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1944(2007)

评分:7.3
导演:Åke Lindman
编剧:Stefan Forss
主演:Rauno Ahonen / Mikkomarkus Ahtiainen
类型:剧情 / 动作 / 战争
片长:117 分钟地区:芬兰
语言:芬兰语 / 瑞典语 / 德语
影片别名:塔里-伊汉塔拉1944 / 1944: The Final Defence
上映:2007-12-07(芬兰)
IMDb:tt0378848
血战1944简介
First of all, I have to say that I had huge expectations about the movie. I went to theater to see some mind-blowing action. I was hoping that Åke Lindman had made something spectacular as his last movie. I also believed in his directing talents. Now I sadly have to say that the movie didn't fulfill my expectations.
The movie was a bit bouncing: Going there, doing that, coming back and going again. Different people fought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sometimes it was hard to follow what was happening as a whole. Well this wasn't too disturbing as the movie still was entertaining. Especially all tank-scenes were amazing. The lack of money, which was clearly visible, was maybe the most disruptive thing in the movie. As mentioned in the movie, there were about 250 cannons and mortars, plus bomber planes, targeting the Tali-Ihantala area. But when the "big fight" came, it looked like about 10 guns were bombing the woods with smoke grenades (And I can say this because I have served in mortar company in the Finnish army). I'm sure it looked like that because there were not enough money to make it look realistic. I was also hoping more soldiers running in the woods because hey, it was supposed to be the biggest fight in the northern Europe!
Sakari Kirjavainen Sakari Kirjavainen导演
阿克·莱蒙 Åke Lindman导演
克里斯提·桑德斯特罗姆 Christian Sandström演员
Jukka Voutilainen Jukka Voutilainen演员
罗宾·斯瓦特斯特伦 Robin Svartström演员
Jarkko Tiainen Jarkko Tiainen演员
简评
这么单调乏味难看的战争片是怎么拍出来的啊,换汤不换药永远是一队士兵跟在两辆破坦克旁边,以为只要时不时切换一下地图就好了?看到浑身着火从坦克里好整以暇淡定爬出来的芬兰兵,我想就算横店的群演也要比你们敬业一点吧!
感觉这个电影前后部分似乎特别均衡,前半部分德军视角,并且主角光环在德军这边;后半部分是苏军视角,接着苏军获得了主角光环,以及前后处决的三个俘虏和都以碰到同胞而停火都十分相似,可能导演也是想以这种结构来表达自己的反战的观念以及描述战争的荒谬吧。
道具和场景布置不错。但翻译是什么鬼?nm是人翻译的吗?要是不懂芬兰语也罢了,英语都能机翻?另外片子拍的也确实不敢恭维,看完没什么印象,光记着一堆乒乒乓乓的激战碎片。也就三突大战3485略感新颖。从主线到人物刻画到连贯性全都一塌糊涂。真是没啥可说的了,道具布景加一星。
。与《苏芬战争》拍摄的差不多,总是感觉对战役宏观场景把控不到位,给人一种由多场战斗简单加和在一起的感觉,用了一章非常简单的战场态势图来展示进程,也许是我对二战之前及期间苏芬战争背景不了解所致。对群体将士的描写平均用力,未突出少数英雄主角形象,也许这就是历史事实,不过对于电影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可就吃了大亏了。几乎全部镜头都在森林里及其公路、铁路上,全景偏少了。
全景式描述1944年苏芬“续战”,如果不太熟悉战役进程,会感到节奏有些过于平铺直叙,但道具水平和战场氛围还原真的很不错,一个个有名或无名的士兵就那么平淡地行军、战斗、打趣、煎熬、吃喝、逃跑、死亡,没有浪漫化的处理,没有英雄主义的煽情。更让人意外的是剧组找了这么多能动的三突G型、T-34/76、T-34/85、ISU-152、KV-1(虽说有几辆是T-55底盘改的),令人惊喜。
同样是一部关于苏芬战争的电影,主要讲述的是苏芬战争中1944年6月到7月发生的事,苏联和芬兰之间最后几个重要的会战被一笔带过,被这部片子与《无名战士》不同的地方是,拍摄手法更加写实,但是叙事稍差。在苏芬战争中,当时只有270万人口的芬兰投入了20万的兵力来抵抗苏联的入侵,苏联借着和德国开战的由头想要趁机吞并芬兰,其实像芬兰这样的小国,与苏联这样的强国做邻居,为了在夹缝中生存下去,也无所谓信仰什么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了,因为没有意义,所以芬兰要谋求德国的帮助来抵抗苏联,而德国也乐于支持芬兰,以便于在芬兰和苏联之间形成一个战略缓冲带,所以在芬兰人民的眼中,谁是正义的一方,谁是邪恶的一方恐怕有待商榷。芬兰的电影有时间也要补一补。
07年拍出这样的影片确实不够吸引,没有太多的战术介绍和细节,就是轰轰轰哒哒哒,真实战争场面就这样吗,难道以前被美国中国影视作品洗脑了?这么简单就把俄国人击退了?不需要说明不怕牺牲,轮番休息,福利挺好的战士。5/10分。
没有简单的陈述对与错的立场,没有陷入对与错的二元对立,只是用故事来撑起对人性的思考,对战争的批判。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被另外两个国家的战争裹挟着不由自主,兄弟反目,父子残杀,一切都在外力的作用下逆反人性的发生。或许,深层次的逻辑就是,打着正义的旗帜行使邪恶的行为本身是不存在正义,凝视深渊过久也能成为恶龙。
勉强两分。讲的是1944年的塔里-伊汉塔拉战役,电影基本用了类似战役纪录片的全景视角——有明确的时间点字幕,有动画的战场态势,有历史影像资料,有高层的战略规划和前线的战斗情状,当然本片还是以前线官兵的视角为主。芬兰的几部战争片,总的来说根本达不到战争片这种高精类型片的工业要求,本片有诸多极业余的表现,比如打着发现坦克没燃料了,莫名其妙就剪入了一个坦克乘员事不关己一脸平静的镜头——你是从大街上随便拉个人套上戏服就来表演了吗?芬兰人拿铁拳轰坦克,坦克表面没有破损,入口处就喷火了,剧组是真爱惜道具啊,更不用提全片比比皆是那种芬兰人射击但根本没有表现他们目标是啥这种纯业余的手法。作为主线的前线部分乱七八糟,不知谁是谁,也没有任何抓俘虏、攻坚之类的事件,就是平庸且持续表现森林里的乱轰乱射。群演数量还行
在战场上,如果你的亲朋好友穿着敌方的制服向你冲过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举枪把他射杀。打仗就是这样,把无数鲜活的生命变成不会思考的杀人机器,再用无数这样的杀人机器成就一个“伟大”的党或国家,至于打的旗号是反万字还是镰刀斧头都不重要,本质是一样的
看1944的时候度娘跳出来这部芬兰战争片的搜索词,看豆瓣倒也有蛮高的评分。实际看完的感觉,不是很成熟的电影。主线模糊,人物刻画模糊,战争场面的表现也比较业余。属于有想法,有史实但芬兰电影水平就这点的感觉。
很好的战争片没有夸张,没有幸运,同样也没有绝对的主角,战争之下什么才是最美好的,生命的意义在战争的车轮下显的一文不值,真的是把战争描写的太真实了,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场面也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用最直接的方法让你感受到生与死的距离,影片总是给你一个主角的视角来看待故事,但在你不经意之间让他的生命錷然而止,又随之而来变成另外一个主角的视角继续下去的发展,在你适应之后他的生命又是錷然而止,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和现实没有丝毫的意外事件,真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叫子弹不长眼,很值得大家观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