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岁月(2002)
AraratUP:2025-02-26

烽烟岁月简介
加拿大青年拉菲(David Alpay 饰)是亚美尼亚后裔,他的母亲安妮(Arsinée Khanjian 饰)是艺术史学者,最近新发表了关于亚美尼亚画家高基的著作。拉菲的女友西莉娅是继父的女儿,他的亲生父亲则死于行刺土耳其驻加拿大大使,西莉娅认为父亲的跳崖完全因为安妮,在公开场合对她的研究成果百般诘难。
导演索拉杨正在筹拍一部关于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影片,由于计划将少年时期的高基写入剧情,遂邀请安妮担任顾问,拉菲得以进入剧组帮手。拉菲将胶片带回加拿大时被海关安检扣留,因为女友有贩毒记录,拉菲一时难以脱身,开始向安检员讲述电影内容:1915年,土耳其军队包围凡城,破城后在亚美尼亚的圣山阿拉若山脚下展开了对亚美尼亚人的血腥屠杀……
本片获2003年吉尼奖最佳配乐、最佳艺术设计等多项褒奖。时空交错的剧本结构尤为精巧。
阿托姆·伊戈扬 Atom Egoyan导演
阿欣妮·哈尼安 Arsinée Khanjian演员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演员
西蒙·阿布卡瑞安 Simon Abkarian演员
查尔·阿兹纳弗 Charles Aznavour演员
埃里克·博高森 Eric Bogosian演员
简评
,和拉菲不同,伊戈扬经历了漂泊的童年岁月和移民的艰辛旅途,对“身份”本身有着更强的体验与洞察,而拉菲作为在加拿大成长起来的亚美尼亚后裔,他必须有一个接纳与领悟的过程,和伊戈扬其他优秀的电影一样,这部主题沉重的电影仍然从小处切开,慢慢铺成一副沉重的历史画卷,戏中戏结构中,敌人与仇恨,杀戮与宽恕,真相变得越来越复杂了,直到结尾处我们才惊讶地发现,真相并不是通往历史的途径,而是悲悯与爱,大屠杀中我们不能释怀的并不是对种族的屠杀和对土地的掠夺,而是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地仇恨我们?伊戈扬用多重视角,对立的、亲历的、旁观的、见证的,来重构历史,就像那部于异乡拍摄的陈述苦难的电影,事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活着的人如何能不忘记,放下仇恨是人类走出历史被救赎必须勇敢面对的难题
看伊戈扬的片子,思维的逻辑性要超强啊。与其说他是牛导,不与说是剪辑高手。通过剪辑拼接,几条主线齐头并进,美其名曰“结构精巧”。这导演小气程度可见一斑:女猪脚都用自己的老婆。这片子大量借用《月历》的拍摄镜头,一部戏弄成两部,太牛逼了。
一部有关种族屠杀的电影本可以紧张的剧情、紧凑的结构来拍得无比惨烈、群情激奋,但这部电影却以戏中戏的形式将整个结构分解得有些凌乱和过于琐碎,可能导演不是仅想重现历史,而是侧重于表达当今亚美尼亚人对那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吧
剪辑上有点混乱。而且电影主旨我认为最后想说的是宽容和遗忘,但是男主最后给观众留下的观念还是仇恨。小亚细亚地区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不要说亚美尼亚人和突厥人的矛盾,近万年的历史,无数的民族如过客一般,如果只记得仇恨,那从北非到中东,从西亚到新疆将永无宁日。影片中的多远文化和家庭冲突感觉实在强行融入,想用家庭来呼应家园故乡的想法不错,但是力度不够,并不成功。
7/10。依然是伊戈扬的多线并进结构,戏中戏形式造成了时空回逆的模糊和错觉,外加一条狗血伦理关系。处理人物事件的方法挺接近《小亚细亚往事》,通过罗列个体的情感对整个民族过去的触及和现在的描述,结尾老安检收查到毒品还放走男孩有些一厢情愿。故事本身不够紧密,太依赖对话,美学也无夺人之处。
亚美尼亚大屠杀戏中戏、导演拍摄期间、小助理男主角讲述,三个戏剧时空。【希特勒如何说服别人加入他的暴行?他说,谁记得亚美尼亚人?】你相信什么?相信是底片不是毒品,相信没有屠杀,相信父亲是自杀的,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相信不同的事情,谁对谁错?