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喷射家族(1984)

逆噴射家族UP:2024-10-13

逆喷射家族

评分:7.8 导演:石井岳龙 编剧:石井岳龙 / 小林よしのり / 神波史男
主演:小林克也 / 倍赏美津子 / 有园芳记 / 工藤夕贵 / 植木等 / 绪方明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06 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Gyakufunsha kazoku / The Crazy Family
上映:1984-06-23
IMDb:tt0087377

逆喷射家族简介

经过20年的打拼,默默无闻的中年上班族小林胜国(小林克也 饰)终于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独栋房产。他和妻子冴子(倍賞美津子 饰)、长子正树(有薗芳記 饰)以及女儿梨香(工藤夕貴 饰)开开心心搬入新房。然而最初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胜国的家人们很快又让他担忧起来。冴子行为乖张,全无母亲模样;正树是一个目标东大的高考生,终日将自己锁在屋里,不问世事;梨香热衷幻想,时刻渴望成为万人瞩目的大明星。不久,爷爷寿国(植木等 饰)搬来与他们同住,无形中又激化了小林家原有的紧张气氛。而时不时出现的白蚁也令胜国的精神几近崩溃。
  胜国决定为爷爷挖一个地下室,与此同时也为一家人打开万劫不复的大门……

简评

1、制片人之一是长谷川和彦唉。此片是住在天河的fury推荐我看的。2、这一家子深井冰。想起森田芳光的家族游戏来。看到倍赏美津子又想起复仇在我。3、深井冰已经不足以形容和描述这一家子了。得是更深更井更冰的深井冰。4、真把房子给拆了。关键是一家人把房子拆了以后又在一起吃了顿饭。

这电影真是有点东西的,剪辑很漫画,很动感,很80年代。围绕“房子”和“家”的讽刺喜剧直到大乱斗开始都是相当微妙,小中见大的。乱斗部分看多就好累,石井可没有那些slapstick天才导演和演员们的本事。最后这个结尾肯定是太不出彩了,能把黑色幽默一黑到底,那真就完美了。各种意义上非常能代表80年代的电影,对一位27的导演来说,很棒!

完全为了13岁工藤夕贵的羞耻play才看的。这片子偶尔有出人意表的小花招,但整体设计还是很规矩的:乔迁新居的一家四口,先由丈夫点出其他人都有精神病,但丈夫的白蚁恐慌显然也不正常,老婆发姣失控、儿子学到木讷、女儿矫揉造作,白蚁和带着侵华老兵劣根性的爷爷进家门,让家庭成员同步发疯。最后40分钟大混战,最后房子垮塌,一家人露宿街头实现和解——属于很常规的处理了。和同类的日本无厘头暴力喜剧相比,本片缺乏恶意(比如《昭和歌谣大全集》),前一个小时矛盾积累和后面的混战偏向搞怪,最后是个治愈系收尾,又闹又软,没什么力度。石井聪互的特点也不明显,儿子屋里的日光灯管和父子拙劣的动作戏倒是有那一批独立电影的视觉追求(再往下发展就是冢本晋也了)。这家人的象征性在于,他们是扮演日本社会要求的角色到疯癫,但流于表面

8/10。导演用暴走的视觉风格抨击小津式传统家族电影,以狂想的故事描写了工薪家庭中各种怪现象,从开始的忍受到最后的爆发(父亲决定全家一块喝药自杀),传达对升学考试、内心压抑放荡的人妻等批判。最喜欢他们挖地基治白蚁引起火灾、水管爆裂,以及儿子书房里金字塔形状的灯管支架、锥刺股的读书方式。

遗失的杰作!重新想起自己开始看电影的原因:我们踏入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是为了回到现实之后长成一个全新的自己。本片早《第七大陆》五年,前者将暴力喜剧化,后者将暴力机械化,就其野心、勇气、设定、社会指涉和文本粘合度来说石井裕龙却比哈内克更显深思熟虑。如果哈内克拆房子来源于中产阶级对“物”的反噬的话,石井的破坏力则提取自在现代社会挤压下,家庭成员间互相索取,奴役和制约的永恒性。因而哈内克的暴力是超验的,外部的,荒芜而消极的,而石井的暴力则是行动的,自发的,热切而充满希望的。立交桥下一家人的露天早餐和临时帐篷,就如《飞越疯人院》结尾那片被砸碎的玻璃外黎明的草地——“破晓的日子还有更多,太阳只是一颗启明星。”

真够荒诞的。竟然跟《第七大陆》共享同个主题:「拆房子」。所谓中产家族的美丽幻象下,永远深藏骇人的原始恐惧,房子作为最具象的物质载体,必须拆,用最暴烈的方式拆;而“白蚁 ”就是恐惧的具象,它啃噬着“家”,时刻威胁着家人,必须灭。经历这一切,疯病不会真正被治愈,这种病是通过血液遗传的,这是无法根治的传染病。

日本电影在讲述家族的崩坏物语流派里绝对是独树一帜的。白蚁这个意象被很多「家族崩壊型」日剧日影拿来借鉴和讲述,比如《家族狩猎》。此外,“自己动手把家掀“也和《家族游戏》一脉相承。家族之间的互相割据、混战也非常有趣,血缘关系下抹杀不掉的相互侵蚀与被欲望。偶像色情文化、学历社会对人疯狂的打压与衡量青年男性社会价值时单一的评判基准、浓烈的母系社会式家庭、对外侵略扩张的日之丸的野心、父权制高高在上的话语权等五种因素分别代表家庭里的五个人。掌控野外为家式生存法则颇有6、70年代地下文化思潮的影子。日本这边单纯以家族为核心基调铺陈开来的影视剧,结局似乎都是和解与团圆。

很适合在2023年“疯年”看的电影,所有人都在发疯并且认为别人是疯子,所有人都想杀了在发疯的人然后自杀。日本早我们四十年发疯,有很多骇人听闻的案子,本片很可能就是受到全家自杀的案子的影响而创作,只是结尾的“重建”过于理想化,只能沦为乌托邦,延续至今的侵蚀还在继续,不信任与仇恨依旧,我们将走向何种未来?

随着铁道公司作为地产公司进行郊区开发而入手的日本郊区梦,从根基里就埋藏着腐败与疯狂,因此注定要倒塌。疯完闹完打完终究要坐下来吃饭,似乎是对后学运年代的一个注脚。最后的露天居住很有诗意,这是一个积极的结尾吗

有时候压抑许久的天性确实需要极端的方式去化解,否则便难以平复躁动的心灵。也许只有一无所有的时候才会更加珍惜曾经拥有实际的幸福,也才会明白那样的安稳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从来都是,不经大事就无法真正成长,也只有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我们才会低下彼此高贵的头颅。希望一切都不太晚,希望我们还能有修复情感关系的机会,家从来不是不可以重建的,而只有真正有爱的地方才是家,否则也仅仅是一座破房子罢了。

来自历史的阴影和现代的重压逼迫人堕入疯狂,整个社会都是用腐朽与邪恶做地基建立起来的,只有决心拆毁所有才能重获新生。真是简单直给又丰富的表达,当然也很凶猛很风格化。但本身也是相当畸形的产物吧,让儿童演员演出这种情节。

摇滚癫狂放荡不羁,牢笼的不断挣脱与画地为牢,躁动时代。普罗大众中的异类的坍塌,逃离,然后再次被时代车轮所回收。硬要和第七大陆相比的话,那里还尚有些小资的拘谨与矜持,在这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酣畅淋漓,死与新生的互相对应得以展现出来。同时牵涉到大量文化符号与各个角色背景,风格不断变化,酷炫,惊叹不已。光是高潮戏段落就值得仔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