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托洛茨基(1972)

The Assassination of TrotskyUP:2024-10-27

刺杀托洛茨基

评分:6.6 导演:约瑟夫·罗西 编剧:尼古拉斯·莫斯利
主演:理查德·伯顿 / 阿兰·德龙 / 罗密·施耐德 / 瓦伦蒂娜·格特斯 / 恩里科·玛丽亚·萨莱诺
类型:剧情 / 惊悚 / 传记 / 历史
片长:103分钟地区:法国 / 意大利 / 英国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暗杀托洛斯基 / 大暗杀 / 冷面刺客 / 恶魔的诱惑 / 托洛茨基谋杀案
上映:1972-03-30(法国)
IMDb:tt0068226

刺杀托洛茨基简介

After having been forced to leave the Soviet Union 1929 Trotsky has ended up in Mexico 1940. He is still busy with politics, promoting socialism to the world. Stalin has sent out an assassin, Frank Jackson. Jackson befriends a young communist and gets an invitation to Trotsky's house.
  —Mattias Thuresson

简评

因對托公感兴趣而找來看的。看的syw2的D9版,配套的字幕严重错谬和不严肃(全是俺、神马)可笑到灾难的程度!色彩、场景、美术都有非常漂亮的质感和調調,选角也很像,镜头调度快剪輯加長鏡頭、连剧情推进也是70年代式黑色電影的手法。內容上面面俱到,但是這樣好的題材發揮得有點沉悶,有點失望。

有了投影仪之后就特别适合在家看这种老片,非常吊诡的一夜回到解放前那感觉。这部倒不十分好看,感觉错用了黑色电影的风格,这桩历史案件不适合这种悬疑和缱绻。但导演罗西似乎是座宝库,居然和品特密切合作过,赶紧补起。

企图双线并进但被杀者托洛茨基停留在固有印象,刺杀者拉蒙·梅尔卡德的转变突兀,全无应有的氛围营造,尽职的悬疑惊悚配乐反倒显得格格不入。托洛茨基被他自己为之奋斗的政权流放驱逐,“其一系列揭露和批判斯大林及其体制的著作,是最早出现的分析和剖析苏联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著作,其达到的深度是同时代作家所难以企及的。”(《托洛茨基读本》导言)也未体现。炫技也要符合基本法呀,传记片尤应服务于基本叙事不然真不知所云。

讲真,三星的三分之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历史题材。整个电影有点无聊和不知所云,据说编剧和主演当时都在酗酒,信哉。另外,电影中的托翁似乎是个正面人物?不要忘了,他和那几个苏共的创始人一样,视一切人如草芥,他的被害不过是两个黑老大火并后失败的一方,试问,如果反过来就能好多少吗?

约瑟夫·罗西真是很不稳定,表达太多,从而忽略了整体安排。托洛茨基和刺客的塑造也有问题,一个是有面无里的垂死公牛;一个是企图效仿梅尔维尔式的“独行杀手”,都没有把握住心理,且男女关系无法引起共鸣。

左派导演的共产主义情结最终在自我技法的不足中消失的烟消云散,根据史实的改编,没有那份激荡风云的壮阔,反倒显得狭小与窄化,在开头游行之后,影片逐渐走入人心,托洛斯基与刺客的双线并进并不成功,托洛斯基的形象固化没有“亲近感”简直是从宣传画中走出来的,极为“官方”,刺客的心路历程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在结构上,本片的杀人者远远大于被杀者,他的转变才是影片的重点刻画,但可惜,除去斗牛那段戏的蒙太奇生猛而直接之外,其余的大部分由对话推进,在急促的争吵语调中,实在令人生厌,最终导致了刺客的生硬变化,托洛斯基的刻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