFF2019 #阿里斯的电影节
真是事无巨细的啰嗦了。排练、选角、经理开会,打扫卫生,连巴黎歌剧院屋顶养蜂人和蜜蜂都出镜了。古典的巴黎歌剧院,还有一家出境的应该是巴士底歌剧院吧。一排练,一上古典芭蕾,我就喜欢;现代演出的几段不是很喜欢,尤其是母亲那段舞蹈。。。还有经理人唠叨很催哈欠。。。没有十舞的震撼,没有皮娜的完整。。。
再过十天就可以看到POB了,看到快满座的影厅,坚持了三小时到深夜没太多人离场也是略惊讶,个人觉得不是真的喜欢芭蕾的人或专业人士还真的蛮难坚持下来的,自己是可以一直看排练和练功不觉无聊的,五星给绽放生命的艺术家们,那段舞台上放着黑色棺材的舞段很惊艳。
关于芭蕾舞和在这个传统行业中的人对它亦旧亦新面目的应对与把握。怀着对戏曲而非对芭蕾的私心看的电影。芭蕾是美的,综合的,传统深厚的,戏曲也是。看的时候一直想起戏曲,以及和舞蹈演员一样,同时是赛马和骑手的戏曲演员。要想的东西还太多了。但这部纪录片呈现出的至少是个不错的视角。巴黎歌剧院的芭蕾舞团并不是毫无问题,但至少有了一些成熟的艺术观念,艺术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这是多少代艺术家怎样努力才获得的成果啊。
2019 SIFF 22. 才发现是十年前的片子,可怎么完全不过时呢?Amazing! 或许这也是古典艺术的魅力所在,芭蕾会随着时代揉入很多新元素,但基本技法永不变。好让人着迷,爱这种台前幕后事无巨细的记录,因为这也去看了舞团的现场,观赏到了年度最佳演出,手动比心!
不知是不是刻意安排,除了可以对剧院的运作、舞蹈演员的生活、舞蹈界的一些“潜规则”一些门道窥之一二,里面几段舞蹈的选段尤为精彩,而且古典的和现代的穿插也挺微妙,古典的美轮美奂、高贵优雅,现代的疯癫迷狂、大开大合,对比明显,通过双人舞,女性角色、男女关系的变迁,似乎都在其中,古典的多的是安逸、克制、和谐的美,现代的多了挣扎的痛,多了激情的爽,爱而不得、相爱相杀、双双走向毁灭、抑或在压抑和放纵的轮回中奄奄一息,也为此,最后的那段双人舞特别有力量感,双方都是很有存在感、生命力的个体,有碰撞、有支撑、有融合,这种共舞,追寻的是一种向上的跃升,更是一种极致的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